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北屯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9522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北屯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北屯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北屯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北屯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北屯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北屯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父亲的树阎连科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

2、,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

3、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

4、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

5、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18.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4分)19.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4分)(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

6、片雪。(2分)(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2分)20.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4分) 21.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参考答案:18(4分)(1)人们: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坚守。(1分)(2)父亲: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1分)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

7、坚守。(1分)19(4分)(1)使用比喻手法,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1分)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1分)(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1分)20(4分)(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1(6分)(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

8、坚定信念。(2分)(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表达了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略2.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在将军家门前阎连科新近,五连受命来接替一连盖一座办公大楼。照说,也没啥大不了的,就是给泥瓦师傅供砖、供灰的小工活儿。难道集团军的“猛虎连”还当不了“小工连”?当然能!问题是施工地点不是别处,而是在部队的首脑机关军区大院。让连长感到头痛的不光是这军区大院,重要的是他们连的饭堂、宿舍和主要活动场所,都在一位将军家的大门口。“我的天,这上班、下班、吃饭、睡觉,都在将军眼皮子底下,除了搞好施工,连队的思想、

9、作风、纪律、军容都马虎不得。”连长想,“堂堂大军区的中将呀,可不比军师级的少将、大校们,他点一下头意味着什么?摇一下头又意味着什么?”乘船坐车,连日赶路。一到目的地,连长就提前半小时开饭,集合部队宣布:“一连施工任务完成得不错,为什么还被撤走了?就因为住在将军的门口嘛,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啊!现在,我宣布有关作风纪律的15条新规定”其实,也无非是注意礼节礼貌、军容风纪、不大声喧哗之类的条条款款。连长把规定宣读完毕,正要开饭时,突然觉得眼角被什么牵动了一下,回身一看:喔!是将军从小车里出来了。苍苍的白发,从将军帽下垂出来,两颗金星在他肩上灼灼闪光连长身子微微一震,立刻清了一下嗓子喊:“立正”战士们

10、被这冷不丁一声口令弄呆了,瞬间,一个个便像木桩一样钉在了原地。通信员的筷子吓得掉在了地上,也不敢弯腰去捡。这当儿,连长左转45度,跑步向将军报告:“报告首长陆军第集团军师团二营五连奉命在此施工,参加人员112名,其中干部8名、战士104名。现在,连队正准备开饭。报告人:连长张大山。请指示!”将军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部队,还了一个礼说:“开饭吧,12点10分了。”时光像小渠流水似的,晃晃悠悠一日一日过去了。将军每天出门上班,就会看到五连队列整齐地从他身旁走过,脚步声刷刷刷整齐一致,连长总要给他敬个标准礼。而每当将军下班回来,就会看到五连正围着露天的水泥饭桌,无言无语地吃饭。直到夏天来临,烈日当空悬

11、着,大地上散发着蒸腾的热气,地上放块肥皂,即刻也会烤化了。五连依旧是在烈日下军容严整地吃饭,安安静静地洗碗,没有一个人大声说笑有一天,指导员突然问:“连长,将军去哪儿开会了,怎么半个月不见啦?”连长一怔,是有二十来天没在门口见过将军了,但他还是正经八百地说:“将军在家也好,不在家也好,我们都要注意,万一”说是这样说,将军终归不在家,连他家的公务员、警卫员、驾驶员、家属老小们,似乎也很少碰到了。天气这么热,施工那么累,吃饭、走路时,谁解开扣子,脱掉军装,大声说笑,连长再也没像先前那样盯得紧了。一个月后,全连吃饭也不再在太阳下围着那烫手的水泥饭桌了。他们都一手端饭,一手端莱,三三两两地,围聚在伙房

12、周围或将军家门口的大树下,边吃饭,边说笑。更有甚者,还敢穿个背心在门口打打闹闹将军不在家嘛!三个月后,天凉快了。连长在工地上偶然碰见了将军家的公务员,问:“将军去哪儿开会了?一去就是几个月?”公务员犹豫了一下说:“将军没去开会,这些日子他上下班都绕道儿从后边小门走的。”(选自名家微型小说选读)14.请从将军的外貌和言行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将军的形象特点。(4分)答: 15.请就本文第五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6.“有人认为,将军故意走后门避开五连这个情节很精彩,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这是因为作品在前面做了很好的铺垫。”前面为这个情节的出现做了哪些铺垫?请做简要分析。(6分

13、) 答: 17.“一连施工任务完成得不错,为什么还被撤走了?就因为住在将军的门口嘛,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啊!”你觉得张连长这话说得对不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 参考答案:14、从将军的外貌描写方面看,将军年事已高,(1分)军容威严,令人严肃然起敬。(1分)从将军的言行方面看,将军理解并且尊重下属,(1分)讲求实际,善于帮助下级军官,体恤爱护士兵。(1分)15、(1)表现人物:第五段最后两句话集中描写了五连官兵依旧是在烈日下军容严整地吃饭的情景:说明五连官兵能吃苦耐劳,训练有素,富有集体荣誉感。(2分)用恶劣环境中战士们的情况来侧面描写主要人物,体现将军对士兵的关爱。(2分

