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研究.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364725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研究 摘 要:近年来反转新闻频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社交平台兴起、媒体的新闻生产、用户的媒介素养几方面出发分析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频发的原因,并从政府的监管机制、媒体的自我管理、用户的媒介素养方面提出了減少反转新闻出现的对策。关键词:社交媒体;反转新闻;媒体责任;媒介素养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不光借助互联网了解信息,更借助社交平台发布信息、表达意见,在这种环境下,发布新闻不再是媒体独有的权利,而成了公开的,用户可以参与进来的一种动态化实践。然而,在用户话语权得到释放的同时,反转新闻频发。值得注意的是反转新闻的出现有积极

2、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危害,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媒体而言,这消耗了媒体的公信力,容易使媒体陷入公信力危机;对于用户而言,新闻的反转消耗着他们的耐心;对于事件当事人而言,一次次的新闻反转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因此有必要对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进行一个梳理,分析反转新闻出现的原因,寻求相关的解决措施,减少反转新闻的出现。一、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反转新闻的现状社交媒体在新闻实时报道方面的能力越来越突出,很多热点新闻都是首先在社交媒体上发酵,进而引发全民关注,传统主流媒体有时处于被动地位,只是转载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因此用户对新闻的了解渠道也从原来的传统媒体转向了资讯丰富的新媒体,其中更以社交媒体为主。在这

3、种环境下,新闻的“质量”大打折扣,原先的新闻需要经过专业媒体人员的实地采访调查、编辑审查才能发布,而现在用户发布在社交平台未经核实、虚假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反转新闻现象频发。反转新闻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在2013年年底新华网盘点2013十大“反转剧”:有图未必有真相一文中,自此以后,每年都会进行反转新闻的盘点,然而盘点的机构不同入选的新闻也稍有差异,这也给反转新闻概念的认定造成了困难。到目前为止,“反转新闻”没有一个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一个比较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概念是:反转新闻是指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在事实、价值、情感等层面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反向变化的现象, 它

4、不是媒体单向制作并传播新闻的产物,而是新旧媒体和受众多渠道、多层面传受互动实践的结果,是一种复杂的新闻传播现象。二、社交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特点1.传播主体多元社交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多元,信息的传播主体不再只是主流媒体一方,用户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主体。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用户极大限度的拥有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自媒体这种新的职业应用而生,自媒体人活跃在社交网络的各大平台,其中以微博、微信最为显著,同时自媒体借助社交平台纷纷开始进行个人内容的生产,与主流媒体同台竞争。有时他们发布的信息也会成为媒体的新闻来源,然而自媒体发布的信息并不能保证完全的真实,媒体如不加核实就进行报道,有很大的可能性

5、发生新闻反转。2.传播内容多为社会新闻从当前反转新闻现象来看,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发生反转的新闻多为社会新闻,首先,这类社会新闻与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相对其他新闻而言社会新闻能够引起用户的关注与讨论,更具话题性;其次,对用户而言,这类新闻不要求有多专业的知识与见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意见的分享者。无论是“罗一笑事件”、“榆林产妇坠楼事件”还是“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都涉及医疗、交通等敏感争议性话题,这类话题本身就具有极大的争议性,用户对于此类话题也是处于积极的关注状态,而媒体进行相关报道时在新闻表达上容易失衡,加入个人的主观情绪,预设立场,给用户传达了不完全客观公正的事实,加大了后期新闻反转

6、的可能性。3.传播过程中多次反转回顾近年来的反转新闻,可以发现新闻很难在经过一次反转后就接近真相,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反转才能还原事实真相,这是因为在事件发生后,媒体无法第一时间就查明真相,在阶段化的报道过程中,信息是模糊、不完整的,要查明事实真相,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媒体一般前期进行阶段化报道,后期进行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对一则新闻事实全貌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度报道耗时久,无法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完成,媒体经常会在尘埃落定后才进行深度报道,但此时用户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新的社会热点上,媒体也开始报道新的社会热点。三、社交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多发的原因1.社交平台兴起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者与受众之

7、间明确的界限不复存在,受众从单一、被动的接受信息到现在两者身份的融合,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的传播方式的转变,公众话语权得到极大限度的释放。从2016年的“罗一笑事件”来看,文章首先发布在朋友圈,借助微信这个熟人社交平台,分享这篇文章的用户,既是文章的受众,接收来自传者发布的信息;当分享这篇文章后,又是他所在社交圈的传者,分享的同时再加上自己的意见,形成了一种传受互动。微博平台社交的公开性吸引了大批的用户,从一开始的明星效应到现在的社交习惯,微博成功建构了属于自已的社交市场。微博是重内容生产弱关系的平台,微博社交的一大特点是用户匿名在公开平台交流,用户可以在微博平台上自由发布信息表达意见不用顾忌熟人

8、的态度,同时用户的身份信息却是处于匿名化状态。每个人都可以是独立自由发表意见而不用受他人干扰的个体,当受到普通用户的质疑时可以直接回复而不用顾忌对方是谁。2.社交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在这个众声皆媒的时代,面对自媒体的兴起和繁荣、用户对信息的碎片化需求,传统媒体为了抢时效,获得用户关注,获取经济利益,传统媒体生产的部分新闻出现了过度追求时效性以及标签化报道的现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每个媒体人应该牢记在心中的,新闻在发布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实地采访调查,这样的新闻才可以称得上真实,而为了适应用户碎片化、浅阅读的阅读习惯,媒体现在所发布的部分新闻呈现出内容简短、模式化、更新速度

