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362575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8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一、研究题目的产生过程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正由于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干记录下来,对的地传承下去;正由于有了文字,人类的精神文明才干发展;正由于有了文字,科技才干不断进步;正由于有了文字,人类社会活动的痕迹才干被记载,减少了反复的研究等不必要的麻烦。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使无形的东西在有形的文字的记录下变的清楚而故意义,所以文字的产生,更快的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更快的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

2、延伸,汉字也在改变着,更加的简洁,方便我们的使用。我们作为汉字的使用者,更应当进一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汉字。故,我们小组决定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作为研究学习的课题!二、研究该题目的意义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文字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和跨时间、跨地区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文字记载了人类的知识与社会活动,是一种更精确更易保存的沟通形式。文字的出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后世人少走弯路、减少了反复研究。文字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时间虽无形,却对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字能记载岁月、保存时间,而时间可以使文字

3、更加完善、更加通俗易懂。但是,时间也是文字的一个破坏因素,正如大自然风化金字塔,时间也正腐蚀着文字,腐蚀着文字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时间总是赋予文字新的含义,新的理解,让有的文字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与意义,甚至是理解的上的误差,有时甚至导致了对于文化的误解。 即使是同样的文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解读,一些语言的精髓也就很难被后世人所理解,所以人们应更重视文字的这种历史力量,更关注它的发展与传承。三、做该研究的计划题目的提出:朱圣浩资料的查找:朱圣浩 杜雨昕 彭湖 钟德慧 资料的整理:杜雨昕报告的审核:朱圣浩结题报告(收获与感悟):朱圣浩 杜雨昕 彭湖 钟德慧四、该报告的完毕方式上网查找资

4、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向老师征询我们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方式查找、归纳、整理,最后总结出该学习报告。五、该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图书: 课内: 语文书 历史书 课外: 中国通史 文史百科网站:六、通过这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是流传到现代的唯一的历史硕果,是文字家族中的最老的寿星。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数年的历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发展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汉字作为中国人衡量文化精华的标尺,深深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自然而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图腾。从甲骨文起源,金

5、文的出世,到大篆,小篆的飘逸,再到隶书,行书草书的刚劲,最后到我们如今最为广泛使用的优美的楷书,汉字在这崎岖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它的蜕变所以,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部历史,纪录中华大地兴衰存亡的宝贵见证。七、通过这次研究我的收获与感悟收获: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仅培养了合作,共同学习讨论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也对文字有了粗略的结识,我学习到了不少有关汉字发展和起源的知识,如汉字的产生、汉字的作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字形结构等,培养了对文学的爱好。学知识,就应当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得以升华与传承。感悟:中华精神,世代传承。汉字是个奇迹,它的起源又充满了神话一般的色

6、彩,我为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感到赞叹。它是最优美的文字艺术。不必游遍名山大川,不必历数五千年文明,也不必诉穷造纸印刷术,更不必阅尽西厢红楼镜花缘,只需一句汉语,只要一个汉字,或形或声,便能让人感动得眼泪涟涟。经历了多少磨难辛酸,或象形、指事、会意,或形声、转注、假借;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就是这横竖撇捺折勾点织成的一方方土地啊!我常想,每一个汉字该是如何的一则故事,该是如何的一注生命,该是如何的一缕形音意的精灵!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在深感自豪的同时,理应将汉字的博大精深的渊博揽入怀中,植入心田。专心品味汉字的神韵,扎实地掌握汉字的基本功。我会努力把

7、本次探究所感悟的内在价值贯彻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去的。以下是我们整理的资料: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事物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数年的悠久历史。根据学者研究,它是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 才形成文字。就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发明的文字来说,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可以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总是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的。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可以称为原始文字。汉字是一种独立发明的文字,它无疑是在经历了相称长的原始文字阶段以后,才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所以汉字起源的问题事实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汉字

