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高中部2020年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不妨先讲讲“犬马之劳”的来由。这些年,我们在陕西、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发现的数十处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中,都发现出土家犬的现象,不少家犬颈部系铜铃。以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为例,狗是车马坑中不可或缺的随葬品。一般以1车2马或4马配1狗的组合出现,这些在当时战争中形成的车马狗组合。大概就是“效犬马之劳”的来由。狗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动物,尽管形态各异,但只有一个共同的野生祖先灰狼。中国是狗的驯化起源中心之一。2009年,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认为狗最初被驯化是在距今16万年前
2、的中国南方地区;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则认为狗是在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逐渐被人类所驯化的,并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两项研究在“中国南方地区是狗的起源中心之一”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但是,起源时间上的巨大差距暴露了他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动物遗存这个“实锤”证据,现生动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探讨驯化动物起源上就会存在局限。立足于考古学证据,中国动物考古学家袁靖认为:中国最早的狗出土于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时间为距今1万年前,其主要证据是骨骼形态和测量数据与狼差异明显、而与狗相似,这是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境内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较为可信的结论。狗并不
3、是一开始就是宠物,古人对狗的利用仍是基于其实际用途,礼记少仪云:“犬则执绁,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孔颖达疏:“犬有三种:一曰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君子庖厨庶羞用也”。在古代的画像石和绘画中,都有猎犬帮助古人狩猎的场景。狗的最主要驯化动因可能是作为人类狩猎助手,农业萌发促使狩猎方式逐渐退居历史舞台一隅。东周时期,成为直接参与战斗或警戒守营的“战斗犬”或“警犬”,墓葬中车马狗的组合是其在战争中作用的反映。诸侯国还设有“犬营”,名曰“狗附”;此外,新疆阿尔泰哈巴河县发现的放牧图中即有牧羊犬的形象。墓葬中随葬狗牲的考古现象最早见于距今6000年前的河南淅
4、川下王岗遗址,后成为商文化较为常见的一种葬俗,尤以晚商时期最为流行,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犬祭,并出现专门掌管祭祀用犬的职官(殷墟卜辞中有“犬中”“多犬”等记载),狗在当时居祭牲之首,犬牲的大量使用因而促进了养犬业的规模化。周代,随着祭牲礼制化的确立,狗位居“五牲”之一,“序五牲之先后贵贱”用以构建阶级或阶层的区分,河南洛阳西工131号墓内用五鼎随葬,鼎内分别装有牛、羊、猪、狗和鸡等“五牲”。实验表明:只有那些攻击性小(温顺)的个体才能够被驯服,因此,人类的选育在由狼向狗转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从而造成“狼子野心”的关键基因在狗身上荡然无存。距今7000年以前的前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南北方狗的体形
5、大小即已产生差异(北方稍大、南方稍小);商代以后,各地狗的体形大小更趋复杂,表明狗的品种进一步分化;及至汉代,狗的选育已有章可循,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有相狗经残简。直至19世纪初,狗才被大量有选择性地育种作为宠物,自此,狗的品种迅猛增加,据称目前世界上的家犬品种已达400多种,而中国约有30余种。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爪印”。未来之路依旧延伸,狗将与人类继续并肩前行。(摘编自吕鹏从“效犬马之劳”谈起)1. 关于中国境内驯化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目前为止都没有充分证据的一项是( )距今16万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 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
6、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在距今1万年前,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A. B. C. D.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效犬马之劳”最早见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狗以重要随葬品的“身份”出现在车马坑里。B. 据礼记少仪和孔颖达疏,狗有三类用途:看守、狩猎、食材。赠送狗要有一定的礼仪。C. 我国不同地区的古代画像石、绘画和其他考古发现中,都有猎犬帮助古人狩猎、战斗牧羊的场景。D. 几千年的人工选育,已经使得狗从习性上、体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种也有大幅度增加。3. 有关祭祀随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狗随葬最早见于距今6000年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流
7、行于晚商。B. 商代甲骨文中曾经多次提到犬祭,还有祭祀专职人员,狗居祭牲之首。C. 河南洛阳西工131号墓内用五鼎随葬,包括有牛、羊、猪、狗和鸡等。D. 银雀山出土的残简,证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选育狗的专门著作。参考答案:1. A 2. A 3. B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关于中国境内驯化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目前为止都没有充分证据,结合文本内容“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认为狗最初被驯化是在距今16万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则认为狗是在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逐渐被人类所驯化的,并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中国最早的狗出土
8、于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时间为距今1万年前,其主要证据是骨骼形态和测量数据与狼差异明显、而与狗相似,这是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境内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较为可信的结论”分析可知,A项正确。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是作者举的例子,且作者推测大概就是“效犬马之劳”的来由,并未下结论。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
