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次
1 总 则 2
2 术 语 2
3 系统组成 3
3.1 自保温墙体 4
3.2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 5
3.3 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 6
4 材 料 6
4.1 自保温墙体材料 6
4.2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材料 8
4.3 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材料 11
5 设 计 11
5.1 一般规定 11
5.2 设计 11
5.3 构造要求 15
6 施 工 21
6.1 施工准备 21
6.2 自保温墙体施工 21
6.3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施工 23
6.4 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 25
6.6 雨、冬期施工 26
6.7 安全施工 26
7 验 收 26
7.1 质量验收基本要求 26
7.2 一般规定 26
7.3 主控项目 27
附录A 保温砌块(砖)及砌体主要性能指标 30
附录B 复验项目 39
附录C 本 规 程 引 用 标 准 40
附录D 本 规 程 用 词 说 明 41
0
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前 言
为方便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文件的要求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7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系统组成、4 材料、5 设计、6 施工、7验收。
本规程的编写涉及以下专利技术。
其中苏州市世好建材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持有以下6项专利技术:
发明专利:空心砌块自动生产工艺方法及专用成套生产设备,专利号:ZL01113704.5;
发明专利:复合自保温砖及其建筑施工方法,专利号:ZL200810020634.8;
发明专利:多功能快建节能砖(砌块)及其模具,专利号:ZL200310120012.X;
实用新型专利:复合自保温砖,专利号:ZL200820032531.9;
外观专利:节能建筑砌块,专利号:ZL200730297707.4;
外观专利:建筑节能砖,专利号:ZL200730297704.0。
黑龙江众和神华节能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有并授权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辰宇高保温墙体材料厂在江苏省使用以下7项专利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新型砌块生产模具,专利号:ZL200720116499.8;
实用新型专利:建筑承重体外挂节能墙板或外砌砌块,专利号:ZL200720116447.0;
实用新型专利:新型保温砌块,专利号:ZL200620021440.6;
实用新型专利:复合型保温砌块或砖,专利号:ZL200420018631.8;
实用新型专利:外保温砌块,专利号:ZL02273361.2
实用新型专利:双块结构节能墙体,专利号:ZL200420063516.2;
实用新型专利:新型无冷桥外墙板或块,专利号:ZL200720117038.2。
本规程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范围、有效性和验证资料不提出任何看法。
专利持有人已向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和非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使用授权许可进行商谈。在这方面,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规程的发布机构备案。
本规程由江苏省建筑节能技术中心负责解释。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2号,邮编:210008)。
主编单位 江苏省建筑节能技术中心
苏州市世好建材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连云港世浩建材有限公司
扬州世浩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常州中林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南京世浩节能自保温砖有限公司
江阴市华而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辰宇高保温墙体材料厂
