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鞍山市达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209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达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省鞍山市达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省鞍山市达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省鞍山市达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省鞍山市达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鞍山市达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l621题。最 后闫高巍 东北某边境小镇的山脚下,天空高远,荒莽荡荡,一个不起眼的小火车站孤零零地趴在那里,像大地随手丢弃在那儿的。站长老王和站警老孙就是这个鲜有列车经过的小站的主人和全部工作人员了。 今天是老孙退休的日子,闷了一天,夕阳大红时,他端着自己的象棋棋盘和茶壶,慢慢走向那个唯一的站台。三十多年了,小孙一转眼就变成了老孙。站台中央的小杨树也悄悄变成参天大树了。大树下已经磨得圆滑油润的石桌和几个小石凳,就是老孙和站长老王成年累月下棋喝茶的地方。该告别离开了,老孙缓

2、缓地坐在小凳上,抚摸着石桌的边缘,心里泛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西下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他的脸上,让他感到了温暖中的一股凉。儿子今夜就要来接他,接他去长春和儿孙一起安度晚年。想到退休后的晚年,老孙的内心充满了渴望的酸楚。 “就走吗?”站长老王走过来,手里拿着一面绿色的小旗子,明知故问。车站养的大黄狗,摇着尾巴过来卧在了他俩正中间,不安地哼哼唧唧着。“嗯。”老孙拿手捋着黄狗头上的毛。 “还会回来吗?” “不知道。”老孙嘟囔着。 气氛有些不安和尴尬,如他俩谁做了对不起另一个的事。有意地望着别处,老孙好长时间没说话,也没有回头。老王也就这么呆呆地立在他身边,闭着嘴。其实,小镇的人都知道,老孙和老王是很爱

3、说话的,彼此经常有说不完的话。挨着车站的几家居民(也只有这几家)经常深夜还能听见他俩叽叽嘎嘎的说笑声。 半月一次的军列就要过来了,你再送它一次吧。”过了一会,老王面对眼前的铁轨轻声说。 老孙没说话,但点了一下头。他把棋盘和茶壶工整地放在石桌上,站起来,戴上帽,又整了整身上那泛旧的铁警服。 两个人和一只狗,立在空空的夕阳里,沭浴着站台上浩大的寂静。银光闪闪的铁轨,在寂静中多少染了金红色,很温顺地朝着远方延伸着,一直伸到天地联结的神秘里。 过了一会,狗惊奇地动一下,猛地站起来,喜悦地朝着落日的方向遥遥地望着叫几声,一个小黑点就凭空被它叫着出现在了尽头间。随后,黑点越来越大,慢慢地,老孙、老王已经能

4、清楚地看见车头了。列车司机仿佛也看到了他们,拉响了汽笛,巨大的声响和白色的烟雾喷喷薄薄朝他们跑着靠近着。 在那烟雾和汽笛里,老王把手里的小旗递给老孙。老孙接过来,缓缓地挥着小旗,举起右手,向那列载满坦克的列车敬礼。 其实,列车速度并不快,路过车站的时候,几个看守坦克的哨兵看见老孙后,车上就有了一声嘹亮的“敬礼”的口令声,军列上的几个哨兵也把整齐的军礼还给老孙。火车驶出很远了,哨兵们的手还举着。这时候,老王拉着狗远远地退到老孙身后,像车上的那些礼节是给老孙一个人似地,直到那列军车“哐咚!哐咚!”钻进无边的空静和不着边际的落日里,只留下一个站台、老王、大黄狗、钻天杨和满面泪水的老孙与那空荡荡在一起

