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0 卷 第 3 期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l.40 No.3 2023 年 6 月 Journal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Jun.2023 收稿日期:20230219 基金项目:天津市职业学校“十四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四链协同模式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群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081。作者简介:王珊珊(1984),女,山西汾阳人,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60 基于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王珊珊1,刘红磊2(1.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2、,天津 300350)摘 要:通过界定四链的概念和内涵,利用协同理论的观点,对产业链和教育链的内部协同模式以及四链融合的衍生协同模式进行分析,建立起基于协同效应的产教融合四链循环模型。基于模型分析,提出以人才链中人力资源在产业链与教育链各节点中的共享和循环为基础,在产业链和教育链各自形成内部协同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链的产出实现衍生协同效应。同时,基于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建设,从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和协同创新四方面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四链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23)0300600
3、6 随着工业 4.0 的到来,“中国制造 2025”发展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已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产教融合成为职业院校的属性特征。2021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21573 号),向社会公布了 21 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 63 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但是现实中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产业分布来看都与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 20194 号)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宏观层面来看,产教的深入融合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在人才链方面,创新链的提升仍然存在动力不足、适应性不强的问题;产业学院的
4、建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壁垒;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平台载体有限、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问题1。从微观层面来看,在教育层面企业参与教学活动的半径仍需拓展;在人才培养层面对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度还不够;在产业层面人才与产业需求在时间、结构、质量和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在创新层面校企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还有待加强。因此结合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协同发展,完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研究综述(一)研究现状 自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很多学者都将研究集中在产教融
5、合的育人模式、路径选择和实施策略上,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四链”分析和研究则鲜少有文献进行探讨,从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月,以“产教融合”和“四链”为关键词,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仅 24 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弛(2019)从经济与教育的双重领域分析了“四链”的理论基础和诉求逻辑2;张庆民、顾玉萍(2021)以网络链接视角分析了“四链”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3;王亚南,成军(2021)提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三链”耦合匹配职业教育的三维逻辑4;何景师(2019)基于双层次螺旋协同创新的视角构建了“四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陈岳堂(2022)提出三维协同、四链融通的产教
6、融合机制6。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分析为“四链”的有机衔接奠定了研究基础,但大多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如果四链已经有机衔接了”这一理论预设基础之上,对“四链”的内涵界定、如何“有机衔接”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3 期 61 因此准确界定“四链”的概念,分析产教融合的内涵,明确“四链”有机衔接的模式,对高职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核心概念界定 对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要从“产”和“教”两方面入手。“产”指产业,在产业结构理论中,产业是能够将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开展经济活动的业态总称;“教”泛指教育,这里我们仅将教育的研究定位于职业教育,职
7、业教育更加侧重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开发。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这四个概念中,教育、产业、人才、创新均作为一个完整的短语有其各自明确的含义,但在其后统一加上“链”这一后缀,则使得这些词语的含义既与原意相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链”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用金属环连套构成的长条”,如链子、锁链等,同时“链”作为数据结构术语,指的是每个节点都有若干个指针指向其他节点或者从其他节点指向该节点,链包括链源、链宿及链的属性。由此可以总结,“链”是一种结构,链式结构不仅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节点、连接线和中心,因此链式结构上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作为一个“节点”,节点和节点之间是由“连接线”联系在
8、一起的,而个体之间的组成关系和连接依据是要构成一个共同的“中心”。所以无论是教育链、产业链还是人才链和创新链,都不是个体简单而无序的随意聚集,而是有顺序、按流程分布在不同节点上,节点和节点之间按照层次关系进行排列,有较好的逻辑性,每个节点系统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为了促进或提升整个链条的发展。由此,本研究对四链的概念界定为:教育链是满足学习者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升的链条,自上而下由职业院校、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五个节点构成,各节点协同合作能够保证教育链教育增值功能的实现,产业链是由行业、企业群、企业、企业内各部门以及岗位由宏观到微观五个节点组成,产品或服务通过供应链从上游企业进入下游企业
9、或通过交换实现价值的增值,人才链是为匹配教育链和产业链各节点的要求而投入的人力资源,人才链形成的动力来源于不同节点上的“人力资本定价人力资本增值人力资本回报”,因为在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西奥多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在 1960 年就提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而创新链是在教育链和产业链的发展进程中,伴随人才链的不断投入,在各个节点上实现的产出结果的集合。创新链是产业链和教育链创新活动的总和,它可以是针对人的创新,可以是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也可以是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同时创新链的产出还能反哺人才链的人力资本增值,提高人力资