徐州世浩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 吴志敏 张海遐 李基伟 史喜婷 沙静 卞国宝 秦剑峰 丁宜祥 韩霜 王胜军 许瑞龙 丁星生 王逵 凌舒 马吉 杨宽荣 田立柱 杨全根 徐维宏 万锋 荀和生 许锦峰
1 总 则
1.0.1 为提高我省建筑物墙体工程节能技术水平,方便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地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地区,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采用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系统的外墙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新建工业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 按照本规程进行设计、施工的建筑节能工程,自保温填充墙体与建筑物同寿命;冷(热)桥和剪力墙采用高耐久发泡陶瓷保温板等无机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时,系统与建筑物同寿命。
1.0.4 按照本规程进行设计、施工的建筑节能工程,系统防火性能应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的要求。
1.0.5 按照本规程进行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时,除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系统:由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填充墙体,配套合理的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措施和交接面处理措施构成的外墙保温系统。简称自保温系统。
2.0.2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填充墙体:由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的非承重填充墙体,该墙体热阻能够满足节能建筑对墙体热工性能的要求。简称自保温墙体。
2.0.3 冷(热)桥保温处理:冷(热)桥部位(主要指框架梁、柱)外侧现浇或粘贴高耐久发泡陶瓷保温板等,或者贴砌外砌型保温砌块进行保温处理。
2.0.4 交接面处理措施:自保温墙体和框架梁、柱、剪力墙交接处采用钢筋、增强网、抗裂砂浆等进行拉结与抗裂防渗处理。
2.0.5 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混凝土多排孔砖等与中置(预置或后置)高效隔热保温材料复合成型的保温砌块(砖)。简称保温砌块(砖)。按照强度等级分为承重型和非承重型砌块(砖),本标准涉及的均是非承重型砌块(砖)。按照保温材料放置时间先后分为预置型保温砌块(砖)和后置型保温砌块(砖)。
2.0.6 预置型保温砌块(砖):砌块(砖)砌筑前(一般在工厂里),在砌块(砖)中间放置或填充EPS板、XPS板等保温材料复合成型的保温砌块(砖)。
2.0.7 后置型保温砌块(砖):砌块(砖)砌筑成墙后,将发泡保温材料注入并填充混凝土砌块(砖)孔洞中形成的保温砌块(砖)。
2.0.8 混凝土多排孔砖: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与粗、细集料等经加水搅拌、成型和养护而制成的具有多排孔洞的混凝土制品,主规格的长度不大于365mm,宽度不大于240mm,高度不大于115mm。实际尺寸可根据工程应用设计。
2.0.9 外砌复合保温砌块:砌块侧面放置保温材料复合成型,用于贴砌在框架梁、柱、剪力墙等部位外侧以满足热工性能的保温砌块。简称外砌保温砌块。
2.0.10 高耐久发泡陶瓷保温板:由高耐久性无机多孔陶瓷材料在工厂制成的热传导率低、耐高温、耐候、耐老化、不燃的保温板材。简称陶瓷保温板。
2.0.11 对孔错缝砌筑:砌筑墙体时,上下层小砌块的孔洞对准,竖缝相互错开。
2.0.12 反砌:砌筑墙体时,砌块底面或盲孔面朝上作铺浆面。
2.0.13 控制缝:设置在墙体应力比较集中或与墙的垂直灰缝相一致的部位,允许一定的自由变形和对外力有一定抵抗力的构造缝。
2.0.14 专用砌筑砂浆:用水泥等胶结材料、细集料、掺合料、保水剂及其他外加剂等原料,在工厂或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合制成,具有较高粘结力、抗裂性能和(或)一定的保温隔热性能,专门用于砌筑保温砌块(砖)的砂浆。
3 系统组成
3.0.1 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系统包括非承重自保温墙体、冷(热)桥及剪力墙保温处理措施、交接面拉结与抗裂防渗处理措施。
图3.0.1 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系统组成
3.1 自保温墙体
