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反腐败进程中政治生态治理之研究 赵青娟摘要:政治生态一词由来已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思潮被广泛接受,它是对当代的社会价值、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其政治组织形式的一种理性的批判。从2014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很多场合谈及“政治生态”一词,进一步强调“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在今天全方位反腐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改善政治生态,营造一个清廉政府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关键词:政治生态;清廉政府;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经济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提出了诸多优化的战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政治生态的治理,因为政治生态是一条纽带,连接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
2、面,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清政府建设,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清明的政治”,所以进一步探讨和谐、有序的政治生态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反腐进程中政治生态治理的必要性分析一是当前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所决定。从国内形势分析,历经三十八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地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这都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意识形态方面的冲击也是很大的,长久以来我们强调的是“在执政党内部需要精诚合作,在执政党和民众之间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就是这种理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之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增多,使
3、得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受到重创,这种意识形态的破坏力是不容小觑的。从国际形势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困境,与此同时,周边安全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如何做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对当代各级地方政府的干部都是很大的考验,这就需要在解决外部矛盾的同时积极主动的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内聚人心,才能很好的解决目前的困境。二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所决定。当前政治生态的主流是非常好的,但在个别地方和个别机关存在一些风气不正、作风不实的形式主义;存在一定的铺张浪费和违法乱纪的现象,这对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2015年中央巡视组对10个省区市开展新一轮常规巡视,进一步强调基层权
4、力腐败成为普遍问题,基层干部“苍蝇式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小官巨腐”“小官贪腐”、基层权力寻租等现象突出。“苍蝇式腐败”一大特征是,窝案串案频发,即便是一些很小的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窝案,如一些屠宰场,与监管人员勾结套取国家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补贴行为持续5年之久,涉案人数达52人;“苍蝇式腐败”另一大特征是,基层贪腐呈“雁过拔毛”趋势。在西部的个别贫困县,一些农村的干部把索贿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好的扶贫项目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金下发后,村干部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巧立名目,索取“感谢费”,诸如此类的事情枚不胜举,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所以,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各级干
5、部,良好的政治生态需要转变个别干部的思想、需要转变作风、需要提升政府各部门的效能才能逐渐的秽浊扬清。二、反腐进程中政治生态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反腐进程中政治生态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1、权力过大,缺乏监督,潜规则盛行在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中,造就的是过于集中的权力而监督又是非常软弱的,以至于“权自民出却不为民用”,以至于办很多事情不按照规矩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人脉和门路,犹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
6、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所以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便有了生存的土壤,有些干部为了升迁无所不用其极,把上级领导的“打招呼”、“批条子”看成是最高的指示,“只维上而不为下”,以至于严重损害了执政党的公信力。2、选人用人存在问题,带病提拔问题突出干部“带病提拔”,是指干部在提拔前或提拔过程中,存在有违纪违法行为但组织未能发现或查实,得以提拔任职的情况。虽然被“带病提拔”的领导干部只是极少数,但影响极坏,危害极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干部“带病提拨”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所滋长和曼延,已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客观上
7、讲,实行“带病提拔”责任追究确有不少困难,其主要表现有“四难”:“带病提拔”中的“病症”认定难,责任主体区分难,责任行为确定难,责任追究落实难。因此对“带病提拔”者的处理比较到位,但对那些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的追究比较难,这也是造成用人上不正之风乃至少数干部“带病提拔”后长期得不到查处的一个重要因素。3、组织生活流于形式,敷衍应付现象突出当前在一些地方组织生活时有时无,时间不定、形式单调、质量不高。而组织生活是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履行职能,更重要的是一个民主监督的过程。尤其在基层,家长制作风严重,喜欢搞一言堂,拉帮结派,不容许有反对意见,不容许他人插足干涉,以至于民众怨声载道。有些人信奉
8、的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不顾经济条件和发展实际,不惜举债集资大搞“形象工程”。有些公职人员原则性不强,“把多栽花少栽刺、不栽刺当做处世哲学,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感情、不讲政治讲和气。”在执行任务时搞变通,不少干部怕伤和气,喜欢当“老好人”,对他人所犯的错误无底线的容忍,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的风气,不利于执政党的团结和统一,削弱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4、理想信念动摇,信奉金钱至上中国国学大师梁簌溟先生在他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书中写到“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这就是说物质的需求永远是最
9、底层的,在一定物质满足后所需要的就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今天部分干部所信奉的还是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缺乏信仰和追求,理想信念滑坡,一些干部革命意志退化,不看前途看钱途,投机钻营,乐于权力寻租,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考验。习近平曾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容易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执政党最危险的滑坡,它会淡化党的宗旨意识,动摇党的执政理念。 (二)当前中国地方政治生态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制度执行不够,规则意识缺乏中国传统法律观念是“情、理、法”三者的有机融合,但是从古至今一直所奉行的似乎是“请大于法”逐渐的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了规则意识,取
10、而代之就是“人情大于法律”,就用“请”固定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这种生活方式也被认为是最便捷的。与此同时,在制定了诸多的法律和规则的同时,执行力也是一个大的问题,没有有效的执行,再好的制度都是形同虚设的,当前,一种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方式较为突出,选择性执法是执法者对不同的管辖对象,刻意区别对待。会使受罚者不可能产生对法律的信仰反而会认为“运气不佳”,而且使未被处罚的进一步滋生侥幸心理。2、社会转型期对意识形态的巨大冲击纵观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经济发展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以至于这些年忽视了文化意识层面的制度建设,使得一种迷茫和空虚的生活状态广泛蔓延开来,信仰缺失就是最大的一个表现,人没有
