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杨万里童趣诗中的儿童观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339964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万里童趣诗中的儿童观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万里童趣诗中的儿童观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杨万里童趣诗中的儿童观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3 月第4 2 卷第1 期扬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Mar.2024Vol.42,No.1杨万里童趣诗中的儿童观研究孟令新(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 3 0 0 0 6)摘要:南宋诗人杨万里作品中有四十多首涉及儿童形象、儿童情趣、儿童生活的诗,这些童趣诗所呈现的儿童特性透视出杨万里本人的儿童观:关注童心,重新审视儿童的自然天性;保护童心,主动发掘儿童劳动的价值;呼唤童心,肯定儿童童心未混的思维方式,三者构成递进关系。杨万里的儿童观不仅超越了同时代的文人,对中国后世儿童观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杨万里

2、;童趣诗;儿童观;关注童心;保护童心;呼唤童心中图分类号:1 2 0 7.2 2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8-6 5 3 6(2 0 2 4)0 1-0 0 5 0-0 4A Study of Views on Children in Yang Wanlis Playful PoemsMENG Ling-xin(Guangxi Minzu University,Nanning 530006,China)Abstract:Yang Wanli,a poet of the Southem Song Dynasty,has over 40 poems related to the im

3、age,taste,andlife of children.The playful characteristics presented in these poems reflect Yang Wanlis own views on children,i.e.,paying attention to childlike innocence by re-examining the nature of children;protecting childlike innocenceby actively exploring the value of childrens labor;and callin

4、g for childlike innocence by affirming the childlike wayof thinking,the three constituting a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Yang Wanli s view on children not only surpassed thatof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i,but also had a positiv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utureviews on children

5、.Key words:Yang Wanli;playful poems;views on children;attention to,protection of and calling for the childlikeinnocence所谓儿童观,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儿童,涵盖儿童的能力与特点、权利和地位、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1 中国古代文人的儿童观往往通过创作来体现,在这方面颇有建树的当属南宋诗人杨万里。他一生中创作有四十多首涉及儿童形象、儿童情趣、儿童生活的诗歌,如宿新市徐公店收稿日期:2 0 2 3-1 1 -0 4作者简介:孟令新(2 0 0 0 一),男,广西民族大

6、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50.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幼圃等,这类诗歌可以统称为“童趣诗”。虽然在杨万里之前也有或直接或间接涉及儿童天性的童趣诗,如唐代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 1 2 7 6 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2 1 3 2 5 但整体而言这些童趣诗数量较少,诗人在创作时也并未将自已与儿童同化,而是以成人视角置于儿童的对立面审视儿童的行为心理。杨万里的独特之处则体现在他以质朴、宽厚、包容、对等的成人心态看待儿童生活,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体察万物,这一童心既可以内化为儿童生命状态的精神内

7、涵,又可以外化为主体创作时一种求真尚实的倾向,既避免了流人说教的案白,又避免沦落低俗的境地。学界目前对杨万里童趣诗的研究多聚焦于儿童观的内涵方面,孙亚敏认为杨万里能够把儿童视为独立的个体,并“在了解儿童的欲望和天性的前提下,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的心灵和精神的需求”3 ;李玉晗肯定了杨万里重视儿童天真特性和游戏玩乐价值的儿童观,即“儿童是富有稚拙美和游戏性的”4 。前人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笔者认为杨万里童趣诗中的儿童观并非只是独立、分散地呈现,关注童心、保护童心、呼唤童心构成了杨万里儿童观的核心内容,三者环环相扣,构成一种逻辑严密的递进关系。一、关注童心:重新审视儿童的自然天性早期的儿童观主要围

8、绕人性展开,战国有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和荀子提出的性恶论,他们的观点较为绝对,难以解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复杂变化;唐代韩愈提出性三等论,“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5 。但这些思想家的儿童观只是政治理想的一部分,带有明显的阶级偏见,并没有注意到儿童与成人的生理与心理差异。及至宋代,朱熹将儿童观总结为“圣贤坏模”,他认为“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坏模,只就上面加光饰”6 ,也就是说人一生接受教育熏陶的过程可分“大学”“小学”两阶段,其中小学正是“打坏模”的关键阶段。概言之,传统的儿童观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儿童视为成人的附庸,如王令纸鸢:“才