3.1.1 自保温墙体由保温砌块(砖)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该墙体热阻能够满足节能建筑对墙体热工性能的要求。
图3.1.1 自保温墙体基本构造
3.2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
3.2.1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宜采用陶瓷保温板等无机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板宜与冷(热)桥、剪力墙现浇成一体,也可粘贴上墙,做法见图3.2.1。
图3.2.1 陶瓷保温板保温处理构造
3.2.2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也可采用外砌保温砌块进行保温处理,做法见3.2.2。外砌保温砌块用后锚固镀锌拉结片采用膨胀螺栓或射钉与钢筋混凝土梁、柱或墙锚固连接。
图3.2.2 外砌保温砌块保温处理构造
3.3 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
3.3.1 自保温墙体与混凝土柱、剪力墙交接面采用拉结钢筋(网)进行结构构造拉结。
3.3.2 自保温墙体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交接面采用抗裂砂浆和热镀锌电焊钢丝网进行抗裂防渗处理。
4 材 料
4.1 自保温墙体材料
4.1.1 保温砌块(砖)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1.1的规定。掺工业矿渣的保温砌块(砖)放射性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表4.1.1 保温砌块(砖)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备注
保温砌块
保温砖
1
尺寸允许偏差
长度
mm
3
2
宽度
mm
3
2
高度
mm
3
2.5
2
孔排数
—
≥3排
≥3排
3
表观密度
kg/m3
≤1200
≤1200
4
抗压强度
MPa
≥5.0
≥5.0
5
吸水率
%
≤20
≤20
6
干燥收缩率
%
≤0.045
≤0.045
7
抗渗性
mm
≤10
≤10
8
抗冻强度损失
%
≤25
≤25
9
当量导热系数
W/(mK)
≤0.35
≤0.35
由热阻推算
10
碳化系数
—
≥0.8
≥0.8
加入粉煤灰等火山灰质掺合料的砌块(砖)
11
软化系数
—
≥0.75
≥0.75
4.1.2 预置型保温砌块(砖)所用EPS板和XPS板材料性能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预置型保温砌块(砖)XPS板、EPS板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XPS板
EPS板
1
密度
kg/m3
≥12
≥9
2
导热系数
W/(mK)
≤0.035
≤0.045
3
吸水率(V/V)
%
≤4.0
≤5.0
4
燃烧性能
—
E
E
4.1.3 后置型保温砌块(砖)所用发泡保温材料性能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 后置型保温砌块(砖)所用发泡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1
外观质量
—
质地均匀
2
干密度
kg/m3
10~15
3
憎水率
%
≥85
4
稳定性
热稳定性
%
≤4
冷稳定性
%
≤2
5
导热系数
W/(mK)
≤0.045
6
燃烧性能
%
不低于GB8624中规定的E级要求
7
反应性
—
应在1分钟内形成质地均匀的泡沫,并不再膨胀
4.1.4 专用砌筑砂浆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1.4。放射性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表4.1.4 专用砌筑砂浆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性能指标
备注
1
稠度
mm
50~80
2
分层度
mm
10~30
3
凝结时间
h
4~8
4
保水性
%
≥88
5
抗压强度
MPa
≥5.0
6
粘结强度
MPa
≥0.20
7
抗冻性F25
质量损失
%
≤5
强度损失
%
≤25
8
抗渗压力
MPa
≥0.6
防水型砌筑砂浆
9
收缩性能
mm/m
≤1.0
10
导热系数
W/mK
≤0.45
热工性能有要求时
4.2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材料
4.2.1 陶瓷保温板相关材料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2.1-1至表4.2.1-3。
1 陶瓷保温板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2.1-1的要求。
表4.2.1-1 陶瓷保温板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备注
1
干密度
kg/m3
≤280
2
导热系数
W/(mK)
