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第三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的。不
2、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是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
3、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有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
4、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
5、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了,雨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注余光中,台湾作家。17 下列对余光
6、中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听听那冷雨中的“冷”,一是为了突出在春寒料峭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一是表现因“发上下一点白霜“而产生的内心的寒冷。B本文第二段中作者“雨”展开联想,由雨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C“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一句,以经过提炼了的典型细节传达出了作者的离怨乡愁。D本文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已经,意象众多,“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E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写雨,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雨态表现的更加形象18文章第二自然段,
7、作者由“雨”联想到“方块字”,这样联想合理吗?为什么?(4分)19文章最后一段说 “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作者为什么用“青苔深深”修饰“记忆”?(3分)20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要选“雨”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为什么要加“冷”字?(5分)21大量使用叠词叠句是本文语言运用的一大特色,请你举出实例赏析其妙处。(4分)参考答案:17. A D(A中“冷”表现的是离乡背井的冷D错在没有创设明丽的意境)18. 合理。因为作者面对撩人情思的“雨”自然联想到“方块字”特有表意的形旁“雨”部,再联想到与“雨”相关的汉字“霜雪云霞,雷电霹雹”,而这一个个寄托着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的汉字
8、,勾起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作者借对汉字的联想,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拳拳之心。评分标准:“合理”得1分;能从“雨”与“方块字”的表意特点说明得2分;“借对汉字的联想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得1分。19. “青苔”生于潮湿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历久而成,身处远离祖国的作者借“青苔深深”修饰“记忆”,以形象表达埋藏于心底的那份记忆的深邃与遥远。评分标准:“青苔的特点”1分;“形象”1分;“记忆的深邃与遥远”1分。20. 因为“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作者与祖国分离,唯有“雨”成为二者的联系。“冷”字一方面突出了春寒料峭的雨给人的感觉,另一方面表达作者因远离祖国亲人而产生的凄
9、冷之情。评分标准:“雨是自己与祖国的联系”2分;“冷”是雨的外在特征2分;与作者的情感一致1分。21. 文中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滴滴点点滴滴”等,不仅把春雨细密飘洒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环境气氛,更便于表达作者心中那连绵不尽的缕缕情思,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评分标准:本题须结合实例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举出实例2分;对实例进行简要赏析2分。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如答题不规范酌情扣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关羽崇拜李国文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
10、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
11、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
12、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
13、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
14、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B. 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