9、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7 原本纯真童趣的场景在诗人看来却是儿童愚蠢、无知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把儿童看作“缩小的成人”,如夏辣奉和御製读后周书:“思道怀廉慎,童年类老成。”8 似乎“老成持重”的儿童才是符合社会主流审美的模范儿童。这种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的观念,无疑扼杀了儿童天真稚气的特性,其自身的特点、意义和价值被完全否定,论拥有独立的人格。杨万里的儿童观表现为关注童心,重新审视儿童的自然天性。儿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客体,往往与自然、家庭、社会同生共存,他们作为自然万物的一员,生来就有亲近自然的需求,热爱自然的天性。杨万里的晚归再渡西桥描绘了山野村童纵情游戏的典型场景,“山童抛石落

10、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1 9 2 3 9,字里行间展露了对儿童本真天性的珍视、认可和喜爱。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以幽默谈谐的笔法、拟人夸张的手法描掌万物生灵状情,将其与儿童的童真、童趣相交融,“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9 1 2 1 8,儿童在田野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却飞人一片油菜花田隐遁了身影。在诗人笔下,“儿童追蝶”的情景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为沉寂、宁静的乡村生活注人了生气,儿童天真烂漫的自然天性跃然纸上。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蒿停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9 3 2-叶扁舟中的两个小童收起撑船的竹蒿停止划桨,却在无雨的天气撑起了伞,原来他们想要仿造风帆行

11、进。儿童的创造欲望潜藏在内心深处,需要外界的激发来表达自我、发现问题、探究选择,以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展,杨万里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因而由衷赞叹儿童充满稚气的行为,这也是对其创造性行为的肯定。除此之外,对万事万物时刻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中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9 1 2,泉水洒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惊动了玩要的儿童,他们天真地以为天空下起了雨,作为一个旁观者肯定会哑然失笑,杨万里运用一个“误”字来表现儿童的可爱纯真。至于送客归至郡圃残雪销尽:“儿童道是雪犹在,笑指梅花作雪花。”9 1 3 6 2 儿童把有生命的梅花和无生命

12、的雪花看作同一事物,因为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对不同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弱,因此把整个世界都看作有生命的情感对象,体现了他们天真无邪的本性。杨万里在庸言中主张“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1 0 ,他的诗作正是对“童心”也就是“赤子之心”的关注。“赤子”指人生的纯真状态,“赤子之心”原出自孟子离娄篇,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生下来就兼具“仁、义、礼、智”之心 ,这主要体现在新生儿身上,因他们尚未遭受世俗的污染,故称为“赤子之心”。杨万里的童趣诗从赤子之心出发恢复了世界的本真,使世界没有被道德、礼教、偏见所裹挟,保证了文学的内驱动力和真诚品格。这使得他的儿童观更突出对真情的重视,在记录自然万物的同时,思索人生

13、哲理。51二、保护童心:主动发掘儿童劳动的价值历史上,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感较弱,这是因为受限于低下的生产力,客观上不允许儿童长时间依赖成人,因而家长希望儿童早日快速独立生活、承担劳动,这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如唐代颜仁郁的农家:“半夜呼儿趁晓耕,赢牛无力渐艰行。”1 2 描写儿童半夜被父母喊起来去耕田,不仅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苦,还控诉了社会制度的黑暗;再如宋代刘学箕的插秧歌:“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1 3 1 2 由于精耕稻作所需的农家劳力较多,儿童也往往协助插秧,诗人正是借农民的集体劳作向为政一方的官吏发出质问,“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1 3 1 2,言语间带有

14、辛辣的讽刺。整体而言,这些诗作只是借儿童早早参加劳动的场景来批判社会现实,并未对儿童劳动的价值展开描绘,这反映出早期儿童观的局限性。同是描写劳动,杨万里却并没有着意染儿童内心的不满,他着力于放大儿童参与劳动的快乐情绪,并以其能够为家庭做出贡献肯定儿童劳动的价值。杨万里能发掘并肯定儿童劳动的价值。桑茶坑道中的“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9 1 2 3 4 1,可见杨万里对田园农家生活的观察人微,牧童并没有因放牛产生不愿劳动的哀怨情绪,反而悠闲自在地享受着美好的春光,他也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升了认识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参与劳动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儿童才能真正积累自我改造的经验。

15、观小儿戏打春牛中的“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9 1 3 8 4,亦是如此。诗中的儿童模仿成人“打春先打头”,其实并不知道“打春牛”的寓意,他们一方面单纯觉得好玩,另一方面也想亲身参与到春日劳动中,为家庭贡献自已的力量。在两首诗中,杨万里注意到儿童通过劳动来感受恣意与闲适,同时也在不断实现自我的改造、成长和完善,积淀丰富的经验。可见,劳动作为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方式,可以引导儿童确立独立的精神追求,这也体现了劳动的教育意义,如打丁词十解:“儿郎辛苦莫呼天,一日修圩一岁眠。六七月头无滴雨,试登高处望圩田。”9 1 2 1 2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江南农民兴修水利的过程,由于“儿郎”们是第一次修圩