8、是如何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可以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然由于缺少原始汉字的资料,对这两个问题目前都还无法作出确切的答复。下面先对已有的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说法略作讨论,然后简朴谈谈我们对汉字形成的过程和时间的一些初步推测。视频:(一)、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关于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流传多种说法。重要有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河图洛书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1.仓颉传说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发明的。自从有了文字,人类才开始真正进入文明时代。仓颉造字开创了我国文字的先河,是中华文明史的源头。然现代学者

9、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也许完全由一个人发明出来,仓颉假如确有其人,应当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关于仓颉及仓颉造字,在许多辞书典章中均有论述。仓颉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文献: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吕氏春秋君守)沮诵、仓颉作书。(广韵鱼韵“沮”字下引世本)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韩非子五蠹)秦代李斯所编的字书仓颉篇也是由于首句是“仓颉作书”而得名的。古人称文字为“书”,作书就是造字。宋淳化年间,有一部著名的书法集子叫淳化阁贴,其卷五载有古篆书二十八字,传说是仓颉所写。岐山县城南三华里处仓颉庙中的一通石碑,就记录了仓颉

10、造字的传说。据典籍中的神话传说,仓颉也作苍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也是古代传说中发明汉字的人物。早在战国末年,已盛传“仓颉造字”的故事。据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个眼睛,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史皇产而能书。” 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史皇仓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故曰史皇,或曰颉皇。” )而有的传说中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仿佛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 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发明了文字。尚有的古书说,仓颉发明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 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在纬书春

11、秋元命苞中,仓颉被神化成一位超凡入圣的人物,他“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尚有 一种传说,说仓颉观测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知道了从事物的本质及外在表现形态来区别各种不同的事物,这才开始发明了文字。(许慎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仓颉作书的传说在战国晚期显然已经很流行。这一传说无疑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它有没有某种限度的可靠性呢?汉字当然不是个别人造出来的。但是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特别在最后阶

12、段,很也许有个别人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仓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早在战国晚期,就有学者作过类似的解释。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认为仓颉只是众多“好书者”中由于专心专一而最有成就的一个。但是上引吕氏春秋所举的六个人,除仓颉外都是见于时代较早的典籍的古史名人,唯独仓颉在现存的早于战国晚期的古籍中历来没有提到过,在战国晚期的古籍中也没有关于仓颉的时代以及他在造字之外的事迹的任何记载。汉代人多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尚书序孔颖达正义:“司马迁、班固皆云仓颉黄帝之史官也。”),恐怕未必有确据。魏晋以后人把仓颉说成早于黄帝的远古帝王,就更荒诞无稽了(参看唐兰中国文字学5354页。以下引

13、作“唐书”)。也许仓颉只是古人所虚拟的一个文化英雄。在上引世本中跟仓颉并提的沮诵,也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汉魏间的宋衷的世本注说:“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苍颉、沮诵居其职。”(初学记卷二十一史传第二引)恐怕也是想当然的说法。近人唐兰、高亨怀疑“沮诵”就是“祝融”(唐书52页、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 2728页。高氏认为祝融是仓颉的官名),是否可信,尚待研究。2.八卦说八卦说是较晚出的一种说法。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纬干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

14、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和八卦曾经起过某些类似文字的作用。一般认为作于战国晚期的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又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包羲氏就是伏羲氏。“书契”据汉末郑玄注,指写有文字的木质契券。后来这个词往往用作“文字”的同义语。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叙”(通“序”)文的第一段,是根据上引系辞文改写的。比较重要的改动是把“结绳而治”归在晚于伏羲氏的神农氏名下,并指实“后世圣人”为“黄帝之史仓颉”。但是不管是系辞还是说文“叙”,都没有

15、直接把八卦跟文字联系起来。尚书伪孔传的“序”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这篇序的作者大约是魏晋时人。他认为三皇时代就已出现文籍,所以把“造书契”这件事提早到了伏羲之世,与“画八卦”并列,同时不得不把为书契所取代的“结绳之政”推到了伏羲王天下之前。但是他也还没有直接把八卦跟文字联系起来。据易经的象传和说卦传,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象征。易纬乾凿度进一步认为八卦就是“天”“地”等八个字的“古文”。易纬本出汉代,但是今所传乾凿度一般认为是宋代伪书。上引说法究竟出于何时尚难拟定。假如撇开此说不管,最先明确主张

