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324244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章:转换层结构概况2第二章:施工方案的选择2第三章:转换层施工的重点2第四章:施工难点3第五章:施工准备3第六章:重要施工方法6第七章:转换层钢筋工程15第八章: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24第九章:突发事件的解决35第十章:质量保证措施36第十一章:梁、板模板的拆除38第一章:转换层结构概况本工程710#楼转换层分别为-2.1、-0.6标高;转换层框架梁截面尺寸重要为8001800、8001500、10002300、11002300、4002023、12002500等。板厚180mm,梁、板、柱混凝土强度为C50,梁板砼需添加抗裂防水剂、限制膨胀率0.03%,框支梁需要添加聚丙烯纤

2、维、掺量1/立方米;转换层下楼层板厚120mm,钢筋双向双层7r150mm.第二章:施工方案的选择2.1方案一:转换层柱子先浇筑到梁底,转换层梁与顶板一次性浇灌完毕,浇灌混凝土的施工荷载由转换层下一层楼面承担。局部主次梁密集的部位,加密立杆,落入下一层楼面。2.2方案二:转换层柱子预先浇筑到梁底后、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共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到-2.1米标高处,第二次浇筑到-0.6米标高处;第二次浇筑时间间隔不大于150分钟。经项目部人员对以上方案进行技术及安全比较,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采用二次浇灌。第三章:转换层施工的重点由于本转换层主次梁的断面较大,施工荷载巨大,这就给转换层梁板下支

3、撑系统的承载力、稳定性、安全可靠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使之成为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由于本转换层梁板结构混凝土方量大,如何控制好梁板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内外温差不大于25。C,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裂缝和干缩裂缝的产生,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由于每栋转换层平面面积约为650m2,且主次梁多为高、宽梁,混凝土浇筑量较大。按设计规定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分二次,第二次在第一次初凝前浇筑)连续浇筑,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密实性,拟定好混凝土的浇筑线路和浇筑方法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第四章:施工难点因考虑大梁留水平施工缝,转换层大梁的水平抗剪能力将减弱及第一次浇灌导致附加应力将对

4、结构导致不利的影响,对水平施工缝的解决的质量将成为保证转换层质量的一个重点。4.1 由于梁截面普遍较大、较宽且钢筋用量较大,给梁钢筋绑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由于梁柱节点处柱内梁筋太多,给柱箍筋绑扎和梁柱节点的浇筑都增长了很大的难度。按结构设计总说明第7.1条节点钢筋过密部位,可以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振捣浇筑。4.2 本转换层受力情况比较复杂,为避免施工缝、冷缝的出现,规定混凝土一次性浇灌成功,但因整层面积不规则,梁截面大,且板较厚,混凝土的工程量大,为在施工中避免梁留有施工缝。混凝土的浇灌施工顺序及安排成为施工中的难点。第五章:施工准备5.1施工技术交底5.1.1 在转换层施工时,必须提前一周

5、由项目部重要领导组织技术部门、施工部门、质量部门、安所有门、材料部门、设备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应对各部门强调转换层施工的重要性、难度和重点。并对各部门的职责提出具体分工规定,做好项目各部门的配合协调工作。5.1.2 在转换层施工前一周以内,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及质检员进行转换层结构施工图交底工作和转换层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应向与会人员强调转换层的重点和难点。严格规定各施工技术人员和质检员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图进行施工和检查,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严禁将不合格工序带入下一道工序,避免对工期和质量导致极大的损失。5.1.3 施工负责人应组织全体施工

6、班组操作人员进行具体施工方案交底和相应的施工验收规范的交底工作。对转换层的重点和难点部位,应仔细地分析、讲解,提高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贯彻各工序的质量责任,严格工序质量,避免返工。5.2 转换层结构施工重要设备需用计划表每栋转换层施工重要机械设备一览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功率(KW)混凝土泵机台1341钢筋切断机QG-40B台261钢筋弯曲机QW6-40台373木工机械台45振动器电机ZB110-50台81.58对焊机VN-150台1100电焊机B/1-500台3602激光经纬仪J2台1水平仪1024台1对讲机对4震动棒4-6 m根12加压泵台17.5设备部门应在转换层结构施工前一周内,应对即

