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成都市栖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960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栖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栖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栖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塞万提斯的伟大和忧郁 漫步于马德里扩建的新城区时,我们与一座雕塑不期而遇,那就是位于西班牙广场(PlazadeEs-pana)的塞万提斯的纪念碑。在十七世纪的风云跌宕起伏中,难得有一个平民,活得像塞万提斯那样,堪称是西班牙二百年的传奇。他在西班牙游历过,也阅读和思想过;他高谈阔论,又出国打仗,冲锋陷阵,流血受伤,还受到皇家嘉奖;他当过海盗的人质,逃跑时被抓,差点上绞架,在海外死个不明不白;等到他终于回到故乡,必须辛辛苦苦地谋生,却又蒙冤入狱;最后重病一场,死在家中。可是,他用笔塑造的两个人物,却永久地站在马德里的市中心,那是游人必到的地方。没有一个君主能代表西班牙的精神和形象,可是这两个人,却是今天全世界人心中的西班牙偶像。 那就是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和桑丘。人们大都觉得,堂?吉诃德的伟大,在于他的荒唐行为后面的锄强扶弱、见义勇为,在于他随时准备为理想赴汤蹈火的精神,在于表面荒唐可笑后面潜藏的实质性的理智的人文主义思想。今天的马德里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要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建造一个纪念碑,着实不易。这个纪念塞万提斯的纪念碑也没能避开都市里的高楼。可是西班牙人精心布置,终于使得这座以石块厚厚实实垒起来的高大纪念碑,不被群起的都市高楼吞噬。在塞万提斯纪念碑之后有一栋高层建筑,建筑师一定为两者的关系苦恼过。最后,真是处理得好极了。利用透视,拉开一段距离之后,后面的高楼体量就“变小”了。大楼和纪念碑的主体,都是中轴线对称,非常恰如其分地叠加在一起。纪念碑和大楼,活像是一个整体。 站在这一高瘦一矮胖的西班牙人面前,我终于感到有必要想想,假如堂?吉诃德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或者骑士,假如他代表了那么多的精神和思想,他还有什么意思?令那个倒霉的塞万提斯不朽的原因,就是因为堂?吉诃德精神之高尚、追求之正确吗?堂?吉诃德的追求始终是错乱的,他不停地和幻想中的敌人搏杀,取悦一个不存在的女人。正是这种错乱,使得穷困潦倒的作家塞万提斯,变得如此不朽。 骑着毛驴的桑丘,是塞万提斯眼中真正的西班牙芸芸大众。桑丘并非没有英雄幻想,只是短缺堂?吉诃德式的英雄气概,却也不乏一点隐隐的私心,这才忠心耿耿、天涯海角地在瘦马后面紧紧跟随。塞万提斯向我们指点了我们每个人的英雄情结,我们有时是桑丘,有时候是堂?吉诃德。他们形影不离,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我们在幻想和错乱之中摸索着理性,不了解自己或者根本不愿意了解自己,我们无法控制那支配着我们内心的欲望和冲动。在每一个宣言后面,都肩并肩地站着他们:堂?吉诃德和桑丘。而塞万提斯,怀着点忧郁,目送他们前行。 (《文摘周报》) 15、下列对传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从传记的内容来看,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骑士和英雄。 B、堂·吉诃德的形象,实际上体现了塞万提斯的英雄情结。 C、人类总是在很多时候无法控制那支配我们内心的欲望和冲动。 D、西班牙人的理想就是堂·吉诃德的精神。 E、这篇传记的节选部分与一般传记的写法不同,并不是以传主的生平为主线展开叙事的。 16、文章的题目是“塞万提斯的伟大和忧郁”,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在写“堂?吉诃德和桑丘”,为什么? (6分) 答:                                                                                                                                        17、结合文章内容来看,塞万提斯“不朽”的原因有什么?(6分)      答:                                                                                                                                        18、从全文看应怎样理解“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人的意义? (8分) 答:                                                                                                                                         参考答案: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吴光远:要注意“人文”这个词语的来源,源于拉丁语“Humanus”,意为“属于人的”、“人性的”等等。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产生了一些不以神为对象而以人为中心、不研究神的学问而探讨世俗问题的“人文学”。“人文学”的拉丁语为“Humanitas”,以表明它们是与“神学”相区别的新学科。     19世纪,西方学者开始用“Humanitas”(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来专指文艺复兴时的那股文艺思潮。人文主义者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这与中世纪把人看作神的罪人、神的奴婢大为不同。因此,文艺复兴运动也被称为“人文主义运动”。     陆云达:文艺复兴运动时的欧洲与中国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这场历时上百年的人文主义运动最终把人们的思想带出了封建社会,从封建时代的“以神为本”转向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从而为西方国家结束封建时代、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反观中国,两千年的奴化教育,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以官为本”的“官本位”文化,老百姓则是封建特权者的奴隶,并且心甘情愿。