11、了追求和信念,而自己手里握有权力和利益,结果也只能是“心被物役,无法自拔”,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越行越远,最终丧失基本的政治道德,犹如习主席在很多场合谈到的“两面人”干部,他说: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3、学习教育重视不够,领导发展的能力不强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新的知识浩如烟海,改革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够积极
12、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不少党员干部满足自身的条件,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对学习教育不够重视,很多问题都是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没有实际行动,思想落后,发展能力不强,这对地方政治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也与当地领导干部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有新的理念、新的想法,就会积极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如果一心为民,民众的认可度就高很多,真真切切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如果没有这样的魄力和亲和力,完事只针对别人,不针对自己,很多事情都停留在表面上,是不利于政治生态环境治理的。4、舆论导向有失偏颇,缺乏客观中立性造成今天政治生态进一步恶化的是舆论导向的催化剂作用,从2011年
13、开始,网络媒体中报道的官场情色文化所占比重是很大,曝光的官员情色事件比较多,这些事件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进一步恶化了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舆论应该是一把利器,能够剑指社会尖锐的问题,但是“客观中立”应该是舆论界秉持的基本原则。在近些年的报道中,树立优秀典型人物的报道屈指可数,但是在公职人员队伍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公职人员不在少数,很多人一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在基层“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中,更多的公职人员抛家舍业,为求一方的安定和谐,但是在我们的媒体报端鲜有报道,所以在政治生态进一步严峻的几天,媒体添薪加火,使整个公职人员队伍被民众一次次推到风口浪尖。三、
14、当前中国地方政治生态治理的对策分析(一)加强民主制度创新是地方政治生态治理的根本保障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稳健发展的保证,如果政治生态越发恶劣,党群关系就会越发恶劣,最终会导致诸多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所以政治生态的治理民主制下的限权是第一位的,推进民主的发展,就要制定限权的制度,在宪法的赋权前提下,确定权力清单,减少以权谋私的可能性;进一步扩大民众的民主权利,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避免暗箱操作,尤其是民众的监督权、选举权、知情权要落到实处,政府要引导民众维护稳定的大局,就要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进行;而政府维护稳定所采取的诸多措施要以民众利益为主,纠正自身的不正之风,社会才能逐渐的稳定。我们强调国
15、家治理现代化,它关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制度建设不在多,在于务实管用,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地方政治生态治理的内在保障干部作风问题是地方政治生态治理的内化动力,当前人民最不满意的就是干部的作风问题,不单单指生活作风,他还包括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等诸多方面,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要把思想作风放在首要的位置,使其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时时刻刻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处理好个人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干部与商人打交道要有一定的度,决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搞权力寻租,各级党委政府要清楚的认识腐败带来的
16、一系列危害,把惩治腐败,改良作风作为政治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加强和改进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三)生动而有效的组织生活和政治文化是地方政治生态治理的基本要求组织生活是党的全部生活的最后总要组成部分,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就要使组织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精心合理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坚持民主集中制,创新创新“三重一大”议事和决策形式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要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看到自己的短也看到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避免一种老好人的做法,要坚持原
17、则,敢于批评,“使批评成为修正错误、达成党内和谐,推动事业发展的苦口良药。”并且政治生态的形成也需要进一步丰富政治文化,中国的政治文化丰富而长远,一种文化具有民族性、意识性和传承性,所以组织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政治文化,对其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用一种文化影响和塑造政治生态,用风清气正、昂扬奋进的文化环境,进一步为地方政治生态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四)纠正选人用人的导向是地方政治生态治理的关键所在政治生态的重塑主要还在人本身,治理政治生态,必须坚持选人用人的民主、公开、公平和择优的标准,重点要做好三个关口的把握,“提名关、考察关和程序关”真正将一些有能力、肯干事的好干部提拔上来,“规范干
18、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着力解决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等问题。”入口关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要杜绝带病提拔,因为在政治路线确定以后,政策的执行都需要干部,所以选什么人,关乎人心向背,影响社会风气和事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新的标准选拔干部对政治生态的扭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德和才”,德在先,优秀品德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外在环境和后天教育的养成,有德之人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更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决心,最重要是会做到表里如一,不会以多张面孔出现。在选人用人时也要强调其能力,要打破论资排辈的做法,看其是否是实干家,不能只是
19、唯上不为下,一心只想“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清明政府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当代中国地方政治生态面临很多问题,对其深刻而有效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制度、执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进行革新,应对其常抓不懈,因为政治生态的清明可以重塑执政党的形象,巩固执政党的根基,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协调发展。(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注释: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25. 李斌雄,姜向红.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2015.(1).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习近平.有人为实现个人政治野心不择手段,2016.1.12-14,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讲话. 刘云山.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N.学习时报,2015.05.18. 杨根乔.当前地方政治生态建设的状况、成因与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2). 罗中枢,王卓.干部队伍建设的政治生态环境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2015,(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