16、“天”“地”等字出自相应卦形的,似是一些宋代学者。这种爻形出现的时代,无疑是比汉字起源的时代晚得多。从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来看,文字之形出自八卦的说法的荒唐性就更明显了。3.结绳说北史魏本纪中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在周易系辞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对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4.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也许与文字有渊源关系。出土于陕西

17、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鸟”(上行)和“隹”(下行)对照,十分相似。说文说,“隹”是短尾鸟的总名。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限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的。5.河图洛书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辞海“河图

18、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赏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二)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数年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重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初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此外还涉及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

19、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数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朴,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初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尚有一些符号地区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

20、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当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通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约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取、运用初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发明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初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汉字最早成熟于商代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

21、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重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重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性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性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发明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称

22、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性。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性。(三)对汉字形成过程的推测由于确凿可信的夏代以前的汉字尚未发现,商代前期汉字的资料又很贫乏,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还曾使用过跟所表达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的符号,把这种符号用作所有权的标记。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的甲类符号,显然有很多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我们姑且用一个现成的词“记号”,作为这种符号的专称。那些难认为它们造表意字的词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采用表音的方法。这种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就是文字学上所说的形声字,表音部分称为

23、声旁,表意部分称为形旁。人们为了使文字跟它们所表达的词的联系更为明确,一方面在一些被假借的字上加注形旁,另一方面还在一些表意字上加注音符。形声字起初都是通过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指示字义的意符或音符而产生的。就汉字的情况来看,直到它已经成熟之后,这仍然是形声字产生的重要途径。形声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表达语言的明确性,是文字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汉字一定也经历过跟纳西文相类的、把文字跟图画混合在一起使用的原始阶段。但是两者的具体情况肯定会有较大的不同。纳西文重要是用来帮助经师记忆经典的,所以图画的成分很多。原始汉字当然不会长期停滞在这种阶段。文字排列方式跟语言中的词序不完全相应的现象,

24、在甲骨文里偶尔也能看到。这些都可以看作古汉字曾经经历过把文字跟图画混在一起使用的原始文字阶段的证据在形声字出现之后,原始汉字大约还通过了多方面的改善,才最后发展成为可以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估计在不断增长新字的同时,至少还需要进行这样一些改善:逐渐摒弃图画式表意手法,简化字形并使之趋于比较固定,使文字的排列逐渐变得与语序完全一致。对汉字的形成过程目前只能作以上这些很初步的推测。(四)对汉字形成时间的推测由于缺少资料,对汉字形成过程从何时开始的问题,目前还无法进行认真的讨论,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也许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我们只能重要根据商代后期汉字的发展水平来推测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

25、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应当已有一段不太短的时间了但是另一方面,在商代后期文字里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原始的迹象,这些现象在西周以后的汉字里基本上已经绝迹。从这方面看,商代后期距离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似乎也不会很远。尚有学者认为“中国象形文字出于商代后期(盘庚、武丁以后)的卜人集团”。这未免把汉字形成的时间估计得过晚了。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一)远古时候,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要把事情记录下来很不方便。传说有一次,仓颉的母亲出外采桑,仓额一人在家编筐。忽然,一位同年好友跑来告诉他,山上的一只猛虎将本村一头黄牛咬死吃掉了。仓颉十分气愤,约了伙伴去除害。临行前,他在西墙