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皇帝虽然退位了,而人们头脑中的皇帝并没有退位,袁世凯的复辟,也就成为必然。因此,在当时情况下,资本主义对于中国来讲是太先进,所以走不通。     吴光远:你说的很对。要在有两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首先必须唤醒民众,把中国人从奴隶意识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认识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也就是说,要从“以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所以,孙中山言“共和政治,不是推翻皇帝便算了事”,“单换一块共和国的招牌,绝不得谓革命成功”。     不过,中国有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或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掀开了时代新的一页。                                 (选自吴光远《中国呼唤人文精神》) 7.下列不能支持“文艺复兴运动也被称为‘人文主义运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文艺复兴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产生了以人为中心、探讨世俗问题的人文学。 B.文艺复兴运动用“Humanitas”专指与“神学”相区别的新学科——人文学。 C.文艺复兴运动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体现了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D.文艺复兴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神学”是以神为对象研究神的学问,而“人文学”是以人为中心探讨世俗问题。 B.文艺复兴运动宣告了封建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人们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C.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官本位”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抑制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 D.五四新文化运动重在思想启蒙,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 9.请结合文本理解“单换一块共和国的招牌,绝不得谓革命成功”的内涵。(3分)                                                              参考答案: 7. B(原文说“19世纪,西方学者开始用‘Humanitas’来专指文艺复兴时的那股文艺思潮”) 8.B(原文说“把人们的思想带出了封建社会”,“为西方国家结束封建时代、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不是“宣告”、“标志”。) 9.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要从“以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把国人从奴隶意识中解放出来。也只有唤醒民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认识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革命才算成功。(3分。意思对即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对话马可:“真正的奢华在精神” 谈定制:最欣赏的设计师是大自然 记者:此前“无用”工作室有承接高级定制吗?您为彭丽媛女士定制服装的过程是怎样的? 马可:这次为彭丽媛女士提供的部分服装是我首次尝试为专人设计,我对专人设计的理解是——符合设计师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前提下为特定对象所提供的适合其需求的服装服饰。 记者:您怎样看待这次“一夜成名”? 马可:我会一如既往地生活。所有声名财富都是镜花水月。 记者:您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 马可:我最欣赏的设计师是大自然,它设计的70亿人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 记者:您怎样理解“世界的,中国的”? 马可:世界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不同的国家就像身体的各个部分。关键的不是哪个国家是心脏、哪个国家是大脑或是皮毛,而是每个国家对世界都有不同的价值。包容差异才能产生和谐,而包容的前提就是不以自我为中心。 谈“中国范儿”:穿起来像中国人的服装 记者:有人说,这次彭丽媛女士着装为本土高端品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也可能使中国消费者盲目追求国外奢侈品牌成为过去式。您怎样看待这次引发的中国本土设计的发展机会? 马可:好事!中国人可以正视镜子里的自己了。不久前有一个人问我:什么是“中国”时装? 回答:穿起来像个中国人的服装。 记者:在当下中国,一面是价廉低质的成衣到处飞,一面是富人对国外奢侈时装的狂热。作为设计师,您觉得有什么责任? 马可:今天的时代中真正的时尚不再是潮流推动的空洞漂亮的包装,而应该是回归平凡中再见到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华不在价格,而应在其代表的精神。我理解的设计师的责任包括三类,对于过去文化的传承责任,对于当下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于未来的生态责任。道德责任是指设计师不过分地刺激人们的感官欲望而企图引发更多的盲目消费,以期更大的商业利益。 谈“无用”:非品牌非时装的公益组织 记者:从“例外”到“无用”,从高级成衣到高级定制,17年中,您个人经历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马可:30岁以前是想明白“我”到底是谁,30岁以后是如何让这个“我”消失。 