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琵琶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创新的研究.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364859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琵琶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创新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琵琶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创新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琵琶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创新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琵琶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创新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琵琶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创新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对琵琶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创新的研究 刘浩摘要:本文对刘德海先生创作的秦俑琵琶作品进行分析与阐述,总结作品中独特的音乐构思创新和精湛的技法创新。从宏观上介绍刘德海的艺术阶段和作品中的艺术创新;叙述秦俑音乐创作创新和演奏技法创新;比较艺术构思与琵琶技法创新的价值、琵琶艺术发展的价值这几个部分进行说明与比较研究。关键词:琵琶 秦俑 创作创新 技法创新:J605 :A :1008-3359(2017)13-0014-02秦俑是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在1985年创作完成的,作品的音乐逼真再现兵马俑气势磅礴的规模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艺术家、演奏家的内心。刘德海以秦始皇兵马俑为素材,刻画了兵马俑的在音乐艺术当中

2、的形象再现,以独特音乐创作手法、创新的演奏技法描绘出了一个探索音乐历史音响的神秘世界。一、秦俑的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创新秦俑曲目创作的音乐构思上大胆巧妙, 把音乐结合战争的兵器音响,模仿不同的声效,同时在演奏技法中更加大胆的体现出兵马俑的精神。在秦俑中体现了出的新的音乐构思主要分为三部分:音乐形式的创新、演奏形式的创新、思想表达的创新等一些列的创新月实践运用的过程。(一)主观意识上的创新体现1.音乐形式的创新秦俑简易的创作手法,秦俑的曲式其实是二部曲式结构,即:A + B + 尾声,曲式结构并没有的特别之处,但是在曲式结构的框架之下音乐的素材表现突出了创作的新型式。A、B 两段鲜明的对比,在听觉

3、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尾声简短再现了A 段中的音乐素材,在结构上达到了全曲的完美统一。秦俑乐曲结构的创新在于刘德海运用了非旋律音乐演奏的创作手法, 音乐主题松散和自由的音乐结构, 段落与乐句之间紧密联系, 通过段律对当时战争的再现,使整个乐曲既充满大胆丰富的想象再现,又有音乐语言严密、极具逻辑性的结构表现形式。2.演奏形式的创新秦俑是在演奏风格上将武曲音乐与文曲音乐风格的创新结果。琵琶传统武曲多以戏剧性的表现为主,激烈、壮观多用扫拂和绞弦等技巧,表现武战时的人物动态与兵器之间的碰撞产生的音乐效果。在秦俑中既有传统琵琶武曲刚毅的风格,也有传统文曲清新婉约的文人气息,通过流畅的旋律把战争背后的人

4、物思绪体现的淋漓尽致,秦俑正是将武曲与文曲的风格进行了创新结合。3.思想表达的创新秦俑这首乐曲中所要表现出的深刻思想内涵是突出对我国悠久历史的描绘和对灿烂文化音乐描写。运用琵琶音乐作为历史表象的工具器,来揭示中华民族灵魂之所在,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信念,秦俑生动形象的体现艺术发展的多元化的统一。(二)客观技术上的创新体现1.技法的延伸创新延伸和组合式的创新是指将原有的琵琶技法进行重新组合和延伸性运用而达到的创新成果。秦俑乐曲开始运用了绞弦专业技法。绞弦是一种金属色彩性的音响,并非乐音范畴内的音乐演奏技巧,传统琵琶曲目中有对二弦、三弦、四弦的绞弦演奏技法,均是用左手无名指(或中指) 将一弦分别推

5、到二弦、三老弦、四弦之下,再用食指拉出所推之弦,所以绞弦发出的声音不列入乐音之内,而是有一定音位的噪音,这种技法在描写传统曲目或是现代曲目中的激烈场景、戏曲打斗场面的描绘时都会经常用到。刘德海在秦俑中使用了绞弦的技法,在原有绞弦基础的演奏方式上还延伸了绞弦的新演奏方式,创造了“离品绞弦”的新技法。“离品绞弦”是在“按品绞弦”的基础上,将手指离开琴品,音色与“按品绞弦”相比较为暗淡、空洞,同时又将传统的“按品绞弦”和“离品绞弦”相组合,做出大幅度的“推、拉”以此来变换音高,创造出独特的噪音效果,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营造了特殊的音乐意境。琵琶独特的噪音效果是其他乐器很难模仿到的, 虽然与很多的乐

6、器有异曲同工的发生模仿效果,但是在音色的表现力度上却相差甚远。正是技术的结合运用恰当地发挥了它的独特音响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噪音给乐曲带来的意境和美感。2.泛音技法的延伸创新秦俑中将传统的泛音技法进行演变改良,将泛音技法发挥到演奏难度和音乐表现力度共同完美体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高音泛音;(2)八度人工泛音;(3)弹点变化泛音。高音泛音:在传统自然泛音的基础上,结合强弹的力度表现,在相把位可以发出不同于传统轻奏时的泛音。运用转换弦序、双音交替等手法组合将一个相把位的自然泛音悉数展示。八度人工泛音:是琵琶第四把位约18 品以下,重弹人工泛音,即可同时出现低于泛音八度音的双音八度效果。弹点变

