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阜阳市皖北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值仍能维持稳定D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参考答案:D2. 基因工程的原理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D基因突变参考答案:B3.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往氧气,结果是()A.酵母菌大量死
2、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参考答案:D4. 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B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C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参考答案:B5. 科学家培育“荧光猪”的技术流程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有关技术或原理,正确的是 A.a农杆菌转化法 B.b体外受精 C.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D.d胚胎移植参考答案:D6.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
3、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氧和零上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都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参考答案:B7. 下列对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C.复制需要酶和氨基酸 D.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参考答案:C略8. 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4、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参考答案:A9. 生物工程的兴起标志着人们从认识生命活动的奥秘,到按照人们的愿望改造生物的巨大飞跃。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形成新个体B.基因治疗目前正处在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参考答案: B 10. 萃取前往往要将胡萝卜烘干,粉碎,并且原料颗粒越小越好,这样做的目的是A让胡萝卜尽快溶解成胡
5、萝卜素 B让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C让原料颗粒尽快溶于萃取剂中 D节省萃取剂的使用量参考答案:B11. 某基因片段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基因片段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B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C该基因片段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D该基因片段中的碱基对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参考答案:D12. 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
6、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参考答案:B【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
7、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因为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还可以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 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参考答案:C14.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
8、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浓度参考答案:D15. 关于“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常要进行分组协作 B. 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C. 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小组调查结果要汇总 D. 对结果应进行分析和讨论,其内容包括“有无家族倾向、显隐性的推断等”参考答案:B16. 下列关于育种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
9、种的植物体细胞杂交,能产生新的植物体,这是传统的有性杂交方式所不具备的B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D体细胞诱变育种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参考答案:D17. 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步骤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复原实验中分别属于 ()A实验组,对照组B实验组,实验组C对照组,对照组 D对照组,实验组参考答案:A18. 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体的形成过程都与高尔基体有关B. 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中的有关基因指导合成的C. 效应B细胞都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10、D. 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参考答案:A【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是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使其失去感染能力,然后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若病原体进入细胞内,则需依赖细胞免疫进行消灭,具体过程是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释放穿孔素等,使宿主细胞裂解,让病原体重新暴露出来,然后抗体再与之结合,最终也是由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若是二次免疫,则记忆B细胞则会迅速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抵抗,而记忆T细胞则分化出大量杀伤性的效应T细胞对病原体展开攻
11、击。【详解】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故是由浆细胞中的有关基因指导合成的,B错误;二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效应B细胞)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所形成的,C错误;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直接结合,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作用发挥免疫效应,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点睛】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为分泌蛋白,且抗体与抗原能特异性结合,因而有抗体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19.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A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B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C在噬菌体DN
12、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氨基酸合成D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氨基酸合成参考答案:A20. 下列物质中,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的是A钾离子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氧气进入肺泡细胞 C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D酒精进入胃部细胞参考答案:A21.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D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参考答案:C【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
13、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解答】解: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正确;B、森林阶段生物种类更多,结构更复杂,故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B正确;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光照的分布等,故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C错误;D、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22. 以下哪种情况会发生渗透作用 A干种子萌发时吸水 B水由气孔进入外界环境 C兔的血红细胞放入到浓盐水中发生皱缩 D插在花瓶中的玫瑰花枝
14、从瓶中吸水参考答案:C23. 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能发育成新的植株。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以表达要离开母体C.新植株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参考答案:D略24. 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 ( )A. 不遗传的变异 B. 地理隔离 C. 生殖隔离 D. 多倍体形成参考答案:A25. 下列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目的及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 干酵母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是因为干酵母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代谢慢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止海藻酸钠焦糊C. 向CaCl2溶液
15、中滴加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液时要快速,防止凝固D. 理想的凝胶珠应该是富有弹性、不易破裂、内部无液体流出、稍带黄色参考答案:C【分析】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的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应注意的事项: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 干酵母
16、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干酵母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代谢慢,加入蒸馏水后使其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活跃状态,A正确;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间断加热,以防止海藻酸钠焦糊,B正确;C. 向CaCl2溶液中滴加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液时要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C错误;D. 获得的成功的凝胶珠应该是富有弹性、不易破裂、内部无液体流出、稍带黄色,D正确。26. A和a、B和b分别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则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参考答案:C27. 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
17、不符合实验要求()A能充分溶解色素 B与水混溶 C对人无毒 D易与产品分离参考答案:B考点:提取芳香油版权所有分析: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此外,还有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性、是否易燃、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等问题,因此选取萃取剂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解答:解:A、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要能充分溶解色素,A正确;B、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不能与水混溶,B错误;C、有机溶剂要对人无毒,C正确;D、有机溶剂要容易与产品分离,便于从产品中完全除去,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重点考查萃取剂的选
