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演讲片段,回答下面的题目。(18分)永恒的托尔斯泰 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宁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竞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
2、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
3、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
4、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哲学,小说是入俗而不是说教。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宁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
5、花样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气? 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了一把镰刀。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托尔斯泰叫住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钱”。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些什么,想必不是“
6、今天天气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19文章既评述了托尔斯泰,又点评了现代派作家。这是种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 20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理由是什么?请你写出三点。(6分) 21根据文意,分别解释文章第一段与第六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22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归纳作者否定海明威等现代派作家是文学大师的理由。(4分)内容上,现代派作家的作品。答: 形式上,现代派作家的作品。答: 参考
7、答案:19对比(答“比较”或“反衬”也对1分),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追求,(1分)使文章内容更鲜明突出,(1分)从而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师。(1分)20托尔斯泰的作品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托尔斯泰的作品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托尔斯泰始终不忘与人民的联系(答对三点即可)21有段时间曾经怀疑最初的认识(1分),现在终于明白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1分)许多作家生活在人民中间却不知道文学应该为谁服务。(2分,大意对就给分)22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或“充满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或:只注重语言、细节和叙述手
8、法)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午夜听蛙月色清朗如昼,蛙鸣激荡如鼓。入夏,蛙鸣初起的时候,整夜都可以欣赏到这裹挟着自然天籁的曲子。乡间的蛙鸣率性而起,自由而落,时而如花瓣飘零,时而如骤雨突降,时而如轻风微徐。若许城中也有一个人造小池塘,里面或有几只豢养的蛙,入夜那稀疏的蛙鸣怎比得过炫目的霓虹,赛得过轰响的马达。寂寞的蛙,孤单的蛙,可怜可叹的蛙呀!它们也许会想:不如做一只乡村水田里可以无忧无虑歌唱的蛙,自在快活,没有束缚,免生烦恼。蛙也会哀叹自己的命运?可是,蛙毫无选择的余地。荒山野地也罢,闹市园林也罢,蛙鼓依然响亮。或高亢,或低沉,或婉转,或直白,纷纷散落在夜的黑幕中。一日
9、午夜,我惊诧于蛙声非凡的穿透力。如一种思想,沁入我的内心,不停地在脑中回旋、激荡、澎湃。睡意全无,思绪正浓。走出房间,蛙鸣更清晰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毫不保留地袭来。没有经过月光浸润,也没有经过雨水洗涤的蛙声,更加突显出诱人的魅力。“呱呱呱呱”层次分明,节奏清晰;“滴滴滴滴”音律和谐,韵味丰厚;“咕咕咕咕”调子浑厚,音色美妙。好一田激越了思想,丰富了乡村大地的蛙鸣啊!走进“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蓬勃诗意中,品读蛙鸣丰厚的内涵。憧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与希望。心宁静而怡然,为蛙从容淡定的品质而自惭形秽。也许欣赏这支曼妙小夜曲的只有水田里的蝌蚪,枝头的猫头鹰,不甘寂
10、寞的杜鹃鸟,还有我这个夜半醒来的人。蛙儿们可不管这些,只管鸣叫,也许是呼朋引伴,也许是历练嗓子,也许只是闲暇时的自娱自乐。没有丝毫恼人的成分,只有沁心润肺的因子。大山因蛙鸣而愈显静默了,小溪因蛙鸣而更加欢畅了,田野因蛙鸣而倍感宽阔了,黑夜因蛙鸣而尤为丰富了。蛙鸣不绝,层层叠叠,反反复复,如诗经里重章叠句的调子,优雅、清新、丰厚。也许,诗经里许多优美的篇章就是来自自然的灵感吧。我仿佛看到远古的学堂里,一群摇头晃脑的诵经人,神情怡然,醉在悠远的意境里。蛙声一刻也没有停止,似断实续,如女子撩拨的琴弦,铮铮之音余韵悠长。尽管欣赏这美妙的乐章吧,不要去探寻是哪只娇小的青蛙发出来的。蛙鸣如梦笼罩了夜,也笼
11、罩了我的心情。蛙是夜的精灵,蛙鸣是夜最好的抒情。一腔或忧怨,或欣喜,或惆怅,或希冀,洒在田垄间,泼在山地里。大地为席,苍穹为盖,山峦为琴,抚古今情思,奏天然绝响,多么宏大,多么旷达,多么无际无垠啊。白天是很难寻见蛙声的,阳光太强烈,人的思想也太浮躁,怎欣赏得了蛙鸣?黑暗笼罩了一切,惟有用耳朵才能感受得到细腻的蛙鸣。没有半点狂躁,丝毫马虎,那嘈嘈切切,珠圆玉润的旋律才倍显生动,才分外诱人。也许,这才是蛙鸣钟情于夜晚,青睐于月色的主要因由吧。月色洗却了思想的尘垢,蛙鸣净化了灵魂的浊污。无需深入田间,只要带着闲适的心情,在乡野大地转上一圈,或住上几宿,就一定会叹服于满田的蛙鸣。没有修饰,没有刻意,随
12、便而作,率性而为,这支清丽的曲子就具备了激荡人心的力量。夜深了,蛙鸣不断,如一种深邃的思想把大片的黑暗照亮。也许,夜尽之时,蛙鸣也就消逝了。夏日的夜是短暂的,蛙儿们没有放弃追寻自己的梦,而是极尽生命之能把夜演绎得无比生动。暮色四合,蛙鸣铺展,一种思想又会在天地间升腾。 (选自散文百家2009年10期,作者周仕华 有删改)19文章主要写乡间的蛙,作者为何第在段中又写了城中人造小池塘中的蛙鸣?(4分) 20请简要说明第段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4分) 21(4分)请简要说明你对第段中划线句子含意的理解。(4分) 22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对文章最后一句 “暮色四合,蛙鸣铺展,一种思想又会在天地
