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组织工作知识学习手册前 言 从2008年开始,中央组织部委托国家统计局负责以选人用人公信度为核心内容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在社会上获得了普遍认可和好评,已经成为组织工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成为推动组织工作改进提高的有力杠杆。为了提高我市组织工作的知晓度、透明度和满意度,编印本手册,供学习宣传使用。 组织工作满意度知识解读 1问:什么是组织工作满意度? 答:组织工作满意度是经中央批准,从2008年起中央组织部委托国家统计局负责开展的、以选人用人公信度为核心内容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的真实意见、
2、看法,找出影响干部群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客观评价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切实改进组织工作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2问: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是中组部和全国组织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区组织工作发展、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和各级党委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和重要尺度,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晴雨表,是改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杠杆。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对于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和提高组织工作群众参与度、促进组织工作改进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3、义。 3问: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方式是什么? 答:调查项目性质为国家常规调查项目,每年开展一次。调查一般采用的是多阶段、分层、随机等距抽样方法。多阶段是指样本在省、市、县、乡、村5级中抽取;分层是指样本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和乡村干部中抽取;随机等距抽样是指抽取样本单位和调查对象时采用计算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方法。实施调查工作全过程的监督。调查期间,国家统计局及各调查总队都要派出督导组赴各地督导检查调查工作。 4问: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 答:每年的调查一般在8月份开展。 5问:如何确定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对象? 答:调查对象为中央、省、市、县、乡、村随机抽中的干部和
4、群众。具体包括党政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村干部、离退休人员等五类人员。其中,公务员占50%,事业单位人员占20%,企业人员占20%,老干部占5%,村干部占5%。 6问: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样本框如何确定? 答:市级抽样框包括党政机关名录、事业单位名录、企业名录和县名录;县级抽样框包括党政机关名录、事业单位名录和乡(镇)名录。市、县级抽样框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各地一级单位。市级抽样框中的企业为市级一级企业。各地抽样框均不包括中央、自治区单位或中央、自治区派驻当地的单位。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与工商联机关,以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单位;参照公务员管
5、理的事业单位归入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学校仅指大专院校。企业包括国有、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乡(镇)名录不包括街道。 7问: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综合测评以及对组织工作的分项调查。共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年龄范围、民族类别、政治面貌、身份类别、代表资格、行政区划等方面);二是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综合评价(包括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四项满意度评价);三是对组织部门工作的分项调查(包括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党员和党组织发挥作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
6、革工作、人才工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老干部工作等方面);四是调查对象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分项调查分为10项具体工作评价和9项多选项目调查。 10项具体工作评价是:1、对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总体评价。2、对所接触到的共产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3、对本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评价。4、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班子的总体评价。5、对本地区、本部门干部的总体评价。6、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效果的评价。7、对加大干部监督的总体评价。8、对组织部门推进人才工作的实际成效的评价。9、对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价。10、对从严管理干部方面所做的工作的评价。 9项多选项目调查为: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
7、效明显的措施。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3、当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突出表现。4、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最有效的措施。5、对选人用人问题看法的主要来源。6、当前组织部门人才工作迫切需要加强的方面。7、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亟需加强和改进的方面。8、当前老干部工作应着重抓好的方面。9、影响组工干部形象的突出问题。 8问:组织工作满意度如何赋分? 答:满意度是指事前期望与实际得到感受的相对关系,通过评价分值的加权计算。在问卷设计中,分别设“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和“不了解”6个选项。“很满意”赋值100分,“满意”赋值80分,“基本满意”赋值60分,“不太满
8、意”赋值30分,“不满意”0分。 9问:我市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结果如何运用? 答:通过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可以看出我市在组织工作中哪些措施是干部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对这些措施要坚持下去,不断巩固拓展、深化完善,力求取得更大效果。也可以看到,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满意,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分类分项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所在,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从而真正把民调的杠杆作用发挥出来,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一是针对用人上不正之风,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进行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