16、,暂时还没有尝到劳动带来的甜头,因此作为“过来人”的老民工就对其进行劝勉,即暂时的辛苦可以换来长久的安乐。“儿郎”们受到鼓舞,齐心协力进行劳作的过程自然就充满欢乐的氛围。因此,儿童只有亲身体验、深人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意.52.义,而劳动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帮助儿童体认自我存在的价值。此外,杨万里还注意到儿童作为不成熟的个体,往往需要成人世界的认可才能获得真实的存在,也就是说,儿童想要获得群体的认同,就需要参与到群体生活中来。通过劳动,儿童得以培养自身的群体意识,并积累足够的群体经验,为更好地融人群体生活添砖加瓦,如插秧歌中的“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9 9 5。这首诗描写

17、家庭群体劳动的场景,大家分工有序、齐心协力,“小儿”似乎把插秧工作看成了充满乐趣的游戏,还和“大儿”比赛。“插秧歌”这一群体劳动作为中介得以建构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促进了儿童与家庭的融合。因此通过劳动与他人相互影响,在追求共同理想与信仰的维系下,儿童才能获得丰富的群体经验。在杨万里笔下,没有把劳动强加于儿童,或把劳动视为对儿童成长的摧残,相反,他是以一种对童心的保护和对儿童的劳动价值的肯定,比起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儿童劳动对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让儿童从小进行劳动锻炼,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减少儿童对成人的依赖,能够促进儿童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儿童通过劳动能够给家庭提

18、供物质的、可见的贡献来肯定他的价值感,建立自尊与自信。因此,协作参与家庭劳动可以有益于儿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杨万里也借此对儿童劳动的价值进行重构。三、呼唤童心:肯定儿童童心未混的思维方式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他们不受任何规则的束缚,没有任何思维的障碍,所以能够将成人认为是水火不容的事物整合,解决在成人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东坡诗论书法云:天真烂漫是吾师”,此一句丹髓也。”1 4 儿童是成人的老师,儿童许多“天真烂漫”的创造性想象和行为,为成人开启了另外一个世界,创造了另外一种可能。但在古代,成人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凌驾于儿童之上,控制且遮蔽了儿童的生活,在成人眼中儿童只是自身思维的遵循者与

19、执行者,这种儿童观在象形文字的发展演变中已见端倪,如“僮”的本字是“童”,意为家庭奴隶或僮仆,易经中甚至出现了组词“童仆”1 5 ,此后“童”就泛指一切奴仆,这说明早期人们习惯将儿童看作家庭的附属物。这种根深蒂固的儿童观几乎延续了整个封建社会,儿童被冠以“黄口孺子”“乳臭未干”等讽之名,这种社会语境下,成人不会承认儿童身上有可取之处。杨万里的童趣诗字里行间暗示二者之间应该实现身份的互转,成人应该摆脱根深蒂固的权威意识,能够看见、理解、尊重儿童。成人作为儿童未来即将成为的角色,理应实现与儿童的和解,这就要求成人换位思考,既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反思自身,又要超越儿童视角,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因此对童

20、心的呼唤就成为了成人的一种热切渴望。杨万里肯定儿童童心未混的思维方式。由于儿童尚未接触到世间的名与利,对万事万物的思考方式都较为纯粹,主要是依靠直接的感知和动作,如幼圃:“稚子落成小金谷,蜗牛卜筑别珠宫。也思日涉随儿戏,一径唯看蚁得通。”9 1 4 8 1 诗人的幼孙在石圃中模拟成人农作以浇灌菜花,杨万里名之“幼圃”,比之“金谷”。对幼孙来说,构建“幼圃”、观察“蚂蚁、蜗牛”的活动过程都需要依靠具体的动作展开,在行动之前,他主观上并没有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也不可能预见自已行动的结果。对于幼孙自娱自乐的游戏,杨万里怀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其中,像儿童一样关注着幼圃中的小动物,从幼孙的视角出发,他

21、又找回了生命中久违的童趣;又如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9 1 2 8 2 诗人在初夏时节悠闲地看着孩子们戏捉漫天飞舞的柳絮。儿童天真烂漫的游戏让杨万里饶有兴味地关注,“捉柳絮”这一直观动作连接了诗人与儿童,使二者实现了精神互通,他沉寂的心灵也在活泼的儿童身上获得了新生。唐代白居易在前有别杨柳枝绝句梦得继和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又复戏答中也描绘了儿童追逐柳絮的场景:“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2 1 3 4 但诗人在诗中有意强调自己与儿童之间的差异,即自已作为成年人就不能再像儿童一样追逐打闹、玩耍嬉戏,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理性意识的崛起,成人的思