15、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D三国演义对这个人物的塑造,跳出小说了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推崇与造神。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
16、类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国的普遍程度。参考答案:6.B7.D 8.C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酒婆冯骥才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
17、,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
18、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
19、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饯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竞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
20、起来反倒毁了? (选自2012年第5期小小说,有删改)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老板往酒里掺水,喝酒的人心里都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了首善街的人的贫穷、麻木,只图喝个便宜,喝个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B小说把酒婆的醉态写得十分好看,是为了使醉酒后的洒脱、快乐与买酒时的窘迫、寒碜形成对比,而酒婆喝酒的豪放、酒后的醉态是被首善街人时常记起的主要原因。 C小说中的酒馆是社会的缩影,酒馆老板在首善街卖假酒,安然无恙;卖真酒,出了人命。酒婆的死使酒馆老板感到十分疑惑。 D这篇小说极富讽刺意味,通过写酒婆因醉酒出事的故事,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1、的深刻主题,发人深思。 E小说的语言口语化较浓,“没人说清她嘛长相”“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等就是典型的口语。17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地说一说酒婆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18作者在小说最后一段写了老板的疑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请你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19这篇小说中,酒婆最终因醉酒死在了首善街,你觉得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6(4分)BD(B项,根据原文可知,首善街的人记起酒婆是因为她是“真正的酒鬼”,“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D项,文章表达的主旨并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酒婆在假酒中存在,在真酒中死去,作者通过这个人物
22、的遭遇,批判了习惯作假的社会。)17(6分)她是一个生活穷困、地位低微的人;虽嗜酒却老实本分;对命运无力掌控,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8(4分)引起读者的深思;(1分)加强了讽刺意味,引出小说的主旨,表达了对社会上存在的“假”与“骗”的批判。(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9(6分)示例一:是习惯于作假的社会害了酒婆。酒馆是社会的缩影,酒婆常年喝假酒,活得好好的,喝了所谓不掺水的真酒出事故而死。表现了人们对“假酒”早已习以为常,反倒无从适应酒的“真实”、社会的“真实”,酒婆的死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说明。示例二:是群体性的麻木、失语最终害死了酒婆。
23、喝酒的人对“假酒”心知肚明,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说出来,只图便宜,解乏。首善街上的人们习惯了被欺骗,习惯了欣赏酒婆的醉态。他们生活在虚伪的世界里,最终变得麻木,不为喝上真酒而抗争,群体性的失语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
24、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
25、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26、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伪听之伪:虚伪B此特一力士之事耳特:只,不过C高帝豫具武士豫:预先D上具告之具:都,全部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以忿怒故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B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而陛下因禽之因击沛公于坐D. 人之上书言信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5分)译文: (2)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3分)译文: 11文言文中,陈平善于出谋划策,请简要概括如何体现的?(5分)答: 参考答案:8A(伪:假装)9