9、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有关祭祀随葬,B项,结合文本内容“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犬祭,并出现专门掌管祭祀用犬的职官(殷墟卜辞中有“犬中”“多犬”等记载),狗在当时居祭牲之首”分析可知,祭祀专职人员应为祭祀用犬专职人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0、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
11、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
12、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
13、到研究型阅读)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会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B. 人们只有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加以记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C. 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态度,具备质疑的眼光。D. 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异同,目的性较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B. 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14、。C.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D. 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它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B. 一个人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C. 研究者在阅读经典性古籍时,往往会选择几种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D. 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
15、可。参考答案:1. C 2. B 3. B【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以偏概全。由原文“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和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可知,读者不是任何时候都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问题。选项B,缺少前提条件,对象错误。由原文“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就必须”可知。选项D,无中生有。原文无“知识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的说法。故答案选C。【2题详解】此
16、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B,“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可知,以郭象等人对“逍 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研究经常是在对比中进行的。故答案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观点的归纳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假设关系不成立。由原文“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说上
17、取得进展的基础”可知,有了质疑能力,学术上不是肯定有进展。选项C,绝对化说法错误。由原文“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知,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定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项D,曲解文意。由原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可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两者并非缺一不可。故答案选B。【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
18、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俗文化的广告传播什么是俗文化?汉字的“俗”是由“人”和“谷”两个字组成的,意为人要吃饭,人和谷子在一起就是“俗”。可见,“俗”就是指大众的日常的现实生活,具体包括俗人、俗事、俗物、俗心、俗举、俗话等。从这一角度看,俗文化自然就是指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了,相似的称呼有民间文化、平民文化、市井文化等。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与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广告中蕴涵着俗文化,借俗文化实现传播目的,同时也影响着俗文化的发展。作为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心理在广告中的表现非常典型
19、。首先是安土重家的心理。宗法制的熟人社会给人们一种自适的安全感,因此人们不习惯在流浪中追寻生活,安土重家的心理十分强烈。展现这种心理的广告作品很多,如孔府家酒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深深道出了久别故里的游子情。二是趋同求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神州行”广告中葛优的独白“这就跟进饭馆一样,一条街上,哪家人多我进哪家”,所借用和针对的正是趋同求稳的国民心理。三是敬官畏上的心理。中国民众经历了长期的封建专制,对官员普遍有一种敬畏加羡慕的心理。许多广告都牵强附会乃至胡编乱造地挂上皇家招牌,正是迎合或者说利用了这一点。当然,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其影响主要表现
20、在两大方面。一是渲染与强化作用。民众有所好,广告必甚焉。如以节庆为背景的广告,节日未至,它已铺天盖地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以唤起观众对于传统民俗的认同,引导受众的消费动机。这类广告冲击着受众,无形中也对俗文化起了积极的渲染与强化作用。二是贬抑与扭转作用。如果说前面所述是广告对俗文化的“扬”,这里谈的则是广告对俗文化的“弃”。近年来西方节日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商家经常借机大作广告,诱导消费者追随异域文化情境,这些洋节日在我国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趋势。再如,麦当劳近年在中国大做广告,受广告传播的影响,不少中国家长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疼孩子就带孩子去吃麦当劳。这些都对中国的节日、饮食
21、等文化带来了冲击。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广告有意追随俗文化、利用俗文化,以求给受众熟悉感,增加广告的亲和力;而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过传播会渗透到受众心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广告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那么在广告文化盛行的今天,如何优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我们认为,一方面广告人要强化社会责任感,切莫以媚俗、滥俗的方式表现庸俗、鄙俗的内容,因为这既是对俗文化的歪曲,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轻视。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还必须顾及人文教化的责任,不能惟利是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广告的引导和监管,及时处罚违法
