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197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大 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

2、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

3、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

4、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

5、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

6、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D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参

7、考答案:(1)D E(答D给3分,答E给2分,B答给1分;答A、C不给分。)(B.“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有误,财主未必懂艺术,也许只是直觉,故给分。A本文以“为财主母亲雕像”为线索,小说中间大量情节并没有围绕“大师”展开。C“体现了财主的强横霸道”不当,财主也不是因为石匠刻上了名字而威胁,其实是财主对雕像不满。)(2)展现人物心理。表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为下文财主斥责他刻了自己的名字,管家提醒他没刻自己的名字等情节做了铺垫;与下文写石匠用心投入感情创作达到淡泊名利、胸中无我的状态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人物,深化主题。(6分

8、,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心理描写。如:最初石匠听到消息后畅想好运落到自己身上,体现了石匠的名利之心;他面对石像陷入沉思,完成了艺术的超越等。细节描写。构思雕像时,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体现石匠的名利心很重。神态描写。十个月石匠每天雕刻着,日渐消瘦,突出了石匠倾情雕刻的投入和忘我。语言描写。石匠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上我的名字?”“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突出了石匠淡泊名利、投入忘我的品格。动作描写。石匠坐在人像前,呆呆地看着亲手雕刻的人像,扑到人像上等动作写出了石匠陷入困境的愁苦,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的感情。(手法1分,举例说明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9、)(4)成为大师需要专心于艺术,排除功利之心的干扰。一开始石匠的心思全在扬名获利上,结果作品很失败;后来他倾心于艺术创作,连名字都忘了,终于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成为大师需要耐得寂寞,长时间探索钻研。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成为大师需要透彻理解艺术的真谛。一开始石匠拿着女人的画像,力求雕像与画像的形似,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最终他悟到爱与思念才是作品的灵魂。成为艺术大师需要真性情的投入。真性情即艺术家对人生的独到感悟。一开始石匠是在做生意,作品就不动人;后来他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融注到作品中,才

10、让作品感人至深。(分条概括,结合文本前后对比分析,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国学大师汤一介 “当一个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时,它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如是说。汤一介生于天津,父亲汤用彤是国学大师,早年留学美国时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其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的必读经典。梁漱溟、熊十力、钱穆、贺麟、冯友兰等文化大家往来于汤家,汤一介耳濡目染,年轻时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思考。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汤一介着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

11、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汤先生的学术兴趣,原在道、佛与魏晋玄学。1983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深感外国学者、世界哲学界更关注中国的儒家思想及其作用,此后他开始关注儒学。思考儒学对今日人类社会的健康、合理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内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汤一介在北大成立儒学研究院,整理九卷本的中国儒学史。当时,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论”风行一时。对此,汤一介立即给予批评和回应。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以北京大学哲

12、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举办了“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他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一系列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汤一介认为,建立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解释经典的资源和方法,如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定会得到某些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晚年汤一介全身心投入儒藏的编纂工作。1990年,63岁的他就想做这个工程。在他看来,中国已有佛藏道藏,可一直没

13、有儒藏。虽然明清两代就有学者提出要做儒藏,但最终都没有实行。汤一介说:“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家经典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承过程,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至今。现代科技手段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保存方式,为大规模整理和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2004年儒藏启动,由汤一介任首席专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近400名学者参与,迄今已出版100册。在汤一介等学者的构想中,儒藏最终将包含书籍3000余种,约10亿字,规模将超过四库全书,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历史上较有价值的儒学著作,计划于2025年完成。汤一介常对身边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有经典存世。编纂儒藏,关系到中国人

14、的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与职责。”“我的名字叫一介,大概是父亲希望我做一个书生。纵观这一生,我实际也算是做了一个书生吧。”汤一介说。相关链接:1 汤一介(19272014),国学大师、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2002年10月,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思,得到了张岱年、季羡林的鼓励和支持,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 (摘自百度)儒藏收入近500部儒学典籍精华编(约15亿字)和近5000不儒家典籍(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是最齐备和最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汤一介是儒藏项目的总负责人。 (摘自儒藏项目专家汤

15、一介)(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这样的家学渊源是使汤一介成为著名学者的主要原因。B从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启蒙,到弘扬儒学、编纂儒藏,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C汤一介主张“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以和谐化解中西方文明冲突问题。D汤一介认为,建立“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解释经典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方法多样,西方解释学无法与中国相比。E为了儒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作为儒藏项目的提出者和总负责人,汤一介以

