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某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某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某镇建设单位法人代表:(党委副书记、镇长)项目建设负责人:(党委副书记、镇长)报告编制单位:某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分院院长:分院总工:项目总负责人:给排水设计:道路设计:审定人:审核人:校对人:编制人: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目录第一章总论.1L1项目背景.1L2项目概况.71.3问题及建议.9第二章供需预测.102.1供水用水量预测.102.2排水量预测.122.3城镇给排水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2第三章项目选址
2、.143.1场址现状.143.2场址建设条件.143.3场址比选.173.4推荐场址方案.17第四章方案论证.184.1给水工程设计.184.2排水工程设计.204.3道路工程.284.4主要建(构)筑物、设备及材料表.43第五章环境保护.445.1项目环境现状.445.2编制依据.445.3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445.4环境保护治理措施.445.5小结.48第六章抗震设防.496.1采用主要法规标准.496.2抗震设防标准.496.3抗震设防内容.49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507.1设计依据.507.2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分析.507.3劳动安全卫生措施.50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
3、源配置.528.1组织机构.528.2人力资源配置.52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539.1建设工期.53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39.3项目实施进度表.53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410.1工程概况.5410.2编制范围.5410.3编制方法.5410.4编制依据.5410.5其他费用.5410.6投资估算.5510.7资金筹措.57108资金使用和管理.57第十一章招标投标方案.58n.1招标依据.58n.2招标范围.58n.3招标组织形式.58n.4招标方式.58n.5招标基本情况.58第十二章节能与消防.6012.1部分能源使用与节能标准和规范6012.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6112.
4、3节能措施.6112.4节能管理.6112.5 消防.62第十三章财务评价.6413.1评价依据及方法.6413.2给水工程财务评价.6413.3排水工程从财务评价.66第十四章 社会评价.6914.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6914.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6914.3社会风险分析.6914.4社会评价结论.69第十五章 项目效益评价.7015.1经济效益.7015.2社会效益.7015.3环境效益.71第十六章结论和建议.7216.1 结论.7216.2 建议.73附图内容提要1.工程名称:某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某镇3.建设地点:某镇镇区3.工程规模:详见下表。某镇基础设施工
5、程量统计表序号管道名称规格管道材质单位数量1排水管道De300高密度聚乙烯HOPE管m6 1802De400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m5353De500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m6 9 6 54排水检查井21000个2845小计m136 806给水管道De 100PE聚乙烯管m16 207De 150PE聚乙烯管m16 108De200PE聚乙烯管m19 509De300PE聚乙烯管m80010给水检查井个5111消防栓个5312小计m59 8013道路工程沥青路面(B=14m)道路全长m173014车行道m22422015人行道m21384016绿化及管线m26 9 2017照明线缆m346 0
6、18路灯盏5419交通标线m26 9 220交通标志(大)块2521交通标志(小)块5022填方m330023挖方m380024预留PE管m38025预留过路涵1.0mm23026立缘石m346 027箱式变电站座14.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189 9.4万元,其中给水工程19 2.71万元、排水工程804.11万元、道路工程9 02.58万元。5.建设资金来源: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和某县自筹两部分组成。6.项目建设期:1年。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项目名称:某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办单位:某镇法人代表:(党委副书记、镇长)建设项目负责人:(党委副书记、镇长)建设项目地点:某镇镇区项目建设性质:新
7、建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某省地区发改委编制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单位概况某县某镇位于某省某经济带中段,准喝尔盆地南缘,某冲积扇平原,某 县城以东5km,是某县城的城郊镇。东距市40km,西距“奎、独、乌”金三 角地区70余公里。东南与某镇、143团接壤,西与某县城、某乡相连,北与 144团、良种场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85 28 01 85 45 08,北纬 44 11,05 44。25 07。东西宽约为13km,南北长约为25km,某镇辖 区土地总面积为240km2,耕地面积5533.33公顷。镇域内有多条对外交通线 路,其中312国道、北部铁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沙柳公路、沙温公路