13、间升腾”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日前,有媒体报道“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翅千元困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据报道,浙北药业正积极和浙江省食药监部门沟通,预计本周可将产品供应给各医药公司和医院。 但既然是特事特办,就说明恢复生产、供应并非常态,也意味着类似事件可能重演。特事特办有其现实价值,关键时刻总能发挥效力,但是,探索长效机制尤显重要。以此次事件为例,廉价救命药为何断货闹“药荒”?一些救命药由于受到价格的限制,利润
14、低导致生产萎缩,产量跟不上去,变成短缺药品;一些救命药属于罕见病治疗药品,需求量低,成不了大众药品:还有一些救命药,受到专利或者技术限制,生产企业少,一定程度带有垄断性质。因此,此类药品,往往更容易被药品营销环节所把控,利用购药难的情况,挟药要价。近些年,促皮质素、鱼精蛋白等药品被黑市炒成天价已屡见不鲜。解决药品短缺,不能全靠市场,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以及实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类精准施策”三项重点任务措施,并对生产
15、企业面临的“用量小、成本提高”生产动力不足、药品相关标准变化等问题,均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摘编自人民政协报)材料三:2011年美国总统签署13588号总統令,要求FDA采取措施预防和减轻现有的或预期的临床急需生命药品的短缺。FDA随后要求药品的唯一生产商要在停产前6个月通知FDA。2012年美国进一步规定必须提前上报可能会影响供应的暂时中断或永久停产的信息。2013年FDA提出了“预防和减轻药品短缺战略计划”,解释了短缺药的驱动因素,以及防止或减缓药品短缺的程序,并对利益方提出相关行动指引。 (摘编自中国医疗保险杂志)材料四:浙北药业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候拿得出药,不是因为别人无利而他独好,
16、只是它不像别的药企那样,停产停得那么决绝,至少他们还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浙北药业是明知生产这种药利薄,也没打算中止生产。众所周知,与这几年全国有340多种国家基本药物出现短缺或消失的原因一样,其他5家能够生产巯嘌吟片的药企之所以停产或暂时停产,基本与“利益”二字有关,可见对于药企来说,社会责任的担当姿势实有天壤之别。(摘编自浙江日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B. B C. C D. D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四则材料都针对药品短缺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材料三中美国的做法有很高的借鉴价值。B. 特事特办有现实价值,关键时刻总能发挥效
17、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此类事件不会再发生。C. 从2005年到2011年间,美国药品短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注射剂短缺数则有升有降。D. 2011年以后,美国短缺药品数逐渐减少,可见美国应对药品短缺问题的措施很有成效。E. 我国经不断探索,应对药品短缺问题的措施渐渐成熟,可以说这种机制已和国际接轨了。9. 解决廉价药品短缺问题的途径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 A 8. BD 9. (1)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供应保障机制,加大督促力度,并给予相关制药企业相应补贴;(2)企业应更有社会责任感,不因利薄而停止生产廉价药;(3)药品营销环节应减少,加强供需对接,遏制药价虚高。7. 试题分析:这类
18、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被药品营销环 节把控”是结果,不是原因。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第一、 四则材料没有针对药品短缺问题提出应对措施。C项,由图可
19、知,2006年的药品短缺数亦有所下降。E项,“已经和国际接轨”推断不出。9.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概括解决廉价药品短缺问题的途径,考查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文本内容。材料一第二节“此类药品,往往更容易被药品营销环节所把控,利用购药难的情况,挟药要价”“解决药品短缺,不能全靠市场,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材料二具体陈述了下政府的行为和措施,材料四“可见对于药企来说,社会责任的担当姿势实有天壤之别”,从这些句子里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六国论苏 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
20、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
21、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
22、,以取其国,可不悲哉!9.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窃怪天下之诸侯 窃:私下B. 韩、魏塞秦之冲 冲:冲击C. 而蔽山东之诸侯 蔽:掩蔽D. 以阴助其急 阴:暗中10. 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B. 秦之用兵于燕、赵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C.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 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 少而强者不可保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为作者对六国错误做法的批判的一组是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
23、刚、寿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A. B. C. 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由读史引发对六国灭亡的思考,借此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六国灭亡皆因它们不了解天下的形势。B. 韩、魏两国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秦国得韩、魏则得灭齐、楚、燕、赵之势,齐、楚、燕、赵失韩、魏则失保国家之势。C. 第二段列举范雎、商鞅建议秦国先收韩、魏的策略的史实,说明商鞅等人明天下之势,暗含对齐、楚、燕、赵四国的批评。D. 第三段通过比喻论证再次