22、俗广告,促进广告与俗文化的和谐发展。 6关于“俗文化的广告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文化就是指与大众的日常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它与广告密不可分。B俗文化内容丰富,常常蕴涵在广告中,使得广告实现传播目的。C安土重家、趋同求稳、敬官畏上等民间心理是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很多广告的设计就是利用了这些心理。D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甚至给俗文化带来了冲击。7下列不能体现广告对俗文化的“弃”的一项是A国内商家借洋节日大作广告,诱导消费者追随异域文化情境,导致洋节日在我国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趋势。B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广告宣传,促使中国家长对其过度追捧,这对中国的饮
23、食文化产生了冲击。C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过传播渗透到受众心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D有些广告以媚俗、滥俗的方式表现庸俗、鄙俗的内容,造成对俗文化的歪曲和对大众的误导。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A只要迎合或利用好民间心理,广告就能借助俗文化引导受众消费,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B神州行、挂皇家招牌等广告投受众之所好,实现了商业宣传的目的;同时也对俗文化起了积极的渲染与强化作用。C广告是大众传媒之一,既要传播信息也要传播文化,当下广告传播面临的问题就是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D对俗文化而言,广告传播是把双刃剑,只有广告人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使俗文化的广告传播得以优
24、化。参考答案:6 A(主次关系颠倒。错在“它与广告密不可分”。)7C(“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不等于对俗文化的“弃”) 8D(A从文中第二段可见作者对以皇家为招牌的广告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这种利用并不“巧”,且它虽然能对俗文化起渲染强化作用,但却不是“积极”作用;B不构成因果关系,原文只是否定了广告歪曲俗文化的行为,并未提到“俗文化的内容是健康积极的”,事实上趋同求稳、敬官畏上等心理本身就存在消极因素; C从第四段可知应为“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党进,朔州马邑人。幼给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
25、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建隆二年,改领阆州。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五年,领彰信军节度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护城河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
26、。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冑,毛发皆竖。进名进,自称曰晖,人问之,则曰:“吾欲从吾便耳。”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但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有删改)4下列
27、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 将:将要B进奋身从数人逐业 逐:追击C进出戎行,形貌魁岸 岸:高大D见必取而纵之 纵:释放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顺”“开宝”都是帝王年号,前者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年号,后者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B“刺史”又称“刺使”,官名。西汉武帝时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宋以后渐成虚衔。C“改”也叫“改官”,指官吏晋升调任;“出”又叫“出官”,指京官外出巡查,并兼任地方官吏。D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去世称谓不同,天子去世称“崩”,诸侯去世称“薨”,士大夫去世称为“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党进淳朴
28、谨慎,臂力过人。他年幼时侍奉杜重威,杜重威喜欢他淳朴谨慎,年长后,仍让他与姬妾一起伺候自己;杜重威失败后,党进因力气大编在军中。B党进归顺宋朝,历任官职。宋朝初年,党进转任本军都校、兼任钦州刺史,又先后担任一系列官职;杜审琼去世后,朝廷任命党进代任他的职务。C党进作战勇猛,建功立业。进攻太原时,太原骁将杨业率领数百骑兵攻打晋阳营寨,党进奋身率领几个人追逐杨业;后来在太原城北打败太原的部队。D党进喜怒不定,机智灵活。他奉诏巡察京城,不让百姓喂养禽兽,但太宗近臣拿着幼鹰从闹市走过,党进知道后训诫要谨慎养护,被百姓传为笑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业急入护城河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
29、获免。(2)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参考答案:4A5C6D 7(1)杨业急忙跑到护城河,正遇太原援兵到了,拉着绳子入城才免死。(2)杜重威的子孙有人生活贫困,党进把月俸分给他们,士大夫有人感到惭愧。点睛:1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1)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2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3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4 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表示暂时代理的:摄、代、署、权、判、行、假(临时的,非正式的)。5 其他
30、:表示追封官职的,如“赠”,表示恢复官职的,如“复”,补另外,还有一些词语表示不愿就职或请求离职的,如:去、不应、不就、不行、不受、辞、乞骸骨、致仕、告老、请老、 归田。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党进喜怒不定,机智灵活”说法不对,应是“见机行事”。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固定人名字保留“杨业”,“急”译为急忙,“入”译为到,“会”译为恰逢,“缘缒”译为拉着绳子。(2)“杜重威”“党进”保留,“或”译为有的人,“愧”译为感到惭愧。参考译文:党进,朔州马邑人。年幼时奉事魏博节度杜重威,重威喜欢他淳朴严谨,年长后,仍让他与姬妾一起伺候自
31、己。重威失败,党进因臂力编在军中。后周广顺初期,补任散指挥使,历升至铁骑都虞候。宋朝初期,转任本军都校、兼任钦州刺史,升任马步军副都军头、兼任虔州团练使,改任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兼任睦州防御使。四年后,暂代步军主管。杜审琼去世,朝廷任命党进代任他的职务。乾德五年,任彰信军节度兼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开宝元年,准备进攻太原,任命党进统率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率兵到晋阳,设置四面营寨,任命党进主管偏东面营寨。部队还未列阵,太原骁将杨业率领数百骑兵突击来攻,党进奋身率领几个人追逐杨业;杨业急忙跑到护城河,正遇太原援兵到了,拉着绳子入城才免死。太祖重重地奖赏了他。开宝六年,改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镇安
