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党报新闻评论工作创新与发展——以《中山日报》评论工作实践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986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党报新闻评论工作创新与发展——以《中山日报》评论工作实践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党报新闻评论工作创新与发展——以《中山日报》评论工作实践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党报新闻评论工作创新与发展——以《中山日报》评论工作实践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专题策划 ZHUAN TI CE HUA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令新闻舆论面临更为纷繁复杂的局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党报新闻评论,是掌握舆论主动权、话语权的重要利器。因此,党报党媒更要加强自身评论建设,发挥好评论“定音鼓”作用。近年来,作为地市党报的中山日报,顺应全媒体发展趋势,突破地市报在新闻评论方面历来存在的短板,在评论建设上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使评论越来越成为品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评论建设任重道远,中山日报也曾面临不少短板什么是新闻评论?知名学者陈力丹说,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闻事实而演化来的一种言论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

2、法,就时事问题作出分析,表明媒体或作者的意见。相比其他的新闻体裁,评论承载的是思想、表达的是价值,提升评论质量,以思想优势赢得话语优势,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民日报在评论建设方面,形成了系列的 【摘要】报纸新闻评论是一定的社会舆论的文字表现形态,在多种媒体的新闻评论中,报纸评论特别是党报的言论发挥着社会舆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党报的评论,是党报的旗帜,直接表明报纸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体现一张报纸的政治倾向、政策水平、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关键词】中山评论评论工作室融媒体评论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党报新闻评论工作创新与发展以中山日报评论工作实践为例 吴森林黄凡编者按为深入

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新思想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期专题策划栏目特邀约业内多位同行撰文,分享他们从事评论理论工作的宝贵经验。14专题策划 ZHUAN TI CE HUA品牌栏目,其中最为人知的,是在重大事件中起着“定音鼓”的“任仲平”评论品牌。进 入 全 媒 体 时代,发 挥 新 闻 评 论作用尤为重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的“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是舆论场上的主流声音,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方面更需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努力唱响这一“金话筒”。中山日报作为地市报,一直以来,十分

4、重视言论建设,常规的有时评、快评、记者手记、政论、评论员文章和社论,还专门开设了评论版、论丛版,作为言论建设的主阵地。近几年,中山日报顺应全媒体“移动优先”的趋势,在原来报纸评论基础上,又在移动端形成了“中山评论”品牌;同时,借助融媒工作室的建设,形成了本土政论品牌“政前方”、接民生地气的“视评”品牌“颂点新闻”等一批新锐产品。(如图)回顾中山日报近年加快评论建设的过程,最初也面临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以及在叫得响、有深度、影响大的评论文章方面生产力不足等难题。2019年底,中山市委发出了重振虎威的动员令,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大讨论。重振虎威是中山市劈波斩浪、勇毅向前的“大道之行”,

5、为助推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成果内化于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中山日报开始在言论建设、思想引领方面大胆探索并实践,当时组织撰写重点评论文章,重磅推出重振虎威,响鼓还需重槌擂头部突破,领导干部要勇当急先锋心理重塑,唤起全社会的斗志与激情上下一心,筑梦中山没有局外人以及坐言起行,撸起袖子闯大关等五篇政论文章,真正掀起了中山日报言论建设的大幕。随后一年时间,中山日报言论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向实现“从少到多、从多到好”的目标发力,但总体距离读者的要求,距离满足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当时,中山日报评论建设主要存在几方面的不足。首先是评论建设机构不健全。虽然当时名义上组建起了十人的“中山日报评论小组

6、”,但实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工作群”,并非专门机构,由于每名评论员都担负着自身岗位重要任务,很难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专门撰写评论文章,写评论反而成了“副业”。其次是人员对评论建设参与不积极。个别采编同事,大多存在畏难心理,认为评论文章“难写”“麻烦”“不懂写”,甚至认为在考核方面“不划算”。这种想法在所难免,因为对评论建设缺乏专门的考核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到大家写评论文章的积极性、15专题策划 ZHUAN TI CE HUA主动性。三是评论建设质量不同步,各种评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虽然也有不少产生较大影响力的深度评论,但形式化、应付式、喊口号的评论文章也不在少数,这直接影响到中山日报评论建设的水平

7、和形象。四是评论建设培训跟不上。大部分记者编辑对评论撰写都是在摸索中前行,以“自学为主”,缺乏有效实用的言论建设学习和培训机会,难以在短时间内锻炼出一批较为优秀的评论员。建立机制使评论成为标配,让人人都是评论员重振虎威系列评论,发挥了中山日报在服务中心工作“定音鼓”的作用,随之中山全市上下掀起了重振虎威的大讨论,评论作品和专家学者各界人士讨论文章还形成大道兴中出版。这一方面,凸显了地方党报以评论文章发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有可为;同时也鞭策着中山日报在评论建设上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地方党报评论建设发展的路子。首先,推动评论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不断完善。一方面,加快

