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282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米兰花香于艳丽老吴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和远处已经返青的大地,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道,“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开快些?”乘务员一脸模式化的笑容,说:“大爷,火车已经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吗?”邻座一个和老吴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爷子,您以为火车是火箭呢?一眨眼就到家了。不要烧包啦,火车不比你家的牛车快?”老吴本来就语迟,被邻座抢白一顿,不再言语,局促地正了正身体,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火车停到火车站,老吴和相熟的人匆匆道

2、了别,便急忙走出站台。回家要去长途客运站坐大巴车,但老吴已经在火车上想好了,下火车就打出租车回家,多少钱也得打。离家不过是一个星期的光景,可老吴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老吴钻进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老吴一眼,问:“您去哪?”“于家庄。”“于家庄?”司机重复了一遍。“对,于家庄,盐山乡于家庄。”“老爷子”,司机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回过头来着他说,“您知道从火车站到于家庄得多少钱?”“我没和你谈钱,你快点送我回家,多少钱我都给你!”司机摇着头笑了,却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过身子,车子稳稳地滑出站前停车场,沿着不远处的高速公路,向于家庄驶去。老吴下了出租车,已是黄昏时分,他惶急地走进院子,晚春的暖风穿堂

3、而过,带来屋里米兰花扑鼻的香气,几天来,旅途劳顿的疲惫似乎都融化在弥漫的花香里了。“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一张俊美的少女的脸从窗里闪过。随后,穿着红色运动服,扎着马尾辩的素素从屋里奔出来。素素激动地喊:“吴爷爷,您回来啦!”“嗯嗯,素素在呐。”老吴欣慰地看着这个孩子,唯一的儿子吴天参军后留在部队,家里多亏着她和一帮年轻人照顾。他一边应着素素的问候,一边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屋子。“他娘,我回来了。”屋里叫作米兰的女人正至靠在枕头上,气息微弱,如一盏将熄的烛火,却在老吴进门的瞬间拼尽全力爆出一星火花,她睁开眼睛看着老吴,想说什么却似乎酝酿不出合适的气力。老吴看懂了她的心思,忙道:“

4、看到了,都看到了。”老吴的话让女人闭上了眼睛,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落在女人散在枕边的白发上。“莫哭莫哭!”老吴急忙劝慰道,“我把你养的那盆米兰按你的意思栽到了他的墓旁,你不晓得,那盆花开得多香,扫墓的人都说,还没到墓地就闻到花香了,还有,你让我说的话,我也都对他说了。”女人还是哭出了声,虽然声音微弱,但这丝丝缕缕的哭声更让人觉得心痛。“哎呀,你看你,还病着,哭啥哩?你看我给你带啥回来了。”老吴小心翼翼从持包里拎出一个黄绸布口袋,女人认得,这是老吴走之前她亲手缝制的,虽说她连捏针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但她还是拒绝了素素要替她缝袋子的请求,花了几个时辰,一针一线,缝好了这个袋子,甚至故意在针

5、脚里压进一根自己的白发。老吴将装得满满的袋子递给她,不消说,她就知道袋子里装的是啥,她紧紧地将布袋搂在怀里,枯瘦的前胸剧烈地起伏着。站在一边的素素知道,吴奶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老吴回家一个星期后,米兰去世了。埋葬米兰的时候,老吴郑重其事地把黄绸布袋拿来,大家看见,老吴从黄绸布口袋里倒出一抔黄土,将黄土覆在米兰的棺盖上。回来参加母亲葬礼的吴天,从志愿者素素那里知道,那抔黄土是钟国英坟冢上的,是父亲为钟国英扫墓时带回来的。钟国英是米兰以前的爱人,于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火车上在被人抢白后,老吴“将一个小包紧紧

6、搂在怀里”,可看出他对包里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坟冢上的一抔黄土的珍视。B. “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不易觉察的颤音”体现了老吴的感伤和对米兰的悲悯。C. “歪靠在枕头上”“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两处描写,和“如一盏将熄的烛火”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米兰的虚弱。D. 小说最后一段点出了钟国英的身份,与前文的相关内容照应,让人了解了事件的缘由,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 小说首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9. 小说标题“米兰花香”有哪些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C 8.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并引出下文。老吴为什么想要火车开快些?他想要干什么?表现人物。表现了老吴内心的急切之情与他的热心,他要赶快回到于家庄,赶紧告诉米兰祭拜她的爱人钟国英的一些情况。老吴的话语让人莞尔,有一种喜剧感,与后文的庄严、沉重形成反差,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9. “米兰花香”表面指院中米兰花的香气,它给人带来了香气;“米兰花香”象征着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伟大的献身精神;“米兰花香”象征着米兰的品质及其对钟国英深沉的爱与思念;“米兰花香”象征着人们对烈士的崇敬缅怀。【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

