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周口市城郊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150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城郊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周口市城郊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周口市城郊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周口市城郊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周口市城郊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周口市城郊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25分)高 手 们周凌峰我问过许多实习生,有时间能不能帮我做做校对工作?回答几乎无一例外:这活儿太没技术含量了,想学点更实用的招数,比如选题策划、采访技巧,以及编辑秘诀等等。 这多少让我有些失望,我看过他们编出来的同期稿,勉强能达到文通字顺的标准,可是一涉及到专有名词,往往错得离谱我很奇怪,为什么就没人去翻翻工具书,哪怕百度一下也成啊,这不都是校对的基本功吗? 我想起了我师父,他就是一位校对高手,人送外号“天下第一校”。在遇到他之前,我根本不信校对还能校出花来,前人说得好: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

2、。能把错误几率降低零点零几个百分点,已经是阿弥陀佛了,要想完全不出错,怎么可能呢?后来,我才领略到他的“恐怖”之处:我的每一封邮件,他几乎都能找出错误来,要么是错别字,要么是分段不够准确,或者标点符号使用不到位。平心而论,我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可要想不被他抓住小辫子,太难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两百字的稿子,两百字,计入标点的话,在word文档中也就五行而已,可他逼着我修改了不下十遍,从标题到标点,足足磨了四五个小时。 有人看不下去了,劝他:“不就一篇稿子吗,犯得着这么校真吗?” 他倒是想得通:“不这么磨,怎么提高。” 我差点崩溃。接着,师父又给我下了一个任务:如果写什么稿子,都在两百字以内完成

3、。那段时间,两百字成了我写作的核心标准。一条评论稿,从引用相关报道,阐述基本事实,直至展开讨论,再加上个人意见,要想“随心所欲不逾矩”,还真不是个轻松活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把能想到的招都使上了,就差没用文言文写作,我的邮箱里留下了一堆以“两百字”为题头的稿件,不消说,很多都是被打回来修改的。慢慢地,我才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这样的约束,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养成精准使用文字的习惯。 师父只是我见过的众多爱较真的人之一。 我曾经接过一个棘手的活儿,去采访一位“不太好伺候”的著名教授。 有关这位教授的传言很多,先期接触过他的同事告诉我,这位教授有“三不为”:一不参加集体活动,二不接受媒体采访,三不兼行

4、政职务。他甚至连照相都没时间,他们学校网站上的“学人介绍”一栏,挂的还是他十年前工作证上的照片。 好在有热心的师长帮忙,我和教授联系上了,他没有传说中那样难以亲近,只是提了一个要求:“你采访我可以,不要问那些小儿科的问题,你能不能先读一读我的书?这样交流起来更顺畅一点。”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研究的领域正是我比较关注的,他的著作我也曾拜读过一些,这不算很为难。可第二天教授将书单发来之后,我还是吓了一跳:这是开给他门下研究生的书目啊!截稿日期一天天临近,我只能抛开手头的工作,窝在图书馆一本一本啃下去,读书之余,还顺手做了些札记,算是意外收获。 结束了这段苦读之后,我把拟出的问题和札记一起发给了教

5、授。教授很快作了答复:所提问题太过宽泛,不易作答,还请再考虑考虑。我做的札记中有一处引文出错,他也做了订正,并特意指出,札记有些模棱两可之处,说明我还没有读懂,应该参看某些著作,接下来,又是一列书单。 我又回到了图书馆,就像卡夫卡城堡中的主人公那样,原来的目的已经不重要,我只是想弄明白,要完成这次采访,到底还要经过哪些煎熬。 让我完全没想到的是,最后的采访过程波澜不惊,问题大致还是那些问题,教授很认真地作了答复。我纳闷了:其实您完全可以在一开始就接受采访,为什么要让我绕上这么大一个圈子?教授笑了笑:“你如果没有读我的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了,又怎么可能和我平等交流呢?”这一瞬间,我几