26、上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点了一点,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阳落山才干回来。仓颉的母亲归来,见墙上画了一只老虎,旁边尚有一口井,误认为自己的儿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气得晕了过去。傍晚,仓颉打猎归来,见娘脸色蜡黄,气息奄奄,忙问有何伤心事,娘说明了原委,由于过度惊吓,不久便去世了。仓颉既后悔又伤心。从此,他便骑着驴骡,离开家门,体察各地风土人情,记录方言土语,立志要造出字来。 那时没有纸,仓颉便把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在树皮和苇叶上。驴骡驮得过重,行到今岐山县境内仓颉庙村时累死了。仓颉不能继续前行,便寻了座茅草房住下,从早到晚写写画画,忙着造字不断。当时,他正琢磨着“出”和“重”两个字,山上架山本

27、该为“重”,远行千里本该为出门在外的“出”,但由于青蛙的聒噪扰乱了他的思绪,把这两个字给弄颠倒了。他一气之下,饱蘸了浓墨,狠劲向旁边的池塘中甩去。墨点子把青蛙的嘴全都油墨了,青蛙这才不叫了。至今,这里的青蛙嘴全是黑的,有诗云:“仓颉造字思绪浓,小蛙咯咯叫不断,神笔轻点墨封嘴,从此闭口永无声”。据说,仓颉在这儿造的字非常多,民间有诗为证:“仓颉造字一石粟,孔子读了七斗七,剩下二斗无用处,撒到邻邦赠外夷。(二)有一次,黄帝军队与蚩尤军队交战,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仓颉把作战图拿来,仓颉一摸,身上带的作战地图早已丢失,黄帝又气又急,只好暂且收兵回营。 黄帝对仓颉说:“你是我身边

28、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这是多大的过错啊!”仓颉回答说:“黄帝,如今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已难以应付。若照这样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黄帝问:“那该怎么办?”仓颉说:“要是有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黄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好吧,此后边你就不要随军打仗了,专门留下来给咱们画图造字吧!” 这下可把仓颉难住了。图和字怎么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

29、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同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黄帝报告。黄帝听后笑看说:“我说过,你是个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造出字

30、来,我再颁布天下。”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发明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写在石尖上拿不动,写在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兽皮上也不合适,这又把仓颉难住了。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人们告诉仓颉,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仅没有被水冲掉,并且还长大了,笔迹也更明显 从此以后,

31、仓颉就命人捉到龟把龟壳都取下来,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黄帝看了不久乐,命人好好收藏,并给仓颉记了一大功。传说从这时起,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附文字趣谈:(一)一位搞文字研究的学者,告诉我说,仓颉太伟大了。他造的象形字几千年来涵义不变,古人和平人一看都能理解,就“好”字而言,男子和女子不仅相好,其中包含阴阳,异性相吸,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哲理。你看“喜”字造得多绝妙!从古到今,男女谈情说爱,除过拥抱,下来就是口对口,亲热一番。现代叫作接吻。仓颉先生大约根据这个象形原理,才造出了“喜”字。至于其他的就更多了,如二口为“吕”,三

32、口为“品”,四口为“器”,三石为“磊”,二山为“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二火为“炎”,三金为“鑫”等。有一幅组字对联更为绝妙: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可是,后世人却说仓颉造了千万个象形字,却把两个字造错了。这便是“出”和“重”,理由是两座山叠起为“重”,从推理上讲,似乎尚有些道理,岂不知最早的象形“出”字,并没有造错。规范后的“出”字只是后世人一种想象推理而言。 黄帝时期开始把贝壳作为商品互换的“钱”使用。后来发钞票属最贵重,因而就把金银作为货币商品换钱使用。岂不知仓颉在造“钱”字费了多少心血!仓颉认为“钱”是

33、国家的命根,必须严加看护,同时还要手持兵器看守。对抢劫金钱的人定要杀头。所以,仓颉在钱字右边造了两个“戈”(古代兵器)字,这便是繁写的“钱”字。他告诫人们不要贪钱财,更不要见利忘义,发不义之财,小心杀头。对于利”和“名”两个字造法,仓颉更加严格。他说,成熟了的禾苗,必须用刀去收割。为了保护禾苗,防止别人偷窃,必须手持铜刀看护。“利”字就这样造出来了。对于“名”字,仓颉认为一个人奋斗一生,待到有成果时,已经年老体弱,或者说已是久阳西下了。这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晚节。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定要记住“祸从口出”这句话。所以,仓颉就把“夕”和“口”字连在一起造了个“名”字。从此以后,有人就靠出