8、重点评论人才队伍的建设。2021年起,报社组建专门的“评论部”,将采编骨干记者纳入这一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守土有责。此举改变了此前“评论小组”成员来自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牵头人,评论文章撰写全靠自觉的状态。同时,报社采集中心其他二级部门主任也是评论部的组员,不同领域题材的评论,可以分配到相应的二级部门组织写作。另一方面,建立“人人都是评论员”的制度,写评论不仅是骨干记者的事情,采集中心的所有跑线记者都要写涉及相应线口内容的评论。通过评论人才的梯队建设,如今较为重要节点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由骨干记者撰写;日常节点的评论文章,如一些日常重要会议、重要节日、重要活动的评论文章,由跟线记者直接配发评

9、论。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通过评论人才梯队的建设,直接推动了每个记者参与评论写作,为每个人开辟了一条从学写、能写到会写的新闻评论成长之路。其次,推出重磅评论品牌“政前方”、常规评论品牌“中山评论”和民生类“颂点新闻”视频评论。“任仲平”是人民日报系列评论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作为地市媒体,评论建设也要向央媒、省媒学习,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性言论品牌。2021年,中山日报社推出首批融媒工作室,由采集中心时政首席记者、中山日报的评论骨干作为主持人的“政前方”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主持人本身就是“重振虎威”大讨论评论员文章系列的评论员之一,同时是熟悉政务条线的记者。工作室紧跟中山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致力做权威

10、性、专业化、有深度的本土权威时政解读述评文章,出品了一系列的深度评论和述评文章。如这场座谈会,解码中山政商关系新维度中山十年,“字变”与“质变”“制”敬未来!中山首家全球“灯塔工厂”诞生,无不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稀缺评论产品,达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共识、同频共振的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政前方”已经成为中山本土最重要的政论品牌。其中中山十年,“字变”与“质变”以九组字的变化,每组字加短评,反映中山十年的变化,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融媒作品,获得了2022年度中山日报十佳新闻。工作室主持人通过品牌建设,也带动了一批骨干评论员的快速成长。东风浩荡大潮兴写在中山获批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11、改革创新实验区之际的社论文章,洋洋洒洒6000多字,就是该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其他骨干记者共同16专题策划 ZHUAN TI CE HUA完成。长篇社论东风浩荡大潮兴一文引发了强烈反响,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十几个镇街、部门公众号进行了转载,树起了党报权威评论的旗帜;深圳媒体也隔空呼应,形成评论文章的巨大影响力。对于日常的评论文章,中山日报还开设了“中山评论”的品牌,使新闻评论逐步成为中山日报的常态化产品。在市委全会等重要会议、慈善万人行等城市品牌活动、各类重要节假日、防疫政策落实节点等,均配发原创评论。2022年,中山日报推出第二批融媒工作室,采集中心又推出“颂点新闻”,这是一

12、档粤语的主打民生类视频新闻评论节目,也标志着中山日报的评论产品已从“纸”到“屏”,从“静”到“动”,从“小部分人参与”到“人人参与”,顺应着全媒体的发展需求。第三,评价机制上予以保障,让记者写评论有荣誉感和获得感。如今中山日报评论文章从稀缺到常态化,也离不开考核评价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对于记者认真采写的评论文章,报社均给予稿分和好稿奖励。对于一些优质的评论文章,还推送参评部门好新闻和报社的月度好新闻。对于特别突出的评论文章,报社还给予年度好新闻的奖励。评论建设久久为功,仍需多管齐下巩固创新纵观近几年,中山日报评论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基本实现“从少到多、从多到好”以及评论作品常态化的目标。评论

13、建设受到了受众的认可,特别是得到了市委、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中山日报评论作品,多次包揽中山市新闻奖一等奖。中山日报多次以“总编辑奖”对优质评论作品予以重奖。中山日报还在2021年专门设置“年度评论”大奖,重奖年度优质评论作品。如何在已有成绩基础上把中山日报评论工作做得更好?在继续保持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评论机制、创新产品形式形态的同时,笔者认为,还要久久为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评论建设必须坚持发出最强音、占领制高点。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需要生产更多高质量的思想产品,用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锐度的评论来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其次,评论建设必须坚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守政治

14、灵魂,从政治高度思考、从政治角度发声,选题主要聚焦市委中心工作,紧跟国家大事和时事热点,让评论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市委精神的重要平台,成为市委宣传、推进重大决策部署的主要抓手。三是必须有大视野大格局,议题宏大、观点深刻、说理透彻、分析全面。要“站在市委市政府上想问题,走到群众身边找感觉”,始终站在火热的一线,在关键节点、重要工作中及时发声,让本报评论成为舆论场上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权威声音。四是必须写出“深度”来。全媒体时代,渠道可以改变,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创新,但思想观点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高质量的评论,必须能够引导主流思想舆论,帮助读者廓清模糊认识。评论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作为评论工作者,除了多读书、多学习,还要多观察、多思考,做好思想和观点积累。唯有如此,才能撰写出一批批有代表性、有思想性、有引导性的评论文章,地方党报评论工作才能走向更高的发展层面。(作者单位为中山日报社)编辑:成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