9、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开展了治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警示教育。二是针对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作风教育,加强对干部的从严管理和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严肃换届纪律,加强对乡镇党委换届纪律的督查。三是针对干部群众对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等改革措施认可度比较高的实际,进一步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工作力度。 10问:我市2010年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何? 答:2010年,全市组织工作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推进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实施,获得了新的进展,取得了新的成效,积累了新的经验。全国组织工
10、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我市4项指标均有较大提升。其中:对组织工作的总体评价在全区排名由2009年的第14名上升为第8名;对组工干部的评价在全区排名由2009年的第14名上升为第7名;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评价在全区排名由2009年的第13名上升为第9名;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评价在全区排名由2009年的第14名上升为第7名。 11问:2011年我市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基本举措有哪些? 答:2011年,我市将紧扣组织工作满意度“四项硬指标”,按照组织工作“出生产力、出社会稳定、出群众满意度、出干部积极性、出风清气正”的目标要求,以打造“阳光组工、公道组工、服务组工、学习组工、活力组工”
11、为主线,在全市组织实施组织工作满意度提位晋档行动计划,集中开展“阳光换届出公信”、公推竞岗促认可”、服务人才建平台”、“素质提升强能力”、“创先争优树标杆”等五大行动,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全市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全面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确保实现2011年民意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提高位次 、晋升档次的目标。 我市近年来组织工作的举措和亮点 12问:近年来群众对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评价如何? 答:2009年以来,我市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正确的导向、宽阔的视野、规范的程序、科学的方法选干部、配班子,有力地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
12、满意度。2010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满意度评价,较2009年提高了11.98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设区市排名第10位。2009年度“一报告两评议”满意率比2008年提高30个百分点,在全区14个地级市排名由原来第14位跃升为第1位,2010年满意率再次提升近9个百分点,达97.79%。 13问: 近年来我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市坚持在发展实践中选人用人,用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积极干事创业、着力真抓实干、致力把事干成。具体来讲,就是“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德才标准,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把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口碑
13、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条件,确保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二是坚持注重实绩,突出在“三个一线”选人用人。着重在项目建设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2009年以来,我市从“三个一线”和基层选拔处级干部78名,占同期提拔处级干部总数的49%。三是坚持深化改革,竞争择优选人用人。打破干部选拔任用视野局限,积极运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四是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人用人。从财政资金中划拨1000万元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出台专门政策,广纳各方贤才。通过公开选拔、组织推荐等方式,
14、引进13名博士、72名硕士等一批产业急需、发展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到市直和市辖县区部门重要岗位。同时,解决了一批任职时间较长、勤奋实干、群众公认的副处级和正科级干部的级别问题,较好地调动了各方面干部的积极性。 14问:我市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我市坚持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抓手,着力破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具体来讲,就是“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公平竞争,择优选拔干部。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5名处科级领导干部、面向全市公安系统公推公选28名处科级领
15、导干部、开展市直部门65个中层领导职位集中竞争上岗等14个批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拿出选拔的335个职位涵盖了机关、事业和企业等不同类别以及副处、正科、副科等不同层次,选拔的规模、选拔的密度、选拔的范围前所未有。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的处级干部占到同期提拔处级干部总数的比例超过47%,其中2010年达到59.4%,在干部群众中引起较好反响。二是突出岗位交流,培养锻炼干部。组织实施“千名干部服务重点项目行动计划”和“百名干部实践锻炼计划”,组织了上千名干部到重大项目建设前沿担当重任,选派了近150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交流锻炼。2009年以来,11名在挂职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16、通过强化实践锻炼,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作风形象有了新的提升,形成了基层长才干、一线出干部的政策导向。三是突出制度建设,规范任用干部。对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不断规范初始提名、民主推荐、任前考察、沟通酝酿、讨论决定等干部选拔任用关键程序,制订了干部选任工作全过程监督实施办法,切实做到法定程序一步不缺,规定步骤一步不错,使组织程序成为各种干扰和不正之风不可逾越的屏障。 15问: 我市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顺应干部群众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期待,我市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切实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一
17、方面,积极扩大选拔任用过程民主。在推荐提名环节,开展民主推荐方式方法试点工作,推行差额民主推荐、空缺职位定向推荐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广开举贤荐能之路;在考察环节,引入民意调查机制,推行干部实绩公示制,在测评和谈话中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参与,进一步拓宽征求群众意见的范围;在酝酿环节,注重听取市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意见,重要干部任免专门征求市委委员、候补委员意见,充分发挥市委全委会成员的集体把关作用;在决策任用环节,全面推行重要干部任用票决制,探索实行差额票决,不断扩大票决范围,营造有利于常委、委员充分发表意见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发挥了票决制度在推动党内民主、选准用好干