27、C(A因为,介词/来,连词;B于是,副词/才,副词;C趁机,介词;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10(8分)(1)如今(您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不能赶上(韩信),却要发兵攻打他,这是促使他同我们作战,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很危险。(大意1分,“兵”“及”“ 趣”“窃”各1分)(2)高帝回过头对韩信说:“你别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大意1分,“顾”“而”各1分)11(5分)妙计擒拿韩信 违旨囚禁樊哙 故意沉迷酒色 假装听从安排 合谋诛灭吕族(每点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帝询问将领们,将领们说:“赶紧发兵活埋这小子。”高帝默默不语。
28、高帝问陈平,陈平一再推辞,说道:“各位将领说些什么?”皇上把各位将领的话都告诉了陈平。陈平问:“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有知道这件事的外人吗?”皇上说:“没有。”陈平问:“韩信本人知道这情况吗?”皇上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锐部队跟楚国比哪个强?”皇上说:“不能超过它。”陈平问:“陛下的将领中用兵有能超过韩信的吗?”皇上说:“没有谁赶得上他。”陈平说:“如今(您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又赶不上(韩信),却要发兵攻打他,这是促使他同我们作战,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很危险。”皇上说:“那该怎么办呢?”陈平说:“南方有个云梦泽,陛下只是假装出游云梦,在陈县会见诸侯。陈县在楚国的西部边界,
29、韩信听到天子怀着善意出游,看那情势定然无事,会到郊外迎接拜见陛下。拜见时,陛下趁机将他拿下,这只不过是一个力士就能办到的事。”高帝觉得他的主意不错,于是派出使者告知各诸侯到陈县会面,说“我即将南游云梦”。皇上便随即出发。此行尚未到达陈县,楚王韩信果然在郊外的路上迎接。高帝预先准备好武士,见韩信来了,立即将他拿下捆绑起来,装在车中。韩信喊道:“天下已经平定了,我本来该当烹杀了!”高帝回过头对韩信说:“你别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 高帝随击败黥市的军队回来,因受创伤而患病,缓缓地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叛,皇上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兵征讨他。启程后,有人说樊哙的坏话。高帝发怒说:“樊哙见我病
30、了,便盼望我死。”便采用陈平的计谋,召绛侯周勃在病榻前受命,说道:“陈平速驾驿站车马载着周勃代替樊哙领兵,陈平到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二人接受了诏命,驾驿站车马急行,还没有到达军中,边走边商议说:“樊哙是高帝的老朋友了,功劳很多,而且又是吕后妹妹吕嬃(x,胥)的丈夫,与高帝有亲戚关系并且显贵,高帝因为一时愤怒的缘故想杀他,只怕将来要后悔。我们宁可把他囚禁起来交与皇上,由皇上自己处决他。”他们没有到军营中,便堆土筑坛,用符节召来樊哙。樊哙接受诏令,立即被反绑起来装上囚车,由驿站送往长安。高祖死。吕嬃常因从前陈平为高帝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多次进谗言说:“陈平当丞相不理政务,每天饮美酒,玩弄妇女。”
31、陈平听到后,饮酒作乐日益加剧。吕太后闻知此事,暗自高兴。她当着吕嬃的面对陈平说:“俗语说小孩和妇女的话不可信,就看你对我怎么样了。不要怕吕嬃说你的坏话。”吕太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这件事。等到吕太后去世,陈平跟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此事陈平是主要策划。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窦群,字丹列,京兆金城人。父叔向,以诗自名,代宗时,位左拾遗。群兄弟皆擢进士第,独群以处士客隐毗陵。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庐墓次终丧。从卢庇传啖助春秋学,著书数十篇。苏州刺史韦夏卿荐之朝,报闻,不召。后夏卿入为京兆尹,复言之,德宗擢为左拾遗。时张荐持节使吐蕃,乃迁群侍御史
32、,为荐判官,入见帝曰:“陛下即位二十年,始自草茅擢臣为拾遗,何其难也?以二十年难进之臣为和蕃判官,一何易?”帝壮其言,不遣。王叔文党盛,雅不喜群,群亦悻悻不肯附。欲逐之,韦执谊不可,乃止。群往见叔文曰:“事有不可知者。”叔文曰:“奈何?”曰:“去年李实伐恩恃权,震赫中外,君此时逡巡路傍,江南一吏耳。今君又处实之势,岂不思路傍复有如君者乎?”叔文悚然,亦卒不用。宪宗立,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闻其名,与语,奇之,表以自副。武元衡、李吉甫皆所厚善,故召拜吏部郎中。元衡辅政,荐群代为中丞。群引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二人躁险,持不下。群忮很(狠),反怨吉甫。吉甫节度淮
33、南,群谓失恩,因挤之。陈登者,善术,夜过吉甫家,群即捕登掠考,上言吉甫阴事。宪宗面覆登;得其情,大怒,将诛群,吉甫为救解,乃免,出为湖南观察使。改黔中。会水坏城郛,调溪洞群蛮筑作,因是群蛮乱,贬开州刺史。稍迁容管经略使。召还,卒于行,年五十五,赠左散骑常侍。群很(狠)自用,果于复怨。始召,将大任之,众皆惧,及闻其死,乃安。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二十年难进之臣为和蕃判官,一何易 易:草率B去年李实伐恩恃权 恃:依仗C君此时逡巡路傍 逡巡:后退的样子D群谓失恩