8、南 北贯穿。1957年3月,某县成立某一第三区(含现某镇),1958年组建红旗公社,1976年红旗公社分为某公社与红旗公社,1978年改红旗公社为某乡,1980 年恢复某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4年某人民公社撤销,成立某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宋圣宫村,下辖15个自然村,1个养殖场,2000年12月28日改为 某镇。某县某镇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镇,境内水土、光热等自然资 源丰富,是地区乃至北部片区棉花、粮油、蔬菜、林果等生产供应基地。辖 区面积240km2,耕地面积9.5万亩。下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 14291人,由 汉、哈、回、维等10个民族组成。先后荣获“村务民主管理先进乡镇”、乡
9、 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2012完成生产总产值4.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完成2.46亿元,第 二产业预计完成1.17亿元,第三产业预计完成0.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实现10198元,比2011年增加1280元。全镇种植业收入的49%来自棉花,18.63%来自番茄,16.4%来自粮食种植,6.04%来自蔬菜林果业,9.93%来自于 其他经济作物。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相关文件某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某县某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某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 2030年)村镇体系规划(20112025)(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
10、某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区007 32号文件某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本项目可研报告的委托书。.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3-200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 9-2002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6)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4-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 78-19 9 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 9 9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1
1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 5)(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 9-2012)(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30-2004)(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 8-200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2)(1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 16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版)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 署,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践行小城镇科
12、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新途径,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 点城镇名单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 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新发改体2012532 号)文件,某镇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按照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总 体要求,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紧紧抓住全国 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的大好机遇,加强政策聚焦和区域整合,突破城镇发展 瓶颈,着力提升镇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水平,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增强
13、试点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统筹发展能力,形成经济 发展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镇域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将某镇逐步建成 生态环境优良、特色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居住环境优 美的工业和商贸发达的特色城郊小城镇。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 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 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 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 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 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由国家发改委牵头,