18、部方面的重要作用。2009年以来,市委先后17次对185名新提拔干部和重要干部人选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对25名县区党政正职和市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人选进行了全委会票决。另一方面,加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力度。坚持依法依规、适时适度的原则,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健全完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探索完善群众有序参与的办法和渠道。市委组织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10年以来,先后召开5场新闻发布会,同时还组织开展了2次组织工作开放日活动,及时发布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和全市干部选拔任用阶段性重要工作等信息,推动干部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神秘走向透明,进一步增
19、强了干部工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16问:我市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切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认真抓好四项监督制度和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综合运用教育、管理、监督等多种手段,推动干部队伍作风转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一是注重加强领导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突出关键岗位干部的管理,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和执法执纪审批、管人管钱管物等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重点配备、重点教育、重点考核、重点管理。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重视审计结果综合运用,2009年以来,对26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坚持把作风建设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
20、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结合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专题谈心谈话活动,建立完善组织谈话提醒机制,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督促整改。对7名工作不上心、推进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 二是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继续在所有有任免权的市直部门单位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实施办法,推行上级组织部门派员列席下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重要干部任免会议制度,切实纠正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暗箱操作和程序空转等问题。 三是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规用人行为。进一步拓宽民意反映渠道,认真抓好信访举
21、报、电话举报、网络举报的受理工作,落实好干部群众的监督权。与去年相比,组织部门受理群众反映选人用人问题的举报数量有所下降。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查核属实的,以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的态度,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对个别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把关不严、程序不够规范的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通报。 17问:我市人才工作的新举措有哪些? 答:实施人才优先,建设人才强市,以人才的“风生水起”,保障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是北海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并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抓好“第一资源”。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一把手”抓好“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人才发展位置优先、积累优先
22、、投资优先、开发优先等“四个优先”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使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二是采取非常举措,着力开发好“第一资源”。先后设立了人才小高地建设资金、高新技术发展基金、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资金,为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加油助力。针对人才存量不足等问题,近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14个批次335个职位、涵盖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竞争性选拔人才工作,从区内外引进了一批北海开发建设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近年来,我们还累计评选了北海市优秀专家42名、引进高层次人才400多名,
23、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获得者。三是结合产业培育,科学用好“第一资源”。我们多领域、多形式地促进人才与企业联合、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突出在优势产业培育的过程中,发展壮大高端人才队伍,并通过高端引领,催生了一批原创性高科技企业。近两年来,全市累计吸纳培育了近1000名电子信息类高层次人才,直接推动2010年北海电子信息行业产值超过180亿元,占据全区同行业半壁江山。在石油化工、海洋等八大特色产业,建立了人才智力引进示范基地,实施“百名博士北海创业行动”,引进高层次智力挂帅解决科研生产中遇到的各类技术“瓶颈”,研制开发新产品300多种,190多项技术获国家专利授权,推动了产业的爆发式发展。
24、 18问:今年我市人才工作有哪些重点? 答:今年,我们着眼于为北海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等千亿元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重点推进以下四大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人才政策“大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引进人才的重点确定为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临港产业、林浆纸、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等我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拟将“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七大类高端人才作为引进资助的对象。同时,围绕北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抓好各项人才工作任务的分解。二是实施人才工作“大工程”。实施优势重点产业人
