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教学目的1、了解我们的地球;2、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条件。3、了解人类探索其他星球和制造另一个地球的努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教学难点: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了解我们的地球:这一节我们将视角拉近到地球本身,学习一下地球自身的结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大气圈(1)组成:2、水圈:水圈有哪些组成?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矿物水)水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
2、色?(1)水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2)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3)水为满足生物需求创造了前提。(水自身、水溶解营养物质)(4)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5)水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3、生物圈:生物圈在地球上的范围?(最高到达哪里?又可以深入至哪里?)分析:什么是自然环境?它应该包括多么大的范围?自然环境的定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能够影响到人类的范围自然环境的五大因子: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因此自然环境应该包括这些内容。自然环境的范围:大气层下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上层地球表层学。这个范围也正是大气圈、水圈、
3、岩石圈相交汇的位置,也正是生物圈的位置。二、认识其它星球人类不能生存的原因,知道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1、结题导言: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月亮的传说。2、质疑:传说中的月亮那么美,似乎是神仙住的地方,那我们人类可釉支月亮上居住吗?月亮能成为另一个地球吗?人类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看课文中登月的内容,思考:读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宇航员为了寻求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讨论: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幻想将火星作为另一个地球?为此你了解到人类探测火星的哪些知识知识?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星球的行动?知道哪些宇航
4、员?杨利伟(首次)2003.10.15费俊龙(指挥长)2005.10.12聂海胜(操作手)翟志刚(指挥长)(首次出舱)2008.09.25刘伯明(轨道舱)、景海鹏(返回舱5、你想对这些宇航员说什么?6、小结:宇航员昌着生命危险进行迷信探索,正如“阿波罗”实验阶段牺牲的宇航员格里索姆说的那样“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齐读这段话.7、过渡:宇航员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付出了努力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那他们发现了什么?8、宇航员发现了许多的价值的资料让我们将月球、火星上的情况与地球上作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制造出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地球只有一个,她是多么的重要啊。)
5、9、教师小结:地球提供了生命需要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它是适合我们生活的家圆。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地球。10、讨论:面对当前地球出现的种种局面,我们该怎么做?“神七”发射成功对我国探索外太空的航天事业有什么重大意义?11、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地球究竟属于谁呢?(板书:人类、其他生命)她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现在我们已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危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第2课地球孕育了我们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的基本人种及其特征和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树立尽管地球上人们的肤色不同,人人都是平等的的观念。教学重点:地球上的人种及其形成的原因。树立肤色不同,人人平等到的观念。难 点;树立“肤色不同
6、,人人平等”的观念。课前准备:名人的资料、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我国举行,有许多国家都参加了奥运会,你们注意到参加奥运会的各国的运动员没有,他们的外表是不是一样呢?2、同学们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主要是外表的差异)3、老师小结并板书:“肤色不同”二、了解人种的基本等征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种人种吗?2、学生讨论回答。3、出示表格,让学生边观察,边想,师生共同完成下表皮肤的颜色头发眼睛黑种人黑色和深棕色黑色卷发颜色较深黄种人黄色或褐色黑色直发黑色或褐色白种人肤色浅淡金黄色卷发或直发碧蓝或灰褐色4、你们知道我们是什么人种吗?三
7、、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人们居住的地区和人种分布的情况2、出示幻灯片简介地球上的五带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生活在热带与寒冷地带的人们的特征。使同学们知道人种的特征与自然界的环境有关。3、完成课本6页表4、小组活动:同样是黄种人,靠近热带地区的人们的皮肤颜色为什么较深?5、反馈小组活动情况,老师小结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人群之间开始融洽。四、老师引导并板书:“人人平等”1、人种只是外表的不同,每个人种中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同样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作出自己的努力。因此,人种不同,人人都是平等的。2、看54页图。鲁迅,权王阿里,居里夫人,他们就分别是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的代表。3
8、、小讨论:你还知道哪些不同人种的名人呢?4、教师:现在有些民族存在着种族歧视的现象,长时期来,人们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从来没有终止过,至今也没有真正变为现实,我们还要为之而努力。五、教师小结:地球上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尽管人们的肤色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不同肤色的人种都有杰出人物代表。现今地球上仍存在着种族歧视的现象,我们要为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而奋斗。板书设计:肤色不同 人人平等 黑种人 基本人种 黄种人 人人平等 白种人课后拓展:收集并建立名人档案。第3课 拥抱大自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能力】
