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第1章 概述 3
1.1 系统组成 3
1.2 性能指标 4
第2章 系统原理 6
2.1 测头结构描述 6
2.2 系统原理 7
第3章 测读仪的使用 9
3.1 主菜单介绍 9
3.2 按键操作 9
3.3 记录管理 9
3.4 工程设立 14
3.5 通讯 16
3.6 其他 16
第4章 数据解决软件的使用 19
4.1 安装与卸载 19
4.2 数据库格式转换 20
4.3 软件初始设立 21
4.4 软件界面窗口介绍 22
4.5 测孔配置 23
4.6 记录管理 25
4.7 图表分析 27
4.8 通讯 33
4.9 系统设立 35
第5章 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 38
5.1 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 38
5.2 使用后的保养 39
5.3 率定 39
5.4 各连接器针脚定义 40
第6章 售后服务 41
第1章 概述
CX系列钻孔测斜仪是专门用于岩土地基位移测量的仪器。合用于各种岩土地基横向位移的测量,如水利库坝、堤防、岩土边坡、城市建设地基、基坑开挖、打桩、铁路、公路交通边坡、煤田、矿井、电力建设以及各种地下结构工程的内部水平位移的测量。
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深层土体位移的现象,测斜仪的测量数据可以反映出支护结构位移和应力的变化及基坑形状,从而可以知道周边建筑设施的安全状况。测斜仪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施工和长期稳定性检测都是十分必要的,它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地方已经制订或正在制订有关规范,明确规定在较深基坑施工中必须进行水平位移的监测。
1.1 系统组成
CX系列钻孔测斜仪系统由测头、测读仪、数据解决软件三大部分组成。
1.1.1 测头
测头是测斜仪系统的核心,其内部装有精密传感器,用以敏感不同深度测点相对于地垂线之间的角度,进而计算出各测点之间的位移变化量。
测斜仪系统的测量精度取决于测头的测量精度,测头中的核心部件是石英挠性加速度计。
1.1.2 测读仪
测读仪是测斜仪数据输出的二次仪表,用以完毕测头数据的接受、显示、存贮功能,并向PC机输出测量数据。
1.1.3 数据解决软件
此软件运营于PC机Windows环境下,重要完毕从测读仪中接受数据并进行偏移量计算和图表的绘制。
1.2 性能指标
1.2.1 总体技术指标
1) 工作时间:电池充满电之后,可使测斜仪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
2) 测量范围:测孔斜度≤50º;
3) 综合误差:≤±4mm/15m深度;
4) 对称性:≤0.001V;
5) 工作环境温度:-10℃~50℃;
6) 耐压:7.845×105Pa~9.806×105 Pa(相称于水深80m~100m的压力);
7) 抗冲击:100g;
1.2.2 测头技术指标
1) 传感器灵敏度:0.02mm/8〞;
2) 标度因数:2.5±0.01v/g;
3) 导轮间距:500mm;
4) 测头尺寸:Φ32mm×660mm
1.2.3 测读仪技术指标
1) 数据显示: 位4行液晶显示;
2) 内部电源:可充电电池,容量7.5Ah;
3) 充电电源:交流220V,50Hz,输出直流7V;
4) 测读仪尺寸:205mm×145mm×170mm
第2章 系统原理
2.1 测头结构描述
测头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测头内装有石英挠性伺服加速度计作为传感器。当测头处在垂直状态时,传感器的灵敏轴处在零位,此时的输出信号称为零偏。为了消除零偏的影响,采用正反两次测量,取其代数和作为一个方向上的测量结果。
根据测头的规定,在实际测量时建议将测头的高轮对准北或东,作为测试的正方向。
2.2 系统原理
2.2.1 位移计算