7、将投入转换层结构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及时添加所需设备。在转换层结构施工过程中,设备工长应经常带领维护工对使用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机械故障和设备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对操作工人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学习。5.4 每栋转换层结构施工钢管架料、木材及其他材料需用计划表编号品种名称规格数量重量备注1普通钢管1.56.0m200t2十字扣5万3万向扣5千4接头扣7千7木方50*1002.5万米810厚竹胶板1.22x2.441400m2板模913厚木芯板1.22x2.442400m2梁模10对拉丝杆146000根12麻袋2023m21332*70顶托3000个5.5 转换层(

8、-2.1m)重要梁钢筋用量表转换层(-2.1m)梁、板钢筋用量表序号7、8#楼9#楼10#楼合计规格252832252832252832吨31312680185481966126.5备注所有钢材均为三级钢材料部门应根据转换层结构施工所需的各类材料和架料的数量,积极组织材料准时入场,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同时加强对到场的各类材料和架料的堆放和使用管理,减少积压和浪费,节约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6由于转换层混凝土浇筑量大,且采用连续浇筑,因此在转换层施工前项目部负责人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召开专题讨论会,研究解决如下问题:5.6.1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备料以及质量检测的技术措施。5.6.2各

9、种计量器具和检测。5.6.3搅拌站和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5.6.4意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等规定。为了保证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项目部决定选派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人员组成两班(每班12小时),在混凝土浇筑时坚守第一线,由项目部项目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工作。及时准备若干农用塑料薄膜、彩条布、麻袋等物品,用与转换层梁板结构混凝土的保湿之用(公司提供)。第六章:重要施工方法6.1转换层楼板模板及支撑系统布置及验算板底采用10厚竹胶模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200mm。支撑体系采用普通钢管满堂支撑体系,立杆间距不得大于900900mm;立杆下端垫木板,纵横向设水平拉杆

10、,步距为1200mm。与大梁支撑体系拉通,形成整体,加强整体受力,扫地杆离结构面不得大于200mm,所有支撑体系均不得与外架相连。6.2转换层普通梁模板模板系统设立:6.2.1梁净高在600mm以下的梁模板采用10厚竹夹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300mm,梁侧每边主龙骨采用248普通钢管500mm,且通过斜撑和梁底小横杆连接,见图一。6.2.2梁净高在600mm及1000mm以上的梁侧主龙骨采用248普通钢管500mm,且在梁中及梁下各加12高强对拉螺杆一道,间距500mm,见图二。6.2.3本工程普通梁及大梁的对拉螺杆外套塑料套管,且在同模板相接处加塑料帽防止漏浆,以便于混凝土浇

11、筑后取出对拉螺杆周转使用。6.3大梁模板根据选取的梁对象验算结果,对模板及支撑系统设立如下:6.3.1梁高700900mm侧模板面板采用10mm厚竹夹板。内龙骨间距400mm,内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2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5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2mm。6.3.2梁高700900底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6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梁底增长1道承重立杆。采用的钢管类型483.2。6.3.3梁高9001500侧模板:面板采用10mm厚竹夹板。内龙骨间距400mm,内龙骨采用5

12、010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50+4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2mm。6.3.4梁高9001500底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6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梁底增长2道承重立杆。采用的钢管类型483.2。6.3.5梁高15002500侧模板:面板采用10mm厚竹夹板。内龙骨间距400mm,内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0mm。对拉螺栓布置6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50+400+400+400+4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直径14

13、mm。6.3.6梁高15002500底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6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梁底增长5道承重立杆。采用的钢管类型483.2。梁顶托采用5号槽钢U口水平。6.4转换层大梁施工方法支撑系统的搭设方法:6.4.1转换层支撑搭设6.4.1.1根据各层结构位置特点,分部位采用以下措施:a、上部大梁与下部结构梁正对,主杆下垫厚木板,按方案搭设进行。b、转换层大梁下部相应裙楼梁偏有一定距离时及大梁下部为板,搭设斜撑使斜撑支撑在附梁上,使其荷载尽也许向梁传递。c、对于主次梁密集的地方,由于荷载大的地方,纵横向增设“八”字支撑,使其荷载向四周梁传递。6.4.1

14、.2必须严格按照经验算合格的转换层支撑系统的搭设规定进行搭设。6.4.1.3在搭设转换层钢管支撑架前,应在下层板面上,弹出-2.1m层转换层所有主、次梁的垂直投影线,根据每根梁的高度和相关搭设规定,在板面上分划出支撑架的竖杆定位点,作为控制搭设质量的依据。综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钢管脚手架的特点决定搭架顺序,先KZL,后次梁,最后再搭设板支撑架。6.4.1.4所有转换层大梁下的支撑架中,脚手架的受力竖杆下端必须垫厚木板,以增大竖杆底端部的受压面积,对下层结构有利。梁底小横杆与立杆相交处采用双扣。6.4.1.5在搭设梁、板支撑架时,应根据梁高、板厚及层高,准确计算出支撑架的搭设高度,拟定竖杆的组合