9、能够从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的能力。【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访谈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案例图片。要求:学生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记录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及对大自然的看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一不美,热爱生活的人都懂得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我们威海人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家乡的美(注意思考威海美在哪里):/ 播放威海风光视频。/教师:
10、看到这,请你说说我们的家乡威海美在哪里?学生:建筑美,风景美,绿化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学生:人也美。教师:你很有洞察力。他不仅看到了我们家乡的风光美,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对美的理解更深一层。教师: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的美誉,令威海人倍感骄傲和自豪。从片中,我们已切身感受到了威海的美,家乡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感受更为宽广的大自然之美。/讲授新课:环节二:欣赏大自然教师:课前请同学们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收集了相关的资料,现在请大家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巡视)/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精选的资料向全班展示,和大家分享。学生:展示美丽的大自然(简略介
11、绍图片或读美文谈感受或唱一段歌词)(可幻灯片切换)教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里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景观,请大家欣赏。不过欣赏时要注意观察这些景观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教师:视频播放 /教师:这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学生:宇宙教师: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学生:神秘。教师: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的群星构成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总要感叹宇宙的浩瀚与永恒。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教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这又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学生:生物世界教师:你能描述一下生物世界的特点吗?学生:奇妙(或生机勃勃)教师:大自然中有无数的生命体,有大家
12、喜爱的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无尽的生命使地球生机勃勃,让大自然绚丽多姿。/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草原秀色等图片。这是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学生:自然风光教师:看到这些美景,你有何感受?学生:太美了教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辽阔的草原,起伏的山峦,浩瀚的江海,都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环节三:/ 感悟大自然请同学们思考: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成长有何作用?(大自然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学生:增长知识教师总结:/ 欣赏大自然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同时忘记身心的疲惫,得到娱乐和休息;还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激发爱祖
13、国、爱家乡的情感。这一切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环节四: 鉴赏大自然 教师: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比如同是看落花这一事物,龚自珍在其著名的已亥杂诗中有佳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林黛玉葬花却很是伤心,哭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桌)/ 学生:可能和人的性格、经历有关 学生: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关学生:和人的心情有关学生:和人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有关/ 教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到这,我有个问题,想了解一下,咱们班有过旅游经历的同学请举手?实话实说:我的旅游经历:谈自己鉴
14、赏大自然的经验。教师:启发:你觉得某某景色美在哪里?你当时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学生:教师:你的描述简直太美了,激起了我的旅游欲望,有朝一日,我一定到那里去看一看;学生:教师:蓬莱阁我也去过,我的感受和你一样,看来,咱俩真是心有灵犀;学生:教师:你的感受很深切,看来,你真是不枉此行。 听了他们的感受,我有一种感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丰富。教师:刚才,好几位同学也举手了,遗憾的是却说不出所观赏的景致美在哪里。不懂得怎样鉴赏自然风光,就不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得不到美的享受。 对此,小记者与陆教授有一段访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请阅读P9193,然后说一说你明白了哪些道理,或者你还有哪
15、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比一比:看谁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谁擅长回答问题。(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是你的能力!)学生: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学生:美的自然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加工、利用的;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 教师:你能就蓬莱海滨的实景分析一下吗?学生: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浩瀚美,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而设计精巧的亭台楼阁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教师:前者在于大自然的神奇,后者在于人类的伟大。两种都是自然美,但无论哪一种都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真正的美。教师:这个问题他会了,那么,大
