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_尹正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817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_尹正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_尹正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术交流本栏编辑席尚明XueShuJiaoLiu作者简介 尹正严(1976-)男,云南宣威人,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1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1选种管理选好种薯是种好马铃薯的先决前提,亦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环节,能不能选出最佳良种是关乎马铃薯抗病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在选种事宜上务必要格外谨慎、精心挑选,秉持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量种植地的气候条件、环境特征、土壤状况等多方面要素。在选好良种后,要在播种之前就种薯加以处理,做好晾晒、优选、筛除工作,精选那些形状规整、光泽度好、没有虫眼和病块、质量在 50100 g 之间的优质种薯,依次加以切块。切块之前先以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刀片,把种

2、薯均匀分割为 2050 g 左右的块状,每块上面应保留两三个芽眼,每切完 1个种薯便要消 1 次毒,将种块置于 72%百思特可湿性 600 倍液中停留 1015 min,取出后以草木灰加以拌种。1.2田地管理马铃薯的块茎较为膨大,自然肥力好、土层较深厚、土质更松软的沙壤土更为适宜其生长,并注意灌溉、排水的便捷性。同时,考虑到马铃薯不耐连作的特征,还要优选那些近 3 年时间内未种植茄科作物的地块。播种前要适时进行机械耕地,首先把田地范围内的杂草、杂物清除掉,然后进行深耕,深度控制在 25 cm 上下。耕完地后,可于土壤疏松状态时添加 37 50045 000 kg/hm2农家肥充当基肥,使得肥料

3、中的养分同土壤肥力全面融合,如此更有助于种薯成活率的提高。1.3施肥管理马铃薯属于喜肥性的作物,因而,除了施好基肥外,农户还需立足马铃薯后期发育情况及时追肥,确保其在不同栽培时段皆有足量的养分供应。唯有因地制宜施好肥,方能按部就班种好地。考虑到种植地域、土壤环境的差异,施肥类型、数量、频次也要因地制宜,保证施肥的针对性,可以基于马铃薯栽培的阶段差异做好土壤养分检测。在肥料方面,尽量挑选质优价廉的农家肥料和有机肥料,施用量秉持适宜性、搭配性、高效性的原则,致力于提高肥料的实际利用效率。一般而言,早熟品种关键在于苗期施肥,中晚熟品种关键在于现蕾期施肥,大多于开花前将肥料施加好,钾肥是施加的重点,还

4、要配以一定量的磷肥、微肥。1.4水分管理马铃薯灌溉时一般采用沟灌形式,期间注意提高土壤的通透程度,灌溉的高度保持在垄高的 1/2便好,注意灌水量及频次的控制。种植地区不同,水分管理方案也不同,马铃薯生产阶段不同,所需的水分同样不同。因此,在进行水分管理时必须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在缺水时补水,在多水时则要适时排水,收获前应停止灌溉。1.5收获管理在收获前需做好一些准备。提前 710 天将秧棵切除干净,让块茎得以在土层中后熟,表皮逐渐木栓化。收获好之后,把薯块以小堆形式放置在田中晾晒,同时注意做好分类,将那些出现破损、病变的薯块另行放置。2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在抓好马铃薯栽培管理的同时,要

5、重视对各类病虫害的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均是讲究生态友好,同现阶段提倡的生态文明理念相适应的防治手段,农户可以将其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期强化防治成效。2.1早疫病的防治半知菌类是引发该病的主因所在,此病原一般附着于植株残体,其孢子本身具备很好的环境适应性,还可以借助风力作用扩散于整片田地间,实际防治时难度系数很大,同时孢子也具备量少、长速不为湿度限制的特征。一开始发病时最先显露于老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尹正严(云南省宣威市格宜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宣威655404)摘要:就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DOI:

6、10.3969/J.ISSN.1673632X.2023.07.017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识码:A(下转第 61 页)59学术交流本栏编辑席尚明XueShuJiaoLiu叶片上,湿度加大后便会蔓延开来,病斑颜色为黑褐色,为圆形状,还会生出诸多黑色毒素,致使叶片出现脱落问题,十分不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长。在预防方面,可以取霜贝尔 3050 ml、沃丰素25 ml、大蒜油 15 ml、有机硅兑水 15 kg,作为原料制作成药剂喷雾,均匀喷施在田间。在治疗方面,以霜贝尔 70100 ml,其他原料如上制作成药剂喷雾,连续喷施 23 次,中间间隔 3 天,在病况得以抑制之后再改为预防措施。2.