34、名得了利,发了财;有人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采用一切不合法手段,结果丢了官,坐了牢杀了头。所谓“名扬四海”,“名声大振”,“名不虚传”,“名利双收”“臭名远扬”,“名不副实”等都是为了一个“名”字,落了个这样和那样的下场。 尽管仓颉为中华民族造了那么多的字,有一个字把仓颉难住了。这就是“够”字。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仓颉若思冥想很长时间,伤脑筋没有想出来。仓颉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多余文章,哪怕是半句就够人呛!”仓颉一听恍然大悟,就把“够”字留了下来。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一首诗中说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体现了黄帝思想。

35、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在纂编“康熙字典”时,把“够”字收入字典内作为通用。沿续至今。 中国文字笔画繁,但它有一定道理,早在八百年前,汉字就进行过简化,那时简化的字很少,也很慎重。人们大都能接受。如台湾一位学者告诉我:大陆实行简化字,我双手赞成,但我不批准轻率简化,为了简化而简化。他举了四个字的例子说:“亲”字简去“见”字,再亲不得见;“爱”字简去“心”,再爱没心;“产”字简去“生”字,没有产品,工厂自然空的。这就形成“亲不见,爱没心,产不生,工厂空。”北京一位大学专家在一九九五年撰文说:他主张认繁体字,用简化字,学用兼备。得到人们赞同。 (二)仓颉墓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固堆坡村,始建于汉代。现存有康熙

36、九年重修大殿一座,为三门出厦,明柱木雕装饰,座梁嵌檩,八砖扣顶。殿内塑有仓颉高大坐像,孔子拜坐身前。明柱上书“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师”,殿两端各设配房。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景区占地100亩,共规划有6个主功能区:伊尹祠、伊尹博物馆、伊尹墓园、花戏楼、民间艺术学校、烹饪医药学校。现对外开放的有伊尹祠、伊尹墓园、花戏楼3个景区。伊尹生于空桑(今洛阳),因居伊水,故名伊尹。原为有莘氏的做饭奴仆,后提为厨师兼有莘氏之女的教师。他勤奋求知,抱负远大,精于烹饪,并研创出以陶器煎服中药汤液。 商汤闻知,欲聘为已用,有莘氏留而不放。汤乃求婚,有莘氏遂嫁女于汤,以伊尹为陪嫁之臣。汤知伊尹精通治国之道,任

37、以国政。伊尹佐商汤来夏桀,建立商朝,尊伊尹为阿衡(相称于宰相)。汤去世后,伊尹又先后辅佐了外丙、中住、太甲沃丁四信帝王,百岁卒,沃丁帝以天子礼将伊尹葬于此。后人称伊尹是我国烹饪界的鼻祖,是我国中药史上伟大的药剂学家,“汤液”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奴隶出身的宰相,也是商王朝开国的元勋,我国历史上的名臣。 伊尹墓园有唐植古柏近200株,苍劲挺拨,郁郁葱葱,最大株3人才干合抱。传说此柏林为程咬金带兵所载。程咬金和魏征(唐丞相)是结拜弟兄。魏征死后葬在伊尹墓400米处。程咬金带兵打仗行走到这里,听说大哥葬在此处,异常悲痛,领兵连夜载植柏林以示纪念,由于军情紧急,又是夜间,错把伊尹墓当成了魏征墓,