14、包括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在内的十多个 部委共同参与编制,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纲要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 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即将对外发布,而在该规划中指 出,“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过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以人 为本,提高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水平。2012年12月15日-16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 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某镇位于某省地区某县境内,东距市40km,区位条件优
15、越。由于各种原 因,某镇的建设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向西部倾斜。尤其是中央某省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各省 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启动,无疑为某县某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 机遇和政策支持。某省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今后一个时期某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 具体部署。中央高度重视某省的战略地位,出台了加大综合财力补助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服 务水平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某县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城 镇建设为第一战略,把城镇化发展作为解决镇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总开关。按照某省有关城
16、镇人口发展规划,人口向城镇转移、居民向社区集中、产业 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实现要素集聚与城镇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围绕中央支持某省发展的10个方面及对口支援政策做好项目谋划和储 备,重点建设城镇道路、保障安居住房、供水、排水、集中供暧、道路、垃 圾处理、燃气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镇成为群众的安居家园,集聚 产业、人口的平台。某县某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提高城镇 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全面繁荣镇 区经济,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出了本项目建设。1.城镇定位某镇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某县城郊重要的以发展特色高
17、 效农业、现代畜牧业为主的综合服务型宜居城镇。2.优化城镇结构某县某镇本着方便生活、促进流通、优化环境的基本思想进行优化城镇 结构。人口规模:近期2018年镇区人口为5000人。远期2030年镇区人口为H000人。用地规模:近期2018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19 kn)2,人均用地面积为238.48m2;远期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57kll12,人均用地面积为142.6 8m2。城镇化水平:近期2018年镇区城镇化水平达到25%以上。远期2030年镇区城镇化水平达到44%以上。空间结构:为“双心引领,轴带贯穿,四区联动”。“双心”一一一心为依托原文化广场、商业为中心的老城综合中
18、心;一 心为新城区以政府、公园绿地、商业、文娱为一体的行政文化中心。“轴带”一一“轴”指沿金光路、纬五路的发展主轴与沿经五路、经八 路的发展次轴;“带”指依托312国道以商业、市场为主导的黄金走廊。“四区”一一分别为西部居住片区、中部居住片区、东部居住片区、行 政文化。3.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向 城镇聚集,住房总量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全的问题十分突出。政府主导实 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党中央促发展,保稳定,促民生采取的 重大决策。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镇域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发展经济、改善群众 生活的需要,是凝聚全镇人民众心一
19、致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需要,是提高全镇 文明程度和建设企业文化的需要。为贯彻落实“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工作方针,某县某镇高度重视、加 强领导,立足当地实际,突出规划先行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 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规划好镇区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益性项目,采取多种措施有效保障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改善群众生 产和生活条件,实现安居乐业。项目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某县某镇的城镇化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提供有力保障。4.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基础设施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项目的建设能够改善城镇 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有利于保障民生,促进 社会和谐
