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方法研究 张楠摘 要:随着国内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企业安全理念已逐步从事后管理过渡到关注危险的风险管控模式。该文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对安全风险管理过程的认真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过程方法,以期望能够指导实践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关键词:安全 风险管理 过程方法:C93 :A :1674-098X(2014)06(b)-0181-02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早已不是以关注事故结果为重点的事后管理模式,人们已经从一次次的重大事故中认识到只有做好前端的安全风险控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仅有风险管理的概念,但具体
2、操作方法却含混不清,导致看似管理先进,却起不到实际效果。该文通过对风险管理过程方法的深入探索,为企业实际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1 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方法安全风险管理是一种以危险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整个管理过程始终保持对危险的高度关注,其过程包括危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控制效果确认和危险追踪。其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1.1 危险识别提到危险识别,首先要说明危险和事故的概念。危险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而事故就是这些根源和状态没有控制好产生的结果。由此可见危险识别的重要性,如果未能识别出企业中的重要危险,那么发生事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
3、加。危险包括三个要素:危险因素、危险触发机制和危险的目标对象。我们在识别危险时重点就是要将这三要素的内容辨识准确。对于危险因素的便是应遵循以下步骤见表1。对于危险触发机制的识别和对于目标对象的识别往往结合在一起,先识别每一种危险因素可能受到伤害的目标群体,然后根据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危险的目标群体可能受到伤害的方式(即触发机制)。在识别中应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特殊情况:比如新的或年轻的员工,有残疾的员工;对于清洁人员、来访者、供应商、维修人员的影响;工作活动对于公众的影响;开放式的工作场所,各个团队人员工作活动的相互影响
4、等等。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便能够有效的识别一个危险,并将它按照三要素进行描述,比如某某现场乙炔气瓶泄露,可能被1m外施工用明火点燃对操作者带来伤害。在这个危险中泄露的乙炔气瓶是危险因素;触发机制包括离气瓶很近的明火、操作者离明火很近;目标对象为操作者本人。1.2 危险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但目前较为实用的还是LEC法。L为事故可能性数值;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事故的严重性(或后果)数值;风险D通过公式D=L*E*C来确定。这种半定型的方法便于对于风险大小进行排序,使企业能够更为有效的关注高风险,并集中资源控制风险。介绍LEC方法的书籍资料很多,本文不再展开叙述
5、。1.3 危险的风险控制当了解了危险的特征,完成了对于危险的风险评估排序,对于企业而言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将关系到风险的控制效果、企业资源的投入大小等问题,所以这里就必须先对风险可接受度的概念进行说明。企业的安全风险可接受度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安全理念,是将不发生死亡事故作为可接受还是讲零伤害作为可接受,落实到具体的风险控制上差别巨大。如果仅以不发生死亡事故为可接受,那么只有那些经评估认为有生命危险的风险点才会采取措施,而将零伤害作为可接受的话,企业在风险控制中的投入将大大高于前者,但从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在安全风险防范上的投入永远是高投资回报的。当确定了企业风险的可接受度,按照“消除
6、替代 限制范围/数量 隔离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个体防护装备”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顺序选择具体的方式来控制风险。比如某工作场所现场使用汽油作为清洗溶剂,其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为:首先应该探讨是否可以不使用清洗工艺;如果不行,再看看能不能使用水基或者其他高闪点的溶剂替代汽油;如果依然无法做到,就要限制使用汽油的范围或数量,尽量减少接触;如果不能限制范围/数量,就必须将其隔离到一个单独的房间或工位;再不行的话就必须使用局部排风等工程措施来保证现场浓度处于安全值以下;当工程措施无法实施时,则只能加强现场管理控制;最后的措施就是为现场操作者配备个体防护装备。通过整个风险控制顺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断“委屈
7、求全”的过程,采取个体防护装备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最后一道防线。在实际的风险管控中,应当尽量采取靠前的措施控制风险,才是治本之法。另外,对于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结合风险评估中的LEC,比如天然气锅炉等的使用,事故严重程度高,但又无法降低,只能从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下手去控制风险;比如汽油清洗作业,就可以通过改进工艺采取水基溶液来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是一件极其复杂和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综合各种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较高性价比的方案,一方面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一方面为企业节约成本。1.4 危险的风险确认和危险跟踪当现场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完成后,需要对效果进行确认,
8、并重新评估安全风险,下调风险等级,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对风险的控制。这里要重点说明危险跟踪的概念,对于危险的管控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即从危险的产生(识别出)直到危险被彻底消除前都必须持续关注和跟踪,现实中大多数的安全风险并不是能够一次性消除的,只能控制在一个相对可接受的范围内,并持续跟踪其状态,也许在随后的时间里新技术的使用能够彻底消除这个危险,但也许使这个危险出现了变化等,这就是为什么要定期对安全风险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估的主要原因。2 预期效果评估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只有对于企业各类危险的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并做到持续跟踪,才能对于安全风险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