38、将柏树载在了伊尹墓周边,县横竖不成行,疏密也不同样,很少有人可以数清。名柏有鸟柏渡江、相思柏、母子柏、龙柏、闯王柏、罗汉柏等。 概念。“苗”本意小苗,“苗”字也延伸为“可哺育的人才”,盖小孩、小苗相象,理则相通。这样,“苗”字外延就扩大了,这是,“理”的例子。从“猫”字的解剖中,可以看到“声、形、象、数、理”五种基本造字方法,并能看到汉字演变的历史沿革。 二、汉字的发展与演变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数年的悠久历史。(一)汉字的发展根据学者研究, 它是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 才形成文字。图画 文字 象形文字 文字体系1.汉字发展的因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一种文

39、字的发展变化,重要是出于完善地记录语言的需要,例如,中国的上占汉字反映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量是3、4千个,反映在汉代说文解字这部书里就有9千多了,汉字字量的增长,和汉语词汇数量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世界上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数都来源于古代塞姆人。塞姆人大约在公元前2千数年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他们在古埃及文字的基础上发明了人类最早的拼音文字。古代地中海东岸的贸易很发达,塞姆人的字母随着海上贸易四处传播。后来许多民族都受到这种字母的影响,改导致自己的字母系统。文字也是交际工具。人们对工具性的事物的规定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就是高效、便捷、易于掌握。对于文字这个书写工具,人们总是不断的追求它的

40、“体系的完善化”、“结构的规律化”、“形体的简明化”。体系完善,则功能性好,能精确明晰丰富的传递信息。结构有规律,则符号的系统性强,便于提纲挚领地加以掌握。字形简明,则实用性大,易学、易写、易读,表记率高。这种多方面的需求,促成文字发展的动力,也是多方面的。除上述的语言因素外,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文化科技的进步、宗教生活的变迁、文字应用范围的扩大、不同类型文字的互相接触、书写工具的重大变革等等因素,都从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文字的发展变化。例如,在汉字史上战国时代六国文字字形的大分化和秦代“书同文”的字形大统一,是由这两个时代政治、经济上的分化与统一促成的。2.汉字发展的几种趋向体系完善

41、化的趋向一种文字记录语言的功能的强弱,取决于它体系的完善与否,是否有一套足够的符号系统和一套完备的正字法规则。文字发展变化的好些方面,都是围绕体系完善的目的进行的。原始的表意文字脱离记事的图画不久,不也许有足够的记录语言的符号数量,字和词的相应关系,不严整,不稳固。书写词语的顺序,往往不合语法序列。例如,我国纳西族使用的东巴文,就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文字,字和词缺少严整的相应关系,写一句话只把重要的词写出来,或者用字的形式来表现。初期文字体系的完善化,重要表现在字量的增长,字的结构的定型,字和词的相应关系的拟定,以及严格按语法顺序书写原则的形成等等。为实现这些目的,造字的方法和表记语词的方式,都需

42、要相应地发展变化。当体系初具规模之后,体系的完善化的变化,即表现为适应语言的发展,对上述的几个方面不断加以巩固、补充和调整。就古汉字发展的情况看,可以想见,以象形字为主体的那个时期的上古汉字的字量是很有限的,由于,反映在汉许慎说文解字里的象形字,也但是260多个。几百个象形字再加上来自刻画符号的少量指事字,用来记录上古汉语,肯定是不够的。甲骨文时代的汉字已发展到既表形也表意,今天发现的甲骨文字量就有3千多了;造字方法除“象形法”外,又有了“会意法”和“形声法”;写词的方式,除按字意与词意相应的原则之外,又出现了同音假借的纯表音原则。词语的书写顺序,大都合乎语序,只是字的结构尚不大定型。可见,汉

43、字发展到甲骨文时期,是通过体系完善的变化过程的。到了汉代,从收录在说文解字中的字量看,已增长到9千多个,其中形声字占80%以上。字的结构基本定型了,形声造字法,上升为重要造字法。至此,汉字的体系又进一步完善了。表音文字体系的完善化,重要表现在字母表和拼写法的完备上。例如,塞姆字母只拼写辅音,不表达元音,体系原始,不够完善。塞姆字母演变为希腊字母之后,希腊人增长了元音字母,修订了辅音字母,调整了书写顺序,字母的形式也进一步定型。字体上也出现了“大写”和“小写”,“楷体”和“草体”的区别。这就给音索文字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构形符号化的趋向。人类的文字脱胎于图画,所以原始字形往往带有图画性或象形性

