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贾平凹小说的诗性书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929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平凹小说的诗性书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贾平凹小说的诗性书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贾平凹小说的诗性书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6卷 第2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4 6N o.22 0 2 3年3月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r.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2 1 1 0 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苦难书写及其人民立场研究”(1 8 B ZW 0 2 7)第一作者简介:严运桂(1 9 6 2),女,湖北荆州人,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严运桂,唐清.贾平凹小说的诗性书写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版),2 0 2 3,4 6(2):7 2-7 5.贾平凹小说的诗性书写严运桂 唐清(长江大学 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湖北 荆州4 3 4 0 2 3)摘 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记录了民族精神嬗变的历程,同时,又用抒情的笔调传达出知识分子的真挚与柔情,具有浓浓的诗性韵味。贾平凹小说在对理想世界的建构、人类栖居地的寻找、人性的终极关怀等方面,彰显出诗性精神。在艺术手法上,贾平凹小说注重用语言、叙事手法和小说意象等艺术手段,达成诗性的表达效果。关键词:贾平凹小说;诗性;书写分类号:I 2 0 7.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1 3 9 5(2 0 2 3)0

3、2-0 0 7 2-0 4 自1 9 7 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 一双袜子,到2 0 2 0年出版长篇小说 暂坐,贾平凹的小说记录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痛苦与挣扎。同时,贾平凹又是一位受诗学思维影响较大的作家,细腻的情感和忧郁的文学气质使他的小说带有浓浓的诗性特征。他曾说:“我认为不一定要写诗,但是弄文学的人心中一定要充满诗意。”1(P 8 0)他的小说中处处都弥漫着诗意。“诗性”一词,首见于维柯的 新科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诗性智慧”这一概念,用以表示原始人“强旺的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2(P 1 8 1)。这里的“诗性智慧”指的是人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后来,海德格尔认为:“诗性的思维是一

4、种超功利的直观思维,也是一种非理性思维。”3他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解读诗性内涵的。西方学界关于诗性的阐释,主要集中在“诗性 在于艺术本身所呈现的内在品格,在于艺术家调动感觉和想象所创造出的 原初本性”4。中国古典美学则主要从意境的营造这一角度来解释诗性,认为诗性首先是弥漫在文本之中,但又无迹可寻,其次是追求语言的精炼但蕴含无穷的意味,最后是追求艺术本身的内在特质、精神状态和审美特征。中国现当代文学认为诗性除了在语言、抒情、意象等外在形式上具有创造性、审美性和艺术性等外,更重要的是面对人生、社会现实以及整个时代时,拥有某种诗意的追求。综上所述,文艺作品自身所含有的创造性、审美性、艺术性,以及通过

5、文艺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某种精神特质,是中西方关于诗性的共同阐述。本文所谓诗性,指体现作者的某种精神追求和对生命的探寻,以及作者为了达到灵动、留白、象征、隐喻、韵味等诗性效果所采用的语言、叙事、意象等外在的诗化表达形式。一、贾平凹小说的诗性精神诗性精神一方面是指对理想生活的想象和追求,另一方面是指面对现实生活的苦难时有对抗、超脱的勇气。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及精神家园的土崩瓦解,为了诗意地生活,作家们开始寻找生命的栖居地。他们通过想象和艺术加工,用自己的笔书写心中的理想世界,表达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对审美意蕴的独特追求。“诗性精神让整个生活罩上 一 个 虔 诚 的、富 有 柔 情 的、充 满

6、 韵 味 的 光环。”5(P 3 1)作家们把这种诗性精神带入到小说中,提第4 6卷 第2期严运桂等:贾平凹小说的诗性书写 升了小说的诗学价值。贾平凹早期的小说通过创造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商州世界,来表达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寄托。在其中后期的小说中,贾平凹直面现实生活的苦难,试图通过寻找诗意的栖居地和对美好人性的关照,来削减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因而其小说彰显出诗性精神。理想世界的构建。贾平凹的早期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乡村世界。他笔下的商州,有着浓浓的田园牧歌的格调,充满着单纯的诗性色彩。二十多年的乡村生活经验、商州秀丽的山野风光以及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给予贾平凹艺术的熏陶,让他有了最初的审美体

