1、 浅析亚高原训练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文就亚高原训练的研究分析,查阅知网上的大量文献资料,得出了一些关于亚高原训练的现状的综述,为今后的亚高原训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亚高原训练;现状;发展自从墨西哥奥运会以来,高原训练成为世界体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全世界的专家学者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高原训练进行研究。然而,最终得到的高原训练你的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Peronnet发现从1968年正式展开高原训练以后,其运动成绩的提高速率并不比1968年以前大1。从运动生理的角度来说,亚高原训练既有低氧的刺激,又可以实现平原的强度,且不会出现高原的最大力量的下降,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
2、来说,是相当理想的训练方法。因此,如何科学地利用亚高原独特的环境进行训练,不懈地探索亚高原训练的规律,兴利除弊,提高亚高原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及其成功率,是目前应该受到关注的课题之一。1亚高原训练的概念及理论依据1.1目前,段意梅,陆国田等人在高原训练、亚高原训练和模拟低氧训练法的研究与比较中指出,亚高原训练(SubaltimdeTraining,ST),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介于平原和高原之间海拔高度的地方,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亚高原训练的理论依据是:一方面利用空气中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人体造血系统,增强心肺功能;另一方面运动员又能承受大负荷运动,使肌肉系统得到较大刺激,从而综
3、合达到提高运动员体能的目的。1.2亚高原的相关定义。平缓的高地定义为高原。而在医学上,海拔3000m以上的地域。地理学上将海拔在500m以上、顶面比较高原是指使人体产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但在运动医学界,除了考虑地理上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从高原训练的15001880m定为亚高原。我国学者赵晋认为500m1500m之间的地域应称为亚高原;俄罗斯国家长跑主教练苏斯洛夫(SusloVF)对高原的高度提出了以下划分:1200m为低高度,12002500m为中等高度,3000m以上为高高度。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将5001500m称为低高原,将15003000m称为中高原,将3000m以上称为高高原2。2亚高原
4、训练原则资料表明,在高原训练中,强度的控制安排可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因人而异,运动员水平高低,决定着他们的亚高原训练强度。第二,根据比赛的目标而定,要安排部分接近比赛强度的训练。第三,整个训练计划应该紧凑,高原与平原都要有,且联系紧密,中间需过渡缓冲。第四,根据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阶段的强度3。3国内外关于亚高原的研究现状3.1国内学者相关研究2008年赵鹏等系统观察了进行4周亚高原(847m)训练的6名国家男子举重队优秀运动员,对比训练前后WBC数目变化发现,WBC数量呈先下降、回升再升高现象,亚高原训练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免疫能力有一定影响。汪洋等研究得到大负荷训练后身体机能发生改变导致运动
5、疲劳,免疫机能状态下降。2009年底张永东等指出机体在亚高原环境中对强度训练比较敏感。汤强在HIF1与糖酵解代谢酶中指出,HIF-1低氧诱导哺乳动物细胞产生适应的关键因子,产生对低氧环境的适应。长时间的亚高原训练使队员的心肺功能褥到比较明显的改善,心腔增大,心脏泵血功能增强,最大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和肺通气量得到提高。有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3.2国外学者相关研究SemenzaGL等人证实Hep3B细胞和HeLa都可以被低氧诱导引起醛缩酶A(AL-DA),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三种糖酵解代谢关键酶mRNA转录的增加。因此可以认为,HIF-1对低氧诱导的糖酵解代谢酶的增加起到关键
6、的作用。OuiddirA等报道肺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因子GLUT1在低氧诱导下活性明显增高,且有时间和氧气浓度依赖性,氧气浓度越低,时间越长,GLUT1活性增加越多,在复氧后GLUT1活性下降越迅速,同时发现GULT1mRNA和HIF-1在低氧诱导下显著增加。MVogt等证实HIF-1确定无疑的参与低氧训练引起的肌肉适应,与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相关,葡萄糖跨膜转运能力的增加,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代谢的增强,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增加。4对高原训练的展望亚高原训练既有相当程度的低氧刺激,又可以达到平原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得到足够的强度刺激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高原训练中的运动能力退化的问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
7、将是非常有利的4。随着科学训练的发展,亚高原训练这种优化的训练方式会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对其发掘的成都会越来越深,亚高原环境作为训练场合定会走向各国运动员最理想的地方,反过来,亚高原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也会越来越全面。对于亚高原训练来讲,下高原后,什么时间参加比赛能够出最好的成绩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从亚高原训练的强度和训练的持续时间来看,在高原训练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机体对体液的转移和ph值已经适应,因此回到平原后适应时问不会太长。关于专业运动员对亚高原训练的运动生理适应机制,亚高原训练如何提升运动能力的机理,亚高原训练的影响和恢复,以及人造亚高原环境创新训练等问题将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Reference1胡扬主编,体能训练新理念新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08,第214页2胡扬主编,体能训练新理念新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08,第214页3张磊,冯素珍.内蒙古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亚高原训练追踪调查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3.4邵继萍.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6):59-6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