44、。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所以,文字产生以后,在构形上的发展趋势,就是符号化的限度逐渐加深。汉字从诞生到今天,一直是保持者表意体制,即使这样,字形发展的符号化趋向也很明显。如“马”字在古汉字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具有相称的形象性,演变为大篆、小篆后,象形的意味已经不多了。笔画简便化的趋向文字的应用,是为了能把语言“写”下未、“读”出来。笔画简朴就便于书写,也便于记忆,便于阅读,所以,笔画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又一趋向。表意文字字量大,字与字间构形上的区别性规定或理据上规定,往往使笔画不易简化,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删繁就简的调整。所以,表意文字笔画简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得尤为突出。汉字自始至终贯穿着笔

45、员简化的规律。不仅是笔画数目的简省,也涉及笔画形式的简易。如“车”宇在甲骨文金文里像车形,笔画繁多。到了大篆、小篆,笔画已有所省省,到了楷书又省简,今天又写作“车”。和篆书相比,不仅笔数大大减少了,笔形也由圆转简化为直折。体制的表音化趋向这里说的“体制”重要指的是造字的方法。按照通常的说法,造字的方法不外表意和表音两种。表意率的造法重要是象形。尚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说拿汉字与西洋文字比较,汉字是表意的,西洋文字是表音的。这个说法当然很不全面,由于汉字不仅表意,也表音,所以现在好多人称它叫“意音文字”,就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而西洋文字的“字”假如用来指那些拼音的符号,那可是只能叫“字母”,

46、“字”是由“字母”拼成的(“字”是汉语的说法,用“字母”拼成的单位,西洋称“词”),而“字”(词)就是表意的。所以不管是西洋的“字”,还是汉字都是兼表音义的。3.汉字发展的几种阶段汉字形体变化重要有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记事符使用一些线条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作为某种标志或表达一定的含义,通常刻画在石壁、石块和陶壁上,最初出现的符号也许是个别人根据自己的意图刻画出来的,线条较简朴,随意性也大。这种表达文字的方法不仅简朴,并且由于线条横竖的交叉,圈点各异,疏密繁简不一,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不断出现新的符号。 几何型刻画符号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出现了最早的刻画符号

47、,晚期的刻符是用直线、横线和交叉线条组成的几何形状,日前发现的都刻在陶器上,根据资料,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内,几乎都发现了这种几何型刻画符号,这足以说明某些符号在不同的地点都已具有同样的记事功能,而同时为人们接受和使用。 图象型刻画符号(时间:原始社会时期)黄河下游山东省营县大汶口文化遗址中,1960年曾采集到三件陶器大口尊,尊口沿下刻线划着显然与几何符号不同的图象符号,非常的奇特,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图象分布很广。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刻画图象,线条工整,墓葬中,大口尊都放在墓主的脚下部,与死者骨架成一条直线,尊上的图象符号应同这种葬俗有密切联系。 原始文字(时

48、间:新石器时代晚期)现在人们公认,各民族的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过来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几何符号和大汶口时期的图象符号,在文字发展中起了过度作用。这其中大汶口陶器的刻画符号有两点值得注意,它与文字的起源密切相关;一是这些图象符号同后世的甲骨文、金文的形状接近,一看就和文字很接近;二是这些图象符号象形而又有相称限度的抽象化,不是简朴的描绘。视频: 甲骨文(时间:夏商时期)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称成熟的最早的汉字,指刻在占卜用的龟甲兽骨以及一般兽骨和骨角器上的文字。写而不刻的字在甲骨上也有发现,但数量很少。在已发现的甲骨文里,最重要的是殷墟甲骨文。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时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从清末开始发现以来,在殷墟已经出土了十多万半晌有卜辞的甲骨(绝大多数是碎片)。这是研究商代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