20、。某镇根据政府的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精神,适应当前的经济建设 发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完善某镇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努力将某镇建设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小城镇。城镇基础设施工程是实现稳省兴省、固边富民的具体体现,是一项事关 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更是事 关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大局。把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着力解决人 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本工程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21、改善群众 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点的意义。5.为镇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拓展镇区市场,扩大群众 有效消费,拉动镇区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本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维护某省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改善民生、构建和谐 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建成全面小康 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十二五”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某县某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 刻不容缓。为此,某镇于2013年4月,委托某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编制某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22、报告。我院接到任务后,即 可派出项目组到某县某镇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工程相关基础资料,并与建设 单位就镇区基础设施规划、项目选址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对接沟通。通过双方 的努力,我院于2013年4月完成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为 某县某镇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尽快立项创造了条件。L2项目概况地理位置某县某镇位于某经济带中段,西距某县城5km,东距市40km,是某县城 的城郊镇。地理坐标为东经85 28,0185 45,08,北纬44 1V 05 44。25,07。镇域内有多条对外交通线路,其中312国道、北部铁路、高 速公路穿境而过,沙柳公路、沙温公路南北贯穿。建设规模与目标基镇基础设施工程量统
23、计表序号管道名称规格管道材质单位数量1排水管道De300高密度聚乙烯HOPE管m6 1802De400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m5353De500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m6 9 6 54排水检查井50粗糙度n=0.012n=0.009施工安装运输较麻烦运输安装便捷生产与使用情况1.国内生产,大口径管生产厂家较少;2.国内目前广泛应用于配水管网。1.国内生产。2.国内目前广泛应用于给水管网。优点1.防腐蚀能力较强工作压力高,使用 年限较长,运行安全可靠;2.有标准配件,施工安装均较方便。1.防腐蚀能力较强;2.抗震抗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对地基变化 有较强的适应性3.安装可靠,自重轻,强度高,输送
24、能力大,管配件少。4.价格便宜。缺点1.重量较钢管重;2.价格较PE聚乙烯管高。1.管件价格稍高;2.怕日晒,需有密闭较好的仓库保管。管材经济特性比选表序号比较内容PE聚乙烯管球墨铸铁管一技术可行性技术使用情况国内采用较多国内采用多使用寿命吏用年限较长使用年限长规格De 150De200De300De 150De200De3001管材价格(元/m)601102201101302802安装费用(元/m)2030302535453 土建费用(元/m)1001001401001001404施工造价(元/m)1802403902352654651施工难易程度重量较轻,施工周期较短重量较大,施工周期短2
25、安装及吊运运输较简便、吊装较易运输不便、吊装重量大3基础处理无需作防腐处理无需作防腐处理管材使用特点耐腐蚀性能好,抗震抗污能力强,使 用寿命长,安装可靠,自重轻,强度 高,输送能力大,管配件少。在一般土壤中耐蚀性较好,韧性好,抗冲击抗震能力强,重量大,缺点是 易结水垢增加水流阻力。四评价质优价较低质优价高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确定球墨铸铁管技术特性较好,质量有保证,但 施工总造价较高;PE高密度聚乙烯给水管质量同样可以保证,并且施工造价 适中。通过以上各种管材的特性比较,参考本工程当地具体情况,为确保工程 给水的安全性,并有效发挥工程投资的经济性,设计推荐给水管网采用综合 性能评价较好的PE高密
26、度聚乙烯给水管材(PE100,0.6 M Pa)o 管道敷设给水管道沿道路敷设,考虑其管道带有压力,在布置管网时应尽量将其 布置在绿化带或非机动车道下,避免布置在小区车道下。另外,南北走向管 道铺设于道路东侧,东西走向管道铺设于道路北侧。附属构筑物供水管材均采用PE高密度聚乙烯给水管,管道接口采用热熔连接,管道 铺设方式采用直埋方式。由于当地地质条件较好,管道基础均采用砂垫层基础,厚度不小于12cm,砂垫层的密实度不小于95%。给水管道上装设阀门,其间距不超过6 00m,管径大于等于De400时可采 用蝶阀;遇道路交叉口必须设阀门。在给水管道的隆起点设置排气阀,平直管 道上设置排气阀间距不超过