5、。 接下来,没有人说话,老孙和老王不约而同坐在石桌边上默默下起了棋。那一盘棋从开局一直下到天黑灯亮,再到正半夜,也没分出胜负来。 以前他们每下一盘祺,只要十几分钟就够了。可今天,这一夜,他们一盘棋下到老孙的儿子下半夜到车站来接老孙还没完。 (选自作家2012年10期)16文章标题“最后”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4分)答:17第一自然段即描写小火车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答:18文中画曲线处都是以夕阳为中心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表现了老孙怎样的情绪变化?请分条陈述。(4分)答:19请对文中“两个人和一只狗,里在空空的夕阳里,沐浴着站台上浩大的寂静。银光闪闪的铁轨,在寂静中多少染了

6、金红色,很温顺地朝着远方延伸着,一直伸到天地联结的神秘里。”一句进行赏析。(3分)答:20有人说老孙把三十多年的职业岁月都献给了这个寂寞的小火车站,和汉家寨中的那个老汉、小女孩很类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3分)答: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火车站像大地随手丢弃在那儿的和汉家寨中“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在夸张的修辞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小火车站中的石桌石凳磨得圆滑油润,见证了老孙和老王忍受寂寞,相依为命,用喝茶、下棋打发时光的漫长的三十多年。 C军列上哨兵的敬礼实际上是对老孙朴实而崇高精神的致敬,也象征着对老

7、孙坚守岗位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的一种莫大肯定。 D文章结尾老孙、老王最后的一局棋下到半夜,与平时一盘棋只下十几分钟形成反差,由此,这局象棋厮杀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E本文善于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刻画老孙这个艺术形象,以情动人,读来令人百感交集。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庄周的燕子 格致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脊上,却没人去伤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庄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

8、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然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有一个人将燕子放到鸟笼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

9、种比人类还要愚蠢。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类豢养和左右,人便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脊上,你一拍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

10、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人海里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他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了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

11、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处来。你看它们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有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有人将燕子比做

12、剪刀的,这是就外形说,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17从文中含义来看,“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的“大智慧”指的是什么?(3分)18作者在文章第段中,写了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麻雀,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19燕子是怎样“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的?(4分)20文章结尾说“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结合全文说一说人类被燕子“卸出”了哪些心理?(6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对庄周的燕子进

13、行赏析,300字左右。(14分) (1)生存的智慧 简析庄周的燕子蕴含的哲理 (2)一粒沙里见世界 简析庄周的燕子中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参考答案:17燕子在取得“多疑”的人类信任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或“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精神的独立”。18作者用“敢于亲近人的鸟”麻雀跟燕子对比(1分),突出了(1分)燕子能“能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这一特点(2分)。19取得人们的信任,马上又智慧地拉开同人类的距离。在人们厌烦时,它就搬走;在人们思念时,它又飞回。(每点一分,三点4分)20(1)人类多疑,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2)人类会随意地对待

14、所能控制的对象;(3)人类不断地向外扩展,幻想征服一切;(4)人类不允许自尊受到伤害;(5)人类不希望他人离自己太远,也不希望离自己太近。(意思对即可,答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21(1)这篇撼人心魄的哲理美文,从燕子搭窝认识到做人的真谛,归结出人生的哲理,从平凡熟视的现象中,洞察和捕捉了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作者说,燕子处世的“第一招就是信任”。因为“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燕子将自己的巢及卵放到人居住的屋檐上,这是最彻底的信任,于是人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这似乎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最便捷的桥梁就是信任。当然,只有信任还不行。作者又说,燕子智慧的核心是距离

15、。“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这哪里又是说燕子啊,简直就是展示一种处世之道:亲而不亵,近而不狎。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似乎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如何相处,人如何获得自由与尊严。(2)哲理是观念的凝聚、思想的火花、睿智的结晶,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庄子看出燕子的大智慧,作者更是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对生活的感知,在寻常小动物身上表现出深刻的甚至惊心动魄的意蕴来。作者从燕子搭窝认识到做人的真谛。“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脊上”,然后

16、“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而在“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时,燕子又“知趣地搬走了”。在作者笔下,燕子简直就是精灵的化身,展示着人类世界的处世之道。作者以敏锐的体察,化熟为生,使人们地事物的认知由原来粗糙、原始、麻木的状态升华到一种艺术的、灵敏的、理性的思辨状态,由小见大,意蕴深远,给人无尽的启示。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骑在马上向东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