当测头的敏感轴与基准轴(地球的重力轴)有一个角度时,测头中的加速度计就有一个输出值,如下式所示:
…………………………式2.1
式中: A 加速度计的偏值(零偏)
K 加速度计的标度因数
G 地球重力加速度
θ 倾角
为了消除加速度计零偏的影响,在测试时采用正反两次测试,比如分别在东西方向上进行测试,可以先测试东方向上的数据,记作U1,再进行西方向上的测试,记作U2,将U1-U2得到式2.2
………………..式2.2
从图2.1中可以看出 ………………..式2.3
式中: L 导轮轮距500mm
△I 水平位移(单位:mm)
θ 倾斜角
将式2.3代入式2.2可以得到
………………..式2.4
对于一个测孔,在拟定的方向上,各测试点的位移总和即为
以上测量原理的描述见图2.1
图 2.1 测量原理图
2.2.2 方位角定义
方位角的定义如下图所示:
第3章 测读仪的使用
3.1 主菜单介绍
主菜单显示如下图:
各主菜单功能说明如下:
Ø 记录管理:该菜单重要完毕现场的测量以及记录的调显和删除功能。
Ø 工程设立:该菜单重要完毕测孔的添加、删除以及编辑功能。
Ø PC通讯:该菜单重要完毕设备与PC机通讯的功能。
Ø 其它:该菜单重要完毕电压测试、日期设立以及背光和按键音的功能。
3.2 按键操作
通过“上、下、左、右”按键选择菜单,光标在所选择的子菜单上闪烁。按“确认”键进入子菜单,“取消”则返回上一级菜单。
3.3 记录管理
该菜单重要完毕现场的测量以及记录的调显和删除功能。选择“记录管理”菜单后,屏幕上显示如下:
3.3.1 现场测量
此项功能为测量现场的数据。
选择 “现场测量”项后,屏幕列出测读仪中所有测孔,显示如下图所示。通过“上、下”键查找要进行现场测量的测孔,按“确认”键选择测孔,进入测量状态。测量状态分两种方式:正常测量及重测。
注:假如初次使用测读仪或测读仪中无测孔,则应先添加测孔,然后再进行现场测量,添加测孔请参考3.4.1小节。
3.3.1.1 测量状态界面说明
测量状态界面显示如下图所示
1) 行数据
正常测量时:
上一行显示的是前一个深度点已存储的数据,
下一行显示的是当前深度点测量的数据
重测时:
上一行显示的是重测深度点已存储的数据;
下一行显示的是重测深度点当前测量的数据。
2) 列数据
第1列:“*”表达数据已存储,无此标志则表达数据未存储
第2列:深度
第3列:A0或B0数据
第4列:A180或B180数据
3) 按键操作
按“确认”键,数据被存储。
按“取消”键时,屏幕上将提醒“是否结束本次操作?”,此时再次选择“确认”键则退出测量状态返回到上一级菜单,选择“取消”键则返回到测量状态继续测量。
3.3.1.2 正常测量
1) 按确认键,依次存储每个深度点的数据,当测量深度达成测孔的结束深度时,屏幕提醒“请换测量方向”。假如按“确认”键则再次从起始深度开始测量,并同时将已测量完毕的A0或B0数据显示在第三列。
2) 假如测孔的导槽方向为1个,两个方向测量完毕后自动保存数据并返回到上一级菜单。
3) 假如测孔的导槽方向为2个,则测量完一个导槽方向后屏幕提醒“请换导槽方向”。假如按“确认”键,则再次从起始深度开始测量。假如按“取消”键屏幕将提醒“是否结束本次操作?”,假如再次按“确认”键则退出测量状态并返回到上一级菜单,假如按“取消”键则返回到测量状态继续测量。所有方向的数据测量完毕后,数据自动保存并返回到上级菜单。
3.3.1.3 重测
如在正常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对某一个深度点进行重新测量,则执行以下环节:
1) 通过“上、下”键查找到要重测的深度点。注意:只有带存储标志“*” 的深度点才可以被重测。
2) 按“确认”键所选择的深度点进行重测,此时屏幕显示如下图,待数据稳定后,再次按“确认”键,则此深度点原有数据被覆盖。
3.3.2 记录调显
此项功能为查看已存储的记录数据,执行环节如下:
1) 点击 “记录调显”项,屏幕显示如下图所示。
其中:标记 *表达该条记录已被传输过。
2) 通过“上、下”键选择要调显数据的记录。按“确认”键显示数据,屏幕显示如下图。
显示数据含义如下:
第1列:深度
第2列:A0或B0数据
第3列:A180或B180数据