32、军节度。开宝九年,又命令他统率河东行营部队征讨太原,攻入太原境内,在太原城北打败太原的部队。太祖去世,太宗召他回朝。太平兴国二年,出京任忠武军节度。因病去世,终年五十一岁,追赠侍中。党进出身军伍,相貌魁伟,平常总是恭敬谨慎,每次穿甲胄时,毛发都竖了起来。党进名字是进,自称为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就回答说:“我是就我自己的方便。”从前,禁军中的军校,从都虞候以上,把自己掌握的兵数都写在梃上,像笏记那样。太祖有一天问党进管理多少兵士,党进不识字,把梃举起给太祖看说:“都在这个上面。”皇上见他朴实,越发器重他。曾经奉诏巡察京城,京中百姓有人喂养禽兽,党进看见了一定取来放走,骂道“:买肉不供养父母,却
33、拿去喂养禽兽。”太宗曾经让亲吏拿着幼鹰从闹市走过,党进想放掉幼鹰,亲吏说“:这是晋王的鹰!”党进于是训诫他说“:你要谨慎养护。”百姓传为笑话,他的变诈又像这个样子。杜重威的子孙有人生活贫困,党进把月俸分给他们,士大夫有人感到惭愧。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
34、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
35、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 / 选人调拟 / 先南曹 / 次考功 / 综核无法 / 吏得缘文为奸选者 / 又不得诉长吏 / 将奏罢南曹 /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 士无留难 /B. 初选人调拟 / 先南曹 / 次考功 / 综核无法 / 吏得缘文为奸选者 / 又不得诉长吏 / 将奏罢南曹 /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 士无留难 /C.
36、初选人调拟 / 先南曹 / 次考功 / 综核无法 / 吏得缘文为奸 / 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 将奏罢南曹 /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 士无留难 /D. 初 / 选人调拟 / 先南曹 / 次考功 / 综核无法 / 吏得缘文为奸 / 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 士无留难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 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 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 告老本指古
37、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B. 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C. 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D. 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
38、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参考答案:7. D 8. C 9. A 10.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7.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言断句的题目,解答时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
39、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还要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根据句意可正确断句。8. 试题分析: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
40、错误,“近侍”职位并不高。故选C。9. 试题分析:A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应该是“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许将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事件错误。10.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
41、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申饬”,应译为“指示”;“岂”,应译为“难道”;“对”,可译为“回答”;“为”,应译为“担任”;“同肆”,应译为“一起肆意”;“罗织”,应译为“编造、构陷”;“发”应译为“开挖”。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何以为”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
42、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
43、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
44、,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陈子昂别传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
45、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乃敕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时敕子昂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
46、,但兼掌书记而已。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 丁府君忧其中废。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年四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进士对策高第 策:计谋B览其书而壮之 壮:认为壮美,赞赏C激于忠义 激:激励D哀号柴毁 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子昂“奇杰过人”的
47、一组是(3分)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以进士对策高第 地籍英灵,文称伟晔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子昂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B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从而赢得皇上的重视。C陈子昂第二次进谏的时候武攸宜没有亲自接见他,而是让军曹来听他的意见,陈子昂知道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了。D陈子昂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只粗略地确立了提纲就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5分)(2)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5分)参考答案:4(3分)A(策:策问。从汉代起,皇帝为选拔人才举行考试,事先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策。应考的人按策上的问题陈述自己的见解,叫对策)5(3分)D(此为缺点;“高第”的意思是考中;表现皇上对他的优待,不能体现“奇杰”)6(3分)C(是把陈子昂降为军曹)7.(10分)(1)建安郡王(武攸宜)当时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