14、)(2)推动情节,为将军及其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后来的绕行埋下伏笔。(2分)16、情节方面的铺垫主要有:(1)将军第一次见到五连,发现自己影响了战士们吃饭,赶忙说:“开饭吧,12点10分了。”(2分)(2)将军每天上下班,连长总要给他敬个标准礼,五连围着露天的水泥饭桌,无言无语地吃饭,这更是感觉自己影响了战士们。(2分)(3)环境描写也为情节发展起到铺垫作用,体恤战士的将军是不忍心战士这样的,所以后来要绕行。(2分)17、(1)说得不对。(1分)虽然这句话是无意的,但让一连将士和将军等人听后很不是滋味。(2分)联系文中的“他点一下头意味着什么?摇一下头又意味着什么”等语句,让人觉得张连长是个胆小

15、怕事的“马屁精”。(2分)张连长这话说得真没艺术。作为领导,对战士说话要有艺术,该含蓄得含蓄,语言要恰当得体。(2分)(2)说得对。(1分)张连长是个急性子,遇事不转弯抹角,开短会,三言两语就提出问题。(2分)他对人没有心眼儿,他这话并没有想要伤害别人的意思,就常理而论,说的是实在话。(2分)他在战士面前有什么说什么,坦然相对,以心换心,这样才能更好的交流,以便于工作。(2分)(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只要言之成理亦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隐藏在集体中的诺奖得主几乎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找她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正躺在沙发上打电话。这个世界瞩目的老太太卷着

16、裤腿、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绿色对襟汗衫。从电视上得知获奖消息时,屠呦呦正在洗澡,以为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颁发的华伦阿尔波特奖。老人皱着眉头:“这个刚闹完,又出来个诺贝尔奖。”尽管站在小区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人民日报社亮着金色灯光的大楼,这个躲藏在胡同里的小区却似乎从未离媒体如此近过,从早上开始,停满了车,保安知道小区里有个科学家得了个奖,是“什么第一”,但对这个叫屠呦呦的老人没有什么印象。饶有意味的是,屠呦呦参加的研发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正是在战争背景下开展的。1964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方都因疟疾造成严重减员。“这个率比打仗死伤还要高”,屠呦呦回忆,双方都开始寻求治疗疟疾的全新药物。越

17、方向中国求助,屠呦呦加入了科研项目。“交给你任务,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85岁的老人倚在沙发上,平静地说起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屠呦呦被派去海南岛,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老伴儿李廷钊被派去云南的五七干校。没有人比李廷钊更了解这个粗线条的科学家。她不太会做家务,买菜做饭都要丈夫帮忙。有一次坐火车外出开会,她想在中途停靠的时候下车走走,竟然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别人还以为我有生活秘书,他就是我的秘书。”屠呦呦眯眼笑着看着老伴儿。自从获诺奖消息传来,李廷钊还要小跑着帮耳朵不好的屠呦呦接电话,从早到晚,老两口轮流对着一通又一通电话道谢。电视画面上出

18、现读着获奖感言的自己时,屠呦呦从沙发上站起来,看都没看一眼电视,去里屋找两本关于青蒿素研究的书。“我给你找书,你先看这个!”李廷钊急了。“书在哪儿?”屠呦呦在里屋问,“你先看嘛,我给你找!”老伴儿离开电视,小跑着去找书。“你看,这是个分子结构,一加热就破坏掉了。”接过老伴儿递过来的书,屠老太太自顾自地指着封面上的分子结构对记者说。近半个世纪前,屠呦呦从我国古人将青蒿泡水绞汁的记载中获取灵感,意识到高温煮沸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将原来用作溶液的水替换为沸点较低的乙醚后,获得了更有效果的提取物。李廷钊说,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没有回答记者关

19、于获奖感受的提问,耳朵不好的屠呦呦却听清了新闻联播中的句子。“200多种中药,提取方法加起来380多种。”老人认真地对记者重复道。老两口的普通话依然保持着浓浓的江南口音。“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老两口说自己小时候都染上过这种俗称为“冷热病”的传染病。青蒿素的发现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几十年里,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提及此事,老伴儿李廷钊插嘴道:“人家抗美援朝还志愿牺牲呢,吃药算什么?”“当时动物试验过了,药走不出去,发病季节就过了,那就耽误一年。”85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所以

20、那时候也不考虑荣誉不荣誉,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在1979年发表的关于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报道中,包括屠呦呦在内的所有作者和研究人员都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即便在屠呦呦这个名字进入公众视野后,也时常被称为“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不是两院院士。新闻联播中的屠呦呦对着镜头读着诺奖的获奖感言,电视机前的屠呦呦坐回沙发里:“领奖的事还没考虑呢,走一步看一步。”虽然因为身体原因缺席华伦阿尔波特奖,屠呦呦还是决定这次能去尽量去,“因为到底还是代表咱们中国”。但眼下,她只知道领奖时间“好像12月什么的”。直到现在,屠呦呦有时还会去工作单位,“药来之不易”,

