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泉州市松林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意大利卡尔维诺星期四。茨维达小姐向我解释说:“由于监狱长的特许,我可以在监狱探视日带着画笔和画纸进入监狱,坐到会见室的谈话桌边。囚犯亲属们这一纯朴而人道的行为有许多可供速写的素材。”我并未向她提过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她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她认为有必要为自己在那里出现进行辩解。我倒希望她什么也别告诉我,因为我对人物画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她果真把那些素描拿出来给我看的话,我肯定不知如何评价它们;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我想她大概把那些人
2、像画收在专门的画夹里,并且每次都把那个画夹存放在监狱办公室里,因为昨天我看见她时(我记得很清楚),并未看见她带那个形影不离的速写本与铅笔盒。“我要是会画画的话,我会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我断然说道,因为我想改变话趣,也因为我有一种自然倾向,要在无生命物质的状态中识别自己的各种心情。茨维达小姐立即表示同意我的看法。她说,她最喜欢画的东西是小渔舟使用的那种“四爪锚”,它有四个爪钩。经过防波堤边停泊的小船时,她还指给我看四爪锚,并且向我解释,画那四个爪钩时选择倾角与透视角会遇到哪些困难。我觉得这个物体传给我一种信息,我应该译解这个信息:锚是一种鼓励,鼓励我固定在什么上面,抓住某种东西,
3、沉下去,结束我这种漂浮状态,这种浮在表面的状态。但是,这种解释有可能产生这种疑问:这是否是邀请我起锚向大海航行呢?四爪锚的形状中确有某种东西,也许是那四只爪钩,也许是那被海底岩石磨损了的四条弯臂,告诫我说,不论采取哪种行动,都会带来损伤与痛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不是一个深海使用的大锚,而是一个灵巧的小锚。它并不要求我放弃青春年华,只是要求我停泊一下,思考一下,研究一下我自己身上的未知数。“要想从容不迫地从各个角度画这种锚,”茨维达说,“我自己就应该拥有一个,以便同它建立一种亲切的关系。您认为渔民会卖给我一个吗?”“可以问问。”我说。“为什么您不想买一个呢?我自己不敢去买,因为一个城里姑娘如果
4、对渔民的一件粗笨的东西发生兴趣,会使人感到惊讶。”我仿佛看见我把这样一个四爪锚送到她面前时,力求做得像在送她一束鲜花,因为四爪锚丑陋的形状显然不像一件礼品,送给她这种东西我有点于心不忍。当然,这里蕴藏着一种我未能发现的含义,我以后要好好体会它。想到这里便答应为她购买一只四爪锚。“我想要带锚索的四爪锚,”茨维达补充说,“我会数小时坐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画那团绳索。因此,请您再买条长长的绳索,十米长,不,十二米长。”星期四晚上。医生已允许我适度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为了庆贺这个喜讯,黄昏时我走进“瑞典之星”酒馆喝了一杯温热的朗姆酒。酒馆柜台边站着一些渔民、海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一位身穿监狱看守服的醉醺
5、醺的老人声音洪亮地压倒各种议论说道:“每星期三,那个据说叫茨维达的,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郎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到星期四这一百克郎就变成了许多啤酒。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我呢,满嘴啤酒气味。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生活是串味儿,你还可以说,死亡也是串味儿。”另一名醉汉插话说。很快我就弄明白了,他的职业是掘墓人。“我要用啤酒的气味压倒我身上的死人气味。酒鬼死了,我埋过许多酒鬼,只有死人气味才能压倒他们身上的啤酒气味。”我把这段对话记录下来,作为世界对我的警告,因为世界正在解体,并
6、且企图把我也裹带进去。(节选自寒冬夜行人,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二段“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这一细节暗示“我”当时内心就有疑问,为“我”对茨维达认识的转变作铺垫。B. 喜欢关注囚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收集起来,可见茨维达为人质朴。C. “我”喜欢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才有了下文“我”与茨维达小姐交谈“四爪锚”的情形,这拓展了小说的情节内容。D. 小说以“我”与茨维达小姐的交往作为线索,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内容深刻。5. “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
7、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结尾说:“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4. B 5. 监狱看守的出现,揭示了茨维达谎言背后的真相;借助监狱看守,虚写茨维达,突出人性的复杂;借助监狱看守的话,点明小说的主旨,即揭示一种奇怪的生活现象“串味儿”。 6. 茨维达是城市姑娘,却喜欢画伴随渔民生活的“四爪锚”;香喷喷的茨维达在探视后变得臭气熏天;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茨维达的香气;酒馆里的监狱看守总是喝啤酒喝得醉醺醺;掘墓人的醉汉总是用啤酒的气味压倒自己身上的死人气味。单调的生活让人厌倦,感觉没有味道。人们总想尝试多样的生活,拥有生活的多种味道,使自己的人生更
8、为丰富精彩。【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喜欢关注囚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收集起来”错误,这只是假象和假情,或者说是茨维达的谎言,是茨维达向我解释她出现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的原因;且“为人质朴”于文无据。故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
9、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次要人物设题,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对塑造主要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展示文章主旨等方面考虑。从文中来看,上文写茨维达对“我”解释她站在监狱前广场上的理由,即“由于监狱长的特许,我可以在监狱探视日带着画笔和画纸进入监狱,坐到会见室的谈话桌边。囚犯亲属们这一纯朴而人道的行为有许多可供速写的素材”,而监狱看守的出现,揭示了茨维达谎言背后的真相;从形象上来看,作者借助监狱看守的话虚写茨维达,这就突出人性的复杂,茨维达一边与“我”交往,一边与监狱中的人交往,借助监