24、指出:不了解天下大势,没有采取厚韩亲魏的策略是六国相继被秦国吞并的原因。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2)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参考答案:9. B 10. A 11. C 12. D 13. (1)我常对这个问题作深入思考,认为一定有可以使六国保全自己的计策。(2)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
25、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B.冲:要道。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10. 试题分析:A.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介词,“对”;介词,“比”。C项,为介词,“替”;为动词,“治理”。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11. 试题分析:C.论述韩、魏战略地位的重要,间接指出六国的正确做法;是对秦
26、昭王的做法的批判;是作者的计策,也是六国的正确做法。12. 试题分析:D. 第三段通过比喻论证再次指出:不了解天下大势,没有采取厚韩亲魏的策略是六国相继被秦国吞并的原因。“比喻论证错”主要是对比论证。13. (1)我常对这个问题作深入思考,认为一定有可以使六国保全自己的计策。(2)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 参考译文:我曾经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决然向西进兵,去打崤山以西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对这个问题作深入思考,认为一定有可以使
27、六国保全自己的计策。因此我未尝不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疏忽大意,图谋利益时目光短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形势。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要害地区,不在齐、楚、燕、赵四国,而是在韩、魏的边境,各诸侯国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要害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四国,而是在韩、魏的边境。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挡住了秦国的交通要道,而且掩护着崤山东边的国家,所以那时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哪里赶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建议收服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时又提出收服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真心归顺时,就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对此感到担忧。既然这样
28、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了。5. 阅读材料,完成2528题。(10分)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 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 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25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独文 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29、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 路26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 和 。(2分)11127文中的“疏隽”和“深婉” 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 和 。(2分)28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简要说明。(3分)参考答案:25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划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共3分)26晏殊欧阳修(2分)27豪放派婉约派(2分)28成就高(名气大);都属于西江派;都向南唐学习,成就超越南唐。(每点1分。共3分)25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
30、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
31、(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26试题分析:晏殊(991-1055),字同叔,汉族,抚州临川(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及文学作品内容的掌握,这要求我们阅读作品时,对相关作者的生平
32、,作品熟练掌握,掌握作者的“姓名、时代、出生地、评价、作品”;对文学作品人物的细节内容掌握清楚。27【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及文学作品内容的掌握,这要求我们阅读作品时,对相关作者的生平,作品熟练掌握,掌握作者的“姓名、时代、出生地、评价、作品”;对文学作品人物的细节内容掌握清楚。28试题分析:“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可总结出二人成就高;“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可总结出二人同出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可总结出他们都向南唐学习但成就超过了南唐。【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要首先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的大
33、致内容有个整体了解和认识,了解文中人物的事迹经过以及表现出来的性格,明白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故事折射出来的要义。然后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实词、人物重要的语言等。这些地方都是透露重要信息的地方,一定要在阅读时重点留意和把握。信息转述时可能会和原句的意思表述有一些变化,判断正误就要辨析这种变化是否合理,若仅仅是相同意思上说法的改变,其表述也是正确的;如果是意思发生了变化,那么表述就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和辨别。不管是归纳内容要点,还是概括文章中心,其信息来源都是文段内容,只有在文章能找到依据的才能判其去正确,否则,是错误的。【参考译文】宋初的大臣中写词的
