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马明艳(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方法:采用大学生毕业班就业压力问卷、成人心理弹性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07名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的大四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2)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3)心理弹性是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关键词:就业压力 心理弹性 主观幸福感 1.引言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怎样才
2、能在严峻的外界压力下,拥有较高的幸福感,也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主观幸福感,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价1也就是个体主观体验到的自己幸福不幸福。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很多,如:社会、家庭、学校、个人成长环境。心理弹性是指一个人在逆境中积极适应环境的心理特征。也就是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心理复原的能力。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在为就业做准备、考虑就业问题、以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面对具有挑战性、威胁性的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王峰研究发现,就业压力是当今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毕业生的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2,本研究重在了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讨论心理弹性作为中
3、介变量在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效应对挫折,有重要意义。2.研究方法2.1被试本研究以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大四毕业生为被试。共发放270份问卷,回收207份。2.2研究工具2.2.1总体幸福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共18道题,包含六个维度: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或紧张。其中1、3、6、7、7、9、11、13、15、16项为反向评分。2.2.2大学生毕业班就业压力问卷大学生毕业班就业压力问卷共四个维度:主观心理体验、行为表现、就业情绪困扰、生理反应。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依次是很不符合、基本不
4、符合、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基本符合、很符合,记1到5分。2.2.3成人心理弹性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一共33道题目,六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感知、未来的计划、工作计划风格、社会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资源;采用七级计分,1、3、6、8、9、13、15、17、22、24、28、30、31、33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好。2.3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3.1 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状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学科、以及是否落实单位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观察到就业压力在专业上存在显著
5、差异,文科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理科生,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在专业、是否落实工作上存在显著差异。理科生的心理弹性高于文科生。在是否落实工作单位上,心理弹性由强到弱依次是已签约、有意向来自www.lw5U.com,未签约、未签约,且存在显著差异;而主观幸福感只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理科生主观幸福感要高于文科生。3.2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总体幸福感量表有六个维度,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做这些维度跟心理弹性和就业压力的相关,研究显示,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 -0.505,p0.01)与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也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
6、呈显著正相关(r=0.592,p0.01);其中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除了精力与心理弹性呈现呈现显著负相关外(r=-0.538,p0.01),其它维度也都与心理弹性呈现显著正相关。3.3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为了更好地探讨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了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以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作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共同作用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的40.6,即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3.
7、4 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对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起的中介作用中介变量(mediator) 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概念,如果自变量X 通过某一变量M 对因变量Y 产生一定影响,则称M 为X 和Y 的中介变量3为了深入探讨心理弹性在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Baron和Kenny的三步骤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理论基础上4,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作为自变量,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见表3。中介变量的检验原理:首先X 对Y 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c 的显著性;然后,X 对M 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a 的显著性;最后,X和M 对Y 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b 和c´ 的显著性
8、;如果系数c,a 和b 都显著,就表示存在中介效应。此时如果系数c´ 不显著,就称这个中介效应是完全中介效应,如果回归系数c´ 显著,但c´ c ,就称这个中介效应是部分中介效应3。由上表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为0.505(P0.01)。就业压力对心理弹性的回归系数为0.48(P0.01)。最后多元回归,就业压力的回归系数是0.283(P0.01)。所以心理弹性在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且为部分中介作用。4.讨论4.1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在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上性别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已有的研究中人们认
9、为女性比男性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满足感5。我认为,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女性在社会中也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在很多事情上与男性的感知日渐相同,所感受到的幸福感也日渐与男性相同。在就业压力上,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石书敏4的研究结果不相符,我认为可能是社会对男女的分工不同,在工作上虽然男性可能占优势,但女性的经济压力较小,这样总的压力是不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观幸福感在学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就业压力上也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理科生在就业方面比文科生有更多的选择,主观幸福感也显著高于文科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落实工作不存在显著差异,我认为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使找到工作,
10、大多跟自己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他们体验的主观幸福感与没有找到工作的实质上并不存在差异。4.2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及对策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高度的负相关,据调查,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普遍较低4,较之于学业压力,大学毕业班学生的求职压力更加显著,但作用时间较短,求职压力是大学生毕业前四个月时的重要应激源6。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均与就业压力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回归的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郑雪的研究结果相符5。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压力来提高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缓解压力,例如:通过体育锻炼来规律自己的生活。4.3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
11、感所起的调节作用的分析及建议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弹性在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属于内部因素,即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一般我们认为心理弹性就是我们在面对挫折困难时的抗压力,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效提高心理弹性进而增加主观幸福感。现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以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为中介对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生理、思维、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心身健康而学校在这其中有重要作用:首先,就是来自wWw.lW5u.CoM学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调节工作,老师要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理性对待毕业压力。其次,树
12、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不要只关注眼前,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最后,家长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使学生能够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对就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参考文献1曾晓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641-6492查永军.大学生参与式学习的基本策略研究.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01):80-83.3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4石书敏.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浙江.金华(321004)5郑雪,严标滨,邱林 . 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系 广州 (510631)6迟松,林文娟.大学毕业班学生应激性时间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7):439-44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