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措施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入院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7月,总计62例皆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前组患者使用基础护理方案,后组患者使用精细化管理措施,比较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总计6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使用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对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应对其进行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神经内科患者需要长期住院观察并接受专业治疗,这便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患者存在脑损伤,表现出昏迷或神志不清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精细化管理,预防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1]。通过精细化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监护,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以巩固预后效果,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患者62例,时间截取点2019年8月~2020年7月,基本情况如下: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详情表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男
女
对照组(n=31)
20
11
63.47±2.81
1.22±0.42
观察组(n=31)
18
13
63.59±2.06
1.31±0.69
或t
0.272
0.191
0620
P
0.602
0.848
0.537
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根据我院神经内科基础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指导,做好身体护理和心理疏导,并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干预,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精细化护理小组
护士长担任组长,实施责任制,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责任护士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指标检查,并做好标本送检工作。护理小组做好患者陪护工作,对患者意识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做好身体卫生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病房环境。
(2)预防护理风险事件
构建了精细化护理工作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为预防患者出现意外坠床,应在床旁布置护栏,并协助患者翻身,做好肢体按摩与关节被动训练等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症状。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意外坠床、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例数;评估两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n(%)],X2验证,计量资料( ±s)表示,t检验,统计分析中,当P<0.05时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统计结果[n(%)]
组别
例数
压疮
坠床
DVT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1
1
1
0
6.45%
对照组
31
4
3
3
32.26%
X2
-
-
-
-
6.613
P
-
-
-
-
0.10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观察组NIHSS评分值降低,为(26.54±2.76)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30.47±2.64)分,经过统计学分析(t=5.729,P<0.05)。
3讨论
精细化管理是对管理目标和内容细化的过程,将相关方法应用在医院神经内科患者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了精细化护理措施,实施全员、全过程与全方位管理,并完善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有效的预警机制,将精细化护理理念贯穿到护理全过程中,增加护理工作有效率。基于“三全”管理模式,神经内科通过书面检查和技能考核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精细化护理能力进行考核,并做好各项工作指标的量化评估[2]。
此外,护理人员也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了24h监护,借助最新的医学技术和理念,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住院环境。通过精细化护理,患者压疮、坠床和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相关护理方法具有现实可行性。
综上所述,建议护理人员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以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患者健康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陆秋芳,赵翠松,覃英雪,等.南宁市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报告[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5):1950-1955.
[2]蔡安烈,包正军,谭江红,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护理岗位分类分级模型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035(012):1027-103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