3) 通过按“上、下”键可以查看该记录下面的所有数据。按“取消”键则返回到上一级菜单。假如该测孔的导槽方向为2,则按“左右”键查看A导槽或者B导槽方向的数据。
3.3.3 记录删除
此项功能为删除已有的记录,操作环节如下:
1) 参考3.3.1小节选择一条记录。
2) 按“确认”键,液晶屏幕提醒 “是否删除该记录?”,此时再按“确认”键则删除该记录,按“取消”键返回上一级目录。
3.4 工程设立
该菜单重要完毕测孔的添加、删除以及编辑功能。选择“工程设立”菜单后,屏幕显示如下:
3.4.1 添加测孔
此项功能为添加一个新的测孔,执行环节如下:
1) 选择此菜单后,屏幕上显示工程名、孔号等工程信息的默认参数;
2) 通过“上下”键选择要设立的工程信息项。选定工程信息项后按“确认”键,该信息内容的字符闪烁,此时可通过“上下”键对该闪烁的字符进行修改。修改完毕按“左右”键选择其它要修改的字符。在修改的过程中假如按“取消”键则修改无效。所有字符都修改完毕后按“确认”键,字符不再闪烁,此项信息修改完毕。
3) 反复2)环节,依次修改工程信息。
4) 注:只有到最后一项液晶屏幕提醒 “设立完毕,按“确认”键添加成功!”的时候按“确认”键才干所有添加成功。按“取消”键则添加失败。并返回到上一级菜单。
5) 举例:要新建一个工程名为BAD,孔号为C03的测孔,执行如下
Ø 第1步:选择添加测孔后,进入上述设立,通过上下键选择“工程名”,按“确认”键,光标在字母“L”处闪烁;
Ø 第2步:按上下键,选择“B” ;
Ø 第3步:按左右键,将光标调到字母“Y”处,此时“Y”闪烁,执行和2相同的操作,选择“A”。
Ø 第4步:按左右键,将光标调到字母“J”处,此时“J”闪烁,执行和2相同的操作,选择“D”。
Ø 第5步:选择“确认键”,光标不再闪烁。
Ø 第6步:通过上下键选择“测试孔号”,按“确认”键,光标在字母“C”处闪烁。
Ø 其他环节与前述相同。
3.4.2 编辑测孔
此项功能是为用户修改起始深度、结束深度、测试间隔等内容使用。操作环节同3.4.1小节中所述。
3.4.3 删除测孔
此项功能为删除已经存在的测孔。删除测孔是将该孔的工程信息以及孔下的所有记录所有删除,所以删除时要小心,一旦删除将无法恢复。
3.5 通讯
此项功能是完毕与PC机的通讯。选择此菜单后,在液晶屏幕上显示“与PC机通讯进行中!”,假如按“取消”键则退出通讯状态,返回上一级菜单。
在通讯过程中,对于PC机的操作详见第4章。
3.6 其他
选择“其他”菜单后,屏幕上显示“日期设立、电压测试、背光设立、按键音”四个子菜单。通过“上、下、左、右”按键选择子菜单,光标在所选择的子菜单上闪烁。按“确认”键执行该子菜单的功能。选择“其他”菜单后,屏幕显示如下:
3.6.1 日期设立
此菜单的功能是对设备进行日期设立和时间设立,执行环节如下:
1) 液晶屏幕如下所示:
2) 通过“上、下”键选择要执行的菜单
3) 设立日期和设立时间的菜单如下所示:
4) 进入设立界面后,按“确认”键,第一个字符闪烁,通过“上下”键修改字符,通过“左右”键选择其它的字符,修改完毕后按“确认”键,将修改后的日期保存,假如按“取消”键则修改失败。
3.6.2 电压测试
此功能为测试设备及查看供电电源。界面显示如下图所示。
说明:第一行显示的是供电电压;第二行显示的是传感器的实时测量值。
选择“取消”键后,返回上级菜单。
3.6.3 背光设立
选择“背光设立”菜单,设立有背光或者无背光。
3.6.4 按键设立
选择“按键音”菜单,设立有按键音或者无按键音。
第4章 数据解决软件的使用
4.1 安装与卸载
4.1.1 运营环境
a) 操作系统
Windows95/98/XP
b) 最低配置
CPU: 奔腾133Mhz
内存: 32MB
显示卡:标准VGA,256色显示模式以上
硬盘: 300MB
驱动器:倍速CD-ROM以上
4.1.2 安装
假如已经安装过此软件,请在安装新软件前,把安装途径下数据库保存到另一个目录下。
双击Setup.exe,点击“下一步”即可完毕安装,安装的默认途径为“C:\Program Files\CX-06A测斜仪”,安装完毕,将会给出“成功”提醒,并在桌面生成图标。
4.1.3 卸载
点击“开始”→“程序”→“测斜仪”→“删除CX-06A”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是”,软件将被自动卸载。