9、快的特点。媒体对新闻的生产开始更加注重时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真实。3.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媒介素养不高一般而言,用户所形成的刻板印象主要源于媒体对于社会的拟态环境建构,用户所看到社会现实并不是完整真实的再现,而是媒体选择加工下所呈现的环境,这种环境制约着人的认知和行为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媒体长期标签化报道的影响下,用户会形成刻板印象。媒体过度的标签化报道,容易误导用户,使用户面对相似的新闻时,在刻板印象潜意识的作用下作出了错误判断。媒体在长期报道中,对于女司机的报道一直处于污名化、妖魔化的状态,公众也随之形成了女司机驾驶技术不行、更容易出车祸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公众的脑

10、海里,会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公众会时时刻刻等待着事实的验证。被社交平台赋予了传播权力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公众,显然很难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进行信息的筛选,只能是基于个人直觉和情绪需要;其次,在社交化播网络中,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往往与情绪相关,情绪也在传播中被不断放大、传染。碎片化的传播内容可能阻碍人们对事实全貌的认知。引起全民讨论的“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关于真相的讨论到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口水仗,此时用户对于真相已经不再重视,反而各说各话只为表达自己的观点。四、减少社交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对策1.政府要完善监管机制(1)政府要紧跟事态发展,做到信息公开对于社交平台

11、上出现的新闻反转现象,相关部门要进行及时的监测,对于公众的合理质疑及时答复,促使公众理性思考,客观看待事实。新闻本就是一个动态呈现的过程,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仅靠媒体还原真相会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官方的答复就极为重要。来自权威部门的信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新闻不良影響。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声,展现负责重视诚恳的态度,持续发布权威、准确的消息,是有效引导的基本保障。(2)完善惩戒机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媒体 有时会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应强化媒体责任,加强新闻信息质量审查,建立不良信息处置系统,促使媒体对社会热点事件作报道时深入调查,建立对事实真实

12、与全面性的把关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媒体在进行新闻生产时,坚持真实、客观的工作态度,减少为追求时效性而不顾事实真相发布不实新闻的情况,营造一个良好的新闻报道生态环境。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自媒体违法成本太低,自媒体滥用新闻自由发布信息严重的后果也就是封号,然而这种措施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事态平息之后,这些自媒体账号改头换面依然能够发布信息,很少有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大惩戒力度,让违规者受到应有的处罚。2.媒体要加强自我管理(1)做好信息的把关人媒体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信息把关,媒体要承担起对信息的把关职责,虽然现在用户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是全面而迅

13、速,媒体从满足用户需求,迎合用户阅读习惯的方向发布新闻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欲速则不达,用户需要的是准确性的信息,一味的追求新闻时效性,只会造成新闻要素缺失。主流媒体如果在新闻的生产环节没有保证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在后期事实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情况下就会被“打脸”。(2)调查事实真相,做好事实核查工作新闻出现反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经常只对一方当事人进行了采访调查,听信一家之言,没有做到客观公正,造成了新闻失实。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媒体抢时效,争独家的新闻选择没有错,因为新闻是一个动态呈现的过程,在媒体持续不断的追踪调查中,才能还原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可以接受媒体报道不全面、失实,不断发生

14、反转的新闻。其实媒体要做的应该是争时效作出全面的报道,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面对市场的需求这的确很难完成,但是以不变应万变,对于真实可靠的新闻,用户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对于新闻当事人和用户来说,接近真相,还原真相依旧是刚需。3.用户要提升媒介素养(1)提高信息辨析能力“媒介素养”指媒介使用者对媒介内容的获取、解读、批判与分析能力。在信息过载的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面对这种情况,用户要有信息辨析能力,不能被虚假信息误导。面对新闻的反转,要有辨别力,不能人云亦云,急于表态和站队。要理性思考,等待媒体与官方的调查报告,合理的质疑是应该存在的,但不应该随波逐流演化成网络暴力,对于社交平台上激烈讨论

15、的信息,众说纷纭的观点,要理性看待。(2)提高媒介使用能力社交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公民记者,用户能够轻易的接触到各类信息,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也有所改变,用户不再是信息接收的终端,而是信息的再加工和再传播者。加入了个人情绪的用户观点在传播时使信息已经带上了用户的主观色彩,在一次次的传播中,逐渐偏离真相,也对接收信息的次一级用户形成了态度上的改变。所以用户在使用社交软件进行信息的再传播时,要理性发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合理有效的使用媒介。五、结论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在多方作用的结果下反转新闻频发,新闻反转结束后,参与的各方媒体与用户纷纷退场,媒体除了反思自己在

16、反转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以外,很少思考反转新闻形成背后的原因,用户也已经开始关注新的热点,早已忘记自己关注的上一个热点是什么。为了减少反转新闻的出现,改善新闻报道的生态环境,有必要探究反转新闻频发的多方面原因。注释: 王琳珂:社会化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力探究以抗灾现场“战士啃馒头”报道为例,载今传媒2016年第12期。宋祖华、李艳:反转新闻再思考,载新闻爱好者2016第11期。彭兰:无边界时代的专业性重塑,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第5期。廖灿亮:2018年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回顾,https:/王志立:网络舆论场域中新闻反转现象的传播学反思,载新闻爱好者2018第2期。参考文献:1彭兰.无边界时代的专业性重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5):1-8.2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8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9(1):4-14.3陆学莉.反转新闻的叙事框架和传播影响J.新闻记者,2016(10):41-49.4刘峰.新闻反转剧背后的媒体课题J.新闻与写作,2014(5):74-76.5黄鸿业.“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青年记者,2015(9):22-23.6李斌,陈勃.“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编辑之友,2016(8):58-6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