6、乎有种错位的感觉,好像教授是记者,我才是他精心培养的采访对象。 每逢遭遇困难,我总会回忆一下这些“恐怖”的经历,借此给自己打气。我尊重这些爱较真的人,他们看似偏执,其实只是在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一条再平凡不过的准则:敬业精神。18.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2分)校对( ) 勉强( ) 棘手( ) 札记( )1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截稿日期一天天临近,我只能抛开手头的工作,窝在图书馆一本一本啃下去 (2)我曾经接过一个棘手的活儿,去采访一位“不太好伺候”的著名教授。 20.联系上文,第段中“校对的基本功”指的是什么?(2分) 2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文中“校书如扫尘,一面

7、扫一面生”一句进行评析。(3分) 22.仔细阅读第、段,分别从标点符号和词语表达的角度对这部分文字进行校对。(4分)(请直接用修改符号在下列选文处修改) 他倒是想得通:“不这么磨,怎么提高。” 我差点崩溃。接着,师父又给我下了一个任务:如果写什么稿子,都在两百字以内完成。23.本文写了两位“高手”,各有侧重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他们的“高”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4分) 24.文中第、两段中两处“恐怖”各有怎样的含义?(4分) 25.读过全文,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谈谈什么是“敬业精神”?(4分) 参考答案:18、jio qing j zh (共2分,每小题0.5分)19、(1)这里喻指作者刻苦

8、地钻研那些深奥难懂的书。 (2)这里比喻事情难办。20、遇到不懂的专有名词,应勤查工具书。21、围绕“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校对工作的重复、琐细,费时费力,永无止境”来答即可。22、按要求用修改符号直接在错误处修改。第(5)段把句号改成问号。第(6)段把“如果”改成“不管”或“不论”。23、师父“高”表现在:文字校对极端认真,能力极强,对徒弟要求极严。教授“高”表现在:不随便接受采访,要求记者读自己的及相关的书,有资格平等交流才接受采访。24、第段的“恐怖”:指师父在校对上的极端严格、较真。第段的“恐怖”:指跟高手们在一起经受磨炼。25、能结合人生体验,围绕“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极端负责

9、的态度”来谈即可。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8分)白鹤翔集的记忆 刘长春一条弯弯扭扭很窄的路,牵引着我们走进山中。抬头望山,四围皆松,它们都很寂寞,远离了村庄、市井,一株一株独自站在那里,一副沉思默想的样子。也许因为我的走近,有了一些感触吧,发出松涛的响声。声因风而鸣,其来也忽,其去也飘,有如天籁,我也听见了。久听不厌者,应该是山里人。古人却说:“然非清心人不能听,非会心人不能解。”又有谁能听、能解的? 意外地看见了委羽洞。心头一惊,听老者说过,这是仙人修炼的地方,称为道教天下第二洞天。“委羽”典出后周刘奉林,他于山中学道,能闭气,三日不息。据说,他吞吐一口气,风走云卷,能

10、控飞鹤上升,群鹤拍打着翅膀,却不再飞翔,停在空中不动了,又掉下一片片羽毛于山后,洞因而有委羽之名。时光流逝,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能够控制白鹤不再飞走的仙人,大概不会再有了。也许,旧说也成了一种传奇。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

11、洞,不知洞深几许。 出得洞口,再看周围的山,虽不高,却伏龟蹲虎,气概不凡。山凹一侧,有一个水池,不大,形同弯月,如我后来在敦煌呜沙山看见的月牙泉。那水极蓝,不能见底,像一位从天上下凡的仙女的梦,幽深幽深。水中有草、有鱼,草在飘飘忽忽,鱼在浮浮沉沉。扔一块小石子,只看见水花听不见声。忽地,惊起一池白鹤。聚集在池边的,休憩于树间的,站立于岩上的,成千上万的白鹤飞舞而起,遮掩了一角蓝天。白鹤或舞或翔或独立或展翅,人是只能在远处观赏的。若要“零距离”人鹤相处,人先得学会尊重,就像林和靖那样,爱鹤如子。分明是我们惊吓了它们,我抬起头来,用目光向它们致歉,却看见它们悠闲地拍打着翅膀,恍若千万双生命之手,饱

12、蘸着浓墨,以行云流水般的笔画在天空的大纸上书写着逆入、平出、左倾、右斜、重叠、穿插与回峰鹤鸣于天,几声呖呖滴下来的几点墨汁,洒落在我的心头,又在另一张宣纸上渗透开去。 这是四十年前留在我脑海中的画面与记忆。“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只是改变了不应该改变的东西,这才匪夷所思。我听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那阵子,村里村外的劳力都上山了,把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树都砍光了,开山种粮。旧日的方志上说“长林郁郁,幽涧泠泠”。如今,没有了长林,哪还有泠泠之水?没树、没水,那白鹤不肯合作,也就选择