4.2 数据库格式转换
假如已使用过本公司旧版本的软件,那么在此软件安装后,需要将数据库进行格式转换,升级为新的数据格式,操作环节如下:
1) 运营软件,选择“系统配置”菜单下的“数据库格式转换”项,则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2) 选择数据库类型(版本号可在所安装的旧版本软件“帮助”菜单下的“关于”中查到),并选择旧版本软件的数据库文献(在旧版本的安装途径下),并选择新数据库的保存途径。
3) 点击“转换”按钮,此时对话框中会显示当前正在复制的文献名。转换完毕后会给出“转换完毕”提醒。
4) 转换完毕后,需将转换后的数据导入到设定的数据库中(软件默认的数据库为安装途径下的database文献夹),具体导入操作可参看第4.9.3小节。
4.3 软件初始设立
初次安装本软件后,应设立以下几项:
1) 仪器设立
选择“系统配置”菜单下“仪器配置”项,在所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使用的仪器型号及所用串标语。
2) 算法选择
选择“系统配置”菜单下“算法选择”项,在所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算法,一般情况下均使用默认设立。
3) 数据库途径
选择“系统配置”菜单下“数据库途径”项,软件默认途径为安装途径下的“database”文献夹(在此途径下有一示例工程),数据库途径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改,途径更改后,会在列表区中刷新显示当前程径下的测孔信息。
4.4 软件界面窗口介绍
软件的主窗口界面如下图所示:
整体窗口分为五个大部分,即菜单、工具栏、列表区、绘图区。
4.4.1 菜单
主菜单各项说明如下:
Ø 测孔配置:添加、删除、编辑测孔;
Ø 记录管理:打开、修正、删除记录,进行记录对比。
Ø 图表分析:绘制一组曲线。
Ø 通讯:接受测读仪测孔信息及测量的数据等。
Ø 系统设立:设立仪器型号、通讯串口等。
4.4.2 工具栏
工具栏中前几个按钮从左到右分别为向上、打印、帮助、绘图比例、选择曲线、线型、线宽、曲线颜色,其功能如下:
绘图比例框:选择不同的比例,对绘图区的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显示。
选择曲线框:在显示深度位移图或位移速率图时,可通过此框选择不同的曲线来改变它的属性。
选择线型:改变当前选择曲线的线条样式。
选择线宽:改变当前选择曲线的线条粗细。
选择颜色:改变当前选择曲线的线条颜色。
4.5 测孔配置
添加、删除、编辑测孔,假如打开了某条记录或是历史曲线,或进行记录对比,则不能进行这三项操作,需选择“测孔配置”下的“测孔列表”项后才可执行。
4.5.1 添加测孔
此项功能为添加一个新的测孔,执行环节如下:
1) 点击“测孔配置”菜单下的“添加测孔”项,弹出输入对话框
2) 填入对话框中的相应项,其中“*”项为必填项目,其他规定如下
Ø 工程名: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如 LJY
Ø 孔号: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数字,如C01
Ø 测头编号:六个数字,可直接输入或从下拉框中选择(直接输入的测头编号也必须为下拉框中所列出的)
Ø 导槽方向:1或2,表达1个导槽或2个导槽
Ø 计算方向:计算位移时为从下往上累计还是从上往下累计
Ø 工程名祥述:非必填项,此信息会显示在所打印图表的表头
Ø 测量单位:非必填项,此信息会显示在所打印图表的表尾
3) 输入完毕后,点击“拟定”按钮,即可看到在列表区显示出了此测孔。
4.5.2 编辑测孔
点击“测孔配置”菜单下的“编辑测孔”项,操作同上,只是此时工程名和孔号不可变。
4.5.3 删除测孔
在列表区中选中要删除的测孔,点击“测孔配置”菜单下的“删除测孔”即可。
4.6 记录管理
记录数据的打开,删除,修改以及记录对比和选择初测记录。
