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杨雨卓摘要渝东南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相关产业,随着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成为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在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效益。因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本文以渝东南少数民族为例,提出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途径,为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作出参考。关键词少数民族 文化旅游 旅游发展一、渝东南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概述(一)地理位置资源重庆渝东南地区共一区五县,包括黔江区、秀山县、彭水县、石柱县、武隆县和酉阳县。域内有土
2、家族、苗族等32个少数民族(彭水11个,武隆12个,秀山17个,酉阳17个,黔江26个,石柱28个)。渝东南北临湖北,东靠湖南,南邻贵州,毗邻四省,地理位置优越,是重庆向东南方向出海的捷径,也是包茂高速必过之处。同时,渝东南地区又位于长江三峡和张家界两大国家重点旅游景区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与连接性。随着万州、黔江等地交通设施的完善,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吸引人流、物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增大了可进入性。(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渝东南地区风光秀丽,类型多样,三步一画,五步一景,洞、泉交夹,山、水相映。区内单体旅游资源景点众多,有1780个。人文旅游资源较多,形成了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
3、,以岩溶异景为特点的旅游自然带。当地现有四个五A级景区(黑山谷、武隆、金佛山、酉阳),六个国家四A级景区(黔江蒲花暗河景区、酉阳阿蓬江大峡谷景区等),七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六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三)政策资源一个区域旅游的开发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密切相关的。重庆大力开发旅游相关产业,明确的确定了渝东南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目标。二、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在社会精神文明的指导下有序前进,自然旅游资源也建立在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内在价值观的基础上。旅游业的高速前进推动了民族特色习俗的传播和
4、保存,而独特的民族历史则是开发旅游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开发新的产品的过程中,要注重保证不同种族特色文化的原始性与独特性,多角度展示传统特色,推动旅游相关行业和民俗特色相互促进发展,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产品。(二)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助于特色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民族特色文化在推动旅游相关产业快速前进的同时,也推进了民俗的继承保存。民族文化容易受到大势文化的影响,社会影响力小,传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在越来越多元化发展的現代社会劣势明显。开发民俗旅游,传播和发扬独特的民族文化,有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学习,有益于保存不同种族之间特有的文化。渝东南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当地民俗特色相融合,共同打造了重庆特
5、色民俗旅游带,在保护时合理开发,在开发中科学保护,将独特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传播向更加广泛的群体。(三)文化旅游可以满足社会精神需求人们在满足生存和生活需求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求知和审美需求,虽然马斯洛对于这两个需求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也没有被列入需求层次理论中,但是他认为,这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内容,应该排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的中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方面的需求逐渐降低,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向文化消费,文化旅游正是为了满足游客的求知和审美需要开发的新型旅游产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许多人在出游过程中渴望增长知识,随之开发的高校游、红色游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等产品,有助于游客在
6、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四)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大力开发旅游相关产业,推动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国家扶持旅游业的重要原因。渝东南地区由于受到历史、地理条件和社会生产力的制约等影响,经济落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利于渝东南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科学分配和高效利用,有助于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五)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研发新型产品,又不妨害后代对环境和资源的高水平要求。要使渝东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时,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7、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始性的基础上科学开发,使资源可继续利用,使民俗风情旅游产业和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和谐发展,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提高游客保护资源的观念,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民俗文化科学保护的共同进步。三、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发展途径(一)龙头资源策略突出地域特点,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开发精品旅游景点。目前而言,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没有内涵和特色,打造明星景区对当地经济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大理三塔、凤凰古城、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先开发一批潜力景区,由此推动渝东南周边景区的共同进步。在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上,六个区县自东向西,依次分布。有西北
8、部的乌江画廊,东南部的摆手舞之乡和花灯之乡,黔江位于中部,是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的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地。打造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不仅需要景区景点的努力,也需要旅游产业链的其他单位的通力合作。旅游产品也需要包装,开发民俗生态旅游景区,以人文带动自然,以自然促进人文,坚持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发展。不管是自然还是人文资源,均是破坏容易恢复难。因此,既要看重文化开发,也要重视保护。渝东南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一是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二是以土家吊脚楼、侗寨鼓楼、风雨桥为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三是以万涛、赵世炎等红军战士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四是以桃花源、洪安古镇等为代
9、表的小说原型文化。渝东南特色民俗氛围浓厚,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失传或失真的威胁。随着少数民族“汉化越来越严重,很多传统文化已经在年轻一代中失传,保护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鼓励青少年学习继承传统文化,让民俗文化不至于后继无人。(二)特色体验策略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让游客亲身参与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去,体验少数民族生活习惯,饮食特色,节日庆典,使体验性活动成为真正的体验,而不是表演。游客可以参与少数民族人们的田间劳作、独特的饮食风格,在真正的节日当天体验真正的节日氛围,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要对少数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在保证传统文化真实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开发,循序渐进,
10、要有选择的进行部分项目优先开发,重点发展。(三)协同发展策略旅游项目的重复性和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分化了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和多样性,造成了许多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不利于整合发展。渝东南的少数民族众多,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皆有土家族与苗族,如果全都开发土家族或苗族,难免会造成旅游景区重复,旅游资源的浪费,因此,几个区县应根据当地不同情况,协同发展,打造文化旅游一条线,使游客能在不同景区体验到不同民族特色,一路旅行,不走回头路。(四)建设、宣传策略渝东南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游客集散中心。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协调旅游设施硬性条件和软环境建设,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1、的建立健全,使游客能够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帮助。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要销售产品,而销售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宣传。整合营销战略将旅游相关信息和旅游产品、旅游设施等经过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使旅游产品增值,在获得相关旅游信息之后,最终实现产品的销售。而在这个营销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宣传是游客获得信息的关键步骤。有些景区因为宣传不到位或宣传错位导致许多潜在资源被“雪藏”,在主打某个旅游产品的同时,也错过了很多其他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比如湖北恩施州在主打恩施大峡谷的旅游产品时,只注重巴东神农溪和利川腾龙洞等自然旅游资源,而忽略了恩施州三岔乡的傩戏、芭蕉侗族鄉的板凳龙等特色人文旅游产品。因此,渝东南旅游产品的宣
12、传不仅是当地景区所要做的努力,也是重庆市政府需要给的支持。四、总结通过对渝东南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以独特的风俗风情与建筑文化最为典型,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武隆、酉阳、黔江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较为和谐,石柱、秀山、彭水旅游业发展迅速,未来将成为新的旅游巨头。渝东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更大的进步,主要有: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开发,与旅游业融合;规模增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宣传方式多样,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可观;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民族文化氛围不浓;景点分布不集中,配套设置不完善;缺乏代表作品;当地资源需要合理有效的保护开发等问题。针对以上几种情况,结合渝东南地区实际情况,为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共同进步,提出主打龙头品牌,同时辅以特色旅游。保护当地资源,协同周边地区,辅以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精心的宣传,在开发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注重特色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