≤0.10
3
蓄热系数
W/(m2K)
≥1.60
计算指标
4
抗拉强度
MPa
≥0.25
5
吸水率(V/V)
%
≤8
2 陶瓷保温板粘贴砂浆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2.1-2的要求。
表4.2.1-2 陶瓷保温板粘贴砂浆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性能指标
1
拉伸粘结强度(与水泥砂浆)
原强度
MPa
≥0.40
耐水
MPa
≥0.30
2
拉伸粘结强度(与保温板)
原强度
MPa
≥0.20
耐水
MPa
≥0.20
3
可操作时间
h
≥1.5
3 陶瓷保温板系统专用抹面砂浆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2.1-3的要求。
表4.2.1-3 陶瓷保温板系统专用抹面砂浆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性能指标
1
分层度
mm
≤20
2
凝结时间
h
3~8
3
抗压强度
MPa
≥2.5
4
粘结强度(与陶瓷保温板)
MPa
≥0.20
5
抗冻性F25
质量损失
%
≤5
强度损失
%
≤20
6
收缩性能
mm/m
≤1.0
4.2.2 外砌复合保温砌块相关材料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2.2-1至表4.2.2-5。
1 外砌复合保温砌块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2.2-1的要求。
表4.2.2-1 外砌复合保温砌块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1
尺寸允许偏差
长度
mm
2
宽度
mm
2
高度
mm
2.5
2
抗折强度
MPa
≥1.0
3
吸水率
%
≤20
4
干燥收缩率
%
≤0.045
5
抗渗性
mm
≤10
6
抗冻强度损失
%
≤25
2 外砌保温砌块所用XPS保温板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2.2-2的要求。
表4.2.2-2外砌保温砌块保温板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XPS板
1
密度
kg/m3
25~35
2
导热系数
W/(mK)
≤0.030
3
水蒸气渗透系数
ng/(Pams)
≤3.50
4
压缩强度
MPa
≥0.15
5
抗拉强度
MPa
≥0.25
6
尺寸稳定性
%
≤0.3
7
吸水率(V/V)
%
≤1.50
8
燃烧性能
—
E
3 外砌保温砌块所用砌贴砂浆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2.2-3的要求。
表4.2.2-3砌贴砂浆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性能指标
1
稠度
mm
50~80
2
凝结时间
h
4~8
3
抗压强度
MPa
≥5.0
4
粘结强度
MPa
≥0.2
5
抗冻性F25
质量损失
%
≤5
强度损失
%
≤25
4 外砌保温砌块所用拉结片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2.2-4的要求。
表4.2.2-4拉结片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1
钢丝直径
mm
≥4
2
钢丝抗拉强度
MPa
≥500
3
镀锌层厚度
m
≥25
5 拉结锚固件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2.2-5的要求。
表4.2.2-5拉结锚固件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膨胀螺栓
射钉
1
抗拉承载力标准值
kN
≥0.8
≥0.5
4.3 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材料
4.3.1 自保温墙体与混凝土柱、剪力墙交接面拉结钢筋应符合建筑用钢材标准的要求。
4.3.2 交接面抗裂砂浆、热镀锌电焊钢丝网等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9等标准要求。
5 设 计
5.1 一般规定
5.1.1 保温砌块(砖)非承重自保温系统设计应包括自保温墙体、冷(热)桥及剪力墙保温处理、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设计。设计应有系统各部分构造图、节点构造大样及相关技术要求。
5.1.2 外墙传热阻值、热惰性指标等应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相关标准的要求。设计时应考虑冷(热)桥、剪力墙计算各向外墙的平均传热阻等指标。
5.1.3 自保温墙体不得直接干挂石材等重质饰面或安装、外挂其他重物。
5.1.4 自保温墙体耐火极限按表5.1.4采用,其他规格的砌块(砖)墙体耐火极限按照相关检测结果确定;200mm厚冷(热)桥(框架梁、柱)和剪力墙采用陶瓷保温板等无机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时,耐火极限为2.5h。