记者:您如何描绘作为设计师的自己? 马可:这个世界不缺乏能够设计出时尚的、优雅的、性感的、漂亮的时装的设计师,但非常缺乏真正的服装设计师。在我的字典里,“时装”和“服装”这两个词的含义有天壤之别。 记者:此前您曾强调“无用”是一个公益组织而非品牌,也非时装。这是为什么? 马可:“无用”既无经营策略和商品企划,也没有目标市场定位和营业目标,更没有响应各种流行趋势,创建7年还没有开过一家专卖店,怎么看都不像是时装或是一个品牌。 谈广东:一个比故乡更为熟悉的异乡 记者:如果时光倒流17年,您会做怎样的选择?作为东北人,您对广东有什么感觉? 马可:有些人来到人世是注定要去完成某种使命的,无论境遇如何,长期对信念的坚持和践行总会吸引机遇。广东对我意味着生活了14年的广州和7年的珠海和老火靓汤,占据了我一半的生命历程。是一个比故乡更为熟悉的异乡。 记者:目前微博上众说纷纭,“例外”与“无用”的关系。有人说“例外”搭了“无用”的顺风车,这两个品牌关系如何?您在其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马可:“例外”为我和毛继鸿于1996年在广州创立的中国第一个设计师品牌,我在1996年一一2006年担任例外设计总监,现任其艺术指导。我于2006年在珠海创建“无用”设计工作室,“无用”,是一个致力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公益性团体,其目标在于通过手工精心制作的出品向世人倡导:过自由简朴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由。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马可认为“世界的,中国的”,即各个国家的设计都有各自的特点,彼此虽然有差异,但都不可以自我为中心,应互相包容,才能产生和谐。 B.面对记者的发问,马可理解的设计师的责任,指的是传承过去文化的责任,担当对当下的道德责任,担当对未来的生态责任等三类。 C.“30岁以前是想明白‘我’到底是谁,30岁以后是如何让这个‘我’消失”指的是30岁以前响应各种流行趋势,30岁之后消弥自我,不张扬自我个性。 D.文章由四个话题串成,在一问一答中推动访谈的进行,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一个淡泊名利、勇于担当、理念独到、精神充盈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E.马可的回答机敏智慧、措辞得体,对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言语细腻委婉。全文叙述、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富有哲理,启人遐思。 14.“谈广东”一节,记者的访谈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15.请结合文本谈谈你怎样理解“真正的奢华在精神”?(6分) 参考答案: 13.(5分)CE(C应为:马可认为,自己30岁以前像其他设计师一样,响应各种流行趋势,做一个时装设计师,而希望30岁以后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服装设计师。E应为:自己亲历并非马可叙说重点,文本言语直白,没有抒情。) 14.(4分)采用侧面提问(或联系比较、对比),即将广东与东北二者联系,“例外”与“无用”进行对比,比直接提问更显委婉。同时,揭示了广东对马可人生阅历和事业发展的影响,紧扣“比故乡更为熟悉的异乡”这一题旨。(每点2分) 15.(6分)(1)奢华一般就物质而论,但在马可看来,声名财富和品牌时尚都是镜花水月; (2)要回归平凡,过自由简朴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由;(3)努力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每点2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参考答案: 10.D(干,请求) 11.D(A.语气助词;兼词,于此。B.副词,才;副词,竟、反而。C.代词,这样;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均为代词,代自己。) 12.A(文章并无批评之意)    13.(1)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2)但是没有听到哪个后进之士得到您的赏识。 (3)现在我急需早晚买草料、买口粮、雇佣仆人、租赁房屋的资金。 14.韩愈当时处于穷困之中,写本文请求提携引荐。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 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 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 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 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 隶乎?”一皆放遣。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 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 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 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 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 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 将。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 时五十九。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 唐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B. 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 一枚/ 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C. 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 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D. 