13、了远离。尽管,山岙还有鹤池,池上再也没有群集的白鹤;天上也没有飞翔的影子,“白云千载空悠悠”。看来,我应友人之嘱,题写的“鹤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种虚假的点缀。 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13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委羽洞的特点。(4分) 14四十年前的鹤池环境、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有什么不同?根据文意进行简述。(4分) 15第段画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说明表达效果。(4分) 16有人说,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道教衰落、白鹤远离的遗憾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你认同这种说法吗?结合文意说明原因。(6分) 参考答案:13野性、神秘、深邃、寂静;答出1个给

14、1分,得出3个给4分。14四十年前,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1分);四十年后,四周无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1分)。前后形成鲜明对比,鹤池环境人为恶化,不该改变的都已改变(2分)。15运用了类比、典故等写法(2分),强调了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构成亲密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分)。16不完全认同(1分)。第段写到委羽洞命名的缘由,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神奇色彩和可读性,与下文描写白鹤翔集的情景相映衬,与道教衰落没有关系(1分)。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前后四十年鹤池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白鹤远离的遗憾(2分)。文章最后一段则含蓄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意和对恢复大自然原貌的渴盼(1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

15、完成文后各题。易水不寒卢世龙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

16、,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耐。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

17、。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的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绊人跌撞。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秋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

18、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

19、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

20、腾时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有删节)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B. 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人文精神的滋养,就会迷失自我。C. 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

21、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D. 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5. 文章第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在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参考答案:4. A 5. 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6. 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4. 试题分析:A项,“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5. 试题

22、分析:首先答出文段的内容“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然后从对比的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作用: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6. 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

23、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此题注意结合“易水的现状”概括分析。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南楼行状 归有光 李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次,求铭于里之长者。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将为子言其略,子其文之。”余唯唯,不敢辞。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赘城中杜氏。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延致师友,惟力所及。见邑中

24、豪俊与俱,即大喜。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为人忠实无他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或舆迎至家。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 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今日不肖

25、获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余闻而伤之。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具,宪卿一无所经意。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欲稍加撰次 次:编纂B将为子言其略 略:概况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 省:探望 D醴膳丰嘉,不索而具 具:齐全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愿假手于子 激于义而死

26、焉者也B见邑中豪俊与俱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尽以与诸父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D冀少息肩,而背弃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2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1分)(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4分) (2)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4分)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3分) 参考答案:10. D 具:准备,置办。 11.C(A“于”,前为“向”,后为“被”;B“与”,前为“同”,后为“结交,亲附”;D“而”,前为转折“却”,后为承接;C,均为“把”)12.(1)和人交往时,(别人)能清楚地看清

27、他的内心,(他)谨慎地选择朋友重视承诺,特别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共4分,每小句1分。“审取”译为“神圣索取”亦可)(2)我厌恶社会上撰写事状而不准确的情况,所以不敢对宪卿的话有增减,(以便)让撰写铭文的人参考。(共4分。“恶”“损益”“俾”及语句通顺各1分)(3)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光明正大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3分,每小句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李玉,字廷佩,号南楼。娶妻姓杜的女子,生了一个儿子,叫李宪卿,先前的进士出身。(他)在嘉靖年间乙未月日去世,享年50岁。李宪卿根据去世的年月日占卜吉祥,把他的父亲安葬在新阡。事先,他穿着丧服到我家来对我说

28、:“我不敢辱没先君的品行,将要逐渐地加以撰写编纂,向家乡的长者求写铭刻。我看到您谙习太史公的史书,希望您来写我父亲的事迹,您不要拒绝我。我对您介绍他的概况,我希望您写出来。”我答应了,没有推辞。李宪卿呜咽流泪哭泣着说:“我的祖父生了四个儿子,父亲年龄最小。到城中姓杜的人家入赘。学习读书,没有多大的成就,担任县里的属官,不多久,就辞别而去。他在家接近三十年,始终惦记着我。邀请师友来讲学,力所能及。他看到我跟家乡的豪杰俊才交往游学,就高兴。如果我交往的人逐渐不如人意,他始终不高兴。我向来体弱多病,他心里怜爱我,口中不说。他为人忠诚没有心计。和人交往时,别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内心,他谨慎的选择朋友重视