34、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都在同行中有些名声。但多数人都是一时兴起之作,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有欧阳修和晏殊学习写作达到了最境界,而且写词也很多,可以说是双鹄并翔,二龙并驭。况且欧阳修家在庐陵,晏殊家在临川,于是词家就有西江一派的说法。欧阳修与晏殊的词同出于南唐,但深刻细致则超过了南唐、宋朝到了欧阳修,文风开始复古,天下以老师尊称,文风因此有了改变。从词的角度来说,豁达豪放影响了苏轼,深婉细致影响了秦少游。6.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
35、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
36、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
37、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选自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有删节。) 注释:不循正常管道。皆为古时官名,殷时伊尹曾任阿衡,即后世的宰相。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句是(3分) ( )A.乃以干诸公贵人 求谒B.缘道歌吟 沿着C.处士将嫁其女,惩曰 告诫D.即谩谓媒妪 随意7全都体现王适“怀奇负气”的一项是(3分) ( )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顾不可强起,不即荐。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A B. C. D.8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适心怀奇
38、志,恃才傲物,不肯走常人科举仕进的老路,想走一条立业成名的捷径,但苦于地位低微,无法靠自己达到目的,不得已结交权贵,希图得到引荐。B王适虽是奇人,但奇中有正,节度使卢从史气焰嚣张,看不起遵守法度的文士,主动结交王适,但王适认为他太过狂妄,断然拒绝与他共事。C王适为人处世也很奇特,十分狂傲,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为吏,两次发怒离去,以至发狂跳入江中淹死了。D文章写落拓不羁的王适“骗婚”的一段文字描写得极富生活情趣,王适娶妻与侯高嫁女,奇人荟萃,奇事交叠,互相烘托,奇趣横生。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0分)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3分)答: 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
39、以与凡子。(4分)答: (3)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3分)答: 参考答案:6D(谩:欺骗。)7D(是说他在任上为老百姓做好事。是说韩愈对王适的赏识。)8C(“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为吏,两次发怒离去,以至发狂跳入江中淹死了。”说的是侯高。)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考试时,他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从此更加困窘。(“中第”“益”各1分,句子准确通畅1分。)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困厄至此,只有一个女儿,非常怜爱她,一定让她嫁给做官的,不把她嫁给一般的人。(“龃龉”“穷”“怜”各1分,句式通顺1分。)(3)我去时把它藏在衣袖内,侯翁看见后,不一定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
40、。(“袖”1分,“幸而”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 先生名适,姓王。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见到功业可以指而取之,名节也可以通过曲折的努力建立,但被没有资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这才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那些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耿直刺耳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 皇上刚登帝位,便用四种科目的考试来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于是就提着他所写的文章,沿路边走边歌咏,去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时,他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从此更加
41、困窘。 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青,喜欢多事,可以凭言辞打动他,就登门自荐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禀告事情。”一见面,两人谈得合意,从此王君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文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把王适的生平告诉他,他立即派人想法招致王君。王适说:“这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来客。李将军从此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平时尽量采纳他的意见。将军升迁为凤翔节度使后,王君也随他到了凤翔,改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他在任上为老百姓做好事)如同用梳子梳去污垢、搔摩痒处一样,使大家从困苦不堪中得以复苏。 他任职一年多,好像有些不快活,有一天便用车载着妻子儿女到阌乡县南山中去了,毫不顾惜。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天天写信向他问候,只是不能勉强他出仕,没有立刻荐举他。第二年九月他病了,病得很重,把他抬到京城就医,同月某日去世,时年四十四岁。王适妻子是上谷郡处士侯高的女儿。侯高本来也是个奇特的人,自比为阿衡、太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