21、屠呦呦希望青蒿素的应用可以扩充到更多的领域。她也担心,用药不规范会导致对青蒿素的耐药性,“这是个问题,现在也很难控制。我只好呼吁大家重视”。这个战胜了疟疾的老人说自己已经老化了,是否得奖已经无所谓,“我是搞医药卫生的,就为了人类健康服务,最后药做出来了,是一件挺欣慰的事”。中国青年报(2015年10月08日02版,有删改)相关链接屠呦呦,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是从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

22、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屠呦呦从1964年即开始对青蒿进行研究,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如今获奖是实至名归,她的执着坚守的精神与脚踏实地的作风很令人钦佩。B屠呦呦是一个粗心的人,一切都需要丈夫帮忙,丈夫简直就是她的生活秘书,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丈夫李廷钊的帮助,或许就没有屠呦呦的获奖。C当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时,屠呦呦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对研究青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D屠呦呦像无数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样,在她成功的道路上克服了常

23、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捧得大奖,是国人的荣耀,更是学人的鞭策。E本文通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苦干及获奖后的淡定平静,彰显优秀科学工作者本色。(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文本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4)从屠呦呦的经历中你获得哪些启示?请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答案:D3分,C2分,B1分。(A“屠呦呦从1994年即开始对青蒿进行研究”错,B“一切”过于绝对。E“本文通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

24、苦干”错。多种描写方法主要描写其获奖后的情形。)(2)续写了屠呦呦得知获奖消息是的穿着、语言以及对老人无印象的保安,(1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屠呦呦随意、淡然、默默无闻的性格特征,(2分)与她获得的殊荣形成对比,突出她淡泊名利、潜心科研的品格,(1分)为后文写她埋头苦干、潜心钻研、淡泊名利做铺垫。(2分)(3)科研态度:热爱,不顾家庭孩子全身心投入;执着,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献身,以身试压,处世态度:淡泊名利,发表关于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报道中,隐去名字,听闻获奖后平静淡然。日常生活:粗线条,买菜做饭眼丈夫帮忙,丈夫成为她的生活秘书。(4)启示:成功需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淡泊名利,

25、全身心投入;有社会责任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质疑问难的精神,善于继承,勇于创新。(4分,答出一点给1分)看法:结合文本和现实各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

26、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27、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B. 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C. 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D. 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登高以望,太息而叹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

28、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吾其还也C.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D. 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B.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

29、贤而下士。B. 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 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 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2)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参考答案:7. B 8. D 9. C 10. B 11. (1)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

30、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2)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贱不肖而不能去也”意思是“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贱”这里意动用法,认为是低贱的,可译为“轻视”。故此题答案为B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

31、结合上下文来判断。A项,前一个“以”为连词,表修饰;后一个“以”为介词,用。B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他的;后一个“其”为语气词,还是。C项,前一个“因”为副词,于是、就;后一个“因”为介词,趁机。D项,两个句子中都是两个“则”连用,表并列。故此题答案为D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故“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皆应单独断开。“乱世所疏也”“邪枉所憎也”结构相同,皆应单独断开。画线句子加标点为: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

32、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综合上述信息,可知正确答案应为C项。【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不正确。原文中弦章说的是“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可见,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就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故此题答案为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

33、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平治”,使动用法,使太平安定;“而”表递进;“垂”,使动用法,使流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之人君”,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贤”,形容词做名词,贤臣;“下”,名词做动词,谦虚地对待。(2)“常”,一直,永远;“之”,助词,的;“恒治”,一直安定;“则”,两个“则”连用,表并列;第二个“之”,代词,代贤者;“危

34、亡”,危急、灭亡;“然”,这样;“者也”,表判断。【点睛】第3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

35、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而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待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得大,

36、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你的士中见到了有过失的人。”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

37、“(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

38、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就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了。5.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句2分,共13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

39、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7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破灭之道也 道:规律B不能独完 完:保全C与战败而亡者 亡:灭亡D固不在战矣 固:所以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李牧连却之B与战败而亡者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D至于颠覆 师不必贤于弟子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

40、突出。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不及战争的损失。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参考答案:7.B(A.道:原因;C.亡:丧失;D.固:本来) ks5u8.C (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秦。B.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C.以:介词,因为

41、D. 于:介词,到/介词,比。)9.B(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10. 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略6. 文化经典阅读(5分)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答:_ 材料二中所讲的是 和 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42、 (2分)答:_ 参考答案:(1)答案: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1分),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2分)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1分)答案:“言”和“行”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了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的道理。(2分)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43、。对于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孔子说:“先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从宰予的表现改变了先前对人的态度。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们是多年的同窗好友,情谊深厚,现在你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玉成此事。B. 会议结束之后,李教授对他说:“你惠赠的拙作我己收好,回去后一定拜读。”C. 承蒙您的垂爱,对小女悉心指导,才使她在这次大赛中夺冠,对此我们深表谢意。D. 他是我的高足,上学期间便品学优,目前己经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选项中,A项,“玉成”是敬辞,成全;B项,“拙作”是谦辞,用于称自己的文章;D项,“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表达得体的一句是C项。8. 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前面形成排比,并与首句尾句相照应。(4分)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