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专题讲座.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3531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8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专题讲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专题讲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脐带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Stem cell,SC)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 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 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其 他细胞。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 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但其配型成功率相对较 低,且费用高昂。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无很大伤害。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 1,HSC)的干,译自 英文“stem”,意为“树”、“干”和“起源”。类似于一棵 树干可以长出树杈、树叶,并开花和结果等。通俗地讲,造血干 细胞是指尚未发育成熟的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 源。因此是多功能干细胞,医学上称其为“万用细胞”,也是人 体的始祖细胞。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 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祖宗细胞。造血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 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采用 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 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 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自我更新。而另一个则进一步增殖分化为 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执行各 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造血干细胞(hemopoiet ic stem cel 1)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 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也可以说它是一切血细胞(其 中大多数是免疫细胞)的原始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增 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人类造血干细胞首 先出现于胚龄第2 3周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 3月)迁 至肝、脾,第5个月又从肝、脾迁至骨髓。在胚胎末期一直到出 生后,骨髓成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具有多潜能性,即具有 自身复制和分化两种功能。在胚胎和迅速再生的骨髓中,造血干 细胞多处于增殖周期之中;而在正常骨髓中,则多数处于静止期(GO期),当机体需要时,其中一部分分化成熟,另一部分进行 分化增殖,以维持造血干细胞的数量相对稳定。造血干细胞进一 步分化发育成不同血细胞系的定向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多数处于 增殖周期之中,并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如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以及淋巴细胞系。由造 血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细胞有两个发育途径,一个受胸腺的作 用,在胸腺素的催化下分化成熟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细 胞;另一个不受胸腺,而受腔上囊(鸟类)或类囊器官(哺乳动 物)的影响,分化成熟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 胞,即B细胞。并分别由T、B细胞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如 机体内造血干细胞缺陷,则可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病。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鼻祖,是 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干细胞可以救助很 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如白血病)。因为造血系统原始细胞恶性 增生、不会凋亡,从而导致了白血病发病,而救助他们的方法就 是将这些恶性细胞全部杀灭,但是化疗是敌我不分得,在杀灭癌 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导致人体血细胞缺乏,危及病人生命。当病人需要根除白血病时,就要一次性杀灭癌细 胞,但是这样超大剂量的化疗往往也将正常干细胞杀灭的寥寥无 几。为了让病人尽快恢复造血功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就需要输注 造血干细胞,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骨髓移植。但是自体的骨髓移 植虽然成功率大,排异反应小,但是在采集的时候难免会混杂有 白血病细胞,造成以后复发的来源,所以有时需要进行异基因骨 髓移植。但是不是任何人的骨髓拿来都可以移植的,如果两个人 免疫标记相差太大就会造成过强的排异反应,使得移植失败,病 人死亡。您在血液中心采集的干细胞样本,将会送到骨髓库进行 基因存档,当有病人需要异基因骨髓移植,而他和您的骨髓配型 相近的话,血液中心会通知你捐献干细胞,也就是献骨髓。它不 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对身体也无害,就是将您的血液循环到一 个采集机器中,机器自动采集,就像献血一样.