表5.1.4 保温砌块(砖)墙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墙体类型
耐火极限(h)
燃烧性能
190mm厚墙体
2
不燃
240mm厚墙体
2.5
不燃
注:同品种不同厚度的墙体耐火极限可以采用插值法确定。
5.1.5 自保温墙体结构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 1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对填充墙的相关要求。
5.2 设计
5.2.1 自保温填充墙体设计
1 自保温墙体的基本构造见图3.1.1。增强网应严格按《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 16等标准要求设置。
2 自保温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按公式5.2.1a、5.2.1b计算。热工计算时砌体应采用修正后的热阻,修正系数取1.15。几种常规的砌体热阻和热惰性指标见附录A,其他类型的自保温砌块(砖)砌体的热阻和热惰性指标按照相关检测和计算结果确定。
传热阻R0 = R砌体/1.15 + 0.19 (5.2.1a)
热惰性指标D = D砌体 + 0.42 (5.2.1b)
注:1、墙体内抹面按20厚混合砂浆考虑,外抹面按15厚水泥砂浆考虑,采用不同做法时,应换算。
2、墙体内表面换热阻为0.11㎡K/W,外表面换热阻为0.04㎡K/W。
3 自保温墙体平面设计宜以2M为基本模数,特殊情况下可采用1M,竖向设计及墙的分段净长度应以1M为模数;平面及立面应做墙体排块设计,宜采用主规格砌块,减少辅助块的数量及种类,设计预留孔洞、管线槽口以及门窗、设备等固定点和固定件,应在墙体排块图上详细标注。宜合理设置控制缝。
5.2.2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设计
1 采用陶瓷保温板保温处理
1)基本构造见图5.2.2-1。
图5.2.2-1 采用陶瓷保温板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
2)热工性能指标按照表5.2.2-1采用。
表5.2.2-1 陶瓷保温板系统的热工性能指标
陶瓷保温板密度等级
保温板导热系数λ (W/mK)
保温板蓄热系数S(W/m2K)
保温板厚度(mm)
保温板热阻(m2K/W)
系统传热阻R0(m2K/W)
热惰性指标D
250
0.10
1.60
30
0.27
0.57
2.85
40
0.36
0.66
2.99
50
0.45
0.75
3.14
60
0.55
0.84
3.28
70
0.64
0.94
3.43
80
0.73
1.03
3.57
注:1、陶瓷保温板修正系数取1.1。当采用不同导热系数的陶瓷保温板时,厚度应换算。
2、混凝土梁、柱、墙按200mm厚考虑,外墙内饰面混合砂浆按20mm厚考虑,外墙外饰面抗裂砂浆和水泥砂浆按15mm厚考虑,当采用不同做法时,应换算。
3、传热阻R0= R混合砂浆20厚+ R混凝土梁、柱、墙 + R陶瓷保温板+ R水泥砂浆15厚+R内外表面换热阻,热惰性指标D= D混合砂浆20厚+ D混凝土梁、柱、墙 + D陶瓷保温板+ D水泥砂浆15厚。
2 采用外砌保温砌块保温处理
1)基本构造见图5.2.2-2。
图5.2.2-2 采用外砌保温砌块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
2)热工性能指标按照表5.2.2-2采用。
表5.2.2-2 外砌保温砌块系统的热工性能指标
XPX板密度等级
XPS板导热系数λ (W/mK)
XPS板蓄热系数S(W/m2K)
保温板厚度(mm)
保温板热阻(m2K/W)
系统传热阻R0(m2K/W)
热惰性指标D
25~32
0.03
0.54
25
0.60
0.91
3.04
30
0.71
1.03
3.13
35
0.83
1.15
3.22
40
0.95
1.27
3.31
45
1.07
1.39
3.40
50
1.19
1.51
3.49
注:1、考虑外砌保温砌块混凝土面板嵌入XPS板燕尾槽等因素,XPS板导热系数取1.4的修正值,当采用不同做法时,应换算。
2、混凝土梁、柱、墙按200mm厚考虑、外墙内饰面混合砂浆按20mm厚考虑,外砌保温砌块面板、抗裂砂浆和水泥砂浆按30mm厚考虑,当采用不同做法时,应换算。
3、传热阻R0= R混合砂浆20厚+ R混凝土梁、柱、墙 + R砌块保温板+ R面板30厚+R内外表面换热阻,热惰性指标D= D混合砂浆20厚+ D混凝土梁、柱、墙 + D砌块保温板+ D面板30厚。
5.2.3 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设计
1 自保温墙体与混凝土柱、剪力墙交接面应采用拉结钢筋(网)进行拉结,拉结钢筋(网)应采用预埋或后锚固方式与框架柱(剪力墙)有效连接。
2 自保温墙体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交接面应采用抗裂砂浆和热镀锌电焊钢丝网进行加强,抗裂砂浆及钢丝网应延伸至自保温墙体及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保温材料不应少于150mm,宜大于等于200。