10、狱看守的话,我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才明白茨维达的为人;从主旨上来看,监狱看守说“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作者借助监狱看守的话揭示小说的主旨。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结尾说: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生活是串味儿”这句话,然后理解句中“串味儿”的意思,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内容分析“生活”的“串味儿”的的表现,最后进行概括。“串味儿”是指物品之间的味道相互渗透,“生活是串
11、味儿”是指在生活中,人们身上的不同特点或者不同的做法。如文中的女主人公茨维达,她明明是一个城市姑娘,却喜欢画伴随渔民生活的“四川锚”;茨维达本是香喷喷的,但探视过监狱后,便变得臭气熏天,而那个囚犯却沾染上茨维达的香气;监狱的看守总是喝得醉醺醺的,等等。由这些人物的表现来,他们想要尝试多种生活的滋味,单调的生活让人厌倦,感觉失去了滋味。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答题时首先亮出明确的观点;然后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答题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点睛】一般从四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
12、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对环境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1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2. 阅读下面的文宁,完成(1)(4)题。当玫瑰开花的时候智利佩德罗?普拉多老园丁培育出了许多许多品种优良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羡。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当这位夫人离开
14、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囔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都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才能采下一朵算是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求您不要笑话我。”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花朵,一边说,“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
15、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彤彤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着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如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那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行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每年到了十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
16、想知道玫瑰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放荡女人的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第二个女人爱我的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第三个女人爱我的英俊的容貌,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第四个女人爱我的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
17、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旦被人摘下,也就永远地凋零了。”“至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采摘的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来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被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处算作花萼,又从何处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18、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构思奇特,简要地交代之后就转入对故事的叙述,讲述一个老人专心饲养玫瑰花的故事,用玫瑰花来寄托自己失败的人生。B“我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旦被人摘下,也就永远地凋零了。”这是老园丁对年轻“夫人”的心灵告白,也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C四个女人就是四朵玫瑰花,他们代表着老人身上的各种缺点,老人是个能够自我批评的谦虚的人。D本文被称为小小说的经典之作,对老人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及
19、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E老园丁对玫瑰花的热爱超出了通常的表现,他因此招来自私讨人厌的名声,可他对于这些满不在乎,因为,这些玫瑰花的生命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他愿意为呵护这些生命付出一切代价。(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园丁”这个人物形象。(分)(3)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分)(4)联系全文,谈谈你如何理解小说的最后一段话。(分)参考答案:【答案】BE(5分对一个给3分)A,借玫瑰花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而不是寄托自己失败的人生。C,老人年轻的时候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拥有钱财,健康、容貌、和忠厚善良,并不是四个女人就是四朵玫瑰花。D没有外貌描写。(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
20、园丁”这个人物形象。(分)【答案】曾是一个富有、健壮、英俊、忠厚的年轻人,如今是辛勤劳动,做事认真细心、爱花如命却又孑然一身的养花老人。辛勤劳动,做事细心,“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他谈起玫瑰花细致入微,了解她的每一部分。(从种花角度回答)热爱美好的事物,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从爱花角度回答)他愿意为呵护这些生命付出一切代价,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不送给任何人玫瑰花,不采任何一朵玫瑰花。(从护花角度回答)(3)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当玫瑰开花的时候”?