骨髓移植技术的发现生命科学是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已经成为自 然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195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多纳 尔托玛斯发现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 能障碍。这一技术的发现,使多纳尔托玛斯本人荣获了诺贝尔 奖。这一技术很快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已成为根治白血病等病 的主要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为人类战胜疾病 带来新的希望。骨髓移植可治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造血干细胞移 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75种 致死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巨噬 细胞疾病、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组织细胞疾病、遗传性红细胞疾 病、遗传性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血小板疾病、浆细胞疾病、地 中海贫血、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急性放射病等。因为有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患有以上 疾病的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生理上无损健康人体血液中有多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 们都是有寿命的,多则120天,少则36小时,不断新陈代谢。它们均来自于一种始祖细胞,我们称它为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 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可分化生成各种血细 胞。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 水平。适龄、健康的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 少,会促使骨髓把储备的白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 使血细胞的生成,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留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的稀松 骨质间的网眼内,这是一种红色的海绵状组织,被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长大,脂肪细 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变成黄骨髓。此种变化是由于成人不需 要全部骨髓参加造血,部分骨髓造血已经足够补充所需血液。当 身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又可以变成红骨髓而继续进行造血。造血干细胞是血液成分之一,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最起始细 胞,又称造血多能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胚胎肝、外周血及脐带 血中。它既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又具有进一步分化各系统祖 细胞的能力。近代输血就利用这两种能力,对受血者用放射或大 剂量化学药物使其免疫系统受抑再输入献血者的造血干细胞,让 它在受血者骨髓内定居下来,分化增殖,这即是造血干细胞移 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BMT),胎肝造血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及脐带血造血细胞移植。BMT是临床最常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分为同基因BMT(SBMT)、异基因BMT(ALLO-BMT)及自身BMT(ABMT)三种类型 前两种主要用于肿瘤性血液病,遗传性血液病及某些代谢性疾病,而自身BMT多用于白血病和实体瘤患者。脐血可用于同基因或异 基因移植,也可用于自身造血重建,凡符合BMT适应症的病均可 用脐带血移植代替。人胎肝造血细胞临床应用方式有两种,一种 为胎肝细胞输注(FLCI),另一种是胎肝移植(FLT)。综合文献 报道,用胎肝细胞输注的疾病有再障,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 红蛋白尿症、范可尼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重症肝炎或失代 偿期的肝硬化、化疗中的实体瘤,肾性贫血等。胎肝移植治疗的 疾病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白血病、再障、地中海贫血、晚期 淋巴瘤、急性放射病等。胎肝细胞用于临床由于取材方便,输注 安全,不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故显示一定的前景。外周 血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报道有治疗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与骨髓、胚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外 周血肝细胞移植的优点是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早;放射线的敏感 性低,受体内植入率高;自身外周血残存肿瘤细胞比骨髓少;采 集方便、不需骨髓穿刺,易被接受。由于移植免疫学的进展,人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它已成为细胞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份由研究人员发表在最近一期血液治疗和干细胞研究(Journal of Hematotherapy&Stem Cel 1 Research)期刊的报告 指出,脐带血干细胞确实延迟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疾病小鼠的发病过程,而且这种干细胞也可 以有效地重建,脊髓受到伤害的大鼠运动功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为路-盖里格式症(Lou Gehrig,s Disease),主要是负责自主运动的运动神经元细胞受到伤害,进 而逐步麻痹,患病的晚期甚至会影响呼吸,目前并无有效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遗传性疾病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 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又为这些疾病的治疗 提供了又一造血干细胞来源。