16、家是不是也明白了呢?我来考考你:学生辨一辨:教师:纠正:放牧羊群的草原,是人们直接利用的对象,属于人工美。学生:我对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这个个问题不太明白,请您讲一讲。(或者学生明白,让他自己说,教师再点拔、补充)教师: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事例(尤其是经过人类改造、利用的美景)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我们对自然美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这就是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所以,我们在鉴赏自然美的时候,不要忘记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教师:/ 举个例子:哪条铁路被称为“世纪天路”?青藏铁路。当看到这幅图的时
17、候,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西部雪域高原的巍峨雄伟之外,你还有哪些美的体会?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十一”的研究性学习作业我眼中的青藏铁路来思考回答。学生:青藏铁路世界之最等教师: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修建这样的铁路,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基础,同时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作支撑。这就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这些就是我们所领会的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你的这些体会恰恰说明了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要领会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学生:(继续总结问题)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
18、、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教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谈谈诗句对我们欣赏自然美有什么指导意义?学生:提示我们欣赏自然时要注意角度。教师:引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提示我们观景要注意角度,同样,看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才能了解其全貌,防止以偏概全。学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提示我们欣赏自然时要注意时间。/教师:展示:黄山景观“猴子观海”教师引导:/光看这幅图中是什么?/这块石头象什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嗯,其实,它们是同一块石头,由于我们观赏的距离一近一远/,所看到的景致就不一样,这
19、就是黄山的著名景观“猴子观海”/ 这个鉴赏过程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分析: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教师:刚才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鉴赏自然风景的具体方法,学以致用,看谁理解得深刻,运用得灵活。教师:审美交流: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多媒体出示风景图片)/学生:回答(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荣成的花斑彩石要注意观赏的距离,只有近观,你才能看出花斑彩石的细致纹理,品出此景的不同韵味;要领略岠嵎山的“千年猿人”的景致,需要发挥想象力,还要注意观赏的角度和距离;万里长城,要注意观赏的角度、观赏的时间。只有登上万里长城,你才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自豪,你才能真正领略它的气势磅礴,
20、雄伟壮观。另外,长城春夏秋冬四时都有佳境。此外,鉴赏长城的美,还要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长城是历史上的奇迹,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中国人的骄傲。有句歌词唱道:“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长城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环节五:收获季节:学生谈收获(略)社会调查:周末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社区,了解在我们周围,大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做好记录,回来交流。环节六:拥抱大自然闲暇时,让我们到海边去吧,去听海、观潮,去拾贝、踏浪;我们到山林去吧,去登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去嗅嗅花的芬芳,去感
21、受树的荫凉;去拾起一片火红的枫叶,去感受它的热烈与悲壮让我们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最后,请大家欣赏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去共同领略一下草原风情。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题。第4课 大自然的启示 德育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
22、 自制ppt 一 、谈话导入今天啊,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启示)。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吧。生齐读课题两遍。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板书(自读自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5页,你们很快会发现这篇课文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学生接打扫森林板书(打扫森林),另一篇是学生接人类的老师板书(人类的老师)。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指名学生回答。(没有,打扫森林的打扫应该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师过渡: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那么这两篇文章将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然理解不了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或向你的同桌请教。2