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 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指太宗尚未登基,在藩镇为封王。 B. 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借服饰指代士大夫、缙绅。 C. 宿直,官员夜间值守官舍,主要任务是防护守卫、应对变故等,相当于“值夜班”。 D. 尚书,最初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员外郎为正副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大亮为官一任,治理有方。担当土门县令一职时,面对饥荒、盗贼侵寇的局面,他卖马分钱,鼓励百姓垦荒种田,获得丰收;他抓捕寇盗,确保一方平安。 B. 李大亮面对险境,有勇有谋。面对胡人进犯、敌众我寡的局面,他独闯敌营,面 见敌帅,晓谕祸福,说服群胡,使得前后有千余人归降,县境因此清静和平。 C. 李大亮身处要职,忠诚谨厚。作为朝廷重臣,他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他身居三职,宿卫两宫,均获得太子和太宗的信任。 D. 李大亮知恩重义,一心图报。他感激因张弼的救命与赏识之恩,作高官后仍不忘报恩,寻找张弼而不得,后来两人偶遇,他要把家产赠给张弼,张弼拒绝接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2)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参考答案: 10. C    11. D    12. C    13. (1)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 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2)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古人”是后一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排除D项。“重”是修饰“一言”的,中间不可停顿,排除B项。“深足贵矣”中“深”修饰“贵”的,排除A项。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六部各部以尚书、员外郎为正副长官”错误。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错。结合文本内容“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分析可知,剑南道巡省大使为过去的官职。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若”,如果;“之”,助词,的;“乖”,违背;“其”,代词,他;“自擅”,擅自;“是”,这;“使”,派遣的;“其”,代词,这样的。(2)“贤”,赞赏;“背恩”,背弃恩德;“而”,连词,表并列;“多”,称赞;“自伐”,夸耀自己。 【点睛】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 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 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 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 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 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 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 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 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 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 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 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 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 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 该是这样的人。”太宗在奏章上批注道:“有像你这样的臣子,我还担心什么呢?古人说, 一言之重,和千金相当。你的这番话,实在是非常值得珍贵的啦。我责令赏赐你一枚胡 瓶,它虽没有千镒那么贵重,却是我的自用之物。”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 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 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 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 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 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 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 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 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 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 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 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 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6. 参考答案: 8.B(易:轻视) 9.A(④是贾载和穆宁的做法。⑤是一般叙述性语言。) 10.C(李萼称赞颜真卿,不是为了博得颜的好感,而是为了表达民心,说明借兵原因。) 11.(10分)    (1)颜真卿派亲信秘密怀揣皇上重金悬赏杀贼的文书到各郡县,因此各郡都有很多响应的人。