由于allo-BMT和PBSCT需要组 织相容性抗原(HLA)配型相合的供者。根据我国国情,同胞供者来源越来越少,国外许多国家已建 立了非血缘关系的骨髓资料库,以弥补同胞之间供髓的不足。我 国也已建立无血缘关系骨髓资料库。而脐血作为继骨髓、外周血 后的第三种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成为近十余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中最重大的进展之一。脐血(cord blood)又称胎盘/脐带血(placenta 1/umbi 1 ical cord blood),是胎儿脐带及胎盘 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脐血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废物而被丢 弃。1974年Knudtzon等发现脐血中富含造血细胞以来,有 关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自1988年Gluckman首 例同胞之间脐血治疗Fanconi贫血获得成功以来,脐血移植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脐血移植主要是以非血缘脐血移植为 主,因此,开展脐血移植需要建立脐血库。自90年代起,世界 上各国纷纷着手建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目前主要的脐血库有 美国纽约、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德国Dusseldorf、西班牙 巴塞罗那、日本东京、中国北京等。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际脐带 血造血干细胞库协作组织Netcord。目前世界最大最权威的脐血造库协作组织是Eurocord。亚 洲地区也在2000年成立了 AsiaCORD,仅欧洲和美国目前保存 的脐血已超过100,000份,我国脐血库保存的脐血数量达 20,000份以上。据不完全计,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开展脐带 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3000例,其中绝大多数为非血缘造血干细 胞移植。治疗的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病与非血液系统疾病。脐血 移植的适应症主要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 征和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等。与非血缘骨髓移植相比,脐血移植具有以下优点:脐血来 源丰富;采集方便,对产妇和胎儿无任何损害;与非血缘骨 髓库不同,脐血是以实物的形式保存,不会被供者拒绝;寻找 HLA相合脐血所需时间短,可根据患者需要及时进行移植;脐 血中免疫细胞不成熟,移植后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低且严重程 度较轻,可耐受较大的HLA差异,故脐血库较骨髓库需要较少的 供者;脐血中各种病毒感染的机会较小,移植后病毒性疾病发 生率低。脐血移植的不足之处有:脐血量有限,细胞数量少,在成人脐血移植有一定的限制;具有潜在过继遗传性疾病的可 能;如移植失败,无备用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进行再次移植;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亦不能进行淋巴细胞输注。造血重建的时 间较长,感染、出血的发生机率较大。90年代对脐血移植的研究主要是发现脐血造血移植具有移 植后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HLA配型1-2点甚至3个 点也可进行移植的特点。进入21世纪,脐带血移植的研究主要 是回顾性比较非血缘骨髓移植与脐血移植的疗效,特别是对成人 移植的疗效进行评估并提出了脐血供者选择的标准:一.儿重脐血移植随着脐血库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和脐血库存量的增加,近 年非血缘脐血移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脐血移植的病例以非 血缘移植为主。1996年Kurtzberg和Wagner分别报告了 25和18例 非血缘脐血移植的初步临床结果,均证明了非血缘脐血也是一 种重要的造血干/祖细胞来源,至少能重建儿童和年轻或成人的 造血系统,且GVHD发生率低。1998年Rubinstein等总结了纽约血液中心脐血库提供的 562份脐血移植的临床结果。其中恶性血液病378例(67%),遗传性疾病137例(24%)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 47例(8%)o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大于0.5X10 9/L的中位 时间为28天(10-120天),移植后42天和60天髓系 造血功能恢复的患者分别为81%和91%。移植后100天和 180天血小板植活率分别为58%和85%。在可评价的399 例患者中118例发生aGVHD(占31%),其中84例为II度 GVHD(22%),43 例为 IH 度 GVHD(11%),42 例为 IV 度 GVHD(11%)。移植后100天52%患者无病生存。移植失败的原 因有:植入失败、自体骨髓恢复、恶性血液病复发和感染等。2001年Gluckman报告了 Eurocord收集的291例儿童 非血缘脐血移植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其中恶性疾病202例,骨髓 衰竭28例,先天性代谢性疾病61例。83%为HLA 1-4位 点不合的脐血移植。患者中位年龄5岁(0.2-15岁),中位 体重19kg(4-83)。输入中位有核细胞数为4.5 x 10 7/kg(0.6-36 x 10 7/kg)。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1-64个 月)。60天中性粒细胞植活的概率为82%,中位植活时间为 29天(10-60天)。大于II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 39%。2年EFS在恶性疾病组为36%,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为 21%,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为51%。他们进一步分析了该组病例 中与急性白血病疗效的相关因素,发现移植前疾病状态是影响 EFS的最重要因素。移植前处于CR1和CR2的患者2年EFS 为49%,而处于难治和复发及晚期白血病的患者EFS仅为8%。由于早期脐血移植所选患者大多处于疾病不稳定状态或恶性 疾病未缓解期,其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最近Horowitz总结了 IBMTR/NYBC有关儿童白血病移植的资料,结果显示脐血移植时 HLA6个位点全合,3年无病生存率在75%左右,HLA 一个点 不合脐血移植与非血缘骨髓移植HLA全合的疗效接近2000年Rocha比较了 113例HLA配型相合同胞间儿童 脐血移植和2052例HLA配型相合同胞间儿童骨髓移植的临床 结果。