15、单元长度。同时应尽量使竖杆两端的外伸出竖杆端部的长度较少,以外伸长度不得大于300mm为宜。6.4.1.6转换层支撑架除按转换层内各框架梁具体搭设的相应的支撑架外,整个转换层支撑架则采用满堂整体脚手架搭设方式。用纵横方向的横杆将柱架梁、次梁、楼板支撑架连接贯通,以增长整个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性。6.4.1.7由于本转换层的层高较高,为6m,为了防止转换层支撑架在转换层梁、板浇筑过程中,因巨大荷载的不均匀分布对支撑架的稳固性的不利影响,决定将整个脚手架系统与所有框支柱、筒体、剪力墙牢固相连,具体做法是:在柱上打抱箍,通过钢管与立杆相连;在剪力墙上预留钢管与支撑架相连。同时在梁与梁之间的楼板支撑架内再

16、增设垂直剪刀撑与水平剪刀。剪刀撑采用普通钢管进行搭设,接头处必须用两个万向扣进行搭接连接。剪刀撑钢管必须和支撑架内横向杆或竖杆进行牢固连接。6.4.1.8为了减少转换层框架大梁、次梁对下层相应位置的框架梁的不利影响应将转换层大梁的施工荷载尽量以最短的传递途径传递给框架柱,同时还应尽量减小下层各梁、板结构跨中的荷载,因此在转换层结构支撑架中,当梁高H1.5m时在梁下原有受力支撑架的基础上增设“八”字形斜撑。构造做法为在现浇混凝土柱的根部位置设三道钢管斜撑杆,斜撑杆上端与立杆上部用活动扣相连,下端支设在柱根部且通过活动扣件连接与扫地杆相连,斜杆中间与立杆交接处用活动扣件连接,将转换大梁施工时产生的

17、部分荷载传递给柱根部。6.4.1.9 从-2.1m层转换梁、板结构布置与下梁、板结构相比较得知,下梁、板结构中的次梁与-2.1m层转换层大梁的部分位置不相一致,假如直接将转换层梁的荷载传递给下板上,这将对下的楼板不利。为了保证转换层大梁的荷载可以直接传递到下层次梁上,增设“八” 字形斜撑将大梁的荷载传递至下层次梁上,所有梁下受力斜撑必须采用双扣件受力方式。同时在下垫厚木板。6.4.1.10剪力撑的设立:a、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立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立。b、高于4米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立一道水平剪刀撑;c、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倾

18、角宜为4560度。转换层下一层模板(261.60266.10)支撑体系的搭设为了保证下层可以完全承受转换层的荷载,转换层范围内下层模板支撑体系不予拆除,并在大梁位置及柱边的支撑体系予以加强。6.5梁、柱、墙模板加工制作梁底模板安装就位起拱、固定梁、板模板制作检查、验收轴线标高检查、复核起拱、固定钢筋绑扎并安放就位加固、稳定检查、验收安装梁侧模板安装梁侧模板绑扎板筋检查、验收预留、预埋预留预埋6.5.1 模板系统施工工艺6.5.1.1在梁、柱、墙模板加工时,所有模板及模板肋必须用专用木锯设备加工而成。柱、墙、板模板加工详模板专项施工方案。6.5.1.2柱、墙、梁模板安装6.5.1.3柱、墙模板安

19、装方法详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中柱、墙模板安装方法。6.5.1.4梁模板安装:6.5.1.4.1梁底模板安装:A、必须根据设计及规范规定,一方面拟定每根梁起拱高度。即当梁净跨L04m时,梁跨中起拱高度为h=L0/1000;当梁净跨4m=L08m时,梁跨中起拱高度为h=3L0/1000。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跨度大于或等于8m框架梁按25mm起拱;跨度小于8m的框架梁按15mm起拱。B、梁底模安装完毕后,应随即由施工员再一次对梁底模板的底标高(含起拱值)进行复核、检查,如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使其达成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6.5.1.4.2梁侧模板安装A、梁侧模板安装前,梁钢筋必须通过项目部质检