7、验。在 废都 之前,贾平凹的小说几乎都是对故乡山水风情田园牧歌式的礼赞。山地笔记 商州三录 腊月正月 满月儿 小月前本 远山野情 等作品中,构建了一幅幅充满灵韵的自然风景画卷。比如 小月前本 一开篇就有对商州山地夜景的描写:“河湾的大崖,黑得越发庄重。当夕阳斜斜的一道展开在河面上,波光水影就反映在了崖壁,万般明灭,是一个恍惚迷离又变幻莫测的神奇妙景。”6(P 3)他用抒情的笔调构建了一幅天人和谐的生活图景,营造出了一个具有诗意美感的艺术世界。与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相伴的,是一幅幅令人神往的风情民俗图:山地笔记 中,人人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善良、纯洁、单纯、质朴、勇敢;第一堂课 中放弃大好前程来到

8、山区教书的青年教师,展示了他崇高的奉献精神;竹子与含羞草 中不迷恋于金钱、不屈服于权势的两位青年男女,体现了青年人追爱的勇敢与纯粹。乡村中的人们具有美好的心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非常温馨动人。黑龙口中主人夫妇邀请客人与自己同床而眠并没有感到丝毫尴尬,坦坦荡荡;桃冲 中摆渡老汉的儿子,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曾遭人嫉恨就去嫉恨别人,而是“一笑泯恩仇”。“宁叫人亏我,不叫我亏人”是这里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贾平凹通过描写商州的特有民风民俗,展示了商州人民美好的人情,营造出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商州世界。除了描写故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外,贾平凹还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

9、“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自然向人心的趋近中,出现人与自然的合一,即物我的交融,这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7 游寺耳记 张良庙记 等作品中,人将自己置身于山林,静静聆听自然的声音,以此来净化自我的心灵;荒野地 以天地间的荒草自比,突出了人的渺小和微弱;读山 中“我”凝神坐在一堆乱石上,对石头产生了“庄周梦蝶”式的思考。在这类小说中,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交融的,自然以其博大的胸怀包容了人,人同时也融入了自然,人就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无法分离。贾平凹把商州作为他理想世界的寄托,通过 山地笔记 商州三录 腊月正月 满月儿 小月前本 以及后来的许多以商州为背景的小说,共同建构了一个诗意的商州世界。

10、他笔下的商州,已经超越了地理的概念,而具有了社会、历史、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含义,不仅仅是作家的生养之地,还是他精神向往的故乡,是他精神世界的乌托邦。寻找诗意的栖居地。到了上个世纪9 0年代,受外来文化的侵袭和现代文明的侵染,本土文明逐渐走向衰落,传统文化渐渐崩塌,生活的诗意逐渐消解,这引发了作家们对现代性的忧思。一方面,他们承认现代文明给社会带来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文化失落、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秩序失衡、精神焦虑等负面影响。废都通过对9 0年代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反思和质疑,传达出了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的迷茫与焦虑。白夜通过描写夜郎和虞白在人生旅途中追寻家园而不得的悲

11、哀,写出了现代人失去安息之处的精神痛苦。面对这些现实的精神问题,贾平凹试图寻找一处和谐的精神家园,重构精神的栖居之所,为人类的精神和灵魂寻找一个安放之地。在 土门 中,面对村庄即将被城市吞并取代的命运,以及乡村城市化过程中面对的种种矛盾冲突,贾平凹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市:神禾塬。“神禾塬是贾平凹认为的最健全最完善的文明形态,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可以在这里兼容并存。”8显然,神禾塬是作者对现代文明侵袭下乡村世界的完美想象,是面对整个时代改革浪潮下的人类寻找一种理想的生存空间与精神归宿的浪漫主义表达。在 高老庄中,面临自然环境破败、伦理道德沦丧、传统文化衰落的破败的乡村世界,贾

12、平凹虚构了一个想象中的乡村:白云湫。“白云湫里有瀑布,有湖,湖水是湛蓝的,湖面的树都苍老低矮,形若盆景。”9(P 3 0 9)这是西夏在听说许多神秘故事之后自己想象出来的白云湫景象。其实,西夏所臆想出来的这个白云湫,就是贾平凹为人类所寻找的一个诗意的栖居地。这个想象的世界里,有山清水秀的风景,有天籁般的音乐,有37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3月鸟兽鱼虫,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人可以自由自在诗意地生活。虽然,神禾塬和白云湫最终都走向了幻灭,但是贾平凹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矛盾冲突中,为人类找到了一个暂时的理想家园,给了受难的人们一种精神寄托。对人性的终极关怀。除了寻找诗意的栖居地之外

