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阜阳市盛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782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盛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徽省阜阳市盛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徽省阜阳市盛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徽省阜阳市盛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徽省阜阳市盛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阜阳市盛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

2、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节选自法制晚报,有删改)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

3、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节选自每日新报,有删改)材料三: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

4、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节选自 “东北新闻网”,有删改)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

5、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法制晚报,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 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

6、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C. 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D. 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B. 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C. 材料四是

7、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D. 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9. 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 D 8. D 9. 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味儿”。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

8、。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中,D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二段有这样的表述:“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该句子的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故选D。【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

9、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理解错误,由原文“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可知,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故选D。【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

10、分析他们抵触的原因,无非是从他们喜欢放鞭炮的原因,和他们没有认识到放鞭炮的危害这些方面考虑。在分析时结合这两点,再根据文章具体内容来解答。材料三第二段“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此句应是人们要放鞭炮的原因。材料一最后一段“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说明一些人认识不到燃放鞭炮的危害。材料二“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间声音已经越来越强烈”,这是从环保角度,一些人没有认识到环保问题,所以抵制“禁炮令”。【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

11、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4分) 宝 物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12、。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他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

13、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

14、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

15、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

16、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

17、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 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

18、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7分) 参考答案:(1)AE(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要点:

19、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 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 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解答多项选择题,一定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内容、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角度来仔细分析选项是

20、否正确。此类题目,在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会设置一些陷阱,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有通读全文,才能看出其破绽。例如本题选项BC属于因果不当的错误,选项D属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联系顾林说这句话的语境分析作答,上文“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表明顾林内心对瓷瓶价值的疑虑,担心卖低价;“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表明了顾林不得不卖的犹豫不决的心理。【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精彩的心理描写不仅能提示人物的性格

21、特征,还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更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主题。所以阅读时,一定要准确把握、细腻揣摩人物的心理。例如,要熟记各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如,直接描写式、抒情独白式、环境描绘式、行动表现、环境映衬式。再如,要跟随情节推移紧紧追踪人物,体会微妙变化。立足整体,设身处地,洞悉人物主流情感。【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

22、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尾段在文中作用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着小说中王教授的人物形象,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艺术效果等角度探究这种结尾手法所起到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小说情节围绕瓷瓶展开,从王教授送瓷瓶谢恩人,到顾林卖瓷救父亲,再到王教授收回赝品瓷瓶,再到得知瓷瓶是真品而送回,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从小说的主题表达来看,收回赝品瓷瓶,得知真品再送回,歌颂了一颗感恩之心、一种诚信精神,

23、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王教授得知瓷瓶是真品马上送回,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饱满。从表达效果看,用数字结尾,没有再叙写顾林听到后的反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组织答案时,还要答出尾段内容与作者情感、主旨的关系。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以往的

24、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试图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人类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其解决必须有赖于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更需要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其实,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亘古有之,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标准来评判其它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历史上它曾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之后,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

25、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哲学表达。形成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数千年文明虽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

26、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这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使得霸权主义有可乘之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当前,在全球化发展大势中,中国致力于公平互惠的全球贸易规则的达成,致力于地区合作的共赢。有赖于这种不懈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广泛凝聚共识,并已经开始对全球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选自邹广文、刘文嘉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

27、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只反对种族中心主义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的霸权做法。B.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因为世界文明主动接受且认可中国传统哲学的作用。C.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希望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D. 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维护人类共同价值的诉求,可以实现人类整体的安全和进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整个材料按照“总分”的基本逻辑关系进行论述,最后一段从现实角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可行性。B. 材料开头由“以往的全球观”引出一种全新的全球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重点阐述这一全球观是时代的要求。C.

28、材料中间部分紧承第一段内容,从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D. 材料中间三段的内容实质上解决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为什么是中国提出”和“怎么做”的问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人类的全球性困境,弱肉强食的观念往往只能导致对抗、挑动战争,这不符合“天下一家”的世界观。B.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全世界被广泛地接受认可,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也将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C.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使中国数千年文明始终保持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还可为今天全球的很多问题提供启示。D. 一旦强制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隐性地取消

29、了彼此的平等地位,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反对的。参考答案:1. C 2. A 3. B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只反对”缩小范围,据第2段的意思,“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是整体上反对种族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含有观念和行为两方面,本段第二句有“并”说明不只是“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B项,因果不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国传统哲学”关系方面的原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

30、化价值精神。第三段“面向世界文明提出”表明不是“世界文明主动接受且认可”;D项,“可以实现人类整体的安全和进步”犯了未然与已然关系的错误判断。据原文第一段“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和原文最后一句话“已经开始对全球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表明伟大愿景已产生重大影响;而第四段指出“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因此“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表明成为确然仍然任重道远,因此说成“可以实现”显得武断。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

31、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总分”不正确,应是“总分总”,第1段提出问题,第2-4段分析问题,第5段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可行性,是前文从不同层面进行阐述分析之后的解决问题的归纳性结论,属于总结。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C论证方法归纳错误。3.