9、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克服管理和现场两张皮的现象,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endprint摘 要:随着国内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企业安全理念已逐步从事后管理过渡到关注危险的风险管控模式。该文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对安全风险管理过程的认真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过程方法,以期望能够指导实践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关键词:安全 风险管理 过程方法:C93 :A :1674-098X(2014)06(b)-0181-02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早已不是以关注事故结果为重点的事后管理模式,人们已经从一次次的重大事故中认识到只有做好前端的安全风险控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10、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仅有风险管理的概念,但具体操作方法却含混不清,导致看似管理先进,却起不到实际效果。该文通过对风险管理过程方法的深入探索,为企业实际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1 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方法安全风险管理是一种以危险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整个管理过程始终保持对危险的高度关注,其过程包括危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控制效果确认和危险追踪。其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1.1 危险识别提到危险识别,首先要说明危险和事故的概念。危险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而事故就是这些根源和状态没有控制好产生的结果。由此可见危险识别的重要性,如果
11、未能识别出企业中的重要危险,那么发生事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危险包括三个要素:危险因素、危险触发机制和危险的目标对象。我们在识别危险时重点就是要将这三要素的内容辨识准确。对于危险因素的便是应遵循以下步骤见表1。对于危险触发机制的识别和对于目标对象的识别往往结合在一起,先识别每一种危险因素可能受到伤害的目标群体,然后根据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危险的目标群体可能受到伤害的方式(即触发机制)。在识别中应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特殊情况:比如新的或年轻的员工,有残疾的员工;对于清洁人员、来访者、供应商、维修人员的影响;工作活动对于公众
12、的影响;开放式的工作场所,各个团队人员工作活动的相互影响等等。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便能够有效的识别一个危险,并将它按照三要素进行描述,比如某某现场乙炔气瓶泄露,可能被1m外施工用明火点燃对操作者带来伤害。在这个危险中泄露的乙炔气瓶是危险因素;触发机制包括离气瓶很近的明火、操作者离明火很近;目标对象为操作者本人。1.2 危险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但目前较为实用的还是LEC法。L为事故可能性数值;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事故的严重性(或后果)数值;风险D通过公式D=L*E*C来确定。这种半定型的方法便于对于风险大小进行排序,使企业能够更为有效的关注高风险,并集中资源
13、控制风险。介绍LEC方法的书籍资料很多,本文不再展开叙述。1.3 危险的风险控制当了解了危险的特征,完成了对于危险的风险评估排序,对于企业而言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将关系到风险的控制效果、企业资源的投入大小等问题,所以这里就必须先对风险可接受度的概念进行说明。企业的安全风险可接受度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安全理念,是将不发生死亡事故作为可接受还是讲零伤害作为可接受,落实到具体的风险控制上差别巨大。如果仅以不发生死亡事故为可接受,那么只有那些经评估认为有生命危险的风险点才会采取措施,而将零伤害作为可接受的话,企业在风险控制中的投入将大大高于前者,但从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在安全风险防范上的投入永远
14、是高投资回报的。当确定了企业风险的可接受度,按照“消除 替代 限制范围/数量 隔离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个体防护装备”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顺序选择具体的方式来控制风险。比如某工作场所现场使用汽油作为清洗溶剂,其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为:首先应该探讨是否可以不使用清洗工艺;如果不行,再看看能不能使用水基或者其他高闪点的溶剂替代汽油;如果依然无法做到,就要限制使用汽油的范围或数量,尽量减少接触;如果不能限制范围/数量,就必须将其隔离到一个单独的房间或工位;再不行的话就必须使用局部排风等工程措施来保证现场浓度处于安全值以下;当工程措施无法实施时,则只能加强现场管理控制;最后的措施就是为现场操作者配备个体防
15、护装备。通过整个风险控制顺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断“委屈求全”的过程,采取个体防护装备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最后一道防线。在实际的风险管控中,应当尽量采取靠前的措施控制风险,才是治本之法。另外,对于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结合风险评估中的LEC,比如天然气锅炉等的使用,事故严重程度高,但又无法降低,只能从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下手去控制风险;比如汽油清洗作业,就可以通过改进工艺采取水基溶液来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是一件极其复杂和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综合各种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较高性价比的方案,一方面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一方面为企业节约成本。1.4 危险的风险确认和危险
16、跟踪当现场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完成后,需要对效果进行确认,并重新评估安全风险,下调风险等级,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对风险的控制。这里要重点说明危险跟踪的概念,对于危险的管控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即从危险的产生(识别出)直到危险被彻底消除前都必须持续关注和跟踪,现实中大多数的安全风险并不是能够一次性消除的,只能控制在一个相对可接受的范围内,并持续跟踪其状态,也许在随后的时间里新技术的使用能够彻底消除这个危险,但也许使这个危险出现了变化等,这就是为什么要定期对安全风险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估的主要原因。2 预期效果评估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只有对于企业各类危险的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并做到