34、,因挤之 挤:陷害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窦群“果于复怨”的一组是(3分) ( )1 欲逐之,韦执谊不可,乃止。2 吉甫节度淮南,群谓失恩,因挤之3 群即捕登掠考,上言吉甫阴事4 群引吕温、羊士谔为御史5 众皆惧,及闻其死,乃安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窦群孝顺。他的母亲去世时,他咬断自己的一根手指头,把它放到棺材里面,并在母亲的墓旁搭了个丧棚一直住到丧期服满。B苏州刺史韦夏卿向朝廷推荐窦群,皇帝知道后,并没有召见窦群。后来,韦夏卿升迁为京兆尹,又向皇帝推荐窦群,德宗任命窦群为左拾遗。C窦群利用陈登诬谄李吉甫,宪宗亲自审问陈登,知道了
35、实情后,非常生气,想要杀了窦群,是李吉甫劝谏解释,才免了窦群的死罪。D窦群引荐吕温、羊士谔担任御史,李吉甫认为这两个人急躁不正派,没有批准,窦群于是怨恨李吉甫,因此而陷害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叔文党盛,雅不喜群,群亦悻悻不肯附。欲逐之,韦执谊不可,乃止。 (2)会水坏城郛,调溪洞群蛮筑作,因是群蛮乱,贬开州刺史。 参考答案:4.答案: C 解析: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5.答案:D解析:不是窦群的行为;未体现窦群“果于复怨”的精神。6.答案:D 解析:窦群排斥李吉甫,不是因为窦群推荐的吕温、羊士谔没有被任用,而是因为吉甫担任淮南节度使,窦群认为李吉
36、甫已经失去皇帝的恩宠,因此而排斥他。7.答案:(1)王叔文集团(党徒)气焰盛大时,一向不喜欢窦群,窦群也忿恨不平不肯依附他们。王叔文一党想要驱逐他,韦执谊不同意,于是作罢。(2)适逢大水冲坏了内外城,窦群调集溪洞众多蛮夷来修建城墙,因为这些为数众多蛮夷叛乱,窦群被贬为开州刺史。解析:(1)“雅”,1分;“悻悻”,1分;附,1分;句意2分。(2)“会”,1分;“调”,1分;“因”,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 窦群,字丹列,京兆府金城县人。他的父亲窦叔向,因诗写得好而闻名于世,代宗时,担任左拾遗。窦群的哥哥弟弟们都考中了进士,只有他以处士的身份隐居在毗陵。他母亲去世时,他咬断自己一根指头放到棺材
37、里,在墓边搭了个丧棚住到守丧期满。他跟随卢庇注释阐述啖助的春秋学说,所写的文章有数十篇。苏州刺史韦夏卿向朝廷推荐他,上报皇帝知闻,皇帝却没召见他。后来韦夏卿入京担任京兆尹,又推荐了窦群,德宗让他担任左拾遗。当时张荐被派出使吐蕃,于是就升他为侍御史,任张荐的判官。窦群进宫去见皇帝时说:“皇上您登基二十年了,才把我从民间提拔出来当拾遗官,是多么艰难哪!用二十年难以提拔的臣子当和蕃判官,太轻率了吧?”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就没派他去。 王叔文集团得势时,一向不喜欢窦群,他也愤恨不平不肯依附他们,王叔文一党想把他赶出朝廷,韦执宜不同意,于是作罢。他去见王叔文说:“事情有难以预料的。”王叔文说:“为什么呢?
38、”他说:“过去李实夸耀自己的恩宠,倚仗着权势,威风震动朝廷内外,您那时在路边徘徊,只是江南一名小官罢了。现您也处于李实这样的权势,难道不想想路边还有像您这样的人吗?”王叔文虽感到震惊,但也最终没任用他。宪宗即位,调他当膳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掌管杂事。后又调出京城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听说了他的名声,和他谈话,认为他是奇才,上表让他担任自己的副手。武元衡、李吉甫都和他很要好,因此招请他任吏部郎中。武元衡当权,推荐他代替自己任中丞。窦群推荐吕温、羊士谔任御史,李吉甫认为这两个人急躁不正派,没有批准。窦群怀恨在心,反而怨恨李吉甫。李吉甫任淮南节度使时,窦群以为李吉甫失宠,于是就陷害李吉甫。陈登擅长星
39、象,夜晚拜访李吉甫,窦群就把陈登抓来拷打拷问,上书诬告李吉甫有密谋。宪宗亲自审问陈登,知道了实情,很生气,要杀窦群,李吉甫替窦群劝谏解释,皇帝才免去了窦群的死罪,调他出任湖南观察使。后又调到黔中,适逢大水冲坏了内外城,窦群调集溪洞众多蛮夷来修建城墙,因为这些为数众多蛮夷叛乱,窦群被贬为开州刺史。后升官任容管经略使。召他回京,在路上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赠官为左散骑常侍。窦群心狠刚愎自用,喜欢报复别人。当初召他回京,皇上想重用他,大家都很害怕,等到听说他死了,才安心。窦群哥哥窦常、窦牟,弟弟窦庠、窦巩,都任郎官,擅长写诗歌文章,所著联珠集流行于当时,意思是他们五兄弟像五颗星那样闪耀。6. 文言文
40、阅读 (22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3题。(18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41、,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
42、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见故相江万里 因人之力而敝之 B君其勉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失其所与,不知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3分) 捧诏涕泣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尽以家赀为
43、军费 左右命之拜,不拜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13把上面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5分)翻译: _(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5分)翻译:_参考答案:9.A (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10. C (A因:于是依靠,介词;B其:可要,句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