5.3 构造要求
5.3.1 自保温填充墙体构造要求
1自保温墙体的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伸出墙外的雨蓬、开敞式阳台、室外空调机搁板、遮阳板、窗套、外楼梯根部及水平装饰线脚等处,均应采用有效的防水措施。
2)室外散水坡顶面以上和室内地面以下的砌体内,宜设计防潮层。
3)自保温墙体墙下部一皮砌块(砖)应采用PU发泡填缝剂灌实;或采用一皮保温实心砌块(砖)砌筑;或设置高度为120~200mm的现浇混凝土带。当采用现浇混凝土带防水时,现浇混凝土带应与冷(热)桥梁一同进行保温处理。
4)处于潮湿环境的墙体,墙面应采用专用抗裂抗渗砂浆粉刷等有效的防潮措施。
2自保温墙体应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宜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专用砌筑砂浆砌筑,否则应采取措施(如采用保温材料隔断灰缝)减少砌体灰缝的传热损失。
3 自保温墙体应采用专用抹面砂浆抹灰。外粉刷层应设计分格缝,分格缝应根据建筑物立面分层设置,应采用高弹塑性、高粘结力、耐老化的密封材料嵌缝。
4 当墙长大于5m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构造柱应进行保温处理。见图5.3.1-1。
5 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120mm的腰梁,腰梁应进行保温处理。见图5.3.1-2。
图5.3.1-1 构造柱保温处理 图5.3.1-2 腰梁保温处理
6 自保温墙体门窗洞两边200mm范围内的砌块(砖)应采用PU发泡填缝剂灌实,或采用配套保温实心砌块(砖)砌筑。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窗台应加设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压顶(已设钢筋混凝土凸窗套或窗台板者可免),压顶高不小于120mm;窗台压顶可结合腰梁设置,或与腰梁连成一体。门窗洞口上方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应与框架梁连成一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压顶、过梁、钢筋混凝土框均应进行保温处理。见图5.3.1-3。
图5.3.1-3 门窗过梁、压顶、钢筋混凝土框保温处理
7 其他构造措施应符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 T14、《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 16等标准相关要求。
5.3.2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构造要求
1采用陶瓷保温板进行保温处理,构造要求如下:
冷(热)桥保温处理时,自保温墙体应凸出冷(热)桥梁、柱边线30~40 mm;陶瓷保温板宜与冷(热)桥梁、柱现浇成一体。门窗洞口上的过梁或框架梁应设置挑板用以承托陶瓷保温板,挑板设置要比外墙边线内缩15mm,形成凹槽,应在凹槽处用陶瓷保温板填平后包覆增强网,使保温体系完整。剪力墙保温处理时,自保温墙体应凸出剪力墙边线40~60 mm;剪力墙每层应设置挑板,用以承托陶瓷保温板,做法与洞口上侧设置挑板一致。陶瓷保温板宜与剪力墙现浇成一体。自保温墙体凸出冷(热)桥梁、柱、剪力墙边线不宜超过60mm,否则应增加挑板。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的建筑剪力墙保温处理应增加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和固定件。其他地区十二层以上或高度大于40m的建筑剪力墙粘贴陶瓷保温板系统应增加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和固定件。面砖饰面的现浇保温板系统均应增加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和固定件。固定件个数参考用量: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每m2约5个;其他地区十八层以下(含十八层)每m2约3个;十九至二十八层(含二十八层)每m2约4个;二十九层以上每m2约5个。固定件呈梅花状布置。
2采用外砌保温砌块进行保温处理,构造要求如下:
冷(热)桥保温处理时,自保温墙体应凸出冷(热)桥梁、柱40~60mm用以承托外砌保温砌块,门窗洞口上的过梁或框架梁应设置挑板用以承托外砌保温砌块,挑板设置要比外墙边线内缩15mm,使砌块砌贴上后形成凹槽,并在凹槽处用陶瓷保温板填平后包覆增强网,使保温体系完整。剪力墙保温处理时,每层间设置挑板,用以承托外砌保温砌块,做法与洞口上侧设置挑板一致。自保温墙体凸出冷(热)桥梁、柱、剪力墙边线不宜超过60mm,否则应增加挑板。
外砌保温砌块与冷(热)桥、剪力墙体应有可靠的拉结,拉结要求如下:
1)拉结采用后锚固热镀锌拉结片,沿高每皮(间距200mm)均应布置拉结片,水平方向每皮砌块均应拉结。