27、lOOOmo在管道低凹处或末端设置泄水阀,就近 将水排到附近的雨水检查井内。管道阀门井及排气井等均采用砖砌结构,阀门井采用61200阀门井。井盖:位于车道上负荷区域阀门井,采用6700重型钢纤维碎井盖;位于 人行道或空旷地无外负荷区域阀门井,采用o700轻型钢纤维碎井盖。路面恢复工程本工程新建给水管为沿道路敷设,部分路面需要修复,经调查需要恢复 的路面长度约750m,管沟平均开挖宽度按2.0n)计,需要恢复的路面面积约 为 1500m2o4.2排水工程设计4.2.1城镇排水体制论证城镇排水体制的选择,不仅影响到当地环境保护,还直接影响到排水工 程项目的投资、技术、施工、维护和管理等。4.2.1
28、.1合流制排水体系合流制排水体系是在城市中设置一套雨水、污水排水管网系统,统一将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全部收集,并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 放。从单纯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如果采用合流制排水体系,对有效控制和防 止水体污染效果是最好的。但从工程项目的投资、技术、施工、维护和管理角度看,如果采用合流 制排水体系,虽然管网工程投资较低、但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污水处理厂规模 很大,增加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投资和污水处理费用。4.2.1.2分流制排水体系分流制排水体系是在城市中设置一套污水排水管网和一套雨水排放管渠 系统,污水排水管网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收集,并送往污水处理 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或
29、利用;雨水排放管渠则将雨水收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从单纯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如果采用分流制排水体系,降雨时,初期污 染雨水会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不利于控制和防止水体污染。但从工程项目的投资、技术、施工、维护和管理角度看,如果采用分流 制排水体系,虽然管网工程投资较高,但可以大大减小污水处理厂规模,节 约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投资和污水处理费用。4.2.1.3截留分流制排水体系截留分流制排水体系是在城市中设置一套污水排水管网和一套雨水排放 管渠系统,污水排水管网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全部收集,并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利用,雨水排放管渠则将后期相对洁净 雨水收集直接排放
30、到自然水体。从单纯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如果采用截留分流制排水体系,可以一定程 度上解决降雨时初期污染雨水会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不利 于控制和防止水体污染的问题。从工程项目的投资、技术、施工、维护和管理角度看,如果采用截留分 流制排水体系,可以有效减小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规模,节约大量工程建 设投资和污水处理费用。4.2.1.4排水体系方案确定基于上述对城镇排水体系的总体比较,借鉴国内各城市建设经验,根据 某县某镇气候特征,考虑镇内局部地表用水(如绿化用水)较缺乏,镇区降 水、融雪水水质污染较少,主要污染物为空气悬浮颗粒物TSP,对环境整体 影响很小,而项目区生活污水较集中,需要处理
31、后排放或综合利用,故项目 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生活污水由排水管网收集汇流排入场地东 侧城镇排水主干网,最终进入某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小区降雨、融雪水部分 蒸发及渗入地下,其余沿道路边沟汇入街边绿化带。4.2.2排水系统布局论证4.2.2.1排水系统规划原则规划布局必须能达到有效保护规划区及外围水环境质量的目标。统一规划,充分考虑排水规划方案整体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从市政工 程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做到各片区的规划与周边市政系统有机协调和衔接。排水系统的划分布置应在满足有效接纳污水的条件下,结合各片区规 划进行纳污区域和汇水面积的划分,统筹考虑相邻区域排水设施,利用自然 地势,做到高水高排、
32、低水低排,尽可能减少污水的提升量。布置于主干道一侧的排水管道,应考虑避开绿化带尽量布置于道路的 慢车道下。4.2.2.2排水系统布局根据某镇总体规划、结合某县某镇的地形特点,本工程排水方向按地 形自然坡向由南向北排出。排水方向:依据项目规划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条件布置污水管道,排水系统的主干管从南向北流入镇区东侧市政主排水管网。排水管线与其它管线的水平距离符合规范、技术规定要求。为便于对管 道进行检查疏通,排水管网按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检查井。排水管道接管点为管底高程。本工程排水管网布置详见排水管网平面图。4.2.3排放污水水量情况论证规划区内平均日总污水量近期为800m3/d,远期为为200
33、0ms/do详见第 2.2节污水量计算。4.2.4管网布置原则排水管道布置依据地形趋势,避免污水的提升。排水管道布置考虑镇区道路及规划空地。排水管道布置充分考虑排水安全性,在安全输水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干 管埋设深度。排水管道应尽量布置在坚硬密实土壤中,如遇劣质土壤或地下水位高 的地段可考虑绕道或采用井点降水以及采用其他施工措施的办法加以解决。排水管道应布置于镇区道路人行道或慢车道下,避开绿化带。4.2.5排水管材4.2.5.1管道选材原则管材符合设计要求的承压能力,具有抗外压荷载及抗内压能力;适合本地区的岩土、水文条件,具有长效防腐能力,使用寿命长;水力计算参数与现场自然排水坡度结合,符合设计规
34、范要求;管材价格合适,有利于降低工程综合造价;施工方便,便于管道的维护管理;结合本地管道运输、安装等现场施工条件确定管材。4.2.5.2管材特性比较目前城镇排水工程常用的管材有钢筋碎排水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钢筋碎排水管适用于城镇污水埋深较大管段,主要抗外压荷载分为I级 和H级外压荷载系列。城镇钢筋碎排水管接口型式为承插接口。排水管道的 接口采用刚性和柔性结合型;由于以往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这里不做过多的 阐述。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适用于输送城镇污水的管材,接口形式为承插胶圈 接口,其管材具有抗外压荷载能力,分为SI、S2、S3、S4四个耐压等级,这 四个等级的环刚度分别为不小于4KN/