22、维会带有功利主义。因此,与杨万里相比,白诗是审慎地观望,而杨诗则心绪飘飞与儿童共舞,杨万里似比白居易持有更为豁达的儿童观。此外,习惯的养成往往使得成人遵循约定俗成的一套社会准则,同时也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创新意识,儿童却能以纯洁的童心,观察到生活中的情趣,如鸦:“稚子相看只笑渠,老夫亦复小卢胡。一鸦飞立钩栏角,子细看来还有须。”9 1 3 1 8 儿童先是看到了乌鸦的胡须,转头又注意到诗人的胡须,二者颇为相似的形态引得他们大笑。杨万里在理解儿童因何发笑之后并未感到恼怒,甚至童心未混地把这件趣事记录下来,因为儿童的思维方式比较单纯,在成人看来毫无意义的问题对儿童却拥有莫大的吸引力,换个角度来说,他们

23、正是摆脱了习惯势力的蒙蔽,生发出许多新的想法和思考。他们还秉持着一颗未被异化的童心去体察万物,如上元夜戏作长句:“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先生平生笑儿痴,逢场亦复作儿嬉。”1 9 3 9 上元夜,杨万里一家共食“董丝”占下,小儿渴望官运亨通,小女唯愿养蚕顺利,都寄托了儿童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杨万里作为成人,也十分珍视儿女希冀的“取官”和“蚕事”,明知用“茧丝”来占卜并不可靠,仍然兴致极高地参与,当他占卜到吉语时亦是欣喜若狂。杨万里之所以参与家庭游戏,一方面是受到节日气氛的浸染,另一方面则是被儿女认真占卜许愿的模样所触动,唯有质朴天真的儿童才会对未来充满憧憬

24、与希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给成人世界以深刻的启发。上述诗作中,他能够呼唤自身童心的回归,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体察世界,并以儿童的真诚与率意体悟生命的本性和乐趣,从而对成人进行启迪。他既能站在成人的高度思考问题,又能贯串儿童的审美心理、行为方式与语言风格,并最终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四、结语在理学兴盛的宋代,杨万里能够突破“文以载道”的诗坛传统,以一颗“赤子之心”审察世界,并以诗人的情思创作出饶有谐趣的童趣诗,积极影响后世儿童观的发展,如明代王守仁所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婵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1 6 ,李赞提出

25、的“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1 7 。然而,杨万里作为封建时期的文人,无法避免时代赋予的思想局限,因而他的儿童观很难形成体系性的教育理念,对儿童的童心关注有余、思考不足,因而未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洞察。但杨万里能够把儿童作为文学创作的审美对象,在创作中重新审视儿童的自然天性,主动发掘儿童劳动的价值,肯定儿童童心未混的思维方式,这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多数文人。(下转第8 4 页)53第3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3.6列宁.列宁全集:第2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柏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涵与价值遵循J.马克思主义研究,2 0 2 2(2

26、:6 4-7 5.8周易 M.杨天才,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2 2.9罗本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和谐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3.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17.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2.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2.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6 0.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27、第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2.1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1.18 约瑟夫奈.软力量一一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 0 0 5.19滕翠华.中国特色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9.20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2.21王立胜.共同富裕:看见中国未来的模样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0 2 2.(责任编辑:王燕)(上接第5 3页)1杨小微,

28、罗丽.儿童观演进与儿童哲学教育的未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3(2):154-164,2吴桐.唐诗三百首【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0.3孙亚敏.杨万里的童趣诗及其儿童观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7(3):8 7-9 1.4李玉晗中兴三大诗人的儿童观一一儿童富有稚趣特性 J名作欣赏,2 0 2 3(3):40-42.5姚.古文辞类纂:上册M.武汉:崇文书局,2017.6 朱熹,黎靖德.朱子语类:第1册 M.武汉:崇文书局,2 0 18.73金性尧.宋诗三百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8: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

29、3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 9 8.9薛瑞生.诚斋诗集笔证 M.西安:三秦出版社,参考文献2011.【10 杨万里.诚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 6 4.11沈知方.孟子读本 M.蒋伯潜,注.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19.12 崔勇.唐诗宋词嘉年华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17.13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14马非.董其昌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15易经M.梁海明,译.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6 王守仁.传习录校释 M.长沙:岳麓书社,2 0 2 0.17李赞.焚书续焚书校释M.长沙:岳麓书社,2011.(责任编辑:洲颖).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