移植后60天髓系植入率:脐血移植89%骨髓移植 98%,脐血移植后未能植活的比例要高于骨髓移植。II度以 上急性GVHD和慢性GVHD发生率:脐血移植为14%和6%;骨 髓移植为24%和15%。脐血移植后,无论是急性GVHD还是 慢性GVHD均低于骨髓移植。而3年生存率在脐血移植和骨髓 移植间无统计差异。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主要与恶性疾病种类,病 期及年龄有关,而与移植的类型(骨髓或脐血)无关。死亡 原因主要为恶性疾病复发,但两组复发相关死亡率相似,分别占 全部死亡的48%和49%o其他死亡原因在脐血移植主要为感 染和出血,而骨髓移植主要为GVHD、间质性肺炎和器官功能衰竭。最近,Rocha又报道了 Eurocord比较儿童的非血缘骨髓 移植与脐血移植100天的移植相关死亡率的资料。100内脐血 移植的移植相关死亡率高于骨髓移植,主要与脐血移植后造血恢 复延迟有关。而低的GVHD发生率是否与100天后的脐血移植 相关死亡率低有关,尚无定论。总的无病生存率二者相似。并提 出影响儿童脐血移植的预后因子,包括细胞数、HLA配型、移植 中心经验、病人移植时的疾病状态,CMV、AB0血型等有关。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脐血有核细胞数量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尽管脐血移植HLA差别较大,但与配型相合的非血缘骨髓移植相 比,无论在植入率、GVHD和生存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脐 血完全可以替代非血缘关系骨髓进行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据此,Eurocord提出儿童目前选择脐带血移植的适应症:1.无同胞HLA相合供者2.需要尽快移植病例3.所选脐血有足够数量的细胞和HLA相合程度二、成人脐血移植由于采集的脐血量有限,所含的造血干/祖细胞相对较 少,限制了脐血移植在成人中的应用。1996年Laport首次报 道一例成人脐血移植成功。1997年kurtzberg等报告了 42 例成人非血缘脐血移植的临床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6岁,中 位体重56kg。移植病种均为恶性疾病。HLA配型完全相合仅有 3例,1个位点不合8例,2个位点不合21例,3个位点 不合10例。输入细胞中位数1.7 x 10 7/kg。移植后12例 患者50天内死亡,其中7例未植活。中性粒细胞大于0.5x10 9/L的中位时间为35天(15-57天),血小板大于2x10 9/L的中位时间为176天(30-180天)。一年生存率仅为 17%,移植前原发疾病处于稳定状态者为39%。其中输入细胞 数低于1x107/kg的6例患者全部死亡。2000年Eurocord报告了从1988年10月至2000年3 月108例成人恶性血液病进行非血缘关系脐血移植的临床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6岁(15-53岁),中位体重60kg(35-110kg)所输有核细胞中位数为1.7 x 10 7/kg(0.2-6 x 10 7/kg)。所有患者均为恶性疾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 例,慢性髓性白血病37例,急性髓性白细胞23例,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症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HLA配型完全相 合的仅有6例,其余102例为1-3个位点不合。移植后 60天中性粒细胞达到0.5X10 9/L以上为81%,植活的中位 时间为32天(13-60天)。发生II度以上GVHD为 38%。预期1年总体生存率为27 6%,移植前原发疾病处于 稳定状态者为39%,而处于疾病晚期的病人生存率仅为17%。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和GVHD。多因素分析结果认为:CML慢 性期、急性白细胞完全缓解期;输入有核细胞数 2.0 x 10 7/kg 和1998年1月后进行的移植是影响100天以内的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虽然成人脐血移植有很多成功的报道,但总体生存率仍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脐血所含有核细胞数较少,导致造血重建延迟,患 者早期死于感染等并发症的比例增加。如何提高脐带血移植的疗 效,特别是提高植入率和植入时间,是目前脐带血移植研究的热 点。目前进行的研究包括:脐血库应增加供脐带血移植用的脐 血储存的数量和质量,使可提供的脐带血的细胞数更多、HLA相 合的几率更大;由于提高增加输入的脐血细胞数,是提高成人脐 血移植成功的关键问题,因此改进方法增加收集脐血的量比HLA 配型相合程度更重要;脐带血体外扩增:用多种细胞因子进行 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通过这种方式虽然祖细胞在数量上明 显增加,但是否对植入有促进作用仍未得到证实;采用2份或 多份脐血进行混合移植以增加总体脐血干细胞的数量;开展减 低剂量的预处理方案的脐血移植;联合移植我国脐带血移植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全国已建立和正在 建立的脐带血库有10家,6家保存可供移植的脐带血达 23000份,其中4家(北京、天津、山东、广州)分别超过5000 份。但移植的病例仅有200例左右,远低于国际上脐血发放的比 例。因此,全国应开展脐带血联网,进行多中心合作,以提高我 国脐带血移植水平。70年代初,人们就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于/祖细胞,80 年代末脐带血代替骨髓移植取得成功,因此有人预言,脐带血有 可能成为未来骨髓外移植和基因治疗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从此以 后,人们对脐带血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脐带血造血 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 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意义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骨髓衰竭、白血病、恶性肿瘤和某些遗 传性疾病的最有效办法,这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骨髓移 植要求供受体间HLA必须相合,而实际上这种相合率很低,即使 在同胞姐妹中也只有25%,若从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寻找相合供 体,其相合概率仅为数万分之一,随着我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H LA相会的骨髓来源将越来越少,很多恶性肿瘤和难治性血液系统 疾病患者,难以得到有效的骨移植治疗。