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试论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划分11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6名,仍旧落实以往常规管理制度)、观察组(5名,在此基础上加以风险管理),并对比。结果:观察组复用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呈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护理人员基本资料对比( )组别人数男女比例年龄(岁)工作时长(年)对照组62/430.822.283.141.71观察组50/530.762.273.121.75t-0.7390.0440.019P-0.4790.9660.9851.2方法对照组:仍旧遵循以往消毒供应室规章制度来对各工作环节展开防控。观察
2、组:强化消毒供应室每名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能从根源上避免工作中出现差错,亦是推广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所以管理层应就目前培训工作方面进行完善,可根据实际情况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培训风险防控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并下发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使其在工作间隙时可以阅读,以掌握风险防控知识与基础操作技能。对从其他科室调入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或新入职的护理实习生,也应将个人素质、风险防控、专业技术作为培训重点,这样才能促进其熟悉工作环境,严格要求自己完成日常工作。复用器械处理方面包括清洗、灭菌、消毒、打包等等,所以更新每一环节的工作质控管理也是避免工作期间发生差错的重要因素,要求护理人员
3、在对复用器械进行清理期间,要有序分类,根据不同器械的性能选择最为施以的清洗处理方式,亦需要严格遵循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条例内容进行,倘若器械在清洗后表面仍有人体组织液、血液等残留物,则需继续根据原清洗步骤再次清洗,必要时可更换清洗物品。护理人员在接触这些被污染的复用医疗器械时,往往存在较高风险,且清洗这类器械也需要应用大量的化学消毒剂,为避免对护理人员身体造成损伤,应要求护理人员正确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等物品,消毒供应室也需保障这类防护用品的供给,在提高处理效果的同时避免职业暴露现象发生。在做好上述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业消毒工作人员来对护理人员的器械灭菌、消毒情况展开监测,明
4、确责任至个人,及时上报工作质量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并从重处罚,在打包之前,需清点器械数量,检查其性能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打包,签字确认。最后,要求各工作环节护理人员相互制约监督,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存在的问题,管理层也应定期对质控是否达标展开检查,充分重视经验教训,避免以往出现的差错事件再次发生。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灭菌、打包合格率(每组各随机抽取100件复用器械进行检查)更高,呈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器械清洗、灭菌、打包合格率对比n,(%)组别件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打包合格率(%)对照
5、组10086(86%)86(86%)88(88%)观察组10097(97%)95(95%)97(97%)2-7.7794.7115.838P-0.0050.0310.0163.讨论现如今,消毒供应室已不再是医院的辅助部门,其早已成为防控医院感染以及医疗器械供给的重要场所,众所周知,医院感染一旦发生,那么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护人员,所造成的损失都是极其严重的3。目前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也愈发重视,但仍旧存在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各工作环节防控不完善等问题,这无疑也为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所以,临床务必要将风险防控作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重点,这样才能使管理水平与器械供给方面得到保障。
6、风险管理这类比较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现已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对消毒供应室这类风险性较高的科室而言,风险管理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引导护理人员发现工作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隐患,亦能提高其风险防控意识,以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与预见性,从根源上防控风险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器械4。本文将风险管理融入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发现其在器械清洗、灭菌、打包方面得到了更有效的改善,呈P0.05。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有推广意义。参考文献1韩燕玲, 李林芳, 程莉.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23):217-218.2陈玲.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应用的临床评价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401(30):100-102.3唐晓萍, 陈绍英, 朱英,等. 全程质控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对工作效率及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02):196-197.4胡玉华.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017(007):85-87.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