13、,贾平凹还通过塑造美好人性来表达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刘小枫在 诗化哲学 中认为:“现实世界是以人为中心,要追求诗意化的世界,归根结底,要追求的是诗意化的人,只有实现了人的诗意化,世界才能实现最终审美化。”5(P 3 6)贾平凹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超现实的人物。这些人物要么行为方式怪异,精神异常,要么拥有未卜先知或与虫鱼鸟兽对话的能力。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不会被利益、欲望所束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他们仍然保持着内心的善良、仁爱和纯洁。这些美好而又可贵的品质体现了自然存在的,没有被现实所污染的人性本真。土门 中的云林爷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还瞎了一只眼,在大病一场之后,他竟意外地获得

14、了治疗肝病的方法,为肝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林云爷对村民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治病不收钱,也不向村民索取好处,有着超脱世俗的心态。古炉 中的狗尿苔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卑微的出身、丑陋的长相让他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并逐渐走向自轻自贱;但是,在那个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年代,狗尿苔那种傻子似的真诚与善良显得尤为珍贵。他像天使一样,为走向没落的古炉村带来了一丝希望。秦腔 中的引生虽然精神异常,但是他能听懂动物说的话,能与植物对话,能预测未来。引生天真纯朴,通过一双纯洁的眼睛去审视现实世界,身上有着一种奇异普世的神性光芒。此外,浮躁 中的韩小水、秦腔 中的白雪、山本 中的陆菊人等,贾平凹都赋予了他们关爱和温暖

15、的亲和力与富有人格魅力的号召力。他们既有日常生活的特性,又象征了洁净和神圣。贾平凹笔下的这类人物,都不会被现实生活中的欲望和利益所驱动。他们所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自由与富足。他们从现实世界里挣脱出来,脱离了世俗生活,超越了人的有限生命,其人生呈现出诗意化的姿态。从商州初录 开始,贾平凹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商州世界,描绘了商州大地上人们质朴勤劳的诗化生活,由此传递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在现代文明的侵袭下,贾平凹所梦幻的商州世界快速走向瓦解。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衰落、民族个性的冲淡、伦理道德的崩塌所造成的人的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灵魂无处安放的焦虑,贾平凹试图通过构建诗意的栖息地来重新为人类

16、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通过对美好人性的塑造来实现人文精神的重建。贾平凹所塑造的完美世界和超功利化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但他们的存在,削减了小说中的苦难意味,传达出了作者的诗性精神。二、贾平凹小说的诗性艺术贾平凹小说除了在内容上追求诗性精神外,在艺术手法上也体现出对诗歌的模仿与借鉴。雅俗共赏的语言。马大康在 诗性语言研究 中说:“诗歌如同 神 的语言,而小说的语言则是平民的语言。”9(P 2 6 9)诗歌的雅与小说的俗相交融,由此生成了诗性的语言。贾平凹小说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穿插着大量的半文半白式的语言。比如 商州初录 中写莽岭:“白云又忽聚忽散,幽幽冥冥,如有了神差鬼使。”1 0(P

17、7 8)妊娠 中写未名湖湖心小岛:“在石岛北边有一隅,水石相搏,澎湃而响,音韵美妙如人在瓮中。”1 1(P 8 6)这些句子都具有很明显的文言文特征,语言简洁凝练,但同时又没有像传统的文言文那么晦涩难懂。这种极具古典韵味的语言的运用,给小说增添了一种诗性的清丽与优美。不仅如此,贾平凹在方言的使用上,也打破了一些常规性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新奇、陌生、灵动、真切的表达效果。如果追溯起来,贾平凹小说中所使用的很多方言土语其实都属于上古时期的雅言,历经多个时代,渐渐在民间流传,因此这些方言有一种古典雅致的韵味。比如“害娃”“拿作”“受活”等词,对于不熟悉秦地方言的读者来说,这些词语会给人一种陌生感,其实

18、“害娃”是怀孕的意思,“拿作”是刁难的意思。贾平凹特意规避了这些词的常用意义,把它们放置在具体的语境和人物性格塑造中,让人们根据所描述对象的特征和具体的语义去揣摩词汇的含义,刺激又新鲜,从而达到了新颖奇特的审美效果。这与诗歌所追求的语言的陌生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淡化与留白的故事情节。利昂塞米利安在 现代小说美学 中说:“所谓情节,是精心结构起来的具有严密因果关系的故事。”1 2(P 5 9 0)完整的故事情节会让小说逻辑紧密,而淡化故事情节则会使小说看起来更加随意和灵动,从而显现出诗化特征。贾平凹通过对 红楼梦 和 金瓶梅 的深入研究,摆脱了传统小说创作模式的束缚,以大量密实厚重的生活细节描写推