23、、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向不出声的字典老师请教了。教师巡视看学生在查什么词语,提醒学生可以把查到的意思可以适当地写在书上。 3、这些词语同学们认识吗?大屏幕出示词语:遭殃 扫帚 腐殖质 土壤 逞凶 机翼 鲸 惨祸 关键 异想天开4、指名学生读词语。纠正字音。5、指名学生读词语中的生字。6、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些字当中还有个多音字呢,指名学生回答。7、刚刚同学们通过那些方式明白了那些词语的意思,能跟大家说说吗?指名学生回答。三、学习打扫森林1、大家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那好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打扫森林。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
24、好了可以先和同桌一起讨论讨论。2、指名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从前德国有个)3、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在讲什么了。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读到感受特别深的句子就用一个词或者一个简单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记在旁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吧。4、指名学生汇报?5、问,为什么说林木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大家再读读书,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6、同学们,林木官下命令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甚至连地上的枯枝败叶也不放过。那为什么说他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指名学生回答。7、看来同学们已经明白这一点了,那我们再想想刚才你们提到问题。为什么说林木官下了
25、一道异想天开的命令呢?指名学生回答。8、那我们看看为什么要把打扫加引号呢?9、指名说说感受深刻的句子。10、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指名学生回答。四、学习人类的老师师过渡:同学们真会读课文,真会思考,刚刚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呢又通过提出不同的问题咱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咱们就按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地学习人类的老师。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蜻蜓和飞机、鲸和轮船的图片,教师指导说说种种受到的启发。那么向这样人们从蜻蜓、鲸啊得到启示的例子还有吗? 学生回答。2、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呢,难怪这篇文章中说,生物真是
26、人类的好老师。3、那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指名学生回答。4、的确,林木官他本来是想打扫森林,没想到呢却破坏了森林,甚至是毁了森林。人们从蜻蜓从鲸身上得到了启示。那同学们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大自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指名学生回答。5、同学们把你得到的启示或者是你学了这两篇文章心里最深的感受动笔写一些吧。指名学生读读自己的感受。是的,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的话呢,我们就会受到惩罚,相反,如果我们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的话呢,我们就会受到启发,从中受益。教学板书:12* 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第5课 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教学目的1、知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自然环境影
27、响人文景观3、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4、知道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融教学过程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它很少受到人类影。向,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树木等。人文景观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人类活动的形态痕迹集合自然物质和人类文化共同形成的景观,如风景名胜景观、园林公园景观等;二是指依靠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综合运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知识,形成具有文化审美内涵和全新形态面貌的景观,如城市景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景观等。总之,由人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共同形成的景观属人文景观的范畴,其内容和形式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
28、足迹,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和驾驭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人文景观涉及范围广泛大到对自然环境中各物质要素进行的人为规划设计、保护利用和再创造,对人类社会文化物质载体的创造等;小到对构成景观元素内容的创造性设计和建造。人文景观设计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上,具有多学科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任务是保护和利用、引导和控制自然景观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导人的视觉感受和文化取向,创造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2、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景观不同的气候带,所有的气温便会不一样。影响有结构,材料,内容,性质,历史故事及来源等等方面啦。比如说在热带,建筑多为遮阳避阳的经典型建筑,而在我国东南地区的江南水
29、乡,则是应为地处潮湿湿润,多雨的气候带而产生的。人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带,自然会造出不同的建筑及人文景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而不同的气候带对动植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比如说种类,生态环境等等。像热带的动物,寒带就不可能会有。而围绕着一种生物就会有一个生态小小圈了,而每一种生物的生活环境也就影响了自然景观啦。3、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
30、镇等地区。人为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它虽然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但发展规律却服从于自然规律,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自然景观涵义中的人为景观不包括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征。4、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融自然景观是园林景观的主体,人文景观是园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人文条件的作用,有目的地把人文景观融汇大自然的环境之中,会使园林景观呈现多彩的现象。如:风景名胜区内的楹联题对既借助景观环境的动人效果,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使观者的情与眼前的景融合起来,使游人的审美感受超越了具体时空的限制。杭州云栖寺“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声共玄机
