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于CIPP模式的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卢雯君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迎来2.0时代,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起强烈的冲击,民办高校必须在此形式下进行积极的变革,不仅要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改革,更要针对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效果进行核查及内容提升。选取CIPP模式基于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创新环境等相关指标针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重视科研成果、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发挥导师指导力。关键词:CIPP模型;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一、引言习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特别提到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诠释和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
2、变局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而当今需要积极关注“创造”能力的打造和完善,必须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从国内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向研究上看,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以及目标达成度较多,研究创新能力评价和改进决策较少。因此,作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二、建立完善民办高校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有效融入CIPP评价模式(一)民办高校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民办高校自诞生之日起就属体制外的事物,具有先天的体制优势,理论上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并且也最接近市场经济的需求,在改革政府与高校关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基本条件。从教育部规划司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
3、名单”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688所,其中民办高校762所(含独立学院),占比28.34%。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数量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接近1/3的份额,为加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二)为当下针对民办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支持CIPP模式在国内外的评估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创新创业教育以及CIPP模式运用环境进行梳理后发现,当前对其运用于教育教学方面居多,但对其运用于能力的评估上较少。CIPP模式中对于指标体系的构建、针对项目环境的运用恰好是民办高校创新人才能力评价标准缺失的范畴。民办高校当下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已有大量的研究,
4、而针对如何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如何持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基于CIPP模式的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是指国家、高校、导师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对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宏观创新背景、创新资源配置、培养过程的组织协同和科研创新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三、有效运用CIPP模式设计民办高校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的优势(一)统合多种评价手段和策略,注重过程性评价基于当前社会需求人才着手调查,以整合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三种评价体系,将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问题、目标、条件、计划、实施、结果及绩效反馈等,人才输出输入的各阶段置于评价的监督中,持续地
5、修正人才方案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发展。(二)评价功能由甄别转向激励,突出发展性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2.0时代的到来,更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形成。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服务性和发展性成为创新人才评价的重要功能,评价的“发展性”贯穿于双创教育活动全程,其功能从甄别、选拔、评优转向改良、服务、激励,从动态的视角改善和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三)有效整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实现个性化评价评价方法从单纯的量化判断转向定性、定量综合分析,评估的真实性与实践、教学的推进相一致。针对企业实践、项目研发、创赛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改变
6、了传统的成绩考核,课堂考勤的评价模式。双创教育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的方法,实现“个性化”而非“机构化”的评估。四、建立民办高校创新人才指标体系(一)建立创新评价指标背景评估是将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这四个方面放在既定环境下,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而需要、问题、资源、机会分别指为实现目标所必要的事物、使需要成立时必经的阻碍、可以获取的人力物力条件、适宜发展改变的时机。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应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将创新作为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全局的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7、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放在重要地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均表明,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应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创新人才应是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二)建立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资源配置是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标准及强有力的保障。鉴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资源的配置需要与企业或民办高校董事会进行协商解决。但是针对当下的創新创业环境的需要,民办高校创新资源配置要基于目标体系进行改革,针对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进行资源配置提升。例如,文科和理工科的实验室建
8、设、实训室建设、创新工作坊的建立以及针对大赛的路演室的建设,都要依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输出而改革,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在建立该项评价标准时,基于考核学生能力的输出和输入上,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建立成效评价机制建立本项评价的目的在于深度剖析优质双创成果形成的基础和过程。首先,“教研成果”分设4个三级指标,竞赛成果是学校育人质量和课程实施效果的有力验证,通过互联网传播精品课程实现远程授课,扩大双创受众和学校影响力;其次,“双创成果”是学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成功结晶,也是创新技术和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标志。(四)基于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性评价基于
9、“经济效益”体现双创成果落地受到市场认可,为后继项目开发奠定基础。同时该指标考察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双创教育对学生创业、就业和服务社会的实际效应。首先,“科研推广”主要从学术论文发表数、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三个角度,分析双创成果的应用前景和研发意义,衡量职校的学术水平,考察学校技术研发和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功能;其次,“社会效益”主要考察学校实施双创的社会影响,反馈双创成果对行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学校借助双创形成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创业率、就业率考量双创对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学生创业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实效性。五、构建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一是倡导政府基于对民办高校
10、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政策支持。国家政策是民办高校发展高等教育教学的指向标,同时也是为民办高校的建立健全提供更好的护航。民办高校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兴产物,为国家输出更多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新兴产物的特点,民办高校在当下更多的是模仿一流高校,融合职业教学来创办自己的特色教育,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才能让民办高校基于当下的形式能快速成长。同时加强高校政府与企业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双方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民办高校创新设施配置效率。学者王鹏等人指出,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提高地区产学研成果及专利产出边际效率。创新创业教育2.0时代的
11、到来,对于现有的教育资源发起了新一轮的冲击,民办高校本身是新兴事物,存在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实验室、科研中心各项指标都比不上一流大学甚至职业教育学院。国家和政府应基于高度的重视和关心,从校企合作,产学研输出角度来大力扶持民办高校建设,不仅在基础设施上,也要针对民办高校科研、校政合作上给于更多的支持和扶持,更要在经費上予以补助,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民办高校的硬实力。三是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创建民办高校教育的“政产学研”政策。协同创新是当下社会的焦点,鉴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政府应积极搭建“政产学研”通道,给予民办高校师生更多的机会,一方面通过各个主体之间的创新资源共享达成合作,积极推动民办高校学生科
12、研水平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基于整合相关创新技术、信息技术及政府的政策信息,在高校、企业之间搭建创新基地。创新基地的创设有利于民办高校学生更快结合所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有效的投入到研究中,积极的结合实际,论证发明结果的实用性。四是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的学习氛围。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全民的口号,但是在高校依然要营造创新创业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养成才能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并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参考文献:1朱强.交叉学科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
13、导小组办公室.“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政策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研究版),2015(9):84-89,78.3 Stufflebeam D L, Madaus G F, Kellaghan T.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M. Boston: 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 2000.4王鹏,张剑波.高校创新投入、产学合作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基于我国十三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2014(10):59-67.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