25、才聚集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平台建设工程、重点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实施“双百计划”,以五大产业园区为平台引进100名左右的急需紧缺专才。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引进100名左右的急需紧缺人才。在市直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事业单位和市重点发展的工业企业分别开展聘任“首席专家”、 “首席技师”试点工作。实施“北海教育名家发展计划”、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文化北海”人才培养计划等,积极推动其他各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三是优化人才干事创业“大环境”。实施市领导联系关护高层次人才方案,定期关心爱护高层次人才,及时解决高层次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机制,优先
26、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进一步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 全程为高层次人才代办投资创业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优先解决其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正式调入我市的高端人才按政策及时提供工作经费和安家补贴。四是推动各项人才政策“大兑现”。加强对各单位落实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的督促检查,对不按要求完成人才工作目标任务以及引进培养人才工作严重滞后、人才投诉较多、人才流失严重的,要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对在人才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19问:我市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如何使用? 答:为实施三年跨越发展工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来支撑和保障,2010年市委、市政府在财政尚不宽裕、
27、增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专门拿出10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和培养我市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这笔工作经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人才安家补贴。属于北海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范围内正式调入北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其不同的层次,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每人120万元7.5万元不等的安家费(住房补贴),主要用于补助其在北海购买、租赁住房。二是专家工作室专项资助。支持高层次人才带团队到北海建立符合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专家工作室,开展科研攻关、项目合作等活动。对在北海建立专家工作室,且每年累计在北海工作3个月以上,领衔承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市级以上重
28、大科技项目的优秀专家,给予科研启动经费资助。对第一类专家给予120-200万元资助,第二类专家给予80-120万元资助,第三类专家给予40-80万元资助。三是发放“首席专家”和“首席技师”岗位津贴。我们打算分别在市直市教育、卫生、文化系统的重点事业单位和市重点发展的工业企业设立“首席专家”岗位和“首席技师”岗位,每月为聘任的“首席专家”发放4000元的岗位津贴的和为每位“首席技师”发放2000元的岗位津贴,推动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四是其他方面开支。主要在重点企业高管引进资助,人才小高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以及现有人才的培养教育等方面的
29、开支费用。 20问: 我市 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有什么亮点? 答:围绕深化“科学发展先锋行”扎实开展“党组织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建组织、建队伍、建格局、建制度等四大建设。调整设置理顺了一批基层党组织;提前完成了自治区部署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行动4个100%目标任务;选派686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点342个行政村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派27名处科级干部担任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员并挂任“第一书记”,整顿转化了一批后进基层党组织;选派30名处级干部担任基层党建特派员,加强对农村和街道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督查指导,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开选拔了3名村支书、
30、1名社区书记到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任职、公开招录了11名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选聘了23名城区(街道党建)工作组织员;通过“结对联系培养”办法,发展党员1766人;深入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抓好乡镇党委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2011年5月底圆满完成乡镇党委换届任务,100%一次性选举成功、100%实现组织意图,村(社区)“两委”换届试点工作正在扎实进行;组织全市143个市直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组织了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科普教育、法律援助、医疗保健、扶贫救助、就业创业、助农增收、文明新风、基层党建等10支党员志愿
31、者服务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创先争优服务活动;2010年全市村、社区干部人均增加150元,村干部月补贴人均达694元;建立了“党内关爱互助金”,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激发了党员的归属感;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我最敬佩的共产党员”、农村(社区)“星级”党员,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激励党员在推进北海跨越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实施基层党建科学化创新项目,推进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 21问:我市组织部门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答:我们认真贯彻组织部门要“出先进生产力、出社会稳定、出群众满意度、出干部积极性、出风清气正”的“五出”要求,
32、以打造“阳光组工、公道组工、服务组工、学习组工、活力组工”为主线,把带头创先争优与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开展主题教育与经常性开展部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搭建组织部长下基层、组织工作开放日、组工干部大轮训、组工干部下基层调研等载体,广泛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察民情、解民困、惠民生”大走访等活动,鼓励组工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抓素质提升、抓能力提高、抓形象培树,争做组织部门或机关中创先争优的排头兵,扎实推进勤于学习、民主开放、求真务实、温暖和谐、清正廉洁的组织部门建设,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廉洁勤政、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产生党员干部“沉”下去、群众满意度“升”起来的“跷跷板”效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