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和临 床研究表明,脐带血具有以下特点: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 多能干细胞和祖细胞,其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 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混合系集落形成单位(CFU-M ix)产率近似或高于骨髓,数量可供40kg以下儿童应用;若进一 步增加采集量,改善处理方法,其造血细胞的数量可大大增加,可满足成人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中的淋巴细胞大 部分为幼弱型T细胞,功能不成熟,免疫反应较弱,HLA不合移 植后,生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较同类骨髓移植少而轻;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进入周期的细胞多,有利于基因导入,有可能 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之一;脐带血造血于细胞能够长期 低温保存,可作为自体移植储备之用;脐带血的采集不对供者 造成任何痛苦和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脐带血有诸多的优点,临床 应用有广阔的前景,开展脐带血造血于细胞移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2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和保存目前国内大多按照张洪泉等提供的方法来采集、分离和保存 脐带血造干血细胞,具体方法如下。脐带血的采血要求无急慢性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的非高危 妊娠产妇,其新生儿为足月顺产,无感染征象。新生儿娩出后立 即断脐、消毒,行脐静脉穿刺,脐带血借宫缩力流入采血瓶内(含 无菌肝素1000U),摇动均匀。每份脐带可采集到脐带血为50-150mlo分离有核细胞(NC)用6%的羟乙基淀粉与脐带血按1:4-6的比例混匀,室温下自然沉淀60min,吸取富含NC的上层。沉淀部分红细胞加生理盐水至原脐带血容积,再按上述方法沉淀 30-40min,吸取上层。富含NC的上层液经1000t/min离心1 Omi n,弃上清波,用PRMI 1640浓重新悬浮,制成适当浓度的NC悬 液。分离单个有核细胞(MNC)将脐带血NC悬液缓慢加入H-P 分层液液面上,2 500r/niin离心20min,吸取界面层,用PR-MI 1640液洗涤2次,制成适当浓度的MNC悬液。脐带血造血细胞的低温保存 4 保存:保存体系中含脐带 血 MNC(4-6)x 106/ml,胎牛血清(FCS)2 0%,肝素(20U/ml),24h内脐带血祖细胞集落数目无明显减少,超过3天者减少30%-50%;液氮(-196)保存:在冰水浴中,脐带血MNC冻存 管置4、-30、-80下依次平衡20、10、120min,最后投 入液氮中。保存时间最长可达9个月。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对物理化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不少研究 者主张脐带血采集后不经任何处理,立即冷冻保存。3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80年代初,Boyse和Broxmeyer两位医生曾对脐带血作为造 血干细胞来源的前景进行过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性的国际 合作,他们还成功地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例Fancomi,s贫血患儿。19 9 2年用脐带血造血细胞治疗2 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获 得成功。方法为;1只胎盘脐带血为一个单位(平均80-100ml),轻症每周输1次,重症每周输2-3次。每例患者最少输5次,最 多输20次。结果:基本治愈6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8例,无 效2例,总有效率达90%,他们认为脐带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机制可能为: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能暂时植 入,起到缓解危象,帮助患者度过难关,为综合治疗创造条件;脐带血中含有集落刺激因子,有利于刺激骨髓多能干细胞的增 殖、分化、成熟,恢复正常造血功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往 往有免疫因素参与,尤其是T细胞及其亚群的异常,输注脐带血 后有可能使原来存在的免疫功能缺陷得到纠正,从而起到治疗作 用。1996年郑田春等用脐带血和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丙酸睾丸酮、山芨若碱、地塞米松,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3.3%观察脐带血输注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象恢复的影响,治疗 组在化疗结束24h后,连续输注新鲜脐带血5-20单位,平均为(104.45)单位。结果表明:治疗组骨髓恢复至增生活跃需7-21天,平均为(12 5)天,CR为70%,PR为15%;对照组 骨髓恢复至增生活跃需14-35天,平均为(20 6)天,CR为5 2.17%,PR 为 17.39%。有报道了给1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的11岁男 性患儿,做HLA配型相合的同胞脐带血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获得成功,供者系患儿胞弟,HM配型相合(同胞间HLA配型相 合的概率可达25%-30%),于母亲预产期前9无常规剖腹产,采集脐带血250ml(含ACD-B保养液70ml),用5g/L甲基纤维 素分离去除红细胞后,通过静脉输注给患儿。随访患儿,造血功 能在+4-+11天达到极度抑制;+21天开始逐渐恢复;+60天DN A位点检测证实完全植入;+100天红细胞血型完全转为供者型(供者B型,受者0型);+330天外周血象及骨髓检查正常。说明造血功能已持久重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用济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基 因检测为6地贫纯合子,诊断为重型6地中海贫血。在患儿母亲 足月正常分娩同胞妹妹(基因检测为杂合于突变型)时,采集脐 带血115ml,将其中107nli经程序降温后放入液氮保存。患儿经 预处理后输入液氮保存6个月的脐血(含保存液)314mlo脐血造 血干细胞移植后第5-8天外周白细胞降至0,以后逐步回升,第 15天外周白细胞升至1.3 x 109/L,中性粒细胞升至0.5 x 109/L,最后一次输血时间为移植后第26天,以后血红蛋白一直120g/L,移植3个月后检查骨髓已恢复正常造血。总之脐带血具有来源丰富,采集方法简便,造血干细胞含量 高,增殖能力强,免疫源性弱等优点,很有可自成为另一种极有 潜力的造血干细胞来源,给需要骨髓移植而无供者的患者带来福 音,还可能用于基因治疗。因此,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着广 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