4.6.1 打开、删除记录
将测孔列表后,在列表区双击打开某一测孔,然后选中一个记录,选择“记录管理”下的“打开”或“删除”即可。
4.6.2 设立初测记录
初测记录的设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6.2.1 设立整个测孔内所有记录的初测记录
即将所选择的记录作为此测孔的共用初测记录,每个新添加到测孔中的记录均以此记录作为初测,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已设立过初测记录的记录,其初测记录并不变,只有后来新添加的记录才以选择的记录作为初测。操作环节如下:
1) 将测孔列表,选中一个测孔,选择“记录管理”菜单下的“选择初测记录”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初测记录。假如要删去此测孔的共用初测记录,则选中“删去当前初测记录”,然后拟定即可。
2) 此操作亦可在记录列表或打开一个记录后进行。同样选择“记录管理”菜单下的“选择初测记录”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总是将此条记录作为初测记录”,然后选中一条记录,拟定即可。
4.6.2.2 设立某个记录的初测记录
即为某一条记录选择初测记录,操作环节如下:
1) 打开一条记录,选择“记录管理”菜单下的“选择初测记录”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初测记录,然后拟定即可。
2) 假如要删去此记录的初测记录,则选中“删去当前初测记录”,拟定即可。
4.6.3 修改数据
假如要修改个别的数据,请单击“记录管理”菜单下的“修改数据”命令,单击要修改的项,在编辑框中输入新值即可。
4.6.4 数据修正
假如要对数据进行整列的修改,请单击“记录管理”菜单下的“数据修正”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你所要修正的测值,然后输入修正值,点击“拟定”按钮,数据解决成果列表自动更新。
4.6.5 记录对比
将两个记录进行对比,计算其位移差值,操作环节如下:
1) 选择“记录管理”菜单下“记录对比”项,弹出如下对话框
2) 双击左侧“测孔列表”中的某一项,此时此测孔下的所有记录被列在右侧记录列表中。
3) 选择两条要对比的记录,在“位移曲线属性”,“速率曲线属性”选型卡中设立两条曲线的属性,然后拟定即可。
4.7 图表分析
历史曲线的新建、打开、曲线坐标设立,选择要查看的曲线图及数据表。历史曲线即绘制、列表同一个测孔下不同时间测量的记录,使其在同时绘制,利于变化趋势的观测。
4.7.1 历史曲线操作
4.7.1.1 新建历史曲线
操作环节如下:
1) 单击“图表分析”菜单下“新建历史曲线”项,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2) 双击“测孔列表”的某一测孔,此时此测孔下的所有记录均被列在右侧“记录列表”区中。
3) 选择要添加的记录,单击“位移曲线属性”选项卡,如下所示:
4) 选择一个记录,然后在下方设立其曲线属性。
5) 选择“速率曲线属性”选项卡,如下图所示。在右侧深度列表中选择一个深度,点击“---->”按钮,即添加了一条深度曲线。在左侧“已添加深度”列表中选择一个深度,点击“<----”按钮,即删除此深度曲线。
4.7.1.2 打开、删除历史曲线
操作环节如下:
1) 单击“图表分析”菜单下的“历史曲线列表”项,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2) 双击左侧“测孔列表”下的某一个测孔,此时会将此测孔下所有的历史曲线记录列在右侧“文献列表”中,其文献后缀名为VSD
3) 在“文献列表”中选择一个历史曲线文献,点击“打开”或“删除”按钮即可。
4.7.2 保存历史曲线
操作环节为:单击“图表分析”菜单下“保存历史曲线”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文献名,拟定即可。
4.7.3 编辑历史曲线