10、本回报,使得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四链”的不断提升和迭代。二、协同理论下的四链协同模型(一)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synergetics)于 20 世纪 70 年代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1976年哈肯系统论述了协同理论,提出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之间总会存在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如果各子系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协调和共同协作,那么这些子系统可以形成有效的集体效应,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协同模式分为内部协同模式和衍生协同模式,内部协同模式又称自组织原理,是指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
11、能,具有内在性和自生性特点;衍生协同模式的动力来源于序参量,序参量是为描述系统整体行为并标志系统发生相变而引入的宏观状态参量(Haken,1989),当系统趋近于发生明显变化的临界点时,子系统之间形成合作,产生新的相互作用模式和宏观表现,从而形成序参量,序参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系统间竞争合作的结果,序参量一旦形成,系统便会形成新的格局和演化模式。(二)协同理论的应用 1.内部协同 教育链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自身就能建立起内部协同模式。因为职业院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依托于专业群的建设,专业群又是由若干个具有逻辑关系的专业组成,而专业培养的依据则是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体
12、系和课程标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具体途径7,所以教育链的内部协同模式就是按照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规则,以各节点分层有序自主实现教育功能。类似的产业链也存在内部协同效应。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链先是由行业或空间形成价值集群,如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3 期 62 产业园区、经济新区等形式,随后吸纳以行业或某一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企业形成企业群,企业群中涵盖的各类企业都分别承担产品或服务的传递以及价值的增值,最后由企业内的各部门根据职权的划分完成产品研发、设计、采购、加工、生产制造、物流、营销等具体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实施是由具体岗位来完成的,由此通过产业链中的各节点的通力
13、合作产业链内部协同效应得以实现。2.衍生协同 依靠教育链和产业链自身的内部协同而产生的协同效应是 1+1=2 的效用产出,其效用提升需要实现衍生协同效应,衍生协同产生的核心动力在于序参量的形成,而人才链恰好可以作为序参量引入其中,并将产业链和教育链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无论是教育链还是产业链,都存在“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在投入要素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产出水平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思考,人才链无论是投入到教育链还是产业链都可以根据各节点的要求,如职业能力、管理水平、学历程度等自动匹配合适的人力资源从而保证各节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再学习”的形式,不断提
14、升各节点的产出水平,通过叠加提升创新链的整体产出水平。另一方面,人才链作为序参量还会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发生积极的变化。由于人力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可流动性,当达到临界点时,会使得产业链和教育链形成合作,这就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而实现衍生协同效应。人才链这一序参量即是产教融合的动因也是结果,只要能够保证人才链各节点上人力资源的充分投入,就能够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新格局,形成新的产教融合演化模式。3.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四链循环模型 建立产业链和教育链之间的融合协同发展路径,形成多链融合的协同系统是实现内部协同和衍生协同的重要保证。如图 1 所示,基于协同理论创建的产教融合模型既涵盖
15、了教育链和产业链自身的内部协同,也涵盖了由人才链和创新链为投入产出的衍生协同,是“四链”相融相通的循环模型。产业链行业企业群企业部门岗位教育链高职院校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协会政府企业核心企业企业高管部门主管员工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创新团队院长校长投入人才链制定发展战略提升控制能力加强管理能力提高绩效水平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教学能力开展改革创新加强团队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治理能力创新区域产业结构创新共享能力创新经济效益创新协作能力创新工作能力产出创新链创新岗位知识技能创新课程改革体系创新专业特色优势创新组群适应性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协同创新过程共管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产教
16、融合衍生协同内部协同内部协同 图 1 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四链循环模型 将“产”放在产教融合的头位,是看到了产业链各节点的“拉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能够促使产业链不断演化,通过人才链的自由流动带动教育链的协同发展,组织间的循环带来了创新链的产出,成为了“产”与“教”融合的焦点,随着创新的不断产出,产业链和教育链的融合也将不断深入,合作的不断深入又会给创新链带来更多的“火花”,由此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模式,最终实现四链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产业链与教育链在融合中的抓手要充分利用教育链的教育属性,即以“人才”为核心,强调对人的培养,要做到过程共管、人才共育;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
17、养的目标的实现要以产业链的价值属性进行衡量,考察各主体实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因此,基于四链协同模式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重点是人才链的持续输入,要点是创新链的推广和应用,而产业链和教育链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一方面要保证人力资源的流动符合各节点组织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的增值实现各节点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活动的形成,从而实现创新链的成果产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3 期 63 出,同时使产业链和教育链形成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实现“四共四协同”的培养模式。三、四链协同模式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建设(一)在过程共管方面
18、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深度,开展产教协同教学 进一步推进“产业导师”制度的建设,在传统的“双导师”制度上提升协同教学的层次性、灵活性和多样性。首先,从人才链中引入的产业导师要符合各教育链节点上产教融合的要求,实现分层、分级融入。这不仅要涵盖传统双导师制度中能够担任专业课程教学或通过专题讲座将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传递给学生的企业讲师,还需要引入能够推动人才改革创新、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以企业群提升专业群适应性和有较高治理水平、能够切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秀企业人员。例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在协同教学方面从 167 家合作企业中引入了 139 名企业人员校企联合培养学生 14 526
