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参考答案:考点:HC: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考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及其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1965年5月”、“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
2、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BC两项均是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是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2. 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导的进谏和纳谏,在康雍乾时期不复再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整 B皇权空前加强C军机大臣只负责传达皇帝意旨 D实行文化专制,大臣害怕“文字狱”参考答案:B3. 1967年共同体宣布成立时,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
3、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共同市场更具有吸引力。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材料反映了A.英国反对欧洲联合B.欧洲一体化道路曲折C.英国的实力在下降D.英国希望领导欧共体参考答案:B从材料中的“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来看,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在开展与其他国家合作过程中面临阻力,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欧洲一体化道路曲折,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在与欧共体合作过程中的态度,并非反对欧共体的成立,排除A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 甲午战争前,有人认为申报是中外流氓所办的报纸,但甲午战争后申报成为时务的入门书,凡是有志前进的都不可不看
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注时局渴求新知B.江浙地区地方性报纸的出现C.维新人士办报热情高涨D.申报是影响最大的报纸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人们对时局的关注不断增强,导致申报地位的变化,故A项正确;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维新人士的办报热情,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申报的地位,故D项错误。点睛:关键的时间点“甲午战争”;结合知识分析出答案。5. 下列关于地理大发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就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 B地理大发现在科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C地理大发现
5、意味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地理大发现对人类来说是一个进步参考答案:A略6.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参考答案:B7. 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
6、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他在一份口述给基辛格的备忘录中又再次强调“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刻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当时A. 中美关系正常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B.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C. 西方遏制中国的阵营开始瓦解 D. 美国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立场改变参考答案:B从材料可知,尼克松所说的话都是围绕中国重返联合国展开的。过去美国构筑的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投票集团已经瓦解,曾经持反对立场的许多国家转而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且数目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所以充分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故选B。A无法体现,C错在开始,D观点错误。8.
7、右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扶清灭洋” D“科学为第一要义” 参考答案:C9.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参考答案:C10.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
8、,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参考答案:C11. 资治通签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差失”“驳正”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功能,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C项正确;筹划全国政务的
9、是皇帝,不是丞相,故A项错误;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影响,故D项错误。12. 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关于我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理解正确的是:A.标志着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B.实行独立的垂直管理体制C.上位权力和下位权力相互制约D.是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参考答案:B【详解】监察官员不隶属于地方行政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位卑而权重,故B项
10、正确;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是郡县制的实行,故A项错误;古代监察官只能上位权力监督下位权力,不能反向监督,故C项错误;监察体制是皇帝与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故D项错误。13. 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 )A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 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 C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 D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参考答案:B14.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在新政中体现这一思想是A整顿金融 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社会保障参
11、考答案:D15.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 )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行美元贬值 C限制价格水平 D推行福利制度参考答案:B16. 下表是中国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促使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年份工业企业(家)资本总额(万元)工人总数(万人)19136983308227192017595006256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奖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参考答案:C略17. 1787年5月至9月,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出席会议代表55人,
12、其中大部分是保守派,只有三个是民主派代表,与会代表争论异常激烈,会议最后通过了新宪法,关于此次会议及宪法表述准确的是A. 保守派和民主派一致认可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行使绝对的控制B. 制宪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赋予人民集会、出版、结社等基本的民主权利C. 宪法体现文官政府权力高于军权但文官政府不能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D. 宪法调和了保守派与民主派、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18. 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 A秦朝设立太尉 B隋唐设立三省 C宋代设枢密院 D清代设军机处参考答案:C
13、19.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参考答案:D20. 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 )A水稻的发现时间较晚 B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参考答案:B解析: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水稻
14、主要产于南方,其历史也十分悠久,但是由于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所以本题选B。21.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铸田器,教垦辟,田畴开广,百姓生活才充给,故B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选项C.D与材料不符,故C.D项错误。22. “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
15、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材料中“这力量”来自A马其顿B古罗马C德意志 D意大利 参考答案:B23. 直接导致右图中所示宣言发表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参考答案:D24. “为人君者,取象于天”。该语应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春秋繁露 D焚书参考答案:C25. 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为了谋求连续执政,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五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
16、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受到国会的弹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国会是美国国家的权力核心B.尼克松谋求连任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C.该事件是美国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的体现D.尼克松也可以解散国会,由新的国会决定其去留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代议制的特点。A不符合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中没有总统可以连任两届的规定,这是约定俗成的,B错误;D是英国首相可以做的,美国总统没有此权力。该事件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C。26.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