31、”的楹联,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实际的景观,而且表达了一种心灵的感悟,从而使人的感受大大地丰富和增强;摩崖石刻,既是造型艺术,又是文学艺术,能起点景作用;神话传说,虽无形影,却给景物笼罩上神奇的色彩;徐霞客的山水游记散文,流传天下,使自然美景存在于人们想像之中。这些人文因素不仅限于视觉感观,而且还包括景物在季节、气候、时序、音响、光影、馨馥气味以及历史传说、宗教等影响下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和观赏者各种官能的体察、情绪和意识。正是由于引入这种人文因素,才使景观环境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提高。人文因素与景观的有机契合使得人们从自然景观中得到了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景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人文景观在风景名
32、胜区规划的应用,丰富和发展了自然景观的内容,使景观环境艺术更趋完美。第6课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2、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都江堰3、知道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教学过程1、尊重自然规律营造和谐环境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毁害人类自身的力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却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的确,人们从世纪性洪水的咆哮和干旱的肆虐,以及席卷华夏大地沙尘暴的喧嚣中,分明感悟到大自然正向
33、人类宣战。尽管,每次自然灾难在我们面前,都被众志成城的我们所战胜。但这种胜利所昭示的只是在面临生死之交,一种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种自救。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应是冷静地反思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思忖一下,如何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谆谆告诫人们要充分熟悉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要去做破坏自然环境的蠢事。他在不朽名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k
34、k相反地,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2、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都江堰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
35、都江堰的印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3、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风霜雨雪,大自然现象,老天爷要下雪,这是必然的,只是选错
36、了地点和时间。在南方可以五十年不遇,在北方则是司空见惯。看来老天爷也有犯困的时候,那么何谈人定胜天?古人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输电线路的设计根本就没考虑老天爷的事,煤炭储运也没考虑灾难会发生,红色、橙色警报都是事后诸葛,就像当年的SARS一样,应急预案都那里去了?不该有的损失谁来承担? 人定胜天,是用来激励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语,实际上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一句话。就现阶段看,人还没有能力和大自然抗争,因为我们对天灾的远期预报还做不到。所以经常性的防范工作就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的规划,我们的设计是否能向日本人搞建筑必须考虑地震灾害一样,把各种灾害性因素考
37、虑进去。一味追求眼前的低成本,势必养成长远的大患,这样的教训还少吗?第7课探索大自然教学目的1、了解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探索2、了解工业时期对大自然的征服3、了解今天对大自然的和谐探索教学过程1、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探索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以上这些模仿生物构造和功能的发明与尝试,可以认为是人类仿生的先驱,也是仿生学的萌芽。2、工业时期对大
38、自然的征服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出现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即蒸汽机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迅速扩展到了各行各业,这次革命的特点是解放了人的体力,提高了物质生产力,从而导致了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到20世纪初为止,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继英国之后也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是资本的集中,现代市场经济和工厂制度的形成,农村大量城市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对于技术主导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直到今天一直令很多人惊奇和赞叹。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技术在给西方国家带来资本的同时,其带给人类的各种风险也成为现实。在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鼓舞下,
39、在与数学理性的联姻中,技术更多的体现了其工具主义的一面,技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被当作资本家夺取剩余价值的唯一的有效工具,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技术的发展体现为盲目的、无限制的向前推动,自然界仅仅被作为从属于人类满足剩余价值生产目的的工具和被征服、被控制的对象和客体,一味被人类索取和控制,从而扩大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抗,以技术为中介征服自然的种种不良后果也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逐渐凸现出来: 首先,人沦为机器的奴仆,人在劳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丧失。由于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数学理性为核心的工具理性把数学与思维相混淆,数学计算成为了资本家的思维方式,他们只关心以有效的方法计算投入和产出、以最佳的途径获得最