19、 人,并被纳入 2021 年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与此同时,改变传统的只看职务和职位的局限,组建产业导师资源库,在相关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和更新,真正发挥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劳动模范等不同“标签化”的产业导师在教育链中的创新作用。其次,注重增强产业导师在实施中的灵活性。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形式,打破以课堂为界限的教学壁垒,积极拓展“第二空间”或“第三空间”,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实施的第二课堂、社团协会、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也要积极拓展“众创空间”“创客基地”中孵化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将实战项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实现创新活动的产出
20、。例如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和创客教育,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创新人才培养,为产业导师团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参考。再次,重点开发产业导师在教育链中的作用。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不仅要兼课任教,还要承担校内教师的培训任务,这就将协同育人的范围和对象扩大到了高校教师,帮助提升高校教师的技能水平,让更多的专任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和技术革新中,更好地推动产业链中各节点从工作、协作能力的创新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创新,这也体现了教育链融入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以人才链为基础的产业导师制度的深入推进和实施,既能保证产教协同育人项目的落地,也能保障创新链产出的持续性,为产业链和教育
21、链带来更多的人才输入和交流,有利于产教融合的稳定长久发展。(二)在人才共育方面积极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实施产教协同育人 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定产教融合的建设方向,实现教育链“亲产业”、产业链“入教育”的立体化的产教融合开放新格局。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的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条件下无论是教育链还是产业链都赋予了“育人”新的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生动的诠释,这大大拓展了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育人半径,无论是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还是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自我实现的劳动者,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
22、思想,而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这些“硬”实力的提升,还包括思想道德、体育精神、艺术审美、劳动意识这些“软”实力的形成。例如企业可以将优秀员工的事迹分享给高校作为劳动模范的思政点融入教学活动,高校也可以将优质的体育拓展项目、艺术鉴赏师资分享给企业开展相应的团建活动,在这种良性互动下,产业链的创新活动将不局限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更涵盖人才素养和文化提升,总之,对人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要固化成能力则更是需要持续的投入和连贯性的教育输出,这是教育链和产业链都需肩负的责任。“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3、实现“中国梦”、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产教融合的广度,是教育育人的永恒主题。另一方面要坚持建立“线下实体,线上模拟”的双通道育人体系。如今以产业学院为代表的线下产教融合实体已经被大家广为接受,但是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线上平台的搭建尚有欠缺。线上平台能够丰富产教融合的内容,提升产业链和教育链的适配度,同时不受空间、时间和地理范围的影响。要做好线上平台的建设,教育链要做好规划,充分利用 MOOC、SPOC 等在线教育手段为产业链及教育链获取各方资源提供广泛的途径和保障。第一,学生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线上平台获得广泛了解企业的机会,通过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4、 年 第 3 期 64 参与企业实战项目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例如企业通过安排专家技术讲座、行业发展前景认知分享、企业宣传日等不同线上场景,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拉进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将技术难题、市场调研需求、广告创意等项目以商业实战形式发布在平台上,学生的完成情况与相关课程考核及未来学生进入企业的聘任级别相结合。第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按照混合式培训模式设立员工培训计划,构筑企业全员培训体系。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现代商贸数字港”获批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相关企业可以利用该学院主持建设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
25、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共享学院智慧实训中心,利用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等方式实现企业员工与学生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人才培训全过程、全场域融合。第三,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参与产学研服务,实现高校知识溢出成果快速转化。例如潍坊科技学院与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十余家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建成了涵盖蔬菜新品种研发推广、田园综合体规划与设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物联网及自动化控制等于一体的智慧蔬菜平台体系,不仅为企业研究发明专利 10 余项,还获批了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和创新工程,同时学院申报的“四园一体、多元融合”的园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
26、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近 400 万元。(三)在成果共享方面积极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度,实现产教协同就业 要不断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水平,一是要对“就业”进行重新定位。因为产教深入融合,必然会带来学习和工作界限的模糊化,“学习工作再学习”“边学边练”“获取打破重塑”等模式会成为常态,因此对就业的认定不再是一次性和终结性的,应该更多的考虑其过程性和动态化,将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将岗位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积极推行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积累和转换;落实“1+X”证书制度,提升“1+X”证书的代表性和适用范围;对“卡脖子”的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通讯类专业与华为
27、工程师认证体系互嵌融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与红帽认证云架构师的互认体系;设置专业与产业吻合度预警机制,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连续六年的第三方质量跟踪评价数据,先后撤销 9 个专业,停招 6 个专业,改造 8 个专业并在三年内相继增设 12 个专业,形成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为基础的 4 个特色专业群服务地方区域发展。二是要提升“就业”的效率水平。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不仅是产业链和教育链外延的重构,也是其内涵建设的不断拓展。目前各地、各类院校和产业的融合程度参差不齐,真正能够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改造的则更为有限。因此积极与地方产业靠拢,打破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更新“一对一”的
