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上).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363525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上) 摘要:教育公平问题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教育公平与效率既有矛盾冲突,又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同等重要的教育追求或者教育目标。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下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份额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教育公平具有原则性、相对性、历史性、特殊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制度层面,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是我国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一些学者利用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我

2、国教育公平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开展了各种不同人群教育公平的研究,探讨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我国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是在全球化和国际社会日益重视教育的民主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和国内高校改革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出现的,吸引了不同学科学者的参与,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一些研究缺少教育独特性、超前性和创新性,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研究不足。关键词: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和谐社会,残疾人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教育公平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笔者以“教育”、“教育公平”、“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教育公平”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五种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3、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搜索,发现19792008年期间关于教育的文章619055篇,关于教育公平的文章2096篇,关于残疾人教育的只有49篇,关于残疾人教育公平的只有4篇。其中在1999年至2007年之间发表的论文就有354篇之多,可见教育公平是近年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从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的特征、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教育公平测量方法的探讨、各种不同人群教育公平的研究、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和教育公平研究的特点与不足诸方面进行综合描述分析。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的内涵是学术界讨论得比较多的议题。我国学者从

4、不同的视角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主要有如下观点:(一)教育学的角度。许多文章讨论教育活动本身包括课程改革、教学形式及学业评价等作为教育公平主体的实践意义,认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不平衡会影响学校教学中待遇和学习机会的平等性,从而对学生的学业差异产生重要影响,并揭示仅仅在社会或地区层面上研究教育机会均等会忽略学校和教室里学生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是导致教育成功或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二)伦理学视角。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公平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

5、制度的首要价值。在当代的公平观念研究者中,对我国学者影响较大的是罗尔斯(John Rawls)。他提出了公平三原则:平等自由的原则、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第二个原则优先于第三个原则。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保障弱者的利益,因此,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其中,第一层次是前提和基础,第二层次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第三层次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

6、不仅仅局限于所有人都有入学的机会,已经发展到追求教育结果均等这一高度。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哈佛大学阿玛蒂亚森教授的基本观点是“发展是一种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力”,这就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权利的公平分配并不等于社会弱势群体就能够获得公平发展的能力,后者从根本上说只能依靠教育。因此,万俊人认为,一个健全合理的社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贫困大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过一种有尊严的大学生活。(三)经济学视角。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入的,既不是源自人文主义、民主主义的社会思

7、潮,也不是来自教育内生的民主需求。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历来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理念,也是一个追求的目标,然而,在现实中二者却经常发生矛盾。关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认为这种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冲突在教育价值选择中不仅是永恒的,而且是有益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需要建立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而快速的发展。第二,认为教育公平与

8、效率是两难的选择,应该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第三,认为教育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更多的教育公平与更高的教育效率对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不是矛盾冲突的,也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二者根本不是在同一个逻辑维度上的、可以比较重要性高低的概念和范畴。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同等重要的教育追求或者教育目标。现代教育永远都应该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则。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所以能够并重和统一,在于二者各自都具有内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已经被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所证明。例如,我国的教育政策要求实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就体现了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统一。美国现在的教育政策有

9、两个追求,一是平等,一是质量,更是直接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其公平在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其效率在于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国家战略意图。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作为公共经济学中的准公共物品性质的教育,对公平问题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也对我们理解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竞争性,尤其是教育产品具有的极强的正外部性要求政府资助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其次,从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方式来看,公共产品并不必然地要求政府直接生产和提供,其生产和提供方式的组合可以是多样的。再次,谈论

10、教育公平,必须注意区别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对于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教育公平可能意味着政府应该更多地承担教育成本,或者直接以义务教育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和提供,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平等进入”(equal access),而对于以满足个人和企业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来说,应该是一种“选择性进入”(selective access)的部门,错误理解教育公平,往往导致实际上的不公。(四)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

11、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平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胡劲松对教育公平的界定则融合了经济学和法学的思想,成为一种有新意的解读。他指出,“教育公平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下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份额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五)社会学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

12、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二、教育公平的特征(一)原则性。从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看,教育公平要体现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和差异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是指根据受教育者个人存在的禀赋、兴趣和能力差异,差异性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二)相对性。教育公平是

13、相对的,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允许非基本教育权利、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的存在,绝对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教育公平的相对性的含义是教育公平相对于某一特定的教育法则和评价标准而言的,脱离了这一特定的教育法则和评价标准,教育公平是一个无意义的存在。(三)历史性。所谓教育公平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追求教育公平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原始社会以教育的社会公平为主,其范围涉及所有成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仍以教育的社会公平为重点。但是,此时的教育社会公平仅限于一小部分人中间,广大人民群众的子女极少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因此,从

14、整个社会上看教育是不公平的,但从统治阶级内部看又有一定的公平性。封建社会以后的教育公平,则以教育的市场公平为主,社会公平为辅。而且,对教育市场公平的追求,本身又包括了两个阶段:从追求教育的起点公平发展到追求教育的过程公平。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不仅要求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而且越来越注重结果的公平,而这里的结果公平本身又有一个从量的公平向质的公平的转化过程。由于教育公平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理想的追求而发生变动,也被称为教育公平的发展性。(四)特殊性。教育公平相对于一般公平而言有如下特点:第一,分配内容的特定性。由于教育公平要求分配的权利只能是与教育资源有关的权利,因此教育公平要求分配的

15、内容也只能被限定在教育资源的范畴。第二,裁判效力的有限性。由于受教育权是一项受宪法保护的基本人权,因此无论“责罚”还是“奖赏”的比例平等要求必须受到该基本权利的限制。“责罚”的下限不应该损害受教育者本人的教育基本权利,而“奖赏”的上限也不应该损害到其他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第三,评论标准的多元性,不同的评论场合中,由于公平的评估要求每一个相关的事实都必须根据它是否有利而给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首先遇到的是不同评论的标准问题。第四,竞争场合的差异性。竞争的存在以资源的有限为前提,它强调人们根据规则来争夺某种有限的资源。公平的竞争不仅要给竞争者公平的竞争条件(规则),而且还要在制定规则时给予每个竞争者同等的取胜机会。教育公平不排斥竞争,但要求在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五)主观性。教育公平就其所反映的内容而言,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教育公平也属于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公平感,即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它与客观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不对称性。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