17、持续跟踪,才能对于安全风险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克服管理和现场两张皮的现象,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endprint摘 要:随着国内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企业安全理念已逐步从事后管理过渡到关注危险的风险管控模式。该文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对安全风险管理过程的认真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过程方法,以期望能够指导实践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关键词:安全 风险管理 过程方法:C93 :A :1674-098X(2014)06(b)-0181-02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早已不是以关注事故结果为重点的事后管理模式,人们已经从一次次的重大事故中认识到
18、只有做好前端的安全风险控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仅有风险管理的概念,但具体操作方法却含混不清,导致看似管理先进,却起不到实际效果。该文通过对风险管理过程方法的深入探索,为企业实际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1 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方法安全风险管理是一种以危险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整个管理过程始终保持对危险的高度关注,其过程包括危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控制效果确认和危险追踪。其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1.1 危险识别提到危险识别,首先要说明危险和事故的概念。危险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而事故就是这些根源和
19、状态没有控制好产生的结果。由此可见危险识别的重要性,如果未能识别出企业中的重要危险,那么发生事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危险包括三个要素:危险因素、危险触发机制和危险的目标对象。我们在识别危险时重点就是要将这三要素的内容辨识准确。对于危险因素的便是应遵循以下步骤见表1。对于危险触发机制的识别和对于目标对象的识别往往结合在一起,先识别每一种危险因素可能受到伤害的目标群体,然后根据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危险的目标群体可能受到伤害的方式(即触发机制)。在识别中应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特殊情况:比如新的或年轻的员工,有残疾的员工;对于清
20、洁人员、来访者、供应商、维修人员的影响;工作活动对于公众的影响;开放式的工作场所,各个团队人员工作活动的相互影响等等。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便能够有效的识别一个危险,并将它按照三要素进行描述,比如某某现场乙炔气瓶泄露,可能被1m外施工用明火点燃对操作者带来伤害。在这个危险中泄露的乙炔气瓶是危险因素;触发机制包括离气瓶很近的明火、操作者离明火很近;目标对象为操作者本人。1.2 危险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但目前较为实用的还是LEC法。L为事故可能性数值;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事故的严重性(或后果)数值;风险D通过公式D=L*E*C来确定。这种半定型的方法便于对于风险
21、大小进行排序,使企业能够更为有效的关注高风险,并集中资源控制风险。介绍LEC方法的书籍资料很多,本文不再展开叙述。1.3 危险的风险控制当了解了危险的特征,完成了对于危险的风险评估排序,对于企业而言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将关系到风险的控制效果、企业资源的投入大小等问题,所以这里就必须先对风险可接受度的概念进行说明。企业的安全风险可接受度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安全理念,是将不发生死亡事故作为可接受还是讲零伤害作为可接受,落实到具体的风险控制上差别巨大。如果仅以不发生死亡事故为可接受,那么只有那些经评估认为有生命危险的风险点才会采取措施,而将零伤害作为可接受的话,企业在风险控制中的投入将大大高于前者,但从企
22、业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在安全风险防范上的投入永远是高投资回报的。当确定了企业风险的可接受度,按照“消除 替代 限制范围/数量 隔离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个体防护装备”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顺序选择具体的方式来控制风险。比如某工作场所现场使用汽油作为清洗溶剂,其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为:首先应该探讨是否可以不使用清洗工艺;如果不行,再看看能不能使用水基或者其他高闪点的溶剂替代汽油;如果依然无法做到,就要限制使用汽油的范围或数量,尽量减少接触;如果不能限制范围/数量,就必须将其隔离到一个单独的房间或工位;再不行的话就必须使用局部排风等工程措施来保证现场浓度处于安全值以下;当工程措施无法实施时,则只
23、能加强现场管理控制;最后的措施就是为现场操作者配备个体防护装备。通过整个风险控制顺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断“委屈求全”的过程,采取个体防护装备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最后一道防线。在实际的风险管控中,应当尽量采取靠前的措施控制风险,才是治本之法。另外,对于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结合风险评估中的LEC,比如天然气锅炉等的使用,事故严重程度高,但又无法降低,只能从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下手去控制风险;比如汽油清洗作业,就可以通过改进工艺采取水基溶液来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是一件极其复杂和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综合各种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较高性价比的方案,一方面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
24、水平,一方面为企业节约成本。1.4 危险的风险确认和危险跟踪当现场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完成后,需要对效果进行确认,并重新评估安全风险,下调风险等级,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对风险的控制。这里要重点说明危险跟踪的概念,对于危险的管控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即从危险的产生(识别出)直到危险被彻底消除前都必须持续关注和跟踪,现实中大多数的安全风险并不是能够一次性消除的,只能控制在一个相对可接受的范围内,并持续跟踪其状态,也许在随后的时间里新技术的使用能够彻底消除这个危险,但也许使这个危险出现了变化等,这就是为什么要定期对安全风险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估的主要原因。2 预期效果评估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只有对于企业各类危险的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并做到持续跟踪,才能对于安全风险心中有数,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克服管理和现场两张皮的现象,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endprint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