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郑琰+张骏+赵奉奎摘 要:物流工程专业作为国内新兴工程类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上皆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略显不足,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因此,如何提高物流工程专业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对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关键词:物流工程 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G642 :A :1674-098X(2017)07(b)-0215-02互联网时代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物流行业飞速成长,社会各界迫切需要具有物流方面知识技
2、能的专业人才。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我国很多高校增设了物流工程专业,而作为国内工程类专业中的新兴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上还不是很成熟,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还不是很到位。为了使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此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要不断深入,并找准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社会所需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应对市场激烈挑战的应用型物流人才。1 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现状1.1 师资力量不足目前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例如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等,而且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虽然具有理
3、论知识基础但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因此,教师无法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的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上表现较差。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对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 教学模式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取老师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学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不会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无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意识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只为应付考试。再加上课本知识的滞后性,体验性实践课程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培养应用型能力。1.3 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不理想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基础课和专业课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
4、实践或物流实验的时间很少,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是把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经费的限制,很多物流工程专业的实验室设备不足,更新不及时,而且缺少进行实践教学的场地,从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2 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2.1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找准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建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满足工程教育的通用需求,又根据社会及市场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关课程,对课堂所讲内容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和方法运用。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物流实践课程的学时,以物流实验室或校外实践资源为平
5、台,使学生能够多些机会参加实践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表达看法。由于物流工程专业与电子商务、计算机编程、仿真模拟、最优化理论等紧密相关,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该体现出学生掌握以上不同专业技能的要求。同时,由于物流业的国际化特征,应该加大双语课程的设置,在提升学生物流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目前,物流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和基础课包括C语言、运筹学、CAD制图、Matlab、物流工程基础、物流系统仿真与建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往往有广度而深度不够,在课后训
6、练上没有注意到不同课程间的联系,比如在物流系统仿真与建模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运筹学、Matlab的知识以及相关软件做一个课程设计的大作业。如何将不同课程所学形成一个有機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是物流专业教师团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2.2 采用多方位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里提到的多方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教学、研讨式教学、小组实践学习、毕业设计多方位相结合的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如今的高校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板书教学,进入了多媒体教学时代。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了本科教学课堂,大量图片和视频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电脑或手机APP进行网
7、络课程的学习,现在很多高校在官网上推出了网络精品课程、慕课、微课等,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多个角度学习到各种相关理论知识,再拿到课堂上大家进行讨论。如此一来,学习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也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研讨式学习:改变以往老师上课教、学生被动学的旧模式,鼓励老师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给学生布置课下搜集相关论文并研读的任务,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再到课堂上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公开演讲,针对每个小组的演讲内容,师生进行共同讨论。这种训练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文献的研读能力,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其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8、质。小组实践学习:适当增加实践课环节,诸如课上观看物流企业相关视频、学生以小组形式到物流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企业参观学习或到校外实验基地进行物流相关实践训练等,通过适当增加课上课外的实践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设计体现了学生在经过本科四年系统性的学习之后,综合利用物流相关知识、方法、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设计学生的文献研读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得到进一步锻炼,并通过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寻找出合适的解决途径和方法,相当于对学生开展了一次全方面的实践能力再训练。将上述几个环节穿插在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
9、了创新型的改进,提升了学生了实践能力。基于此,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期末考卷成绩,而是要全面参考学生的平时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性等。2.3 加强校企合作我国2010年就已经开始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育培养计划”,此计划本着“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联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通过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签订校企合作模式相关文件,聘请物流企业专业人员到高校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以直观和新颖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物流、更深入地理解物流、更清楚地知道毕业后的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并掌握当
10、前社会物流领域的发展动态。通过课外实践课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 结语在移动互联、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传统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颠覆,物流业也不会例外,物流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所难免,这也对高等教育中物流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根据社会所需,找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增大物流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物流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学生在毕业后的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1 伍根生,涂桥安,马晨波,等.互联网时代本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1):152-153.2 张萍.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丝绸,2016(2):53-54.3 贾娜,刘诚,陈光伟.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71-72.endprint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