17、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

18、,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

19、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

20、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嘎绒这才

21、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嘎绒说:“马怎么办?”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从小镇到

22、夺翁玛贡玛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邮局建立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B“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这个称谓中包含着人们对嘎绒的讥讽和不屑,因为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C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没有邮件可寄收,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D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E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

23、变化的现实。(2)嘎绒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3)作者极力描写路修好时嘎绒的激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4)文章结尾有“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为什么?(8分)参考答案:(1)AD(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C得1分)(2)热爱本职,忠于职守。视黄马为心肝,把大黄马养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二十多年后,不再需要他作邮递员,但他仍然不舍。公私分明,不贪便宜。有些邮递员不给马喂饲料,但他仍然喂;不让人家骑公家的马;不愿意白领公家的工资。乐于助人,质朴憨厚。送信之余,捎带帮牧民们做各种事情;为草原修路而激

24、动,为不能继续送信而失落伤心。有小小的虚荣心。认为自己是公家的人;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作出冷漠的样子。(每点2分,任选三点作答)(3)突显人物形象:路修好后,嘎绒非常激动,以此来突出他对公路的渴盼,表现他的质朴可爱;使主题更为鲜明:他的激动与后面因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骑马送邮件的失落形成对比,跟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达他对邮递事业的热爱,突显主题:引出下文情节:因为激动,嘎绒没有听明白邮政局长话里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为下文写他去交换站取邮件老头劝他不得不接受事实作铺垫。(4)示例:合理。(2分)从情节来看。前面有很多情节表现嘎绒对大黄马的真爱。如“配给马的饲料一

25、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2分)从人物来看,嘎绒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而大黄马是他职业的一部分,所以他爱大黄马就像爱自己的职业一样。(2分)从主题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一个普通人对普通职业的热爱,表达对这样的普通人的赞颂之情。所以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主题。(2分)1.【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

26、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

27、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

28、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本题就是从“视黄马为心肝,把大黄马养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二十多年后,不再需要他作邮递员,但他仍然不舍。”“有些邮递员不给马喂饲料,但他仍然喂;不让人家骑公家的马;不愿意白领公家的工资。” “送信之余,捎带帮牧民们做各种事情;为草原修路而激动,为不能继续送信而失落伤心。” “认为自己是公家的人;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作出冷漠的样子。”总结出人物性格特征。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

29、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极力描写路修好时嘎绒的激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情节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人物上,路修好后,嘎绒非常激动,以此来突出他对公路的渴盼,表现他的质朴可爱;主题上,他的激动与后面因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骑马送邮件的失落形成对比,跟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达他对

30、邮递事业的热爱,突显主题;情节方面,因为激动,嘎绒没有听明白邮政局长话里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为下文写他去交换站取邮件老头劝他不得不接受事实作铺垫。【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名师点睛】段落作用题解题思路:1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2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本题是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3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本题是,除了“结构(包括表

31、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外,还应该联系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答题。【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典例拓展】 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1情节角度 :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本题答题,就是从这几个角度答题。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

32、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3)分

33、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6C “备”这里可讲为“完全”“全都”是“完备”“齐备”的引申义。“备尽”,全都用过了。7D 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A:前一个是不定代词,有时:后一个是不定代词,有人。B:前一个是介词,表示比较,比;后一个

34、表示被动,被。C:两个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那么;后一个表示顺接关系,就。8C 应是:由是(长孙皇后)疾遂甚9D 主要表现长孙皇后处理后宫事物进退有分寸。表现长孙皇后生活节俭。表现长孙皇后的贤惠。表现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均表现长孙皇后的“仁爱”。10D 太子没有下令,只是提议。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

35、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

36、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

37、石曼卿墓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B稍用其说 稍:稍微C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约束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3分)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请还政天子 曼卿上书言十事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

