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马丽辉摘 要 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意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问题的参与。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技巧在于:利用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自主练习、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新知。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学法:G623.5 :A小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实物中蕴含简单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实物总能给人一种启发,产生联想。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教学的发展,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利用案例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
2、趣的案例,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但探索和创新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质疑是思考的开始,也是学习的基础。所以从以下几方面谈案例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大胆放手,利用案例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权利,拥有自主发展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之
3、一。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整理与复习、自主练习等形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1利用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知识难度不大,运用知识的迁移就可以解决的内容时,教师只须作点拨,在探索学习中掌握新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到的几何形体,就很容易引起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利用现实生活的素材,引入新知接着创设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的学习活动,在充分感知这些形体表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实物感知,以及到抽象感知,从而顺利的实现将学生形式化的教学中,体验数学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引
4、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用平面图形设计的,哪些物体时用立体图形设计的,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应用到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中,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所学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激发学士自主探索的欲望,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1.2自主整理与复习课程结束后,对每一个小结,每一个单元,组织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新授课后,组织学生复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回忆圆的特征,以及有关圆的个个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出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并画出图形圆,图中标出半径直径,写出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直径与周长的关系,半径与周长的关系。通
5、过学生自己梳理复习,有利于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1.3自主练习练习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以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智力拓宽知识面的主要方式。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让学生自主练习,只有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六个面的面积,而求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四个面的面积,求火车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是求长方体的容积,求出后自己去练习,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练习题
6、可以由教师设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有坡度的练习题,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设计练习内容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科的特点,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紧扣学习内容,练习要独立完成,掌握技巧,注重练习过程,以及练习结果的准确率,对于一些计算题、简单应用题的练习,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自己设计,在设计练习中内化,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滚筒成长的过程。2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新知数学课程标准中 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7、。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动手操作实践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转一转,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从活动中获取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弃伪存真地辩论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再把剪下来的三个角拼在一起,量出拼起来的角的度数,学生就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
8、,利用剪、拼、量等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再如:学习图形与位置,可以选取教室,操场,学校的建筑物以及桌子上摆放的东西还有家里床、沙发、茶几等作为学习的背景,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位置,谁在谁的那边,由于学习环境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这样使学生有了较强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了数学。再如:上有趣的测量这个内容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石块和一个容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实际
9、测量,方法一:学生汇报,将长方体容器盛入一定量的水,先记录下长方体容器长、宽、水面的高度,将石块放入容器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用第二次的高度减去第一次的高度,得到水面上升的高度,用容器的长乘宽乘水面上升的高度,就得到石块的体积。师问: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的体积,生:因为石块占据了容器的一部分容器,于是水面上升,所以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方法二:将长方体容器盛满水,把它放在一个空的较大的容器内,这时把石块放入盛满水容器中,会有一些水溢出来,把溢出来的水倒入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师:为什么水会溢出来,生:因为石块占据了容器的一部分体积,所以水溢出来,溢出来水的体积就是石块
10、的体积。因此案例分析教学,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也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最有效的方式,通过以上案例教学让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自己测量,计算、验证进一步理解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亲自动手操作学会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法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课堂已不再是简单地背教案、跟着老师走,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了解学生的爱好,知识基础、思维能力,预设各种可能性。这样才能使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互相协作,在学习中才能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因为它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教师根据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从而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一念之间,灵感产生了,一个好方案瞬间诞生。参考文献1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 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8):58-63.3 魏学峰,等.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4(8):101-107.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