添加、删除曲线,设立曲线线型、线宽、颜色等,操作环节同4.7.1.1。
4.7.4 设立坐标
设立A或B导槽的曲线坐标。单击“图表分析”菜单下“设立坐标”项。
所弹出的对话框中,“刻度”前的“自动”核选框表达:假如选中,软件根据输入的最大和最小值计算刻度值;假如不选,软件根据输入的最小值及刻度值计算出最大值。
4.7.5 曲线原理解释
4.7.5.1 位移速率曲线(最大位移)
单击“图表分析”菜单下的“时间速率图”——〉“最大位移”即可。
最大位移的时间速率图的原理如下:
设添加了N条曲线,将这N条曲线准时间先后进行排序。设排序后它们的观测时间依次为T1,T2…Tn(T1≤T2≤…≤Tn),这N条曲线的最大位移依次为S1,S2…Sn,那么每条曲线的位移变化速率为:
Di=(Si –Si-1)/(Ti-Ti-1) (i>1)
在速率图中,横坐标为观测时间Ti,纵坐标为位移变化率Di(单位:mm/天) 。
4.7.5.2 位移速率曲线(深度选择)
单击“图表分析”菜单下的“时间速率图”——〉“深度选择”即可。
深度选择的时间速率图的原理如下:
设填加了N条曲线,将这N条曲线准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设排序后它们的观测时间依次为T1,T2…Tn(T1≤T2≤…≤Tn),设相应某一深度值Pi,这N条曲线的位移值依次为S1,S2…Sn,那么每条曲线在这一深度处的位移变化速率为:
Di=(Si –Si-1)/(Ti-Ti-1) (i>1)
在图中,横坐标为观测时间Ti,纵坐标为位移变化率Di(单位:mm/天) 。
4.7.6 打印
1) 纸张大小为A4(210×297毫米)。
2) 选择“图表分析”菜单下的“打印图表”命令,数据表和图形将一起被打印。
3) 假如只想打印数据表 或图形,那么在相应的区域内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打印”命令即可。
打印数据表时,根据列表区内调整的各项间的宽度来打印数据表
4.8 通讯
4.8.1 准备工作
1) 在断电状态下,将通讯电缆的两头分别与测读仪的“传感器”插头和计算机的串口连接好;
2) 打开测读仪电源开关,假如测读仪型号为CX-06A,则进入测读仪的“PC通讯”菜单;
3) 启动PC数据解决软件;
4) 单击“系统设立”菜单下的“仪器设立”命令,设立串口及仪器类型,拟定;
假如每次接受数据的串口和仪器类型都是相同的,则不需要每次都设立。
5) 单击“通讯”菜单下的“与测读仪通讯”项,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6) 按4.8.2、4.8.3小节所述即可完毕相应操作;
7) 点击“返回”按钮则返回到主界面。
4.8.2 将PC机中的测孔信息传输到测读仪中
1) 执行4.8.1小节所述操作后,点击对话框中“测孔列表”按钮,此时会将所有数据库下的测孔列出;
2) 选中要传输的测孔,点击“写信息”按钮,传输完毕后会给出相应提醒;
3) 这样既可将PC机中所保存的测孔信息(如工程名,孔号,深度等)传输到测读仪中;
4.8.3 接受、删除、格式化测读仪中的数据
1) 执行4.8.1小节所述操作后,点击对话框中“连接”按钮,此时将测读仪中所存储的所有测量数据信息列出(假如测读仪中无测量数据,则列表为空)。列表中最后一项“传输标志”表达此数据是否已被读取过;
2) 选中要读取或删除的数据,点击“读数据”或“删除”按钮,完毕后会给出相应提醒;
3) 点击“格式化”按钮,此时会将测读仪中所有的测孔信息,数据删除。执行此操作需谨慎。
4.9 系统设立
4.9.1 仪器设立
设立测读仪型号及串标语。单击“系统设立”菜单下的“仪器设立”命令即可。
4.9.2 测头信息
添加、删除、读取、写入测头信息,其中添加、删除、写入命令只有厂家才可设立,用户只能使用读取命令。对话框显示如下:
4.9.2.1 添加测头信息
1) 单击“系统设立”菜单下的“测头信息”;
2) 在对话框上方的编辑框中输入要添加的测头编号及其零位和刻度,然后点击“添加按钮”即可。
4.9.2.2 删除测头信息
如上操作,在对话框中选择一个测头信息,然后点击“删除”按钮即可。
4.9.2.3 读取测头信息