19、动小说的发展。古炉 所描写的是人47第4 6卷 第2期严运桂等:贾平凹小说的诗性书写 们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文精神的丧失。小说没有明显的时间线和故事线串联,却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作品故意避开了对“文革”斗争过程的直接描写,而是自然逼真地展示古炉村人们平凡往复的日常生活。这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将真实生活的琐碎与平淡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贾平凹小说情感的表达也非常含蓄,大多数都是以一个戛然而止的故事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废都 中庄之蝶死在了火车站的候车厅,白夜 末尾交代颜铭美貌却生丑女的真相是她做了整容手术,暂坐 以伊娃醒来一切好似黄粱一梦结尾。这些

20、戛然而止的结尾,让人在震惊之余陷入沉思。贾平凹的大多数作品都不能让人直接读懂,而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去细细品味。这就与诗人写诗的目的不谋而合。诗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丰富的意蕴和多样的解读方式。“留白 原本是诗书画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通过在画面上有意设置空白来使作品在视觉上产生美感,为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1 3(P 1 8)与直截了当的结尾相比,情节淡化和留白更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作品的内涵。这种含蓄隽永的表达方式,让贾平凹的小说充满悬念,意味深长。注重意象世界的塑造。小说的意象可以看作诗歌形式向小说的扩展。杨义在 中国叙事学(图文版)中强调“叙事作品存在着与诗

21、互借和相通之处,意象这种诗学的闪光点介入叙事作品,是可以增加叙事过程的诗化程度和审美浓度的”1 4(P 2 9 0)。小说意象的使用可以增强小说的审美内涵,是小说呈现出诗性特质的重要原因。贾平凹小说中意象众多。按照杨义在 中国叙事学意象篇 的分类方法,其小说中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意象、民俗意象和文化意象。自然意象体现了贾平凹追求的天人和一的艺术境界。“他对自然事物的敏感态度常常使自然物象呈现出特定的人间意义和诗学情味。”1 5 浮躁 中州河的喧嚣与躁动预示着改革的浮躁情绪,怀念狼 中狗的忠臣和狼的野蛮揭示了人性的双重性以及被生活压迫的无奈,灯带 中萤火虫的向死而生是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美好

22、未来的向往。卜卦算命、婚丧嫁娶、死亡超度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意象,使得作品具有民间色彩和民间趣味,同时又充满了神秘色彩。文化意象的出现渗透着古老厚重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体现了古老文明所独有的审美特质。值得注意的是,贾平凹小说中的景物意象都不是独立出现的,巫人鬼怪、山川草木、秦腔废埙这些意象,都在贾平凹的小说意象建构中起到了串联其他意象的作用,从而使其形成了一个与地理空间相结合的意象群,如 废都 中的西京城、秦腔 中的清风镇、高老庄 的高老庄,即共同建构了一个魔幻的意象世界,营造了一种混沌神秘的氛围,使得作品增加了一种朦胧厚重的意蕴。这样的氛围,可以让读者从故事情节中抽离,从而抽象地体味与思索。小说中

23、丰富的意象和意象世界的建构,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无限解读的可能。总之,贾平凹的小说在叙事艺术上具有浓浓的诗性美:文白相间的语言散发出古朴典雅,又通俗清秀的特质;方言土语的陌生化,具有新颖奇特的审美效果;故事情节的淡化和留白的结尾,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丰富的自然意象、民俗意象和文化意象,不仅使小说弥漫在一种神秘的氛围里,还具有深刻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强化了作品的诗性特质。参考文献:1 贾平凹.贾平凹文集(第1 4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9 8.2(意)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9.3 王兵兵.论海德格尔的“真”与“美”J.当代外国文学,1 9 9

24、4(3).4 郝丽姣.莫言小说的诗性叙事与当代诗化小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6).5 刘小枫.诗化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8 6.6 贾平凹.小月前本M.广州:花城出版社,1 9 8 4.7 伍益中.怀念世界的平衡D.湖南师范大学,2 0 1 0.8 刘凤.贾平凹长篇城市小说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互文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 0 2 1.9 贾平凹.高老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8.1 0 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5.1 1 贾平凹.鸡窝洼人家商州初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 0 1 2.1 2 贾平凹.妊娠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 0 1 0.1 3(美)利昂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M.宋协立,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 0 0 3.1 4 崔家欣.曹乃迁小说诗性叙事研究D.燕山大学,2 0 2 1.1 5 杨义.中国叙事学(图文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 a i l:s h e k e b a n 1 6 3.c o m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