7、2晚疫病的防治晚疫病大多于马铃薯开花前后时段发病,叶片、薯块、茎部皆是容易发病的部位。叶片感染后,一般先在叶尖或者边缘位置出现若干颜色呈绿褐色的斑点,同化能力大大降低,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当温度在 2023,空气较为湿润时,病原菌的扩散速度最为迅速,结薯之后若是遇上雨水不断且温度相符的天气,该病在 10 天左右便能扩散至整片马铃薯田,损失翻倍。防治时,要做到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首先紧抓培土,以防病原菌混入雨水中侵袭块茎。其次紧抓施肥,以防植株徒长导致抗病性能不足。再次要提高植株之间的透光性,降低环境湿度,继而抑制孢子囊的滋生,防范晚疫病的大肆发病。开始发病时,可先将病株摘除,并在四周喷洒甲霜灵

8、锰锌等药物,以防病害的继续蔓延。当出现大范围的病害问题时,则应在整片田地喷洒药物,采用丁香、大蒜组织中的提取物。2.3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一是轮作防治。马铃薯连作会使害虫的繁衍速率加快,采用轮作模式有助于地块土壤条件的优化,使得害虫的繁衍环境遭到破坏,继而起到抑制其繁衍的效果。二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一般在田间投放天敌昆虫、喷施性激素喷雾,诸如七星瓢虫便可以用于蚜虫的防治。物理防治更具技术性,诸如电流灭杀、灯光诱捕等方法皆成效显著,也可以灌溉来抑制块茎蛾、蓟马等害虫。三是使用化学药物。使用化学药物是当前见效最快、最显著的防治方式,表现出防治成效好、适用范围大、覆盖面积广、更具针对性等优势

9、,但是在实际防治时应多多选用低危害的绿色药剂。参考文献1 安婷.马铃薯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2):163-164,166.伴随这病症发展,青灰点不断扩大,当空气中的湿度较大时,就更为严重,呈现为褐色的病斑,对玉米的危害性很大,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到玉米的果实。针对这种病症,可以使用克瘟散或者代森锰锌粉剂对患病植株进行喷洒,达到防治的效果。2.1.3苗枯病苗枯病的发病期主要在幼苗的出苗阶段,在出苗的过程中出现幼苗枯萎死亡的现象。针对这种病症,一方面进行土壤的深度翻耕,使土壤通过太阳的照射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另一方面在播种时将辛硫磷溶液与玉米种混合搅拌,然后晾干,

10、再将种子喷洒多菌灵溶液后进行播种。2.2玉米虫害防治玉米螟最长在离地 50 cm 以上的位置,进而侵食植株,使得玉米植株非常容易被风吹断。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此类害虫可在玉米抽穗时期喷洒高效氯氟氰菊酯 2 0002 500 倍的溶液进行防治。玉米蚜虫主要在玉米出苗期,成蚜主要集中在玉米的心叶上,吸食玉米汁液,阻碍玉米的生长。玉米蚜虫的防治可以使用 2%的阿维菌素 3 000 倍溶液进行喷洒除害。2.3病虫害的预防在玉米的种植中,病虫害的发生是常见的种植问题,近几年病虫害的发生越发严重。频繁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治理,会导致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使得病虫害问题控制难度加大。为了降低病虫害造成的

11、减产影响,可以采用生态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进行病害的防治和预防。生态防治技术是从保证外部的种植环境、种子自身的成活能力 2 个方面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利用生态防治的方法提高玉米种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构建食物链的原理,培养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捕食,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化学防治技术是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病害发生的病症缓解。参考文献1 陈小燕.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02):113-114.2 闫金国.刍议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1(04):55-56.3 王文娣.关于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1(13):50.(上接第 59 页)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