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迟冰芮 刘宇婷
摘 要: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为国家、为地区输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与企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学校内部有很多人力和智力资本,这些都为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进行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大量的支持。但目前高职创新创业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继续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通过鼓励学校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优势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尽管在学习成绩上有一定差距,但是高职学生在动手能力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而且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紧密、社会实践丰富,这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一线的工作,而众所周知很多一线的操作工作是需要技术升级、技术改造的,这也为其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1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密切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方针的指引下,加之职业院校的办学初衷就是为企业、为地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现代学徒制班、校企共建实训室、共同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正因如此,学生能在上学期间更多地与企业接触,不仅可以学习了解相关的技术,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身视角了解到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需求,进而谋求创新创业点。例如电商类专业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在校内设置电商服务机构,承包电商公司的客服、网站维护等工作,既让学生得到锻炼与发展,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1.2 学校自身拥有大量的创新创业资源
大学生创业相对于社会中的创业人士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就目前社会的产业发展来看,有一些项目是大公司不愿意做,而小公司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没有能力去做,在这些方面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学校拥有大量的人力和智力资源。此外,国家、地方政府对学校有大量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同时,对创新成果孵化也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政策支持。2019年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众所周知其75%的特效都是由国内团队制作完成的,而这75%特效的大部分又是由高校学生完成的,这种合作方式既可以为公司节约成本,也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学生可借此开拓创新创业项目。
2 目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在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有差距,加之,高职教育一直以来的定位是为地区和国家输送更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输送更多的产业基层人员,而创新创业对人本身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高职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稍显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学校创新创业及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略显薄弱
高职类院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是很多情况下职业生涯课是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配角课程”而设置,很少有学校深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涵、组织教师就课程进行深入讨论研究,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课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有相似之处。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相对更加成熟、完善、专业,而学校内部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相对薄弱,很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课只是一个教学环节,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作用。
2.2 专业课程教育不能合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靠几场比赛、几场报告,或是仅依靠有限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课程、活动是有限的,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比如创业大赛,仅有部分同学会参加,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相去甚远。也许不是每一个同学都会参与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去,但至少要让每一名同学了解,要让其在这种思想的土壤中成长。那就需要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目前的专业教学普遍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由于教师自身的局限以及教学计划等的限制,专业课不能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2.3 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不足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相较本科院校,起步晚、支持力度不足。近几年高职院校才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方面缺少经验,相关的支持力度、政策不足,一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或已经进行的项目不能很好地得到学校支持,进而导致一些好的创新创业项目被埋没。
2.4 地区内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合作少
目前,各地区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专业建设方面有很多的合作,充分发扬了合作的精神,为了办好职业教育,各地区在各行业各领域成立了各种职教联盟等机构,能够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但是针对于创新创业,学校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更多的情况是学校各自发展自己的项目,成功经验不能得到很好地推广。
3 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高职院校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及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设置。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师进行培训,聘请专业的职业生涯讲师为教师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此方面课程教师考取职业生涯规划师。与企业进行合作,为教师提供去企业参加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充分了解企业在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的需求等,进而把这些内容融入日常授课中。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带学生参与创业大赛,向学生传授在大赛中获得的经验。并且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下放到二级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并计入学生学分,定期开办讲座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创新创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3.2 专业课程融入更多创新创业内容
鼓励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授课方面融入更多的创新创业典型案例,融入更多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向学生分析未来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创新创业等。通过带薪留职、停薪留职、提高个人获得创新创业收入比例等方式鼓励专业课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并带动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去。把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内,进一步提升工学结合的能力。将创新创业思维和互联网思维融入专业建设,形成“专业+创业”交叉融合的专业结构框架,建立深度融合专业教育的“全覆盖、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
3.3 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参加“互联网+”大赛以及其他相关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为学生提供创业基金支持,找外聘专家或教师作创业导师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创新创业工作,可以对学生、教师提出的项目进行审核,请外部专家进行论证,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支持、孵化,并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提供专业的政策、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4 区域内高职院校需联手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合作
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情况,成立创新创业联盟,联盟可以重点研究创新创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对申请的项目进行审核,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支持,并成立由专家组成的咨询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如果政策条件允许,可以提供外包服务,包括为前来的咨询者提供人资、财务、经营等方面的外包服务。但联盟的主要职责还是对有前景、可行性強的项目进行孵化。
[参考文献]
[1]白旭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1-65.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