20、员的检查合格,且向质检站和监理部报验并验收认可后,才干进行梁侧模板安装。B、由于转换层大梁的断面较大,高度较高,且又采用木模板体系,假如在现场拼装,则比较困难,安装质量也不容易保证。所以,应预先根据每一根大梁的尺寸进行梁侧模板加工制作,并按规定钻14对拉螺栓孔。C、梁侧模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大梁钢骨架的垂直度和在梁底模板上的轴线位置,并按规范规定绑扎好砂浆垫块和钢筋垫铁。D、采用塔机按模板编号逐根梁进行吊运安装,梁侧模就位应后立即将梁侧模板进行拼缝组装,校正侧模的垂直度并作临时稳固。为了保证梁的断面尺寸,缩短模板安装时间,可采用在梁侧模板上口及梁的中部位置处摆放与梁宽尺寸相同的内衬钢筋(14),

21、内衬钢筋必须通过型材切割机切割而成,以防衬铁端部损坏模板。在穿对拉螺栓时如遇在原有预设的对拉螺栓孔处,有钢筋阻挡,则须运用便携式电动钻孔机重新钻孔;对拉螺杆安装完毕后,立即用普通钢管作背杠对梁侧模板进行校正、加固。6.6模板安装质量检查和验收整个模板的验收过程:6.6.1施工班组自检 (合格后) 施工员和质检员检查 (合格后) 报监理部检查验收合格后填报资料,浇筑混凝土。6.6.2模板安装完毕,在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后,浇筑混凝土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工程施工验收。6.6.3验收合格后,向监理部发出报验申请单,并配合监理部人员全面检查验收,同时作好相关记录。6.6.4模板验收涉及以

22、下内容:6.6.4.1板安装必须符合该工程模板设计和技术措施的规定。6.6.4.2模板安装必须符合施工图所规定的断面尺寸、轴线标高、垫铁、垫块以及预留洞口的位置大小符合木模规定,同时模板的安装质量必须符合模板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规定。6.6.4.3模板支点及支撑系统必须牢固,并具有足够稳定性和安全性,连接件中的紧固螺栓、支撑扣件紧固、对拉螺栓的紧固均必须满足规范规定。6.6.4.4预留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稳固可靠,模板内清洁度必须满足规定。轴线、标高自检记录、钢筋隐蔽检查验收记录、预留、预埋件检查记录等相关资料必须齐备。6.6.4.5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23的规定,

23、逐项进行评估验收。6.6.4.6支架模板上施工荷载必须符合规定。6.6.4.7在模板上运送混凝土或操作用的走道板必须搭设好。6.6.4.8作业面孔洞及临边防护已经形成,垂直作业已设立隔离防护措施。第七章:转换层钢筋工程7.1工艺流程图转换层墙柱钢筋绑扎墙柱钢筋定位固定(使其钢筋骨架边沿在墙柱边线保护层范围内)墙柱钢筋验收整理框支梁钢筋绑扎框支次梁及框架梁钢筋绑扎梁钢筋验收及整理转换层板筋绑扎钢筋隐蔽验收7.2 施工方法:7.2.1钢筋加工:钢筋加工严格按照配筋单下料加工成型,严禁不合格的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钢筋具体加工构造见下图; 梁柱封闭箍筋加工尺寸图:7.2.2梁、柱封闭箍筋弯钩构造图:梁

24、柱纵向钢筋弯折规定图:7.3钢筋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搭接长度:7.3.1本转换层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按设计及03G101-1规定为38d(d为钢筋直径)。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视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搭接长度为1.2Lae:50,搭接长度为1.4Lae:100,搭接长度为1.6Lae。7.3.2对于本转换层柱为框支柱(KZZ),同时考虑到本转换层抗震等级为特“I”级,按03G101-1中KZL、KZZ节点施工。7.3.2.1梁主筋的锚固:底筋、面筋在边柱或支座端部内水平直锚固长度0.4laE后,面筋100%下锚至梁下1.0laE,底筋100%完全满足锚固长度,均为一次性切断。具体见下图:

25、7.3.2.2框支柱部分纵筋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底,原则为能通则通。框支柱顶纵筋锚固详图见下图:7.3.2.3柱筋的接头第一排距楼板MAXHn/6,hc,500,第二排与第一排钢筋按35d错开,接头数量按同一截面不大于50%进行控制,墙体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数量按设计总说明和03G101-1图集为准。7.3.2.2.1框架梁在中柱内的梁钢筋应尽量贯通设立,避免柱内梁筋重叠,次梁钢筋在主梁内锚固。当跨度较大,下部受力主筋需接长时,钢筋采用直螺纹接头。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应50%,相邻钢筋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5d。梁下部钢筋在净跨1/3区段的中跨内不准设立接头,应设立在边跨1/3区段内;梁上部钢筋可在跨