29、承诺,特别喜欢当面指出别人的过错。去世的祖父父母住在伯父的家里,(我)不时地徒步出城,去探望他们。有时用轿子把他们迎接到家。等到他去世之后,备办殓葬,用尽心思。(祖父)遗留的田宅,全部拿来给各位伯父们,(父亲)说:“活着,我不能尽全力赡养您;死了,我怎能接受您的遗产呢?况且各位兄弟贫困,我只拿我应得的那份。”今年春天,(父亲)忽然得病,自我感觉很危险,而我在清源,没有即时归来。(父亲)心挂念,说:“孩子还没来,病也没有痊愈,盼儿早回来,那我也得到安慰了,病也去除了五六成的痛苦了。”因此到处派人访医求药,寻找良方,不至于成为不可治愈的病。五月十日,我才到家,父亲的脸色已大不如昨了,立即到郡中请良

30、医诊断,他已经卧床不能起来了。他因为我的缘故,姑且要经营树木作为产业,使我无后顾无忧,自己没有一刻安闲的时间。【原版本为“屹”而不是“迄”】现在我获得进官机会,希望他稍微减免负担,可他却去世了。唉!我跟您说这些,我悲痛无法再详说了。我听了之后感到伤心。我当初跟他交往,看到他仪表堂堂,俊秀清朗,衣冠整洁,光明磊落,不杂尘埃。时常跟他交往,整天谈笑,待客酒菜丰美,不费力气,都具备了,宪卿全无介意感。才知道他父亲用来培养儿子游学的目的如此。宪卿去年去南都做官,令尊看见他学有所成,足以欣慰了。我厌恶社会上撰写事状而不准确的情况,所以不敢对宪卿的话有增减,以便让撰写铭文的人参考。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31、完成后面的题目。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32、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 而耻学于

33、师C.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 吾从而师之5. 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 夫晋,何厌之有?D. 学于余6. 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圣人 君子 郯子之徒A. B. C. D. 7. 翻译句子。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参考答案:4. A 5. D 6. C 7. (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2)以地位低的人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4. 试题

34、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判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生在作答时直接将相关的文言文字词带入具体的句子中,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推断,看这个相关的文言字词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充当什么成分等,有无改变它原本的词性,如果有,就说明它的词性已经被活用了。B项,“而耻学于师”的“耻”,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耻。C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和第一个“愚”,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圣人,愚人。D项,“吾从而师之”的“师”,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所以选A项。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对应的句式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

35、况:判断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题目要求选出与题干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本题题干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是宾语前置句,A项“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B项“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C项“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D项“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选D项。6. 试题分析:题干问“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做出判定,在“从师”问题上,作者批评的是“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巫医、乐师

36、、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由此可知,应是“士大夫之族”和“君子”。所以选C项。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之”,结构助词,的;“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受业”,教授学业;“惑”,疑难问题。第二句得分点:“位卑”,地位低;“羞”,感到羞耻;“官盛”,官职高;“则”,副词,就;“谀”,谄媚。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37、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

38、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

39、,(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

40、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及齐,齐

41、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予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岁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璧。 、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

42、,其生不暮,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

43、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删节: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较量,抵抗 B及齐,齐桓公妻之 妻:为娶妻 C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蚕妾:养蚕的小妾D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不蕃:不能繁盛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 从者以为不可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C. 将行,谋于桑下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6、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重耳遭受磨难的一项是 ( ) 晋人伐诸蒲城 及齐,齐

44、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浴,薄而观之 乃馈盘飨,置壁焉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耳流亡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依靠君父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如果同自己的国家对抗较量,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B重耳在齐国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于是有点满足。说明他是一个随遇而安、不图上进的贵族子弟。C尽管大夫叔詹认为重耳是上天所赞助的人,路过郑国应该受到礼遇,郑文公还是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D楚成王认为重耳志向远大、生活俭朴,言辞文雅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晋国将来要靠他去振兴,所以没有听从子玉的劝告。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