(5分,译出大意给2分,购、牒、由是,译对一处给1分)    (2)即使这样,假如答应你的请求,你将怎么做呢?(5分,译出大意给2分,虽然、借若、诺译对一处给1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    ①       。尽管超过半数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当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的精力向工作倾斜,花在阅读上的时间骤减。这未必全然归因于人们文学价值的忽视,主流媒体在阅读氛围和倡导文化价值的职能上也存在缺失。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优质的文化节目也就适时而生。 新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播满堂红。董卿认为文化类的节目很难做,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他们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高”是来自文学品质,          ②       ,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参考答案: ①深度阅读日渐式微(或者纸质阅读日渐衰微)② 而“不冷”靠的则是情怀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和“主流”对应,此处应该是讲纸质阅读日渐衰微;②处结合“高而不冷”,言之有理即可。 8. 某高中百年校庆,拟举办一场校友联欢会。下面是两段主持人的串词。其中有五处不符合表达准确得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情境一:著名校友史先生已去世,其子上台后,主持人请他讲述父亲与母校的渊源。 主持人:史先生,您的家父曾是我校的优秀学子,虽然他已经死了,但我想请您为我们爆料他在母校就读期间的趣事。 情境二:上一个节目是82届毕业生合唱校歌,下一个节目是17级新生的舞蹈《新芽》。 主持人:悠悠老歌方唱罢,命音统梁;翩翩新舞已练成,鹤立鸡群。下面是17级新生的舞蹈表演《新芽》。大家一起嗨起来! 参考答案: ①“您的家父”改成“令尊”②“已经死了”改成“驾鹤西去”③“爆料”改成“分享”或“讲述”④“鹤立鸡群”改成“跃跃欲试”⑤“大家一起嗨起来”改成“掌声热烈欢迎”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节目串词一定要注意表达准确得体。在情境一中,要注意主持人的说话对象是史先生,内容是介绍他已故的父亲与母校的渊源,因此可以使用“令尊”等敬辞以及“驾鹤西去”等讳饰;“爆料”过于随便,显得不庄重,可改为“分享”“讲述”等比较正式、委婉的词语。在情境二中,“鹤立鸡群”是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既不能用来形容舞姿,又褒赞过度,可根据前句的句式与舞蹈内容改为“跃跃欲试”;而“大家一起嗨起来”明显不符合校友联欢会的情境,可以改为“掌声热烈欢迎”一类的句子。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传授技能,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B.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育人”和“传授技能”调换顺序;B成分残缺,“打击”没有宾语;D表意不明,“很开心”的对象不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见到“和”等连接的句子注意查找语句歧义;见到省略句注意查找省略的成分是否明确,查找语句歧义;还要注意有些词语具有多义性,注意分析,此题D“很开心”的对象不明。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小题。 关于说谎,著名的莫过于“匹诺曹”和“狼来了”这两个故事。【甲】喊“狼来了”的小孩虽然一次次让人相信,最后自己却被狼吃了——不断说谎最后吃亏的是自己,因为你可以欺瞒一时而不可能欺瞒一世,匹诺曹说一次谎鼻子就变长一点——说谎是无法掩盖的,你的表情时刻在揭露你的行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两个关于说谎的故事,似乎是东西方文化的隐喻。研究者认为人类为争夺资源与配偶,普遍拥有欺瞒彼此的能力,并且预测说谎行为源起于语言出现后不久。【乙】实际上,为了生存,连昆虫都会应运欺瞒策略,比如伪装、拟态。可见,欺瞒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繁衍而进化出来的本领,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心理学有个新名词叫“匹诺曹效应”,【丙】2012年西班牙某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人在说谎时,由于大脑中的岛叶皮质会被激活,用热成像仪记录下被测试者面部的影像发现,说谎者鼻子及周围肌肉的温度会有所上升。看来,皮诺曹说谎后鼻子变长长不是空穴来风。在新技术与新手段面前,人们随时能发现匹诺曹的鼻子变长,但“狼来了”的谎言依然有人相信。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    B. 预测    C. 繁衍    D. 空穴来风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参考答案: 2. B    3. A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能力。B项错误,根据语境“普遍拥有欺瞒彼此的能力,并且预测说谎行为源起于语言出现后不久”,应改为“推测”。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词语或句子之间的性质和关系来确定如何使用的。A项甲处“因为你可以欺瞒一时而不可能欺瞒一世”“皮诺曹说一次谎鼻子就变长一点”之间应该用分号,表示前后部分是并列关系。其余均正确。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压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个时段、一个时期、一个时代,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总是与压力纠结不已,相伴相生;但压力,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动力。 请以“压力”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