26、中1/3区段设立现场接头,直螺纹接头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应50%,在支座处上部钢筋须贯通设立。上部钢筋因接长而设立的直螺纹接头,可在边跨1/3区段内设立,但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量应25%,且梁端加密区内不宜设立直螺纹接头。7.3.2.2.2板筋按设计规定板面筋在中间支座贯通设立,在端支座应伸至外侧梁角筋内侧或墙外侧水平分布筋内弯锚入柱、墙、梁内且长度满足一个La长度。板底筋在中间支座贯通设立,在边支座按La长度锚固于柱、墙、梁内。板上部受力钢筋在跨中1/3区段采用绑扎接头,同一截面数量应50%。板下部受力钢筋在边跨1/3区段内采用单面焊接接头,同一截面数量应50%。7.4 钢筋接头:7.4.1框支

27、柱纵向钢筋(d均25mm)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连接方式。为了保证钢筋焊接质量,应严格按钢筋焊接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采用钢筋焊接通用技术规程进行检查和验收。7.4.2本工程梁纵向钢筋小于22的采用闪光对焊及电弧焊接头,接头表面不得有烧伤、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接头结合不良、接头氧化缺陷、接头过烧缺陷、热影响区淬火脆裂以及接头区域有裂纹等现象。7.4.3其余墙(14mm)、楼板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梁板钢筋接头位置:上部纵筋在跨中1/3范围内,下部纵筋锚固在支座内或弯矩较小处范围内,接头35d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接头钢筋面积不得超过钢筋面积25%。7.5钢筋保护层:各类钢筋保护层厚度:柱、梁主

28、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主梁上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a=次梁面筋直径+板面筋直径+板面保护层厚度。墙体外侧水平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15mm,板的外侧受力主筋的保护层为15mm,筒体暗梁保护层厚度为50mm。7.5.1柱子、墙体保护层的控制方法为在柱筋绑扎完毕后,采用16短钢筋点焊于柱箍或主筋上,外伸长度符合保护层规定,且间距不大于600600。7.5.2梁侧面保护层同样采用在钢筋上焊接横向钢筋14作为保护层垫块,所用垫铁钢筋长度为梁宽,间距10001000,沿梁长度方向布置。梁底保护层则用25钢筋垫铁作为保护层垫块,以取代通常采用的水泥砂浆或花岗石垫块,垫铁应与梁主筋呈45度角斜向放置在梁底板与梁箍

29、筋之间。考虑到本工程框架梁断面大、配筋多、钢筋骨架重量大,所以梁底模上的钢筋垫铁间距应不大于1000,以保证梁的保护层符合规范规定。部分断面较小(h1000)梁和板底部钢筋保护层,采用花岗石垫块。板的上部钢筋保护层且采用在面筋上焊接竖向垫铁10800呈梅花形分布式或安放铁马凳“”10800来满足板上部筋的保护层规定。7.6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方法:柱、墙、板采用就位绑扎,梁钢筋则采用先悬空绑扎再就位入模法。7.6.1柱钢筋绑扎:7.6.1.1考虑到转换层大梁配筋较多,为了保证KZL梁内钢筋的间隙均匀,因此在柱筋绑扎时,必须调整好柱子主筋的排距,如遇局部柱筋排距不均时,应将柱筋按1:6进行调校,使

30、其均匀分布。7.6.1.2将柱子主筋竖焊接头上附着的焊剂壳清除干净,并冲洗已经凿毛的混凝土柱脚。7.6.1.3安装柱箍前,应预设好操作平台和护身栏杆,在安装柱箍时,应按照设计规定的箍筋肢数逐层套箍。应将箍筋弯钩逐层交叉设立,不可重叠。7.6.1.4箍筋必须水平,紧靠柱子主筋,组合内箍应紧靠柱筋和外箍,并用双扎丝进行“八”字型绑扎。7.6.1.5端部弯钩必须与水平段呈135角,且弯钩平直段长度需10d。7.6.1.6梁、柱节点内的柱箍筋绑扎方法:一方面柱箍筋应随梁筋一起分层逐步套入,但柱箍筋暂不要和柱主筋绑扎;另一方面:待与该柱相连的各KZL柱梁钢筋绑扎完并安放就位后,并检查柱箍肢数和间距准确无