21、(分)【答案】从结构的角度思考:全文围绕着玫瑰花来写,可以说标题也是线索。从主题的角度思考:玫瑰花的开放隐喻人生的美好的完美存在,人们应该象喜爱玫瑰花一样,呵护我们的人生。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思考:玫瑰花也是老人的化身,美好,喜爱美好,又经不起有意无意的伤害。(每点2分)(4)联系全文,谈谈你如何理解小说的最后一段话。(分)【答案】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为了维护生命而付出代价的人的高贵的灵魂。热烈奔放的玫瑰花是生命的体现和昭示,也是老人生命与灵魂的载体。(2分)正因如此,尽管有不少辛勤劳动的人为之嫉妒,也有不少爱花者风闻而来以期求得一朵两朵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与喜好,可他从未摘过一朵送人,
22、即使地位显赫的美貌夫人,因而他招来许多自私、讨人厌的名声,可他对于这些满不在乎,对别人“把他看成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的窘状也不放在心上。(4分)对生命的讴歌和对对生命呵护的美好心灵的赞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珍爱生命,用心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的时刻,通过努力,让生命更加完美,并为追求美好的事物尽心尽力。(4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这是一个遗忘了士而需要士站起来,有所担当的时代。 中国的士,传统的读书人,一生的志向都在先贤所谓“内圣外王”里边。内圣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外王则是治国、平天下,而根本在修身。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机会参与治国、平天
23、下的。何况你今天参与了,明天也许要退出。这样,摆在读书人面前有两条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藏不是消极的,只是不在或离了庙堂,藏于民间,在家修身、在民讲学,以传其道。 读书人的君子之德风,古已有之。像商末孤竹君的两的儿子伯夷、叔齐争让君位,他们又因武王灭商而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至于饿死。这种看似避世却丝毫不苟且的行为被视为高风亮节,也正是古仁人“藏”而能持的高洁情怀。 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多方威逼利诱无果,便将他圈禁到北海,在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等公羊生子方放他回国,苏武在那里以捕风吃草为生,居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而其志不改。苏武归汉手持使节,节竿饰物尽落而苏武
24、发须皆白。 两晋读书人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我,自然与自我融,进入超脱空灵的境界。他们不与世俗相污染,让自己像一朵花样地开放。陶潜悠然于南山采菊,也许就是当时文人面对乱世的一种坚守,世说新语上有个另类的记载。阮籍的族弟阮裕有辆好车,借者无不给。有人葬母欲借却不敢言。阮裕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将车焚毁。他们看重的是浊世的人格与情操之美。 讲刚健有为莫过于唐代读书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一开唐宋散文新气象。他倡古文而不止于古文,他官场蹇促,仍坚持自己的说法,是“非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也”。他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是何等的高标与磊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不论谋官还是写诗,他都
25、是待以认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进亦忧,退亦忧,百忧集于身,悲歌动地吟。杜甫忧患的深广沉重,在于读书人的“良知”,并由这“良知”而催生士的责任心、使命感。杜甫是一个大写的人。两宋先有王安石与司马光新旧之争,王安石两次任相而两次罢相,交法图新,不果不悔;后有湘人周教颐以一县令,置身党争外,继颜子之学。在他看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才是理想人格的典范。他用行舍藏,终以退隐讲学为志,理学由是勃兴。明代王守仁,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讲学在野,而弟子亦多不入仕途。王阳明赋闲于南京,日与门人游千山水间,月夜则环龙潭而坐者上万人,长啸狂歌,歌声响震
26、山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作为一介江南文人竟流寓北方达二十余年,无非是寻机揭竿,起而推翻满清,其民族气节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清代戊戌政变失败,谭嗣同送梁启超往日本领事馆避难。因不懂日文,谭嗣同与日本人笔谈。他写道 :“梁君甚有用,请保护之。”日本人写道:“君亦应留此。”谭嗣同一笑置之,其时,梁启超面如土色。后谭嗣同同被捕临刑,他仰天浩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无论用、舍,孟子都讲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在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我们敬畏先人,当用先贤美貌滋养我们自己。西学东来的时候,我们不拒绝来自人类任何一方的精神财富,只是要警惕,不要没学像了他人,最后却连自己也忘记了
27、。 (选自读书人的担当情怀,书屋2011年第三期,有删改)12下列有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圣外王”之道无关乎“用行舍藏”,因为,大部分的读书人少有机会参与治国。B“用舍”的关键是在否庙堂;藏于民间,在有修身、在民讲学,便少了士的担当。C伯夷、叔齐让君位于前,耻周粟于后,不苟且也不担当,作为遗民看重君臣之义。D“舍藏”也可以是积极的,梁启超“面如土色”,避难于日本领事馆,并非不敢担当。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被扣留匈奴,艰难困苦历十九年而志节不改,从始至终践行了“内圣外王”之道。B陶潜采菊、阮裕焚车,都有着向内发现自我的高境