8、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B项,“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并不是“表现了米兰的虚弱”,而是表现了米兰的思念、伤心之情。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结构的作用。这道题考的是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掌握开头语段常见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或背景;(2)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3)描写环境,烘托氛围(如果是写景开头的段落);(4)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5)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6

9、)点题,总领全文。当然,不同方法的开头,其具体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是悬念式开头法,悬念法(倒叙法或设疑法在内容上的作用:(1)突出人物;(2)揭示小说的主题;(3)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结构上:(4)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的阅读兴趣;(5)引出下文的情节;(6)开篇点题,照应题目;(7)与结尾相呼应。阅读第一节,分析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老吴说“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开快些?”老吴为什么想要火车开快些?他想要干什么?这句话在结构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下文。“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请求把车开快点。表现了老吴内心的急切之情

10、与他的热心。他的话语让人莞尔,有一种喜剧感,与后文的庄严、沉重形成反差,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标题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阅读小说,找到有关米兰的描写,然后结合人物、情节、主题概括标题的含义。“晚春的暖风穿堂而过,带来屋里米兰花扑鼻的香气”,“米兰花香”表面指院中米兰花的香气,它给人带来了香气。米兰还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她是老吴的媳妇,在她病危时,她请老吴把她养的那盆米兰按她的意思栽到

11、了一个钟国英的墓旁,而“钟国英是米兰以前的爱人,于1952年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老吴说:“那盆花开得多香,扫墓的人都说,还没到墓地就闻到花香了,还有,你让我说的话,我也都对他说了。”所以,了解了情节后,可知“米兰花香”象征着米兰的品质及其对钟国英深沉的爱与思念,象征着抗美援朝烈士钟国英伟大的献身精神,象征着人们对烈士的崇敬缅怀。【点睛】考查某段落在作品情节发展中作用,须要对该段落作具体细致的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此考点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从局部考虑,重点关注某段落或某种情景中的某一个细节,如问文中某段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用,或问文中某 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

12、什么作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该情节在小说整体情节中的作用,注意情节构思通常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第二类往往从整体设问,分析小说在情节上的特点。回答该类问题,须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体特征考虑,结合小说情节通常的特点,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结尾夏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结尾出人意料,情节迹转,深化主题,贯穿情节的线索等。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永远的门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

13、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服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尘,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

14、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

15、,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

16、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得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

17、,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其中“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B.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

18、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C.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店员,一位是“缺乏才华”的影院美工。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的权利。通过与院内人们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关注小人物命运的创作观。D.一只透明的蓝色花瓶,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多次,与沉闷、凝滞的冷漠情调形成很大反差,它既象征着主人公纯洁、高尚的情感,也包孕了两个孤寂的人企望相通的微妙心意。E.作者最后写人们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花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依然盛开。我们从作品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切无疑是潘姓女子迟到

19、的表白。作品结局这种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祝福。(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6分)(3)小说中,作者在郑若奎去世后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句中“莫大的缺憾”是针对什么而言的?(6分)(4)纵观全文,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8分)参考答案:(1)C、E。(C项没有“对比”,院中的人也祝愿他们能走到一起。E项“祝福”应为遗憾、同情。)(2)开篇的环境描写中,“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

20、思维方式极易成为一种陈旧的定势,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习;“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小说主人公的生活方式、性格行为恰被这一特定生存环境促成。这里的环境描写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作答要点:环境是怎样的;环境描写的作用)(3)对潘雪娥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却了情感上的依托;对小院中的人们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他们对“郑、潘二人产生爱情”的盼望一下子落空了。(作答要点:指出针对的两个对象(潘雪娥、人们)及各自“缺憾”的具体所指)(4)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孤男寡女关系的猜疑、设想、窥探、评论和以

21、及随之起伏的感情态度的变化。开始,小院人们很不理解二人的独居,“关切”两人的交往,热切盼望小院里能出现“爱的奇迹”;接着,人们对二人的缺乏温情的简单接触感到泄气,产生遗憾与同情;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的突然去世而难过,对二人的“守节不移”产生敬意,也为小院里少了一个奇怪的单身汉的话题而感到莫大缺憾;最后,人们看到墙壁上的门,为郑潘二人暗中“私通”而深感“不能言状”的愤懑,和“不能言明”的心理失衡。(作答要点:“线索”是什么;“线索”在文中如何体现的,最好用序数词表述)略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争先恐后于坚 中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国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门一打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就像