31、误后,进行柱筋绑扎。梁柱节点处,柱内箍筋必须按设计规定施工,严禁出现漏绑错扎现象。7.7梁钢筋绑扎:搭设梁筋支撑架逐层摆放、连接梁钢筋绑扎网片筋钢骨架就位入模套入梁箍筋绑扎梁钢筋检查验收、安放垫铁拆出支撑架7.7.1梁筋绑扎工艺流程图7.7.2由于转换层大梁均为框支梁(KZL),梁断面非常大,配筋层数及数量较多,重量大。因此,框架梁的绑扎方法则不可采用常规的绑扎方式,而应采用悬空绑扎方式,及梁底板位置上方搭设支撑架,用于摆放及绑扎梁钢筋,否则梁的绑扎质量及梁筋垫块无法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在绑扎转换层梁钢筋时,必须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绑扎顺序组织实行,切不可乱摆乱放。7.7.3在整个转换层钢筋绑扎

32、过程中,拟定出主框支梁与次框支梁以及次梁的关系后,先摆放主框支梁钢筋,再摆放次框梁钢筋。但应特别指出,在梁柱点处应尽量同时分层摆放。在端支座由于梁钢筋均存在弯锚的形式,所以必须同时摆放以该柱为支座的所有梁钢筋。 7.7.4在安装梁钢筋时,在梁柱节点处还应特别注意:梁钢筋穿过柱子时,必须严格按梁主筋间距进行摆放,一次到位。由于梁内钢筋数量较多,如遇梁钢筋在穿过柱筋时,发生冲撞,应适当调整柱子主筋间距而不能调整梁主筋间距。7.7.5梁钢筋摆放完毕后,应仔细检查每一根梁钢筋的数量、锚固长度、间距、平面位置等,符合规定后随即进行钢筋的连接。连接梁钢筋时,同样也应分层连接。即同根梁应先连接中跨梁,再连接

33、边跨梁,先连接底下一层,连接完毕后,才干摆放上层钢筋并及时进行连接。7.7.6在梁钢筋机械连接过程中,可对已经连接完的梁跨套入箍筋。但是在套入前应先按照设计规定的加密长度,“+”节点处加密个数以及跨度和箍筋间距等,计算出该跨梁的箍筋个数。上述工作完毕后即可套箍施工。7.7.7考虑到转换层梁配筋非常多,且箍筋 、直筋也较大,常规的箍筋135弯钩,锚固长度(10d)较长将影响梁内上部受力纵向钢筋的绑扎。因此决定将梁外圈箍改为单面焊接封闭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内部组合箍则采用常规的箍筋(带10d弯钩)形式,并所有采用“正”向设立箍筋,箍筋锚固弯钩应互相错开设立。特别要注意的是转换梁的外箍应放在

34、梁的受压区内,即梁跨中L/2区段、箍钩放在梁上缘,支座边沿以外L/4区段箍钩放在梁下缘。7.7.8在套梁箍时,为了便于套箍,应先将梁底部钢筋向上再升高100mm左右,同时应预先将箍筋开口位置交错套入各自的纵向钢筋内,不得错套、漏套。同时还应将吊筋及时安放入梁内。7.7.9套箍完毕后,随即进行梁箍悬空绑扎,由于转换层梁均较宽,为了保证梁中部箍筋与主筋间不出现漏扎现象 ,在梁箍绑扎时,应采用“先内后外”的方法,即先将外部分箍置于梁的一端,并将其收紧,只按设计间距将内部组合箍进行绑扎,待内部组合箍绑扎完毕后,再绑扎外部大方箍,建议先绑扎梁上部箍筋,再将下部筋下落100mm 进行复位后,进行梁底筋绑扎

35、。箍筋绑扎完毕后经检查无误后,即可进行箍筋封闭焊接。7.7.10在进行悬空绑扎时,梁角筋必须与箍筋进行绑扎,中间箍筋可以采用跳扎。组合内箍在梁内重叠段也应与梁筋满扎,同时,随时注意梁箍筋轴线与主筋相垂直,且第一道梁箍筋应距柱边50mm。7.7.11梁上、下部钢筋层较多,为了保证各层钢筋的间隙符合规定,在绑扎时,应在两层梁钢筋之间隔一米左右放入一根25的垫铁,垫铁长同梁宽,并用扎丝将上、下二层钢筋与垫铁一起绑牢,框支梁及深梁中部的腰筋在梁钢筋骨架的定位,则运用梁内架立筋(121000)将其与梁的箍筋进行焊接,使架立筋能承担同层纵向腰筋的重量,避免纵向腰筋位移。深梁则应严格按施工图中的相关规定,在