读取测读仪中的测头信息,注:测读仪中只能存放一个测头信息,执行环节如下:
1) 将测读仪与pc机连接,打开测读仪电源,选择“PC通讯”菜单项,屏幕显示“等待通讯中”;
2) 在对话框中点击“读取”按钮,此时测读仪中的测头信息及被读取并加在列表中。
4.9.2.4 写入测头信息
将测头信息写入测读仪,测读仪中原有的测头信息会被覆盖,操作环节如下:
1) 将测读仪与PC机连接,打开测读仪电源,选择“PC通讯”菜单项,屏幕显示“等待通讯中”;
2) 在对话框中选择一个测头,点击“写入”按钮,此测头信息即被写入测读仪中。
4.9.3 导入外部数据
单击“数据”菜单下的“数据导入”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数据类型,然后点击“打开”按钮即可。
第5章 维护保养及故障诊断
5.1 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
常见故障
也许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显示笔迹不清楚
显示屏老化,或受环境温度及电源电压影响。可调整W3电位器,改变数据显示的对比度,使显示笔迹清楚可辨。最佳在电源电压为4.5V时调整其对比度效果最佳。
显示屏无信号
电池电压低或电池损坏。检查供电电路是否开路。
没有数据显示
信号传输电路不通;测头损坏。
显示的数据值太大或固定不变
测头中传感器损坏或供电电压不正常。
显示数据时有时无
信号传输通路接触不良。
“正”、“负”方向测试数据差别太大(在室内短测试管检测中)
测斜仪参数变化,应进行不对称性调整。
“正”、“负”方向测试数据差别太大(在工地测试管中)
测斜管埋设不良;管中有异物;因电缆盘绕,使测头受到扭转力矩。
数据不稳定(在室内短管中)
测头传感器受潮;电缆绝缘性差;测读仪电压低,受潮。
充不上电
电池损坏;充电器工作不正常;保险丝断路。
测斜仪工作时间短
充电时间短,一般充电时间不应少于15小时。
与PC机不能正常通讯
通讯电缆中导线折断或PC机、测读仪的通讯接口损坏。
5.2 使用后的保养
1) 保持清洁:每次使用测斜仪后,应当用清水冲洗探头,将泥沙等污物清理干净并吹干,给轮轴上润滑油,避免生锈,一旦生锈后应当及时除锈;
注:在上润滑油时,不要给各电缆接头的针或孔上涂油,以免影响导电性能。
2) 测头要轻拿轻放
测斜仪属于精密仪器,应当轻拿轻放,特别是测头。测头中的传感器是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耐冲击100g,在受到强烈撞击时,也许损坏传感器。
3) 电池的保养
当测斜仪不使用时,为了不损坏电池,应当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充电,长期不充电也许导致电池的损坏。
5.3 率定
测斜仪和其它工程监测仪器同样,需要定期检定(率定),一般一年一次。
率定期,重要是对测头的灵敏度、标度因数、零偏、正反向不对称性、电缆绝缘度等进行检定和调整。
率定工作规定在有检定资质或行业授权的单位进行。
5.4 各连接器针脚定义
针 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传感器
连接座
测头输
出信号
电源地
-15V
(空)
+15V
信号地
充电连接器
(空)
电源 +
电源-
通讯连接器
测读仪插头
RXD
TXD
地
(空)
存储键1
存储键2
计算机插头
——
RXD
TXD
——
地
——
第6章 售后服务
凡有万新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开出的合格证产品,厂家对产品实行一年保修,在一年之内凡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故障,由厂家免费维修或更换,凡因使用不妥导致的故障,实行有偿维修。
注:测头上的导轮、电池、电缆上的标记不在保修范围,加速度计若是人为损坏(摆片折断)也不在保修范围。
电话:/2-706
传真:
E-Mail: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