28、界,他们把“舍藏”而修身做好了。C唐宋文人如韩、杜、王,或进或退都有道义的担当,至于周敦颐退隐讲学是独善其身。D同样身处末世,顾炎武、谭嗣同都勇于以“匹夫”而担天下责,体现出士的浩然正气。14根据文章,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要没学像了他人,最后却连自己也忘记了”。(5分)答 参考答案:12 13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
29、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
30、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
31、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设置僚属。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B.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C. 鼎会
32、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D.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D詹
33、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5分)参考答案:4C延:邀请5. D6D河南行省郎中的请命被丞相否定,未遂7(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丨”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间罪
34、。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台湾宁海人。他的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租住在吴氏家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意的人,生了儿子就能够从事这行职业,我的职业不会后继无人就足够了,为什么要跟着读书人呢?”,然而詹鼎每节课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为之感动,遂让他入学读书。一年之后,把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
35、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同样把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无人能及詹鼎。他们的师辞别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 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制住他,于是授予他高官。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选置有才能的人为僚属。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用计谋扣留了他。詹鼎被抓住后,没有办法,因为这样才替他做事,作了庆元府都事,以廉洁出名。方国珍任平章事的时候,有人违反法律,属于詹鼎的管理,詹鼎按法论罪。平章事的妻子受贿,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同意,说:“现在方国珍想要做大事,应该用天下贤能的人,应该完全遵守法令,怎么能让妇人干预呢”。平章事之妻非常恼怒,诬
36、告他,把詹鼎下狱,半年后才释放。 詹鼎又被重新作用,任命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所占地相互交错,军吏贵臣很多,认为詹鼎是一介书生,不懂得军旅事情,多次违反约定。詹鼎借会众之时,责一驿丞不奉公,斩首示众。在庭内的人都吓得发抖,跪着上前请罪,至到跪得无法站起来,詹鼎才罢休。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有事禀报,都是跪着说话,不敢抬头看着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一会儿就处理完许多公案。元至正末年,我军(朱元璋的队伍)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万分恐惧,乘船藏到海上去了。皇上大怒,想要派水兵诛杀他。(方国珍)走投无路,詹鼎代方国珍草拟了上表,他的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皇上浏览表后叹道:“谁说方氏手下
37、没有能人啊,凭借这样的人他可以活命了。”就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他的罪。并且还任命詹鼎为右丞。把詹鼎召至京师。当时河南行省郎中一职空缺,吏部请求任命詹鼎担任这一职务。丞相说:“我们一起共事吧,以詹鼎这样的才能,不应该外派的。”待职半年后,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任职未到期,有司衙门请求任命官职。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许多人。”丞相像这样称赞他。詹鼎在刑部,执行法令一向宽大仁厚,没有威名,人们都乐于其不苛刻。碰到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官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脏款。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受贿的事,我实在不知情啊。御史说:“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
38、气的人。”最终处死了詹鼎等一百余人。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王肃,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或屏左右相对谈说,至夜分不罢。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寻除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肃固辞伯爵,许之。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何为而来。肃对