32、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也将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推论武断。据材料第二段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的超越,并不是取代,而且“种族中心主义”是否消失跟很多因素有关,因此“将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还不具备必然性,不能形成已然判断。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

33、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韶,字元伯,学涉有器量,与弟彦、虔、蕤并为

34、孝文赐名焉。韶又为季父冲所知重。延兴中,补中书学生,袭爵姑臧侯,除仪曹令。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典焉。迁给事黄门侍郎。后依例降侯为伯,兼大鸿胪卿,黄门如故。孝文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曰:“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帝称善。迁太子右詹事,寻罢左右,仍为詹事、肆州大中正。出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帝自邺还洛,韶朝于路,帝言及庶人恂事曰:“卿若不出东宫,或未至此也。”宣武初,征拜侍中,领七兵尚书,除抚军将军、并州刺史。以从弟伯尚同咸阳王禧之逆,免除官爵。久之,兼将作大匠,敕参定朝仪律令。及吕苟儿反于秦州,除抚军将军、西道都督,行秦州事,与右

35、卫将军元丽,率众讨之。事平,即真,玺书劳勉,复其先爵。时陇右新经师旅,百姓多不安业,韶善抚纳,甚得夷夏之心。孝明初,自相州刺史入为殿中尚书,行雍州事。后除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后出为冀州刺史,清简爱人,甚收名誉,政绩之美,声冠当时。明帝嘉之,就加散骑常侍,迁车骑将军,赐剑珮、貂蝉各一具,骅骝马一匹,并衣服寝具。韶以年及悬车,抗表逊位,优旨不许。转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正光五年,卒于官,年七十二。诏赠帛七百匹,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曰文恭。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

36、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永安中,以克定秦、陇功,追封安城县开国伯,邑四百户。 (节选自北史?李韶传)【注】即真: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悬车:致仕,辞官居家 抗表:呈上奏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B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C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D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给事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

37、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B迁,意思是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晋升。C从弟指同曾祖父或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即堂弟。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在他们生前根据其功绩或德行获得的称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孝文帝想迁都,召集众位侍臣商议。李韶认为洛阳是皇权聚集地,几百年基业,且地处中土,方便四方朝贡,建都最好不过了。B吕苟儿在秦州反叛,李韶跟元丽一起带兵讨伐并平息叛乱,恢复了爵位。陇西刚刚经过战乱,李韶善加抚恤并安顿,得到了少数民族百姓的拥戴。C李韶历任地方官职,都能做到清正廉明爱护百姓,政绩突出,在当时颇有盛名。D明帝嘉奖李韶,封赏

38、甚厚。但李韶推辞将要告老还乡,请求不要加封,明帝仍然颁旨加以优待。并升任李韶为定州刺史,担任跟过去一样的常侍职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5分)(2)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5分)参考答案:4B 5D6B 7(1)君子所犯的过错,就好比日蚀月蚀:犯错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了;改正的时候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译出大意给2分;“过”“食”“更”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下葬之后,有一千多名冀州士兵,到荆州戍守,回来经过李韶的坟墓,争相为坟墓添土祭奠,

39、几天后才回去,李韶去世后还受爱戴到这般地步。(译出大意给2分;“戍”“还”“相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这句话的大意是:他前往中山上任,冀州老百姓都来送他出了西境,聚在一起哭泣,二州地域相连,老百姓早听闻他有德,到任后,定州州内十分安定。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中山”“冀州父老”“西境”“二州境”“百姓”“州内”。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40、【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41、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

42、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中山”“冀州父老”“西境”“二州境”“百姓”“州内”。【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

43、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44、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

45、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7【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过”, 过错、错误;“食”通“蚀”;“更”,更正、改正。第二句中,“戍”,戍守;“还”,回来;“相率” 争相,。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君子”“日月”“冀州兵千余人”“荆州”“韶墓”“数日”。【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

46、】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韶,字元伯,博学有器量,和弟弟李彦、李虔、李蕤都是由孝文帝赏赐名字。李韶深受叔父李冲器重。延兴年间,增补为中书学生,承袭姑臧侯爵位,被任命为仪曹令。当时修改车服和羽仪制度,朝廷都命令李韶主持。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再后来依据旧例降侯

47、爵为伯爵,兼任大鸿胪卿,仍然担任黄门侍郎。孝文帝将要制定迁都计划,下令推荐侍臣,访求旧例。李韶应对说:“洛阳是九州旧都,七百年基址,地处中原腹地,方便四方国家朝贡,皇上要建都,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皇帝认为他讲得对。升任他做太子右詹事,不久取消“左、右”职衔,李韶仍然担任詹事、肆州大中正。后出任安东将军、兖州刺史。皇帝自邺城回洛阳,李韶在路上迎接,皇帝说到庶人元恂的事时,说:“如果你没有离开东宫,或许不至于此。”宣武初年,李韶被征召授予侍中,担任七兵尚书,任抚军将军、并州刺史。因为堂弟李伯尚跟咸阳王元禧谋逆受牵连,被免除官爵。很长一段时间后,又兼任将作大匠,奉皇帝诏令参与制定朝仪律令。吕苟儿在秦州反叛,被授予抚军将军、西道都督,兼管秦州事务,和右卫将军元丽一起率领军队讨伐他。事情平定,转为正式职务,皇帝下诏加以慰劳和劝勉,恢复他原先的爵位。当时陇右地区刚刚经历过战争,百姓大多还没有安于本业,李韶认真安慰,很受少数民族及汉族百姓喜欢。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