2)窗口下的第一皮要设跨洞拉结。拉结延长至洞口两侧各600mm。
3)门窗洞口两侧梅花形拉结空白处补充400mm长洞口加固拉结片。
4)拉结片钢丝筋径不小于φ4。
十二层以上面砖饰面的外砌保温砌块系统均应增加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和固定件。固定件个数参考用量:十二至十八层(含十八层)每m2约3个;十九至二十八层(含二十八层)每m2约4个;二十九层以上每m2约5个。固定件呈梅花状布置。
5.3.3 交接面构造要求
1自保温墙体与框架柱(剪力墙)应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墙体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2)墙体与框架柱(剪力墙)连接处,沿墙高每隔500~600mm(视砌块(砖)模数而定)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分布筋朝上),钢筋一端伸入砌体内,另一端预埋在框架柱(剪力墙)内,或通过植筋等后锚固措施保证其与框架柱(剪力墙)的有效连接。见图5.3.3-1。
3)拉结钢筋伸入填充墙内的长度: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50mm,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应沿自保温墙体全长贯通。
图5.3.3-1 砌体与柱或剪力墙拉结钢筋构造
2 自保温墙体与不同材料(如混凝土墙、梁、柱、板)的交接抗裂加强构造见图5.3.3-2。增强网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
图5.3.3-2 自保温墙体与混凝土梁、柱、墙交接面抗裂加强处理
6 施 工
6.1 施工准备
6.1.1 保温砌块(砖)、砌筑砂浆、冷(热)桥、剪力墙保温配套材料、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配套材料等进场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应对材料按照附录B进行进场复检。
6.1.2 保温砌块(砖)龄期应大于28d。砌筑时应控制保温砌块(砖)的含水率,一般情况下,普通混凝土保温砌块(砖)宜为10%-15%,轻骨料混凝土保温砌块(砖)宜为5%-8%。
6.1.3 相关材料应在干燥阴凉的场所贮存,贮存期及条件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产品应轻搬轻放,严禁倾卸、扔摔并应堆放在室内或其它平整、干燥的场地。
6.1.4后置型保温砌块(砖)墙体浇注发泡保温材料施工前,施工用水清洁度和硬度应满足要求,贮存发泡保温材料原材料的库房应干燥、安全,应提供便捷的场地;操作人员应穿戴必要的保护性服装(包括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眼镜、合身的工作服及橡胶手套),所有电线都应合理安排,应安设漏电保护器。
6.2 自保温墙体施工
6.2.1 砌体施工
1 保温砌块(砖)应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宜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专用砌筑砂浆砌筑,否则应在水平灰缝处采用EPS板等保温材料隔断,隔断材料的设置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2 砌体砌筑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至少间隔15d后再补砌,补砌采用砌块(砖)斜砌挤紧,其倾斜角度宜为60。补砌时,砌筑砂浆应饱满,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3 门窗洞两侧应保证平直。如用空心砌块(砖)应按设计要求用PU等防水保温材料灌孔。门窗框(辅框)必须牢固固定在门窗洞两侧,门窗框(辅框)与砌体间空隙,应用密封嵌缝材料嵌缝后再用砂浆抹平。
4 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应沿墙高每隔600mm在水平缝内预埋不少于2Ф6的钢筋,钢筋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700mm,洞口顶部应设置过梁。临时洞口补砌砌体和原砌体空隙应用砂浆填实,并用抗裂砂浆和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加强,钢丝网伸至洞口交接缝两侧各l50mm。
5 砌体孔洞或孔槽周边应采取可靠的防裂、防渗措施。孔洞或孔槽间隙应先用砂浆分层填实,孔洞应填充保温材料,并用抗裂砂浆和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加强,钢丝网伸至孔洞外各l00mm;孔槽应沿缝长方向用抗裂砂浆和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加强,钢丝网伸至孔槽两侧各l00mm。