35、cm2、8KN/cm2、16 KN/cni2、32KN/cm2O 在市政给排水中应用的较多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管,该管材在每1000 个碳原子中有不多于5个支链的线性分子所组成的聚合物,故模量最好,渗 透性最小,易于加工成形与安装,其冲击强度为U PVC管的6倍,韧性好,施 工时可弯曲;隔热性好,敷设、连接和修复技术简单;国内生产企业有150 余家,生产能力达60万吨/年,目前已有相关的行业标准。HDPE管不但性 能优良而且重量轻,施工及连接方便,排水流通性好,其本身为无毒可再生 利用的材料,可逐步成为钢筋硅排水管道的替代产品。塑料管道是我国“十三五”发展计划的发展重点之一,十三五计划发
36、展 纲要提出到2018年城镇供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城镇排水管道的塑料管 材使用率达到50%;据此发展推算,“十三五”期间我国市政工程使用塑料 管材需求供水管平均每年增长管道长度约1.5万km,排水管平均每年新增长 度约1万km,其中20%为塑料管材。总体而言,塑料管道在市政工程领域以 其管质轻、耐腐蚀、绝缘、污染小、施工方便、不生锈结垢而且使用寿命长 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支持。下面对钢筋碎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的 技术、经济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管材技术济特性比较:钢筋碎排水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的水力参数差别大,当依据管渠流 量、流速公式Q=vA V=R2/3li/2/n时,
37、取用不同的粗糙率,相同管径的管材 过水能力及流速均相差较大。相同管径,不同管材,在同等坡降下的计算比 较值见下表。在非满流状态下钢筋碎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的管道水力计算参数选 用相同条件下流速及流量的对比。管渠流量、流速公式Q=VA V=R2/3L/2/n 式中:Q一流量(im/s)V一流速(m/s)n一管道粗糙系数R一水力半径i一水力坡降A水流断面(m2)从上式可以看出,不同管材过水能力及管内水流流速的决定因素区别在 于各种管材的管道粗糙系数,钢筋碎排水管n值为0.013-0.014,而高密度 聚乙烯HDPE管n值为0.009,两种管材在同种条件下(管径、水力坡降、水 流断面相同)下,
38、其技术特性差异较大,其技术特性对比计算见下表。当d、i、h/D相同,不同管材流速v、流量Q对比值管材管径 d(mm)i水力 坡降h/D 充满度流量 Q(L/s)流速 v(m/s)n值钢筋破管DN 3000.0030.5528.810.1720.014DN 4000.00150.6 556.650.66DN 5000.0010.709 2.830.63高密度聚乙烯HDPE 管De3000.0030.5544.811.120.009De4000.00150.6 588.841.02De5000.0010.70143.650.98从上表看出:当选用不同管材,不同管道n值时,管道的流量与流速差 别较大
39、,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的水力条件较好,过水能力强。某县某镇地形 平坦,南北坡降6%。,当管道达到最小流速0.6 m/s时,管内的流量值较小,因管道n值不同所需的充满度小。当d、i、v相同,不同管材充满度h/D对比值管材管径 d(mm)i水力 坡降流速 v(m/s)h/D 充满度n值钢筋碎管DN 3000.0030.60.360.014DN 4000.00150.60.50DN 5000.0010.60.58高密度聚乙 烯HDPE管De3000.0030.60.180.009De4000.00150.60.22De5000.0010.60.24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管材在管径、水力坡降、水流流速
40、相同的条件下,对应管内水流充满度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明显小于钢筋砂排水管,表明在过 流能力相同的条件下,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的水力条件较好。管材的经济特性比较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序号管径管材价格安装费土建费用综合价格1De300215151203502De40026 5351404403De50036 040140540钢筋碎管序号管径管材价格安装费土建费用综合价格1De300250201203902De400300301404703De50042040140600由上表可以看出,钢筋碎管排水质量有保证,施工总造价较高;高密度 聚乙烯HDPE管质量同样可以保证,并且施工造价适中。4.2.
41、5.3管材的确定通过以上管材的比较,结合镇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在保证设计管道埋设 坡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水力条件好的管材,使污水达到 自清流速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埋深坡度,确保工程排水的安全性和降低排 水管网工程造价,设计推荐排水管网采用综合性能评价较好的高密度聚乙烯 HDPE管材。本工程所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级别为S级,环刚度不小于8KN/cm2。24.2.5.4管道接口形式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采用弹性密封橡胶圈接口,由生产厂家配套提供。4.2.5.5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对一般地基(f lOOKpa),采用120加粗砂基础;对软土地基或有地下水地基
42、,采用下层200mm碎石垫层上层120nm砂垫层基 础。4.2.6检查井4.2.6.1检查井的选择检查井为排水管道的附属设施。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检查井按照其井壁 的材质不同分为破砌检查井、预制碎井壁检查井。砖砌检查井在工程实践中已被采用数十年,使用效果较好,且造价便宜,且施工方便。预制碎井壁检查井,其防渗效果好,预制及施工技术要求不高,且安装 方便,但价格较贵。根据对检查井的要求及条件等,本报告建议采用砖砌检查井。4.2.6.2检查井采用1250mm排水检查井,井室采用砖砌结构修建,检查井内外全抹面。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检查井外均做防水处理,井底铺碎石厚lOOmmo检查井井盖:位于车道外负荷区域的