18、择,要求考生识记胡萝卜素的特点和理化性质首先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选择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其次选择萃取剂时,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要求考生理解联系实际,进行综合考虑28.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参考答案:B
19、29. 如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参考答案:A【考点】G2: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种群为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为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解答】解:A、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36629千焦/米2/年、2491千焦/米2/年、200千焦/米2/年,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9136629=
20、6.8%,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2491=8%,A正确;B、此水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肉动物包括多个物种,形成多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C、群落为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生态系统除了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外还有微生物等,C错误;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D错误故选:A30. 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参
21、考答案:A31. 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低下,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相似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C. 过敏反应 D. 感染引起的关节炎参考答案:A32. 下列各项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B. 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C. 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D.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参考答案:D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是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取含抗虫基因的重组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虫棉,体现了
22、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番茄体细胞与马铃薯体细胞融合后培育出植株技术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是个体的正常发育,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全能性的概念,细胞的全能性以细胞为起点,以产生个体为终点,D选项的起点不是细胞,其它选项的起点都是细胞,起点不是细胞,而发育成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33.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
23、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D“甲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参考答案:B34.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参考答案: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
24、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解:A、种群“J”型曲线发生在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环境中,则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故A正确;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故B错误;C、从开始出生率在逐渐降低,达到600即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故C正确;D、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的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所以当
25、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时,K值会增加,环境变恶劣时,K值降低,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从J型、S型曲线形成原因上去分析35. 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应是 A在羧基上 B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在R基上 D在氨基上参考答案:C36. 有甲、乙两组等量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CO2之和与它们消耗的O2之和比为 ( )A1:1 B3:0 C6:0 D4:3参考答案:D37. 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
26、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D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可能需要核仁加工修饰而产生活性参考答案:B38.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大草履虫,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增长率的变化为A先增大再减小 B只增大 C只减小 D始终不变参考答案:D略39. 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多少)参考答案:C40.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
27、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了30多倍,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转基因牛的乳汁中获取到人白蛋白,不需要与人体合成的白蛋白进行功能比较 B所谓“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C人们只能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获取到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存在于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 D如果人白蛋白基因的序列是已知的,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该目的基因参考答案:D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 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呈现多发态势。胰
28、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研究人员试图寻找新的药物以替代胰岛素或降低胰岛素的用量,相关研究如下:步骤一取快速生长的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较高浓度胰岛素,培养24h后,洗涤细胞,获得“胰岛素不敏感细胞”;步骤二使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处理“胰岛素不敏感细胞”,并检测其葡萄糖相对吸收率,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1)人体内血糖的来源有食物的消化吸收、_、_。(2)胰岛素能够_从而降低血糖。糖尿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原因是_。(3)在实施步骤二之前,需要确认步骤一获得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应选择_细胞
29、作为对照,使用_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通过比较_得出结论。(4)分析上表数据,可知:FGF-21单独作用时,可以_;FCF-21与胰岛素共同作用时,与单独作用时相比,细胞的糖吸收率_,二者共同作用的最佳浓度搭配为_。因此,FGF-21在糖尿病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参考答案: (1). 肝糖原分解 (2). 非糖物质转化 (3).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4). 胰岛素是蛋白质,若口服,会被消化酶催化水解,失去疗效 (5). 未经步骤一处理的 (6). 一系列浓度的胰岛素 (7). 相同浓度胰岛素条件下细胞的葡萄糖相对吸收率 (8). 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且随FGF-2
30、1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 (9). 高 (10). 100 nmolL-1 FGF-21和1000 nmolL-1胰岛素试题分析: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体血糖的来源有三个: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和吸收、肝糖元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
31、质的转化。(2)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由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口服,会被消化酶催化水解,失去疗效,因此糖尿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3)在实施步骤二之前,需要确认步骤一获得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应选择未经步骤一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使用一系列浓度的胰岛素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通过比较相同浓度胰岛素条件下细胞的葡萄糖相对吸收率得出结论。(4)分析上表数据,可知:FGF-21单独作用时,葡萄糖吸收速率逐渐增强,因此可知FGF-21可以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且随FGF-21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FCF-21与胰岛素共同作
32、用时,与单独作用时相比,细胞的糖吸收率高,二者共同作用的最佳浓度搭配为100nmol?L-1FGF-21和1000nmol?L-1胰岛素,葡萄糖吸收速率最大,为68.8%。【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并能够根据表格数据判断FGF-21对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作用类型以及吸收葡萄糖最佳FGF-21、胰岛素浓度组合。4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4)已知各营养级之
33、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kg。参考答案:(1)戊 (1分)甲、乙、丁 (每项1分,共3分)(2)捕食和竞争(每项1分,共2分)(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每项1分,共2分)(4)3250(2分)4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热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B.低浓度的2,4-D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参考答案:D 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热的水果不会导致性早熟,A错误;高浓度的2,4-D用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因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要强,B错误;生长调节剂是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可能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但在动物细胞内没有植物激素的受体,理论上对人体无害,C错误;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则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D正确。【考点定位】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