38、,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5分)(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5分)参考答案:4B5C6D7(1)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用来为世所用

39、。(游1分,定语后置1分;落落可奇1分;有以1分;用 1分)(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见幸1分;引1分;止1分;遽1分;省略句1分)4试题分析:稍:逐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5试题分析:说明他少年有豪气,只说他做出选择要做官,是他的处事态度。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

40、,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6试题分析:“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 游:

41、交游,交往; 定语后置;落落可奇:气度非凡,超群卓异;有以,有办法,可以,能够;用,表被动。(2)见幸:被动句,被宠幸;引:推荐;止:推辞;遽:很快。参考译文: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

42、醉,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

43、任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来太后去世,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吴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

44、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这只领悟了我的表面意思。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现在或许没有空闲来调教,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来的人个个都是强兵。”他看待世事,轻得像不值得做似的。到听了他设计的方案,即使是深思熟虑,也不能超过他。他仪表英俊,喜欢饮酒,性恪豪爽,表面看去好像不可用法度来约束他,退一步想想,他一生做事却追求大节,从不违背事理。不管是贤者不贤者,都十分喜欢结交。等到闲暇议论天下是非善恶,却没有几个人能符合他的心意。他写文章遒劲刚健

45、,正像他的为人。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詹仰庇,字汝钦,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授御史。隆庆初,穆宗诏户部购宝珠,尚书马森执奏,给事中魏时亮、御史贺一桂等继争,皆不听。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若侈心一生,不可复過,恣情纵欲,财耗民穷。陛下玩好之端渐启,弼违之谏恶闻,群小乘隙,百方诱惑,害有不胜言者。况宝石珠玑,多藏中贵家,求之愈急,邀直愈多,奈何以有用财,耗之无用之物。今两广需饷,疏请再三,犹靳不予,何轻重倒置乎!”不报。三年正月,中官制烟火,延烧禁中庐舍,仰庇请按治。左右

46、近习多切齿者。帝颇耽声色,陈皇后微谏,帝怒,出之别宫。外庭皆忧之,莫敢言。仰庇入朝,遇医禁中出。询之,知后寝疾危笃,即上疏言:“先帝慎择贤淑,作配陛下,为宗庙社稷内主。陛下宜遵先帝命笃宫闱之好。近闻皇后移居别宫,已近一载,抑郁成疾,陛下略不省视。万一不讳,如圣德何?臣下莫不忧惶,徒以事涉宫禁,不敢颂言。臣谓人臣之义,知而不言,当死;言而触讳,亦当死。臣今日固不惜死,愿陛下采听臣言,立复皇后中宫,时加慰问,臣虽死贤于生。”帝手批答曰:“后无子多病,移居别宫,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内庭事,顾妄言。”仰庇自分得重谴,同列亦危之。及旨下,中外惊喜过望,仰庇益感奋。亡何,巡视十库,硫言“陛下前取户部银

47、,用备缓急。今如本监所称,则尽以创鰲山、修宫苑、制鞦蟹迁、造龙凤舰、治金柜玉盆。群小因千没,累圣德,亏国计。望陛下深省,有以玩好逢迎者,悉屏出罪之。”宦官益恨。故事,诸司文移往还及牧民官出教,用“照”字,言官上书无此体。宦官因指“再照人主”语,为大不敬。帝怒,下诏曰:“仰庇小臣,敢照及天子,且狂肆屡不悛。”遂廷杖百,除名,并罢科道之巡视库藏者。南京给事中骆问礼、御史余嘉诏等疏救,且言巡视官不当罢。不纳。仰庇为御史仅八月,数进谠言,竟以获罪。神宗嗣位,录先朝直臣。以仰庇在京时尝为商人居间,不得内召,除广东参议。寻乞归。家居十余年,起官江西。再迁南京太仆少卿。入为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仰庇初以直节负盛名,至是为保位计,颇不免附丽。(节选自明史?詹仰庇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