16、多元开放视野和特有的学术敏锐,做了大量的工作。(2)汤一介先生对 “文明冲突论”有哪些方面的回应?请简要概括。(6分)(3)材料开头和结尾引用汤一介先生的话,各有什么作用?(6分)(4)汤一介先生编纂儒藏对于中华文化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参考答案:(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思想方面: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实现文化共处;从对话中寻求相互理解和尊重,取得共识。学术活动方面:组建文化书院、讲习班、函授班等,推动文化启蒙。学术著作方面:编撰系列专著,从学术的层面探讨研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开头引用,表明汤一介对历史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总领

17、下文;结尾引用,表明他对自己学术生涯的谦虚评价,收束全文。(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4)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地位重要;编纂儒藏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使中华文明延续,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让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2)试题分析

18、:解答该题,可以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概括总结即可。如抓住文中的“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举办了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他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一系列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等信息。【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

19、筛选整合信息时,要阅读全文,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这样能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阅读文章和筛选信息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因此,答题时要反复斟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有效信息做出准确判断。【考点定位】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在这个部分要努力地调动出自己平素的知识储备,并尽最大地可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与当前探究的问题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后依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分条逐层地展示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有时也可以采用有主到次的排列顺序),在这个展示中让自己

20、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得到证明。最后还必须有一个简练的结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这一要求在论述题,尤其在小论文的写作中需要体现。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那么,网络究竟能否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呢?当前,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自然也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因此,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

21、互联网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正如评论家吴思敬指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尽管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但它只是也只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的形态,却无法改变文学艺术本身的内在审美属性。无论纸质媒介也好,电子媒介也罢,还是多媒体技术也好,它们都只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一种媒介或载体、一个平台或途径,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创新与唯美。就像评论家吴骏晨所说的:“诗歌的本质,和其

22、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是人对自身以及环境的思考,是向人性深处挖掘的结果。网络,只是一个载体,它和其他的出版媒介没有什么不同,其作用是使得诗歌作品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我也同意诗人黄梵所说的:“我不认为网络可以改变诗歌,网络的便捷并不等于诗歌的便捷,只要是用语言写诗,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当然,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为文学艺术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催生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也为作品的阅读、批评、存储等提供了

23、空间的方便和时速,尤其是超链接技术的运用使文学的阅读视野空间迅速扩大和极度方便。同时,网络写作可以根据写作者的写作意愿和美学追求,自由地加入音乐、绘画、游戏、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使文学艺术获得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然而,它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也使其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出现由写作软件生成的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广遭人们诟病。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的到来,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文学艺术的价值绝不以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不同或先进与否论高下,文学艺

24、术存在的意义仍要取决于它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6下面对文中有关“互联网”的解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B互联网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它能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C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D互联网促使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7下列对

25、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评论家吴思敬认为,当代诗歌的形态因受互联网技术影响而变化,传播新媒体使诗歌传播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B互联网虽然无法改变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但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形态,让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方式多种多样,如纸质的,电子的,多媒体的等等。C伟大的文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网络都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网络使诗歌作品只是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D网络写作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使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有人还写出了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

26、文本,这些文本广遭人们诟病。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互联网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写博客、发微博、对话聊天等。B文学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是因为网络为文学艺术催生了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和美学追求加入音乐、绘画、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C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由此到来了。D因为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决定着

27、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所以文学艺术的价值的高下不能从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层面来判断。参考答案:6B 解析:“它能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文中没有给出明确肯定。7A 解析: B“纸质的”不是互联网产生的形式,“只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C此项说得太绝对。原文是“只要是用语言写诗,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D移花接木,“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是由“写作软件生成的”。8C 解析: 因果倒置,“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的到来”,才有“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

28、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王安石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后为信州

29、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

30、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役未几而罢 罢:完成B讽县人兴于学 讽:劝勉C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 顾:只是D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 传:传播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C面对叛

31、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4分)(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4分)9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6D7C8(1)(4分)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2)(4分)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穷,人们替他忧虑。9(4分)以民为

32、本(爱民如子);刚正不阿;重视教育;富有谋略(有才干、有远见)。(每点1分)6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实词。解答本题要求将实词带入原文中理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三)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