22、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喷出来,争先恐后,蜂拥而动。大家在斑马线前面等绿灯,都下意识地要往前挤,结果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下火车,哪怕前面就是终点站,人们也要提前起身,收拾行李到过道上挤着,好像晚一步,火车就要飞掉。 “争先恐后”不过是世界的一种此起彼伏的暂时状态、一个形容词。但在六十年代的词汇中, “先”与“后”却是一种价值判断,“先”,与先进、进步之类有关,“后”却是落后、倒退, “落后就要挨打”。无数运动之后,在这个国家无人不患“恐后”症。由于普遍地“恐后”,争先成为风气,“先”是如此事关生存,到了必须“争”的地步。精神上的“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日常

23、生活中也就争先恐后了。 “争先恐后”不再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暂时状态,而是常态,所以,没有任何必要“恐后”的地方,人们也本能地要争先。 争先已到这种地步,连小学生考试,九十五分以下都是后了。所有人都争先,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惟一价值标准,所有人都要争先恐后,只好革命。 争分夺秒、力争上游,作为一种可能性,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它不是标准。如果也用河流比方,没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么?没有恒定的时间和缓慢的时针的对比,争分夺秒不正是慢么。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不同形态,也是世界的不同状况,它们并

24、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 马拉松赛跑永远只有一个人先进,世界注定是普遍落后的,是落后者的乐园。 先进的意思在此时代,只意味着价值是否能立即兑现。不能立即兑现就是落后。我常听人说,不甘落后,眼科医生加入了股票大军,种白菜的姑娘去医院当了护士。 我认识一位缓慢的大师,他的一座雕塑花了20年,他是落后的。他开始的时候,受的是先锋贾科梅蒂的影响,但这影响持续了20年之久,没有当即面市,他完成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年轻一代今天决不会从伦勃朗开始,必然永远落后。他们很聪明,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 一天等于二十年,固然是一种时间观。但20年如一日,同样是一种时间观。一天功夫的东西就是一天功夫的东西,20年功夫的东西

25、就是20年功夫的东西,永远不可取代。缓慢的并不是落后的,快也不意味着价值上的优越。这都是常识,但在这个世纪,明白这些,却是大智大慧。 在古代社会,各文明之间并不争先恐后,因为文明不存在价值上的先进与落后。但在20世纪,“落后就要挨打”,竟成为风行全球的真理之一。并且已然是,只要落后,就可以打。落后的标准由什么界定?武器的先进。那些文化并不崇尚武力的文明必然总是落后,落后的印度文明,落后的埃及文明,落后的印第安文明,落后的中华文明。这个世界已经昏头了。日本居然在中国文明面前以“先进”民族自居,靠的就是武器。此种逻辑已经成了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经验之一,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此逻辑乃是强盗们创造的。 以“争

26、先恐后”的价值观来看历史,不仅会得出缓慢的中国时间劣于格林威治时间的结论,甚至把“落后”用于汉语。 “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争先恐后”,乃是逃亡之象。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不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大地本身么?一成不变的,缓慢的,没有时间的,大地的这些特性是否已经成为这个“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 长江洪水的泛滥,从根本的方面来说,我以为乃是“先进”的人类不满于大地的落后,所导致。1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并未对“争先恐后”做全面的否定,只是强调要分时间、分场合、分内容对待。 B文章批评了把“先”作为衡量事

27、物的价值标准的社会状态。 C文中举眼科医生和种白菜姑娘的事例,意在说明人人都去追求生命中的更高价值。 D把落后作用于“中国时间”和“汉语”,源于一种以“快速”和“武器先进”为“先”的价值观,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E文章借提出“大地是否成为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质疑一种“争先恐后”的观念,这是运用了反证法,意在指出这种说法的荒谬。18通读全文,概括出人们普遍愿意“争先恐后”的原因。(3分)19根据上下文意,解释下列两句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 一天功夫的东西就是一天工夫的东西,20年工夫的东西就是20年功夫的东西,永远不可取代。20文章

28、在结尾部分写了长江泛滥的事例,请你分析这么写的作用?(5分)参考答案:17(4分)选AD B文章批评的是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C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人们追求能够立即兑现的价值,而不是“更高”价值。E使用的是“归谬法”而非“反证法”18(3分)答:(1)“先”与“后”曾是一种价值判断,精神上的“争先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历史原因) (2)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内在原因) (3)“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外部原因)答对一点得1分19(6分)答:(1)否定争先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普遍认知,指出要提高生活质量,必

