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阜阳市中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B.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C.二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参考答案:2. 1856年秋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其主要
2、标志是 ( ) A攻占南京 B东征和西征取得胜利 C李秀成率军攻击上海近郊 D取得三河镇大捷参考答案:B3.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对该观点的正确解读是A民本和保留君主制并未脱“儒家思想理路” B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不够成熟C“制度化蓝图”实质是全新的社会改革方案 D活跃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参考答案:A4.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 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
3、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参考答案:A5. 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 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参考答案:C6. 1939年新生活运动把“礼、义、廉、耻”(四维)修订成“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新生活运动”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 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抗战的开展 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
4、理思想参考答案:C国民政府在1939年新生活运动并没有实现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1939年新生活运动强调纪律、牺牲、节约和奋斗,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密切相关,主要是鼓励军民抗战,有利于抗战的开展,故C项正确;1939年新生活运动是将传统的儒家伦理进行了改造,不是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而是为抗战服务,故D项错误。7. 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A.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
5、要制度B.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C.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D.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参考答案:C“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就明显点出了礼是用来区分的,“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表现出礼是和谐等级之间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不够具体;B选项只提到了区分作用,不够全面;D选项说法有些不妥,混淆了礼乐概念。8.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
6、一的继承人C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材料“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诸侯世代只有封地的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并非其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封国唯一的继承人,故B项错误;“以祠其始受封之人”,反映出继承人与最初受封者的宗法血缘纽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受封者安土重迁,不愿意轻易迁移,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9.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
7、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倡导“求阔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并成功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A. B. C. D.参考答案:A10. “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B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C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D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参考答案:考点
8、:9H: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本题考查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兵匪互换”现象的认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兵匪互换”的理解解答:从所给材料看,“兵匪互换”只是出现于北洋政府期间,而且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瓦解,故A项的说法错误“兵”是特殊职业,“匪”不是职业,B项说明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B项错误所给材料不能说明C项信息,故C项错误从所给材料看,“兵匪互换”只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表现的非常突出,也就说明这一时期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时期,而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故D项正确故选D11. 维多利亚女王
9、以自己的名字为时代命名,她从18岁起就执掌政权,统治了大不列颠整整63年(18371901)。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最为辉煌,最令人难忘的一个时代。下列哪项内容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事实( )w A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B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C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福利国家的建成参考答案:D12.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参考答案:D
10、略13.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横扫全球的经济风暴,将世界资本主义的巨宅大厦,推回到早年“国民经济”及帝国时代的陋屋规模西方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运用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重建世界货币体系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D.建立极权政体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了自由主义的失灵,为此美国等民主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德国等开始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建立极权政体。重建世界货币体系是为了世界金融体系和贸易秩序的稳定,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考点: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14. 宋代
11、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实现中央集权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参考答案:D15. 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由材料可以看出周武王A.继承了古代先圣王的分封制度 B.古代帝王后代是分封的主体C.王畿地区也是分封的重点区域 D.使西周的统治区域得以扩大参考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周武王通过分封古代帝王的后代,使西周的统治区域得以扩大,从而加强了统治。
12、分封制是西周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同姓子弟是分封的主体,王畿地区由周王直辖,故A、B、C 三项均不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读材料排除错误选项即可。16. 以下列晚清时期商业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传统的商业体系受到极大冲击 B商业基本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C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商业中心 D洋务派企业垄断全国商品生产参考答案:A略1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产生向
13、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 B C D参考答案:A18.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参考答案:D19.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市民阶层的
14、壮大C自然经济的瓦解 D商品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选D明朝时期,江南的市镇发展已经极具规模,多数市镇沿河沿江分布,并且呈现出专业化生产特色,此后商品性经济作物的种植在该地区发展迅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这一地区的城市化进一步发展,故答案选D。南宋时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A项;明清时期,城市化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壮大关系不大,排除B项;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排除C项。20. 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和养蚕缫丝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
15、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参考答案:D 21.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己,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称赞的体制是( )A邦联制B中央集权制C联邦制D三权分立参考答案:知识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联邦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美国的联邦制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各州之间的关系,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要服从联邦政府,中央拥有很大的统领权,所以正确答案为C。邦联制是松散的,地方权力相对太大,排除A;因为地方有独立的权力,所以排除B。三权分立强调的是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制约和平衡,排除D。22. 斯塔夫里阿
16、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853年7月8日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在江户港抛锚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却是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进入世界市场的民族。”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史实是日本A殖产兴业走上现代化道路 B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C推翻幕府确立近代天皇制 D实现民族独立对外扩张 参考答案:A23. 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奴隶不是人”,并把它载入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另一种家畜”。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A.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B.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C.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D.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参考答案:A据材料“奴
17、隶不是人另一种家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时期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罗马法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故A项正确;罗马法“人人平等”的理念限于公民之间,不包括奴隶,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A。24. 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这则广
18、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近代民族企业、八年抗战、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D、实业救国思想参考答案:B25.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参考答案: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D 解析:“热衷产品直销”和“政府取缔”都有违史实,故排除B、C两项;A项虽符合史实,但从鸦片战争至1953年,中国同样是“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但广告业没有消失说明A不是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广告业消失的最
19、主要原因是由于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生产、资源分配、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国家统一计划,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复兴”的原因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党、政、企分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变成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模式。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26.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
20、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D.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参考答案:C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的中共中央已经注意到农民问题,并试图指导农民运动,而当时的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城市工作,因此这反映了当时中央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此时还未转移到农村,故A项错误;1927年以后,党中央才认为农民
21、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故B项错误;“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然后判断和排除。本题的时间信息是“1925”、“1926”,此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27.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各项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参考答案:D28.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
22、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参考答案:C29. 唐朝时期,面对乘除算法难以被人理解和掌握的窘境,边冈“用算巧,能驰骋反复于乘除间。由是简捷、超径、等接之术兴”。这有利于()A.数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B.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C.降低明算科考试的难度D.