33、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凭借基本实词的积累,或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比照时可着重下面几个要素。1联想课文语句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指掌。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2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

34、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五)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六)、借助字形推断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例如: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

35、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题中D项中传,作传根据原文“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传”与“谏”,词性应该相同,根据句意可以断定为“作传”。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解析: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国家内部安定。原文语句“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可以推断出。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

36、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37、”;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治”“能”“党”“帅”为得分点。第二句中,(、“公之遭诬”“以为”“退而贫”“为”为得分点。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解析:本文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生要结合原文,加以概括。文中“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刚正不阿;“

38、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重视教育;“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富有谋略(有才干、有远见)。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曾公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建昌南丰人。曾公在端拱年间己丑年出生,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后来去世两年后下葬,他的坟墓安在南丰县的祖坟。生有儿子六人,曾晔、曾巩、曾牟、曾宰、曾布、曾肇,女儿九人。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

39、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曾公对道士说:“我替你建成它。”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风气。来源:学|科后来被信州知州诬陷,仕途不顺,就自己辞官,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时议十卷尤其在社会上盛传。时议这部书,借鉴往事,忧虑未来,不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困顿而放弃了为天下忧虑。“我的理念主张不能在政事上体现出来,就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些文章主

40、张不能被当代人施行,就要把它们留传给后代。后代如果有践行我这些主张的,那么,我难道还是困顿的吗?”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如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以后会怎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

41、下的大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进谏的人贵在说出别人难以言说的事情,作传的人却是有些内容不能写。读到那些简略的却能不丢失那些详细的,后世的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曾公侍奉亲老,心思细密,总能揣摩想象到父母的心意。好学从不懈怠,却不以闻名于世为目的。他遇见两位士大夫的丧事,将其中一人的灵柩迎接回来安葬,并且养育了那个人的遗孤;另外一个人,是宰相的舅舅,曾经做赞善大夫,死后三十年才发殡,墓葬损坏了,曾公替他修缮,又给宰相写信要求他把舅舅妥善安葬。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

42、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吴时,字伸道,邛州人。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学究出身;第二次参加考试,考中进士甲科。担任华州郑县知县,转运使通知州运五万斛米送到长安,郑县独自承担三万斛。吴时给转运使写信说:“计算三万斛的费用,用车需要一千五百辆,用士卒运就需要五万人,县内的百姓可供使役的只有二百五十八户。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便得到粮食,如

43、果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的费用就能够免掉。华州、雍州相距一百六十里,一旦想用,军队早上出发晚上就可到达了。”转运使听从了他的话。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陆师闵经管秦、蜀茶马事,征召吴时为属下。章楶想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使奏章得以呈达。吴时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

44、事。华州的学生有触犯忌讳的,教授想上报,说:“那中间所说的话,都是我不忍心听到的。”吴时立即烧了他的信,说:“你不忍心听到,却让君主听到吗?”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吴时被召为工部员外郎,后改任礼部员外郎,兼任辟雍司业。大观时兴起算学,议论把黄帝作为先师。吴时说:“现在春祭圣祖,祝板上写上大臣的名字,而祭奠孔子,仅列中祭。数学,只不过是六艺之一罢了,应当用什么礼对待呢?”于是停止。升为太仆少卿。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

45、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张商英被罢相,言官指责吴时是他的同党,出京担任耀州知县,又贬他担任鼎州通判;没有赴任,提举河东常平司。荒年,发放官库粮赈济百姓。童贯经略北方,常以边防的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还朝担任大晟府典乐,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而取消他节度使之职。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

46、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又因为上朝入对时论及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祖宗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变必定会招致祸乱。”蔡攸听到之后,告诉了王黼,王黼很生气,斥责他是腐儒。吴时请求离朝,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不久提举上清太平宫。回去时,碰到了乡人赵雍,对他说:“攻取燕州必定招来祸患,我老了,能够不遭受灾变,很幸运。”几年后去世,年七十八岁。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吴时写文章很敏捷,从不打草稿,下笔就写成,京师两个学府(国子监与太学)里的人把他看作“立地书橱”。(节选自宋史吴时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楶欲以御

47、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B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C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D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考中了举人,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B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C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D六艺,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后亦指“六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