29、须关注生活常态和基础。(从表面含义解释句子,说清“先进部分”与“普遍状况”,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话实际上是批判了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的社会认知。(从深刻意义解释句子,意思对即可。)(共3分,解释清楚2分,点出深层意义1分) 答:(1)功夫指花费的时间,工夫指具有的本事或取得的效果。本句意在说明,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花费应有的时间,一味求快是行不通的。(2)深刻道理即是:慢并不意味着落后,快也不代表着价值上的优越。(共3分,解释清楚2分,点出深层意义1分)20(5分)答:作用:从意思上讲:这句话意思在说明,由于人类过于“争先”,违背了自然规律,因而也必然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30、(此点2分,写出“争先”与“受惩罚”的意思各一分。) 此句处于文章结尾位置,起到了深化主题、升华中心的作用。(1分)借此事例,进一步地表明作者对“争先恐后”的看法;不能忽视把“争先”作为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要重视基础。(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8C(趋:奔向,奔赴)9C(乃:前者“于是”,后者“才”)10A(赵奢是从平原君自身利益和国家强大的角充加以劝说。)11(4分)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12(3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3分)赵奢用好的饭食

31、款待他,然后把他送回去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仲兄字文甫说(宋)苏洵 淘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淘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浮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馀委蛇,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

32、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徊,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毅,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滂薄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溃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33、。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注】仲兄:二哥,指苏涣。苏洵有两个哥哥,长兄名澹,仲兄名涣。涣:周易中的卦名。元吉,大福,大吉利。群者:指各种险害。混一:统一。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蹙而如鳞 蹙:收缩,密集。B相顾而不前 顾:看,对视。C岂有求乎文哉 文:文章。D则天下以为口实 口实:谈话的资料。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B且兄尝见夫水与风乎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C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 激于

34、义而死焉D昔者君子之处于世 凌万顷之茫然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比喻作家创作文章的过程,这体现了作者崇尚自然、反对雕琢的文学观。B文章记述为仲兄改字号事,在讲述改字文甫的理由时,作者借题发挥,阐述了为文贵乎物之相使的文艺思想,即“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至文”。 C全文从“改字号”入手,以易中爻辞为纲,先写风、水的个性,再极写风水相激的“殊状异态”,然后由此生发议论,构思巧妙,结构缜密。D文章描绘风水相激采用了比拟铺排的手法,妙喻连篇,穷形尽相,气势充沛,用风水相激自然成文论证不能不为之文才是天下之

35、至文的道理。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3分)(2)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4分)参考答案:16C(文:名词用作动词,此作“形成文章”讲。)17A(A以:连词,来。B与:连词,表并列;介词,跟。C焉:语助词;兼词,在这件事。D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8B(“阐述了为文贵乎物之相使的文艺思想”错。应是“阐述了为文贵乎自

36、然的文艺思想”。)19(3分)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对2处,得1分;错2处,扣1分。对5处,错1处或漏断1处,得2分。对6处,无错断,无多断,得3分。)20(1)(3分)已经过去了却不知道它的踪迹在哪里,这就是风;实际上它是通过水来显现形貌的。(“迹之所存”,1分;判断句,1分;形,名词用作动词,1分。)(2)(4分)这两样东西不能形成文章,可是不得不形成文章,事物之间相互作用,文章就在其中产生了。(每句1分;注意“文出于其间”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参考译文:我读周易看到涣的六四卦,卦辞说:“能为群物消除祸

37、害,大吉。”我说:“唉!群物的各种祸害,这是圣人要消除掉来统一天下的。”我的二哥名叫涣,表字公群。那么他就是以圣人所要解散、消除的各种祸害自许了,可以这样做吗?有一天,我把这些告诉二哥。二哥说:“你可不可以替我改改表字?”我说:“好。”过了一会儿又说:“请用文甫来代替原来的表字,可以吗?”二哥曾见到那水跟风相互作用么?流起来缓缓而行,停下来就显得很深很深,风平浪静、一片汪洋,涨得满满、浮动前行的,这就是水啊,实际上是风激起它。呼呼风声来自太空,不到一天就已走遍四方,摇摇荡荡没有形状,飘飘然从远方走来;已经过去了却不知道它的踪迹在哪里,这就是风;实际上它是通过水来显现形貌的。如今风和水在一个大湖