6 后置型保温砌块(砖)墙体主规格砌块按设计要求1/2对孔错缝反砌,保证拟浇注发泡保温材料的孔洞上下一列列对齐。端部配块应先灌注保温材料后再砌筑。
7 其他要求应符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 /T14、《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 16等标准的规定。
6.2.2 后置型保温砌块(砖)墙体发泡保温材料的浇注施工
1 施工工艺
将原材料按配比分别溶水搅拌并充分溶解,利用压缩空气通过喷枪注入砌块孔洞中。原材料在每一列孔洞内发生化学反应并自由膨胀,填充空间,21s内凝固。墙体的喷枪注口直径16mm。可采用下列2种方法将保温材料浇注:
1)将保温材料从墙体顶部注入每一列砌块孔洞。用喷枪将保温材料从墙体底部一直浇注到墙体顶部(该喷枪管可达到墙体底部)。最大浇注高度为4.5m。
2)从灰缝处钻孔注射发泡保温材料的方法进行施工。从地坪线上约1.2m处开始施工,然后垂直向上每隔2~2.5m作为一个工作区域,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到达墙体顶部。
2 施工步骤
1)从墙体顶部注入墙体步骤如下:
(1)将施工设备定位,检查墙体高度。
(2)将喷枪放置在孔洞中间,且在底部以上约1m的部位。
(3)将保温材料注入,喷枪逐渐向上移动,如保温材料从顶部溢出,则停止浇注。如发现PVC喷枪底部有障碍物,则应将喷枪提起后再施工。
(4)当全部材料注射完毕后,应将多余的保温材料予以清除。
(5)进行质量检查。
2)从灰缝处钻孔注射保温材料步骤如下:
(1)将施工设备定位。
(2)从第一列砌块孔洞开始,在地坪线上沿着墙体高度方向每一列孔洞约1.2m高钻1个注射管道,注射管道孔径为16mm;约0.2m高和2.0m高各钻一个溢气孔,孔径约10mm。钻孔位置应在砂浆灰缝处。
(3)检查发泡孔洞是否清晰,能否将保温材料通过孔洞注入夹层。
(4)从最下面的注射孔洞处开始注射保温材料,直至保温材料从底部溢气孔和上一个溢气孔中溢出。
(5)移至上部钻第2个注射的孔洞,重复上述步骤。
(6)移至第二列,重复上述步骤。
(7)当材料全部注射完毕后,将注口的孔洞用砂浆进行填充,并进行勾缝,然后将墙体表面所有剩余的砂浆和保温材料清除。
(8)进行质量检查。
3 保温材料的使用数量应及时记录(包括保温层厚度、墙体施工条件、施工前调整的项目及墙体数量)。
6.3 冷(热)桥、剪力墙保温施工
6.3.1 陶瓷保温板保温处理
1 现浇式保温系统施工
1)施工前应进行排板设计,宜采用主规格保温板,减少辅助规格保温板的数量及种类。
2)根据排板图进行模板翻样,将每个构件所需要的保温板归类并按照排板图进行编号。
3)模板安装应考虑保温板的厚度留出间隙。模板安装校正好后将保温板安置到相应的位置,并采取措施临时固定。剪力墙部位应根据模板体系限位固定需要,打孔用对拉螺栓穿孔固定模板和保温板。对拉螺栓螺丝拧紧时,应防止用力过大对保温板造成破坏,校正模板时应防止敲击模板对保温板造成破坏。
4)保温板搬运、安装应轻拿轻放,严禁扔摔导致保温板破损。
5)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不宜大于0.6m,混凝土须振捣密实均匀,振动棒不得磕碰保温板和对拉螺栓。
6)拆除模板时应在混凝土与保温板粘结强度达到70%后进行(一般7d),拆模时不得损伤保温板。
7)如混凝土产生涨模,须对其进行凿除,粘贴保温板补上。
8)从构件浇筑成型到外墙粉刷装修时间内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拆模后7d内应进行必要的遮蔽保护防止雨水冲刷及烈日暴晒。
2 粘贴式保温系统施工
1)施工应在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前应根据建筑实际尺寸进行排板设计,按照排板设计进行划线分格。在外门窗洞口及伸缩缝、装饰线处弹水平、垂直控制线。在建筑物外墙阴阳角及其它必要处挂出垂直基准控制线,弹出水平控制基线。施工过程中每层适当挂水平线,以控制板粘贴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2)施工时应优先选用主规格保温板,主规格保温板尺寸为600 mm600 mm,辅助规格保温板或局部不规则处可现场裁剪,尺寸允许偏差为2mm。
3)应采用专用粘贴砂浆粘贴,砂浆应按规定的配合比配制,随用随配,并注意防晒、避风,配好的砂浆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h;粘贴前保温板不得浇水浸湿。
4)如基层较光滑或设计有要求,应先涂刷界面剂;保温板与墙体粘结可采用条粘或点粘,涂胶面积不得小于板面积的40%;采用点粘贴法,粘贴点胶应覆盖直径为70~90mm的圆形区域,各点中心之间的距离约150~200mm;板的边缘均匀涂抹粘贴砂浆宽不小于80mm。
5)保温板应错缝(竖缝)粘结,粘贴时用力要均匀,随时用2m靠尺和托线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应粘贴牢固,不得有松动和空鼓;墙角处保温板应交错互锁;粘板时应注意清除板边溢出的胶泥,使板与板之间无“碰头灰”,拼缝拼严,缝宽超过2mm时用相应厚度的聚苯条填塞,拼缝高差不大于1.5mm;需安装锚固件时,锚固件和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