7、化泛音:演奏这种泛音时,按音始终不离弦,而是由右手变换泛音点来分别奏出八度、十二度、十五度、十八度四个音高不同的泛音。3.轮指技法创新轮指几乎是每首琵琶作品中必不可少的技法之一,而在秦俑大篇幅地采用了右手极弱轮指,成为此曲的重点部分,乐曲中轮指是对高水平技术要求和音色表现力提出了挑战性。轮指部分用极弱的长轮来演奏单线条的长旋律,音色柔和朦胧,突出音乐技能的稳定性。二、创新的价值体现(一)音乐创作创新价值纵观秦俑的创作思路,两段主题的音乐特征统一对立,为乐思的发展储备了丰厚的潜力,引用的材料十分简洁,但其中所蕴藏的内涵却非常丰富,前者描绘了磅礴的气势,后面的轮指段落委婉、抒情。秦俑的音乐构思对于

8、琵琶乐曲的创作无疑具有很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秦俑在结构形式上精妙独特的艺术构思对于琵琶乐曲的创作具有很高的价值。刘德海将秦俑的音乐放置在“古代- 现代- 将来”这三个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中,并创造性地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進行各种不同角度的描写与切换,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不仅音乐形象的描绘逼真贴切,艺术效果精美绝伦,而且曲思和音调的不断发展和演绎又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暇想。其次,秦俑中传统武曲与文曲的创新结合也给今后琵琶乐曲的创作以很大的启迪。在音乐形象的刻画上,秦俑开篇的动机音型和节奏的律动感,仿佛让人沉浸在充斥着金戈铁马和兵器碰撞的刀光剑影中,传统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中的那些厮杀声、金属声,还

9、有连绵不绝的军队行进的步伐声回响在耳边,震撼着人的心灵。而“长轮”段落曲调委婉流动,尽显文曲的风格特色,表达了今人对古人的怀念,在忽隐忽现的声响和忽紧忽弛的节奏里,整个段落充满着怀古抒情的气氛,这淳朴的“长轮”表现了丰富的内心情感,诉说了古人与今人共同的情结。 刘德海对于秦俑的作曲理念建立在一种新的作曲思维理念的基础上,既充满着民族的风格,又具有时代的精神和人生的哲理,从曲目的艺术构思上可以说为琵琶乐曲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于如何尝试着从乐曲结构、节奏规律、表现形式、精神内涵等方面寻找出民族音乐的特点,是今后的琵琶曲目更具有前瞻性、时代性、民族性的问题上,秦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标本。(二)音

10、乐音色被影响价值秦俑中创立的新技法和新音色变幻莫测, 刘德海先生对于乐曲的创作一直致力于开发琵琶指法与技法的新功能。这些丰富多变的音响表现,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一次美学观念上的更新,极大提高了乐曲的艺术感染力。技法创新的出发点和结果都是对音色再升级的追求,其目的是提高音色的丰富性。刘德海作为近代琵琶事业的先锋人物,改变了琵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显著进步的状况。随着世界音乐以及各民族音乐的融合,刘德海博取众家之长,将各个乐器的技法、音响的特色进行吸收、转化,丰富了琵琶演奏的音色效果。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让古老的乐器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便是刘德海作用于音色多变的技法创新。创新的技法

11、有很多,比如较为突出的八度人工泛音、按音不变,弹点变化的泛音和轮指的继承式开发应用等技法。这些技法的开拓与创新为琵琶带来的音色价值,丰富了琵琶音乐独奏的表现力。例如同样是描写杀气腾腾的战争场面,十面埋伏中的绞弦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争时的场面。秦俑中“按品”绞弦与“离品”绞弦的相结合,不仅再现了两千年前惊心动魄的的战争沙场,而且“离品”绞弦的个性音色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特殊的音乐意境,将人们带回古代。例如,春雨虚籁等传统曲目中对泛音技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而自然泛音在传统曲目中的应用都细致地描绘了轻巧、空灵的音乐意境,不仅有春雨的柔和细润,也有万物无声的寂静感。而秦俑中相把位的泛音“武”弹却改变以往

12、的柔和轻盈,用泛音来描绘战争中的刀光剑影,音响中带有金属猛烈坚硬的敲击效果,营造了一种清冷锐利如同剑锋寒光的音乐氛围。在琵琶传统曲目中,人工泛音往往起着色彩点缀的作用,而秦俑中将人工泛音进行延伸创新,产生时空穿越、发人深思的意境。音乐与技术的创新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音色应用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使琵琶的语言更为得丰富多彩。刘德海先生作为一名当代著名的演奏家及学者,秉承传统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的精神,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民族音乐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进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音乐构思上都大胆尝试打破原有传统的模式,以新的思维方式理念、新的创作技术指导为民乐注了新鲜血液,为后一辈学习者不断积累了音乐文化知识。在他

13、创新思想的支持和鼓励下,启迪我们在演奏和创作等方面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进行理性探索,把主观与客观结合利用在创作与演奏当中,努力为琵琶、为国乐的发展做出积极推动作用,不断使民族音乐获得长线、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刘德海.刘德海琵琶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邝宇忠.琵琶演奏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葛咏.初探刘德海琵琶音色的把握及应用J.人民音乐,2009,(10):62-64.5焦志丽.简论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的艺术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05).6張岚.以春蚕为例分析刘德海琵琶技法的创新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7刘德海.刘德海传统琵琶曲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8张伟.现代琵琶武曲的佳作,浅议刘德海的琵琶曲秦俑J.中国音乐(季刊),2004,(04).9齐瑶.论刘德海琵琶技巧的革新与创新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