36、箍筋上用粉笔分划出梁内各层主筋的准确位置,采用121000钢筋进行分层定位。7.8 梁钢筋骨架的就位安放7.8.1 当梁筋钢骨架就位后,应在转换层平面的适当位置的梁内预埋测温管,测温管应用25的钢管竖向埋设在梁内,测温钢管与梁内钢筋应进行焊接定位,钢管底部应预先封闭,测温管底部距梁底300mm,顶端超过板面100-200mm,上口用塑料布封闭。排设四处,具体位置现场实际拟定。7.8.2梁钢筋安装就位后,应及时向监理部报验,对梁钢筋进行检查验收。7.8.3板筋及筒体、剪力墙钢筋绑扎方法,同施工组织设计。7.8.4待板筋绑扎完后,根据上部结构图中的剪力墙、柱子的位置,在板筋上标记出所有剪力墙及柱子

37、钢筋的准确位置,在标记位置处焊接定位箍筋,然后将剪力墙及柱的插筋埋入定位箍内,插筋锚入转换层内不小于51d,并仔细检查核对。7.9钢筋工程的检查、验收和质量控制规定由于钢筋工程是转换层梁、板结构施工中最关键一道工序,且施工周期长、技术规范规定严格、劳动强度大,因此要控制好钢筋工程的质量,就必须抓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钢筋工长和项目质检员密切配合,坚持边绑扎,边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贯彻,以工序质量赢得工程质量。7.9.1在钢筋绑扎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工长进行施工技术和相关设计、规范等的专项交底工作,再由钢筋主管工长向全体施工操作人员进行钢筋计划、施工图、设计规范等的具体交

38、底工作,并作好记录。7.9.2钢筋工长应加强绑扎前和绑扎过程中对钢筋表面进行检查,保证钢筋表面没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的存在,如发现以上问题的存在,应及时派专人进行清除。7.9.3钢筋工长和施工班组长应对每个构件进行具体的施工图、施工规范的对比,内容涉及钢筋级别、直径、数量、锚固间距及其他构造规定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合格。7.9.4随时检查钢筋位置、轴线位置、保护层厚度、断面尺寸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7.9.5随时检查钢筋的焊接接头质量、位置、数量、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是否存在漏扎、漏焊、松扣、脱焊和变形等现象,并配合监理作好各类接头抽样送检工作。7.9.6随时

39、检查柱、墙、梁、板内的预埋件数量、位置以及预埋洞口周边附加钢筋的设立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规定。7.9.7分区域、分部位进行钢筋绑扎的自检、交叉检查合格后,向监理部申请钢筋绑扎或焊接的报验检查,待会同监理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及时填报各种技术档案资料。第八章: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安排8.1梁模及支撑体系(己计算)由于框支梁断面都很大,并且梁面相对-6.600标高有6.0m高,这就规定对梁模支撑体系规定必须很高。经对最大断面KZL8(12002500)框支梁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模板排架体系能满足砼施工荷载规定,其余框支梁断面尺寸均比KZL8框支梁小。所以所有框支梁排架支撑体系均参照KZL8

40、框支梁计算规定搭设,具体方法如下:8.1.1、梁底模内楞在立杆间铺设50100m木方,其净间距不得大于200mm;梁顶托采用5号槽钢U口水平,其净间距不得大于400mm。梁侧模内楞间距不得大于400mm,外楞间距不得大于500mm。8.1.2、梁侧模固定所用的直径14mm的对拉螺栓水平间距500mm,垂直间跨不得大于400mm,固定模板所用螺帽均采用双螺帽,以防螺杆丝口滑丝。8.13、根据KZL8框支梁计算值,所有框支梁顺梁的长方向立杆间距不大于600mm,垂直于梁长度方向立杆间距不大于400mm。8.1.4、由于框支梁部位的施工荷载大于下层楼板的设计荷载,所以在所有梁底模顺着梁的长度方向支撑

