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及现代性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是中国社会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与复兴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不仅在选择上是科学的,在价值追寻上也是有益的,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演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开放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更加突出了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的优势特征,成为激励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现代性作者简介杨岚(1977-),女,汉族,吉林辽源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大学生
2、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及现代性研究(ZTSZXKTB201606)。中图分类号 D616 A 1006-8031(2018)03-0036-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需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追寻,其孕育的土壤和成长的根基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栖息之地,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逻辑上的必然性和现实选择上的合理性也必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与涵养,才能使中国现代文化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高地的巅峰之上。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
3、传统文化的契合不是简单的时空对接和延续,而是基于文化母体及孕育沃土的变迁、发展和新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化发展、世界性融合及时代性前进中,提炼、升华而成的具有现代性先进特质的文化思想及价值追寻,是实现中国梦想的精神支撑与动力源泉。因而,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是历史演进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动态和渐进性的,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就是在这种动态和渐进中发生的。因此要厘清的问题不是契合的存在与否,而是如何认识这种契合的逻辑本质和现实作用。(一)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打破与变革。可以
4、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规律是和中华民族命运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并随着历史时空的转换一路走来。在今天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古代文化,也非古人文化,而是基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理空间和时间流淌而传承延续至今、并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体系。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内涵和形态之所以依然拥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就是因为它的文化血脉源自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基因遗传依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是复杂的,但也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封闭保守阶段、暴力打破阶段、积极引进阶段和创造发展阶本文来自于www.ZZ-段。显然,中国社会漫长的封建历史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5、纯粹性,以中国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精神不仅长期占据了中国人的思想领地,而且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但是,这种相对封闭的系统在世界工业革命的汹涌大潮之下,被极其暴力的形式给打破了,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与外部世界的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了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锋与交融。尽管这种对话不是坏事,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此受到打击,文化抉择与文化革新自此拉开了序幕。(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实践及民族特点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部分尽管富有人文价值,也必须一代代传承下去,但一个过于封闭的体系是难以跟上时代节奏的。而一个封闭体系的自然变革并不容易,但通过内外因素的
6、变化而引发变革又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外部强力的作用定会加速变革的到来。一个新的外来文化要在中国几千年的深厚土壤里落地生根也并非易事,最现实的方式还是要和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最大程度的契合,这几乎也是它的唯一出路。所以,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科学的态度,恰当而正确地采用了这种方式。他们充分认识到,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和中华民族的固有特点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依然是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和文化传统。(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渐进形成与基因传承。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因为方式方法的科学而正确
7、,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从建立到执政仅仅用了28年,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更在于对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做的选择,这就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基础,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定位提出了要求。这中间是走过许多弯路的,这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来说是难以避免的,但对思想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精神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值得欣慰的是,党和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的追求始终没有放弃,所不同的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化内涵与外延一度出现争议与混乱,但也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得到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8、也随之有了巩固和加强。直至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泛宣传、倡行与践行,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引領与精神支撑。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没有丢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基因传承依然对接和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当中国封建王朝大厦在西方列强的炮火之下行将倾塌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做出了科学的选择。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正是这种选择的结果,它之所以是正确而先进的,就在于其价值遵循符合中华民族所需,并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下得到培育和弘扬。(
9、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符合科学选择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和方法论,就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必须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和中华民族的固有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真理引导作用。所以,科学的选择不仅要具有现实的合理性,而且要有实践的有效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引进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中早已坚定了社会主义的信念,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均认识到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因而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建立新型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另一方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在古老的东方国度里落地生根,也要做出
10、科学的方式方法上的选用,这就是文化融合。当然,这之中的冲撞与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伟大进程却无以阻挡,并在实践运用和继承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先进文化体系,其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的、开放的、进步的,甚至是世界的,但它首先是民族的;它和我们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并对世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它的核心价值却必须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过程和追求目标相融合,契合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和歷史文化传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是一种科学的选择。(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具有继承
11、与涵养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硬实力必然带动软实力,必然在国际话语权等诸多方面得到更多提升与加强。但是,国家软实力必须体现为本民族的文化实力和文化水平,正如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所说,“中国最强的软实力根植于自身文化之中。”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才能充满底蕴和底气,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诚然,社会主义核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心价值观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与实践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和谐文明社会、追求个体全面发展的思想灵魂,是达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12、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范畴、价值标准和处世治世之道,甚至已经成为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最开放、最现代和最先进文化的标志。但是,它依然不能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割裂开来。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国社会丰厚的文化基础,其价值理念有很多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治国之理与出世之道,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有助于中国社会的价值追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价值追寻必须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因而必须体现出足够的适用性、有益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从适用性和有益性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
13、值观必须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想愿景所需要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动力;从时代性和先进性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世界发展的必然朝向,最大化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期许,能够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和思想宝库做出重大贡献。然而,适用性首先必须符合本民族的历史特征和文化传统,必须遵循本民族的价值标准和思维理路,才能为民族的繁衍和旺盛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具有怎样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也都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不难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发展经济和丰
14、富物质,更需要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包括制度体制、道德法制、意识形态、文化思想等等。而这些,又无不与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民风习俗、道德伦理等密切相关。因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和建设实践的深层因素,是制度构建和理论形成的根本依据;只有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成为激励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注释章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的几点体会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2-0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房广顺,隗金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1-1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黄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5-10-2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