28、观念,探索“多对多”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建立“职业基础能力+岗位拓展能力”培养基地的协同模式,实现学习者和劳动者“零距离”对接,消除学校与学校、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只要是在协同基地中就都是学习者,可以享受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同时破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只要是在基地里就都是劳动者,可以在任何企业的同质岗位上实现平等就业,这样打破传统的学校对企业,专业对岗位的就业模式,实现劳动者直接对接岗位,从而提高岗位工作效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产教成果的共建共享。(四)在责任共担方面积极打造产教融合的高度,保障产教协同创新 要健全治理机制,在产教融合进程中确保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第三方机
29、构、教师、学生等各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搭建“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实现产教融合的长效运行。一是要处理好行业企业的营利属性与政府、高职院校及第三方机构等的公益属性的矛盾。明确各投资主体的资产界定、资源使用和利益分配、产权保护等问题,通过法人制度、股权制度、分配制度等多种制度协调效率与公平,给予组织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实现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管理者、员工之间建立起产业链与教育链的高效沟通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两者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制定产教共治共管的产教融合管理办法、产教互利共赢的目标考核责任,建立起规范化程度高、操作流程规范、周期性明确的例会
30、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质量改进制度等有利于形成全方位、过程化、及时有效的质量保障沟通体系。三是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的制度管理。目前教育链和产业链的各种融合模式尚属于积极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也没有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制度建设是根本,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义务关系,如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为保证与海程邦达共建的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营和管理,在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签订了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修订完善了校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3 期 65 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专任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企业导师管理办法校内生
31、产性实训考核评价及激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总之,基于“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可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高效的沟通机制能够对“四链”的产出进行客观的评价,完善的制度管理能够放大创新链的积极作用,所以,降低产教融合面临的各项风险,实现产教互相依赖,互相成就,成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在提升产教融合高度的同时实现协同创新、共赢未来的良好局面。参考文献:1刘小花,孙翠香.地方政府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创新研究基于22项地方产教融合政策文本的Nvivo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5):4-32.2张弛.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四链”逻辑建构基于经济与教育的论域考证J.
32、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7):6-13.3张庆民,顾玉萍.链接与协同:产教融合“四链”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4):48-56.4王亚南,成军.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的三维逻辑:产业需求、知识关联及有效治理基于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匹配J.职教通讯,2021(04):7-18.5何景师.职业教育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培养模式探索基于双层次螺旋协同创新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9(18):67-71.6陈岳堂.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2(Z1):25-27.7张弛.“一体两面”分析框架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
33、性改革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09):12-18.The Analysis of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Based on the Four-chain Synergy of Industry-teaching Integration Wang Shanshan1,Liu Honglei2(1.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Tianjin 300462,China;2.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Tianjin 300350
34、,China)Abstract:By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four chains and utilizing the viewpoint of synergy theory,the internal synergy mode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educational chain as well as the derivative synergy mode of the four-chain fusion are analyzed,and the four-chain cycle m
35、odel of industry-education fusion based on synergy effect i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it is proposed that based on the sharing and circul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talent chain in each node of the industry chain and the education chain,the derived synergy effect is realize
36、d through the output of the innovation chain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l synergy effect in each of the industry chain and the education chain.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with four-chain synergy,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ath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four aspects,namely,collaborative teaching,collaborative education,collaborative employment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Key words:four-chain synergy;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construc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