41、立杆下端设立50mm厚板材,避免立杆的集中荷载破坏楼板结构。8.1.5、考虑立杆垂直方向受力存在偏心距,在排架搭设过程中所用的水平钢管应在立杆两侧交差布置,不应在立杆的同一侧布置。顶板排架立杆间距取框支梁长度主向立杆间距的双倍数。8.1.6、考虑扣件质量及人为因素,在梁底模外楞所用扣件部分均采用双扣件加固,以防扣件滑移。 8.1.7、立杆排架搭设好以后,在排架下端设一道水平拉结扫地杆,再向上按不大于1200mm设立水平拉杆,并与顶板排架连结。每一道梁排架立杆沿梁的长度方向设立不少于一道剪力撑,垂直于梁的长度方向每间隔3000mm设剪力撑并与顶板排架立杆拉结,这样使梁排架与顶板排架连成整体,增长

42、稳定性。8.2楼板加固框支梁排体系支撑在下层楼板上,由于下一层模板不拆除,故应在下一层原有模板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加固。下一层加固要根据上层加固立杆间距进行,保证上下层立杆在一条直线上。8.3、框支梁柱钢筋由于框支梁钢筋较多,梁底层钢筋考虑一部分钢筋向上弯,一部分向下弯,保证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水平段不少于0.41a。梁的上层、底层及端部弯头筋均是多排钢筋,所以在钢筋绑扎时,对于梁上层钢筋每排间距保证不少于1.5d且大于30mm;对于梁底层钢筋每排间距保证不小于1d,且必须大于25mm;对于梁端部弯头钢筋由于受柱断面尺寸限制,弯头钢筋的排距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5mm。框支梁上排钢筋锚固长度超过梁高度的

43、且向下弯,此钢筋必须先行绑扎,然后将其固定就位,保证在浇筑砼时不发生位移。框支柱在上层变为短肢剪力墙时,框支柱在短肢剪力墙范围内的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即能通则通)。8.4砼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8.4.、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熟悉图纸,充足考虑施工中也许出现的不利因素。8.4.、在钢筋封模板之前现场重要浇筑施工人员必须对已绑扎好的钢筋进行巡视,对不便于砼浇筑及下料部位的钢筋应及时采用有效解决措施。8.4.、砼浇捣时要派专人对排架进行观测检查,若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对有问题的部位进行加固。8.4.、在砼浇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振动器移动距离在400mm,振捣严禁漏振。砼振捣时振动器必须做到

44、快插慢拔。框支柱砼振捣之前须设定好振动器放置点,保证柱内砼均在振动器振动效范围内。8.4.、框支梁施工逢处砼面层严禁出现裂缝以及收缩裂缝现象,具体如下:用小于箍筋间的木板条在箍筋间距间先把砼初步找平,在砼表面没有水痕时再找平一次,最后在砼初凝前找平,并用较硬的刷子把砼面层打毛,以便第二次浇筑的砼与其能更好地连结。8.4.、框支梁施工逢以上钢筋封模板之前必须把钢筋上的裹浆清除干净,同时也要把施工逢面层上的垃圾清除干净。8.4.、注意砼完浇筑后必须天天浇水湿润,直至砼达成设计强度。8.5梁施工缝的留置:框支梁水平施工缝设立于结构标高-2.100m和-0.950m处,并在施工缝面向上、向下各100m

45、m范围内增长加固钢筋。框支梁相连的柱水平施工逢设于180mm厚顶板下口150mm处,其余与之相连的墙板、柱水平施工逢设于180mm厚顶板下口50mm处。在浇筑框支梁部分砼时,电梯井部分墙板一同浇筑,施工缝位置同框支梁施工缝,墙板、连梁垂直施工逢均采用钢筋进行加固。8.2混凝土的质量控制8.2.1对重要原材料质量控制(商品砼但对原材料也进行控制)8.2.1.1水泥:采用水化热比较低,强度等级为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安排专人到商品砼公司检查。8.2.1.2选用优质外加剂:根据结构总说明严格缓凝、减水等外加剂。8.2.2 C50大体积混凝土8.2.2.1由于转换层混凝土体积大,因此在保证混凝土强

46、度等级的情况下,规定砼公司将优先采用低水化热的5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混凝土浇筑质量。8.3混凝土浇筑方法8.3.1 墙混凝土浇筑8.3.1.1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500mm,。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保证新老混凝土接槎部位粘结良好,上下层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墙混凝土振捣插入点示意图见下图:8.3.1.2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不得出现漏振、欠振和过振。为保证混凝土密实,混凝土表面应以出现翻浆、不再有显著下沉、不再有大量气泡上泛为准。8.3.1.3墙体下料位置应在墙体实体处,浇筑洞口处混凝土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并应两侧同时下料,避开钢筋密集处,严格控制每层入模厚度。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8.3.1.4振捣时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