23、十进位制计数法的成熟参考答案:A30.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参考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结合本题中黄宗羲思想不同的境遇可以推导出在近代反对君主专制,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故正确答案为D项。黄宗羲的主张反映了明末清初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和宋明理学被人们抛弃的现实,A项错误。B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结合梁启超是戊戌维新
24、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制,可知C项错误。二、 非选择题(共40分)31.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2分)并结合所
25、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季子文录(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3分)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立宪时刻(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材料四、“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
26、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并说明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分
27、)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2分)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答出三点即可,6分)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3分)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
28、国建立。答案2:不同意。退位诏书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答出一种答案即可,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3分)(英国“光荣革命”一方面强调是不流血的政变,一方面强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同时,“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所以,学生如果能够答出清帝退位包含这不流血的政变、南北方的妥协是否成功、民国建立是否实现民主共和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4)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作为研究范式。(答出三点即可,3分) 因素:研究者所处时代对研究者的影响。(2分)试题分析:辛亥革命、英国光荣革命、史
29、观等。(1)根据题干信息及材料一关键信息“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等,本问考查“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相关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出二者的联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爆发的推动作用:A.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从而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B.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30、D.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的不满,如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等。(2)辛亥革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和民族革命思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革命,因此: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古代王朝更替只是改朝换代,依旧是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依旧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依旧没有民主权利饱受封建剥削和压迫,依旧是人治而不是法治。(3)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观点可以从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不同意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4)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
31、,文革后历史研究的史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原来的革命史观、改革开放后流行的现代化史观等多种史观出现,史学研究运用什么样的史观,和作者认识等分不开。3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政府若有振作,则强横如俄罗斯,残暴如土耳其,外人不敢侧目也。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之满清政府,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材料二 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诚以中国四万万人析之,居政届者,多不过五万人,居军界
32、者,多不过百万人,余皆普通人民。是着眼于人数,已觉社会事业万万不可缓办。未统一以前,政事军事皆极重要。而统一以后,重心又移到社会问题。前者乃牺牲自由之事,后者乃扩张自由之事,二者并行不悖。 孙中山1912年4月10日在湖北的演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4年、1912年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局限性。(7分)参考答案:(1)变化:1904年孙中山认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前提是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1912年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是当前工作重心,主张进行社会建设。(4分)。 背景:1901年辛丑条
33、约的签订,满清政府变为洋人的工具;1912年满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4分) (2)局限:对列强的侵略性认识不足;狭隘的排满兴汉思想;对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7分)【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可知其对民主革命的认识在1904年是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根据材料二中“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可知其对民主革命的认识在1912年是进行社会革命;第二小问背景,结合1904年左右和1912年左右的相关历史史实作答即可。(2)根据上述材料中孙中山并未提到对帝国主义
34、的态度,以及将满清政府同满族人民等同,认为“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等信息可知其局限性为对列强的侵略性认识不足;狭隘的排满兴汉思想;对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全球通史记载:“中国人在与欧洲发生第一次冲突后(注:中西基督教传教之争),依然极度自信和独立,他们将西方商人限制在少数海港和边境贸易站;处理国际事务时,仅有些例外地承认纳贡关系;他们只是对耶稣会关于科学和神学的教导表示过一时兴趣,但这些教导最终还是为他们所抛弃和遗忘。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如此缺乏根据。”(1)“纳贡关系”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2)“耶稣会关于
35、科学”的教导有哪些?(3)你如何看待“如此自信”和“如此缺乏根据”的悖论?参考答案:(1)一方面加强了中国与他国之间的交流,延续了友好外交的传统,维系了中国大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开支巨大,造成财政负担,难以为继,也进一步强化中国“天朝上国”的心态,难以形成平等的对外观念。(2)数学: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编译同文算指地理学: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天文学:崇祯历书水利技术专著泰西水法、机械工程专著远西奇器图说(3)如此自信:从中国文明的传统优势角度展开,如传统的大国地位、雄厚的经济实力、文化的优势保持等;如此缺乏根据:从世界历史的发展大势对比分
36、析,如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发展、文化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外关系上的殖民侵略扩张等;试题解析:第(1)题,“积极性”可从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等角度思考作答;“消极性”可从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强化“天朝上国”的心态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题,“如此自信”可从传统的大国地位、经济与文化优势等角度思考作答;“如此缺乏根据”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角度思考作答。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两晋南北如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
37、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
38、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9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8分)参考答案:(1)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8分,答出三点即可)(2)造成了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9分,任意三要点即可)(3)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2分);因素:中西医学理论、方法的不同;主要是医术、医政的争论。(3分)影响: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中西医的融合和中医现代化。(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