40、好的效益、最多的物质享受和最高的剩余价值占有。于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机器取代了人力,以流水线、批量生产为特征的技术生产在社会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人开始成为机器的奴隶。在生产线上,人不见了,剩下的只是根据精细的劳动分工而进行精密科学测定的基础上安排的“手”和“物”,人丧失了自主性、判断力,也丧失了最宝贵的创造性,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惟妙惟肖刻画的在流水线上人的“机器人”的形象是当时工人处境的生动描绘。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快,贫富差距增大。由于对于能源和生产资料的需求,许多工厂主开始选择新的地区设厂,能源丰富地区的圈地运动从18世纪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在不断消失,各种规模的城市在不断产生,以至于19
41、世纪被称为“城市世纪”。因为土地的丧失和城市生活的吸引,大量的农民开始从农村外流,人流像潮水般涌入城市,工人区的住房困难给城市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简陋的实用建筑、冒烟的烟囱、煤气贮存罐和垃圾都聚集在郊区简易住宅的周围,在无生气的、挤满了工人的贫民区,几乎看不到成行的树木和绿化地带,看不到想象中的城市的其他建筑物。贪得无厌的土地投机商人则充分利用土地,以尽可能低的造价建造多层的带有后房、穿廊和窄小院子的出租房屋来谋取最大的利益。而在工厂主的聚居区,豪华别墅和十分讲究的公共建筑则与工业城市中贫困的工人区形成鲜明的对比,资本家和工人的贫富差距在生活环境上得以充分的展现。 再次,新的阶级结构出现,工
42、人运动风起云涌。技术进步不仅带来贫富的差距,也使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占有财富、权力的资产阶级和丧失生产资料、生存都困难的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工厂主尽可能以最低的工资来雇用工人,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是他们最实际的追求,不光丧失土地的农民是他们的剥削对象,就连儿童、妇女也不能幸免,这些最底层不但得不到生存的最低保障,而且还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为了生存,他们在工厂区和新兴工业城市像流沙一样四处漂泊。为了生存,他们从绝望中觉醒,组成了自己的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了与资产阶级艰苦卓绝的斗争。兴起于18世纪70年代的“卢德运动”成为斗争的先声,工人和失业的手工业者把失
43、业归咎于机器,开始大规模的捣毁机器。这场运动从英国迅速扩展到法国、比利时、德国和其他国家,并且引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20年代而以失败告终。 最后,生态平衡得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当冒着浓浓黑烟、发出震耳欲聋声音的蒸汽机向大自然吹起征服的号角时,它发出的废气和噪音也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早在工业革命初期,由于煤炭燃烧放出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急剧增多,从1873年1965年,伦敦共发生了十几起烟雾事件,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2年,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出的二氧化碳从那时起就开始形成我们今天为之恐惧的温室效应,机械在农业上的应用,造
44、成了水土的严重流失和沙尘暴的频繁暴发。大工业带来的危害数不胜数,如大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污染、化学品污染、城市垃圾泛滥,由于大量城市化导致的森林锐减、水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触目惊心,当我们今天大呼保护环境的时候,可曾想过,由于技术过分的功利性、工具化追求带给我们的危险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开始埋下了祸根。 工业革命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带给人类社会的改变是绝无仅有的,这些改变尽管与诸多技术风险相伴而行,但是人们更多看到的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而与科学理性不同,技术的工具理性更加突出人类对于世界的征服、控制和改造,与自觉到自己的有限性的古希腊理性相区别,工具理性无比坚定的让世人相信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
45、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说明科技还不够发达,如果出现了不良后果,消除后果的唯一办法就是进一步发展科技。由于对于技术的工具理性的无比坚信,虽然人们对于技术风险在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诸多后果已经有所意识,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人们并不是诉诸于对技术的反思,而是更加坚信技术的作用,加之19世纪以电学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为人类开辟了一种新的能源,使人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人们开始确信工具理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技术可以无限制的发展。因此,技术在19世纪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思,而且还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图景下,工具理性得到了张扬,取得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相信,借助理性和科学技
46、术,人类有足够的能力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也能够建立一个道德至善、人性至美的理想社会,工具理性就这样被推到了巅峰,而这种绝对的理性主义早已不是柏拉图所倡导的绝对理性,而成为了只有工具理性自身的残缺理性,它带来的新的世纪也必将是一个善恶共存的现代社会。3、今天对大自然的和谐探索一是倡导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我们必须意识到,自然环境不是我们欲望的函数,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当我们从自然母体中汲取营养而创造文明时,我们不要忘记自然母亲的恩德,更不能做一个以怨报德的不孝子孙。人不过是自然之子,我们无时无刻不受自然的恩惠,我们的生存无不依赖
47、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土壤、空气、水、气候、森林、草原和各类动植物,对我们来说都是生死攸关。我们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实现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外在的法律强制,更需要我们的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力量。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伦理学,以便为我们适应这种新的角色建立起新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二是倡导一种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纵观许多古文明的兴衰,我们发现,这些文明之所以从强盛走向衰落,是因为他们在文明发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