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 清朝晚期文化(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西学热”的出现。 2严复及其译著。 3科学技术的成果。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龚振磷、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成就。 4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改革。京师大学堂、奏定学堂章程、科举制的废除。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特点与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关系,使学生提高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寻找严复与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及稍后的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能力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理清近代前期思想发展脉络,培养学生依据基本史实形成事物发展概念
2、的能力和探究历史发展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与中国社会变化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增强唯物史观的教育。 2通过严复、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先进人物始终不忘救国和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赤子之心。增强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受到继承并发扬先辈爱国主义传统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 2清朝晚期的教育改革。 (二)难点 1严复译天演论的作用。 2奏定学堂章程。 (三)解决办法 1“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内容,教师可将清朝晚
3、期时期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分为五个层次,即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冯桂芬、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大力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维新变法主张的维新派,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等。了解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的背景和思想发展的轨迹工艺技术十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从而启发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分析思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分析思想主张的提出及其历史作用。 2严复译天演论的作用,教师可用阅读法与谈话法,引导学生结合19世纪末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的时代特征,分析天演论中
4、的生物进化论与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得出天演论的作用是企图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破除封建意识,唤起民族警觉,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天演论的出版,震动了中国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天演论的内容分析,使学生提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素质能力。 3清朝晚期的教育改革,主要抓住改革的三个环节,即新式学堂的建立。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的变化。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推行新学制,说明自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发展得到了确定。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要重点引导学生同时代特征相联系,分析、认识其社会意义。 4奏定学堂章程。在分析中国近代
5、教育改革的历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20世纪初封建科举制度已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清政府为维护统治,不得不对教育进行改革。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教师可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分析奏定学堂章程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同以往的教育变革相比,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由于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所以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制作清朝晚期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简表,可制作活页表,或多媒体演示表。五、学生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理清“西学热”的基本线索,复习已学知识,启发学生联系中
6、国社会的变化,归纳并分析、讨论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想及其影响。 2运用阅读法与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教育改革与时代状况的关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认识问题,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准确掌握以下史实:“西学热”的出现;严复及其译著;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科学技术成就;新式学堂及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奏定学堂章程和科举制的废除。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归纳与比较能力;辩证地考察历史事件的初步能力;自制图表能力。 (二)整体感知 一方面,正如章前引言所述:“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大量
7、涌入,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封建文化。中西文化交汇、碰撞,这里面既有落后与先进的差异,又有侵略与抗争的分别。”另一方面,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努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章前引言部分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西学热”出现的原因及清朝晚期文化发展的主旋律,从整体上把握清朝晚期文化发展的特征。 “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一目,教师要讲清三个问题:第一是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开始关注时局,向西方学习。第二是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在学工艺技术自
8、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是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自制清朝晚期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简表内容。然后与教师准备好的简表进行对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第三,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教师可用阅读法与谈话法,结合时代特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物进化论与社会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正确理解天演论的历史作用和严复的历史地位,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 “科学技术的成果”一目,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9、,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有关常识介绍,要求学生从新文化的角度去掌握有关知识。然后出示准备好的清朝晚期的科学技术成果表,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识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开放引进和走出去学习的必要和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增加民族自信心。 “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改革”一目,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设计问题,进行讨论。问题为:(二)新式学堂与旧式书院或官学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引导学生从办学目的、教学内容、培养方向方面予以区别,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教育改革。)(2)清政府为什么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主要引导学生联系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完全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
10、中国的工具,通过封建科举制选录的官吏已经不适应需要了。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推行“新政”,要培养新型人才。“西学热”的发展的推动等。这些都促成了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3)奏定学堂章程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要点有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从而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它的局限性)。通过讨论,使学生增强唯物史观教育,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扩展 清朝晚期思想界的“西学热”和科学技术取得的成果,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为中国革命和科技
11、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七、布置作业 中国近代西学热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清朝晚期文化() 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 1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2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 3清朝晚期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简表 科学技术的成果 1龚振麟首创铁模铸炮法 2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成就 3詹天佑和冯如的成就 清朝晚期的科学技术成果表 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改革 1新式学堂的兴办 2清末新率制的制定和科举制的废除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废除科举制 九、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20卷),白寿彝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近代思想史,李华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杜石然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近代教育史,陈景磐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