38、里相遇,水浪曲曲折折,波纹蜿蜒弯曲,平静时就相互推动,发怒时就相互冲撞,舒缓时就像云朵,收缩时就像鱼鳞,快速波动时就像马在奔驰,缓慢时就像在盘旋,彼此以礼相让、旋转回避,相互对视,谁也不敢前进;繁密的样子像绉纱,混乱的样子像弥漫的大雾,纷纷连连;有时停滞,有时波起,百里以内都是一样。风急流速,顺流而下到了沧海边,波澜壮阔、澎湃汹涌、怒吼相压,水波纵横交错,相互连结,在天空里放纵恣肆,在无边无际的海上摆荡,横着流过去又倒着折回来,大水喷涌回旋,翻起倾倒,水浪宛转回环、曲曲折折,旋转的像车轮,环绕的像带子,波浪矗立的像烽烟,奔涌向前的像火苗,跳动的像白鹭,腾跃的像鲤鱼,奇形怪状、姿态万千,风和水最

39、值得观赏的景象全都展现了!所以卦辞说:“风在水上吹行就是涣。”这也是天下最好的文章啊!然而风和水,难道有意要形成文章么?它们无意中形成文章,事先没有约定就互相遭遇了,而文章就产生了。这里的文章,不是水面的文章也不是风吹的文章。这两样东西不能形成文章,可是不得不形成文章,事物之间相互作用,文章就在其中产生了。所以说这是天下最好的文章。如今的玉,颜色柔和润泽,并不是不美丽,可是它不能形成文章;雕刻刺绣之类的花纹,并非不是花纹,却不能把这样的花纹和自然产生的花纹相提并论。因此,天下没有刻意追求而产生文章的,只有水和风而已。以前,君子生活在世上,不要求有什么功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功成名就了,天下人就

40、认为他是个贤人。不要求有什么言论流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言论就流传了,天下人就把这些作为立论的资料。唉!这种道理是不能对别人讲的,只有我的哥哥可以。6. 参考答案:8 B (B用;A才却;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9B(说明王若虚为官有政绩,是王若虚晚年的心愿。)10D(全文主要表现王若虚有异才、重名节、不趋炎附势。)11(1)丞相带领京城归降,使上百万的百姓得以活命,这不是功德吗?(降、活、生灵、非乎,每词一分,句意一分。) (2)大家的意见是请你们二位撰写碑文,而且已经报告给郑王了,请二位不要推辞。(属、白、让、其,每字一分,句意一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

41、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她想起自己面试被拒的理由是穿着随意,愤慨于对方的以貌取人,此刻却发现,原来自己的邋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亲吻着第一片雪花,眼前浮现的是粉红的桃花林里的姹紫嫣红,身处在百花丛中,又会想起夏天荷叶上的青翠欲滴。为了一睹名校风采,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等候进校门,有的甚至采用五花八门的“偷渡”方式进入北大清华校园。做文化,最怕没有耐心、缺耐性,老是想着一挥而就,总是琢磨怎样能立竿见影,这样永远不能将文化做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新华字典作为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出品方在推出APP时考虑营利因素,无可厚非。尽管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但

42、当前互联网产品良莠不齐,数字化内容的文字错误率要比纸质出版物高得多。A B C D参考答案:C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姹紫嫣红,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8. 根据下面的场景,给故事结尾拟一个80字左右的总结评论性的话外音。(4分)苏格拉底7

43、0岁的时候,被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雅典民众法庭审判。在审判时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提出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提倡人们“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台下是由公民大会选举出来的6000名审判员。其中有一个30岁的农民拉古参加这次表决。拉古没有文化,根本就听不懂苏格拉底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他听见苏格拉底说,像他这样没有文化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审判的。于是他被激怒了,举手投苏格拉底有罪!可能大多数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表决以360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话外音:参考答案:参考: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也死于他的蔑视农

44、民没有文化,但就是没有触犯雅典的法律,更没有犯下任何死罪,相反,他是一个对雅典社会乃至对人类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伟人。9.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请用简明、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植树者离开时的心理活动。60字以内。(4分) 参考答案:你看我任务完成得多快多好呀,一百棵树一下子就解决了。又没有领导来检查,至于以后树是死是活就不关我的事了,快点回去请功罗。(注意漫画的寓意:讽刺了社会上有些人做事情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和效果的错误做法。)10. 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要求有主标题和副标题。(6分)昨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对国有、民营和外资100强共300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水平进

45、行了评价。蓝皮书显示,企业社会责任整体低下。205家企业(占总数的68.3%)仍在旁观,26家企业得分是0甚至负分。其中可口可乐、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在华外资企业得分为0,阿迪达斯以-4分位居最后。主标题: 副标题: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主标题:社科院发布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副标题:不少知名外资企业得分为零甚至负分。或者主标题:近七成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副标题:可口可乐等企业得分为0,阿迪达斯以-4分居末。(注意新闻标题的特点,语言要准确、简明,每条3分,共6分)略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 在人的幻想和成就中间有一段空间,只能靠希望来通过。 纪伯伦材料二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材料三 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大仲马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