17、说:“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下列最能反映作者的观点是A.从汉朝到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宋代以后,地方逐渐失去了活力C.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应给予地方一定权力 D.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呈此消彼长之态势参考答案: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C 材料的主要信息是:从汉至清,中央过于集权;过于集权导致地方政治一天不如一天。A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材料中没有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信息,D错;材料表述的现
18、象是中央过于集权的结果,那就说明要使地方政治健康发展,只能适当集权,C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27.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参考答案:C“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与强化轨迹相反,C正确;A中有效手段不符合
19、事实;B中消亡不符合事实;D中监察百官属于监察机构职责,不符合材料主旨。28.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革命模式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D.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明显对于中国革命估计过于乐观,故D项正确;材料是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到了大决
20、战的前夜,不属于革命道路选择问题,故A项错误;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并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29.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实行民主制B主张实行君主制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衰落的原因D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而是“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故
21、A项错误;他认为“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可知他不主张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以不可能认识到衰落原因,故C项错误;正是由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引发苏格拉底对其进行反思,故D项正确。30.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A.土地改革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经济特区的建立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建国之初由政府推行的全面改革,不是“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故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
22、动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容,故排除B;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故排除D;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当时农民自发进行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没有得到中央政策的允许,是“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也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故选C。二、 非选择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2分)材料一 19291933年经济下降状况表(见下表)19291933年经济下降状况表引自弗里德曼大衰退 1929-1933材料二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
23、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正进行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
24、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材料四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6条又规定,“ 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25、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2分)并概括其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危机的关系(2分),并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10分)(4)根据材料二、三、四,归纳世界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8分)参考答案:(1)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分)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6分)(2)关系:经济危机助长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加深了经济危机。(2分)原因: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6、或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4分)(3)局限性: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4分)规则不严密(贸易保护主义有空可钻);(3分)不具有法律约束性。(3分)(4)趋势:从无序到有序;(3分)从法律、规则不严密到有法可依,有序地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3分)从贸易保护到贸易相对自由。(2分)本题围绕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完善,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子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29到33年的经济危机特点可以依据教材直接回答。(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是各国实行贸易保
27、护主义的原因之一,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未解决经济危机,反而助长了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战后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一体化的背景下成立的。(3)从材料“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等信息进行分析。(4) 材料“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说明了世贸组织具有法律效力,世界贸易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32.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六 公元前400前200年(1)解读图六(7分)要求:
28、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材料二 当自然哲学陷入困境之后,这就迫使哲学家们重新思考知识的问题。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柏拉图说,善是真和美德源泉;亚里士多德说,至善就是幸福。(2)古希腊哲学家的探索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进行的?(3分)(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评价梭伦“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1)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多,派别多;各派思想争鸣;继承、发展、融合(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5选3,3分)原因: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礼崩乐坏、王室衰微、大国争
29、霸;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文化下移,私学发展。 (3分)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与之相比。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基础。 (1分)(2)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自由辩论之风盛行;由关注宗教、神灵到关注人类社会;奴隶制经济的发展。(4选3,3分)(3)梭伦改革通过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等措施,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把雅典从内战的危机中挽救出来,拯救了国家;同时,也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3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
30、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
31、保,每年纳息二分。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1分)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各自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1分)(2)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4分)(3)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商鞅原因: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王安石原因: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5分)3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一点总是无可争
32、论的:在正当土耳其人民处于他们历史上最阴暗的时刻,凯末尔主义革命给他们带来了新生和希望,使他们重新获得了活力和自尊,不仅带着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而且走上了更加稀罕,更加珍贵的自由道路。”英国历史学家伯纳德刘易斯材料二、凯末尔改革从民族问题入手,依次解决政治、宗教、社会习俗、经济等问题,采取每个时期只做一件事情的策略,针对每一件事情,凯末尔也颇为用心策划,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一是容易解决的问题通常反对者较少二是先易后难便于改革的成功,每一次成功都为凯末尔的权威加上一重砝码,又为接下来的改革扫清了道路。(如亨廷顿所说“改革是由凯末尔计划好的,这种统一权威平等,是实现现代化最有效的顺序。
33、”)崔大权改革的任督二脉:勇气与智慧(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最阴暗的时刻”的涵义,(4分)并概括凯末尔的历史功绩。(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凯末尔改革的策略,(4分)并分析其策略的成功之处。(8分)参考答案:【答案】(1)涵义:一战结束,土耳其战败,奥斯曼帝国瓦解;大片领土被占领,土耳其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4分)贡献:驱逐殖民势力,赢得国家的独立(领导民族斗争,建立土耳其共和国);通过改革把土耳其从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4分)(2)策略:各个击破的方针;先易后难的原则。(4分)成功:减少改革阻力;促进改革的阶段性胜利;树立改革者的权威;推动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发展)。(8分)【试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土耳其之父”凯末尔的评说:(1)根据凯末尔改革的历史背景,“最阴暗的时刻”指的是土耳其在一战中战败,沦为半殖民地。“历史功绩”答出凯末尔领导赢得国家独立、领导改革实现国家富强。(2)根据材料二中“从民族问题入手”“依次解决”“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答出凯末尔的策略,并分析其对于改革成功的作用。【思路点拨】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