39、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高祖伐淮北,令肃讨义阳,未克,而萧鸾遣将裴叔业寇涡阳。刘藻等救之,为叔业所败。肃表求更遣军援涡阳,高祖得表览之怃然,曰:“当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事往势难故也。今日之计,唯作必克之举。”肃乃解义阳之围,以赴涡阳,叔业乃引师而退。以破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封汝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禧兄弟并敬而昵
40、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有司奏以肃忠心大度,诏谥宣简。(节选自魏书王肃传)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言萧氏危灭之兆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卿何为而来 徐公何能及君也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41、一项是(3分)A肃自谓礼易为长 长:专长 B或屏左右相对谈说 屏:回避C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归顺 D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 有愧于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B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C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D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
42、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B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D薨是古代对死去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也指对帝后之死的描述。而大夫死曰卒,庶人曰死。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肃出仕萧赜政权,父亲兄弟却被萧赜杀害,王肃只好从建业来投奔高祖,魏高祖很同情他的遭遇。B王肃对高祖竭诚尽忠,知无不言,很受高祖器重。很快被授为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王肃坚决不接受职位,高祖答应了。C王肃到义阳征讨萧鸾,没等克城,萧鸾便派裴叔业侵犯涡阳。王肃上书请求援军未被允许,于是亲自带
43、兵打败裴叔业。D王肃多次驻守边境,深得人心,归附之人门庭若市。他不好声色,清廉乐施,死后因其忠心大度,帝诏谥为宣简。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5分)(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5分)参考答案:4.D(以:表原因)A 第一个“因”,理解为“于是”或“趁机”均可;第二个“因”介词,凭借;B第一个“何”为疑问代词,什么;第二个“何”为疑问代词,“怎么”。C第一个“焉”为语气助词;第二个“焉”为兼词,于之,从这里5B(屏:使退避)6D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
44、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影),不觉坐之疲淹也7D(帝后的死当称为“崩”。)8B(王肃坚决辞谢的是伯爵之位。)9(1)王肃听到他的话后,常常降低身份回避他。不久王肃被王澄奏章弹劾,说王肃谋反,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降:降低(身份);寻:不久;为所:被;谋叛:谋反;申释:澄清。各1分,共5分(2)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中没有羞愧吗?纵:即使,纵使;怜:可怜;王:使动用法,使我为王;独乎:难道不吗?各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王肃,琅邪临沂人。王肃年少时聪颖善辩,广泛阅读经籍史书,有着远大的志向。出仕萧赜政权,历任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等
45、职。王肃自称礼记易经是自己的专长,也没能通晓它的大义。他的父亲王奂及兄弟都被萧赜杀害,王肃从建业来投奔魏高祖。高祖到了邺城,听说王肃到来,虚心接待他,召见他询问归顺的原因,高祖很同情他的遭遇。于是又谈到治国的策略,王肃陈说安定的策略,很切合皇帝的心意。高祖赞叹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促膝畅谈到日影偏移,未感到久坐的疲劳和时间的长久。于是又趁机说到萧氏有灭亡的先兆,有可以利用的机会,劝高祖南征。高祖对王肃的器重与优待每日都在增长,有时让身边的人退避与他对坐交谈,到夜半不肯停止。王肃竭心尽力献出诚心,没有丝毫隐瞒。不久就被授予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王肃坚决辞谢伯爵之位,高祖答应了他。二十年七月,高祖因为
46、长期干旱没有下雨,停止膳食三天,百官上朝,被带到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派左右亲近的人询问百官为什么上朝。王肃回答说:“陛下停食已经三天了,群臣焦急担忧,不敢自己安宁。臣听说尧时遇到过水灾,汤时遇到过旱灾,这是自然的规律,一定要等待圣人来救济世人,却不是因圣人的言行招致了灾害。”高祖派左右亲近的人回答说:“过去尧遇水灾,汤遇旱灾,依赖圣人才拯救了百姓,朕虽然位居万民之上,今日的旱灾,无法补救抚恤,等待立秋以后,朕一定反思自责。”当晚就降下了大雨。高祖讨伐淮北,命令王肃讨伐义阳(萧鸾),没等攻克,萧鸾便派遣将领裴叔业侵犯涡阳。刘藻等人去救援,被裴叔业打败。王肃上表高祖请求另派军援救涡阳。高祖拿到表章看后内心黯然,说:“应该是因为刘藻等精兵刚刚失败,王肃认为战事像前次一样很难取胜的缘故(才上表)。今天的计策,只有作取胜的打算(才能成功)。”王肃于是解除义阳之围,率军奔赴涡阳,裴叔业于是领兵退去。王肃因为打败裴叔业的功劳,提拔为镇南将军,被封为汝阳县开国子,给予三百户的封地。高祖去世,临终下诏任命王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一起任辅政大臣,征召王肃至鲁阳共同处理事务。王肃到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