43、检查井,采用中700重型钢纤维碎 井盖;位于人行道无外负荷区域检查井,采用中700轻型钢纤维碎井盖。检查井间距: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要求,管道在 转角、变径、交汇处均需增设检查井,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应根据 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采用下表间距。检查井最大间距管径(mm)最大间距污水管道雨水(合流)管道200400405050070060708001000809011001500100120污水排放某镇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近期2018年污水排放量为0.08万立方米/日)收集后汇入镇区北部7公里处某县污水处理厂收集管接口处,排入某县 污水处理厂处理(详见后附协议书)
44、。现状某县污水处理厂,位于县城东北侧、某一队东南、老某路以东,占 地面积131亩,服务范围主要是某县城,主要处理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污 水处理工艺为一级处理加四级串联氧化塘处理,设计处理规模为4.1万im/d,现状处理规模为2.3万加/d,尚余1.8万加/d,能够接纳处理某镇的污水并 保持 正常运行。污水经处理后,夏季作旱作物农灌,冬季排入某。路面恢复工程本工程新建排水管为沿道路敷设,部分路面需要修复,经调查需要恢复 的路面长度约1000m,管沟平均开挖宽度按2.0m计,需要恢复的路面面积约 为 2000m2O4.3道路工程4.3.1现状道路存在问题1.道路路网大多为自然形成的,现状主要道路为
45、南北向金光路等,道路 狭窄、交通混乱,但由于建设资金有限,仍然存在路网密度较低、道路结构 不合理,道路网可达性和安全性差。2.部分道路为土路面,道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困难,与镇区经济社 会发展不适应。3.道路结构设计标准低,应付病害能力差,导致路面破损、老化现象严 重,通行不舒适。4.道路系统构成不均匀,路幅狭窄,功能不明确,交通混乱。5.照明、绿化、交通设施等附属设施匮乏,服务水平低。4.3.2镇区道路规划镇区地势较为平坦,规划依据地形,依托现状路网,采用网格式路网结 构。规划镇区道路系统主要由主干路、干路、支路三级组成。规划主干路在 镇区内车速控制40km/小时,主干路道路间距500-1
46、000m,干路道路间距 250500m,支路道路间距150300m。主干路:红线宽度为26 m,行车道路面宽度为14m,两侧各有4m的人行 道和2.0m的行道树。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0m,行车道路面宽度为12m,两侧各有2.5m的人 行道和1.5m的行道树。支路:红线宽度为10m,行车道路面宽度为6 m,两侧各有2nl的人行道。近期镇区道路交通建设重点主要为完善道路网骨架及道路的硬化、美化 和亮化,优化道路结构,提高道路交通能力。其主要建设项目:对镇区现状部分道路进行拓宽、道路设施的完善和延伸,镇区主要建设 规划纬一路、纬二路、经二路、经三路、经五路、经八路、金光路(改造)、光明路(改造)等。
47、镇区道路规划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红线宽度(m)区内长度(m)断面结构道路性质1312国道2520024+1.5+14+1.5+4东西向、国道2经一路263694+2+14+2+4南北向、主干路3经五路268194+2+14+2+4东西向、主干路4经八路268034+2+14+2+4南北向、主干路5金光路2610154+2+14+2+4南北向、主干路6纬一路1620223+1.5+7+1.5+3东西向、干路7纬二路1619823+1.5+7+1.5+3东西向、干路8纬五路269152.5+1.5+12+1.5+2.5东西向、干路9纬六路209662.5+1.5+12+1.5+2.5东西向、干路10
48、经二路205572.5+7+2.5南北向、干路11经三路206032.5+7+2.5南北向、干路12纬三路1110322+7+2东西向、支路13纬四路102402+6+2东西向、支路14纬七路126022.5+7+2.5东西向、支路15纬八路1217812.5+7+2.5东西向、支路16经四路103152+6+2南北向、支路17经六路128932.5+7+2.5南北向、支路18经七路118622+7+2南北向、支路19经九路118522+7+2南北向、支路小计18640交通量预测4.3.3.1 概述交通量预测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的工程规模和技术标准,以及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依据和
49、基础。目前城镇道路相关指标的确定不 仅取决于交通量的要求,还涉及城镇景观、沿街建筑、各种市政管线的布置 等要求。因此交通量预测采用定性分析与类似参考的方法。由于某镇缺乏交通量观测及相关的统计资料,且该镇是主要以农业为经 济来源的小城镇,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车辆不多,交通量较少。同 时考虑到本工程属于限额以下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不需要对本项 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支队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作定性的描述。因此,本交通量预测仅作为定性分析的参考,不作为道 路横断面及结构设计的定量依据。2客运交通量预测根据某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至近期2018年底
50、,某镇镇区规 划人口为5000人,其中流动人口按10%考虑,为500人,近期城镇交通人口 为5500人,常住人口平均出行次数按3次/日计,流动人口平均出行次数按 4次/日计。至2030年底,某镇镇区规划人口为H000人,其中流动人口按 io%考虑,为noo人,远期城镇交通人口为12100人,常住人口平均出行次 数按3次/日计,流动人口平均出行次数按4次/日计。考虑某镇为一般镇,现状交通网络不发达,确定常住人口出行方式为:步行占30%,非机动车占65%,小汽车占5%,流动人口出行方式为:步行 占30%,小汽车占70%。出行距离按城镇一般规律,步行出行距离为0.8km,非机动车出行距离 为3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