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四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溪 水(李汉荣)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
2、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
3、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
4、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5、(选自人民日报)14、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6分)15、溪水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是什么?(6分)1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4分)17、除了写溪水之外,文章写“我”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14、因为“忧伤或喜悦的泪水”来自你的眼睛和心理感受;从“忧伤”来看,你已经意识到自然之美的不可穷尽;从“喜悦”来看,你已经懂得美无处不在,无需刻意寻找的道理。(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15、顺乎自然,走它该走的路,不错走一步;说它该说的话,不多说一句。单纯坦荡,心仪、欣赏一切美而
6、不据为己有。(6分;答出一点给3分,如没有概括只照抄原文的该点给2分)16、从四个方面:溪水无处不在的源头;溪水的流淌显示出的大自然的智慧;溪水丰富的经历;溪水纯洁美好的品性。(4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17、与溪水形成对比,突出溪水的美好,赞美溪水具有清澈的情感和思想;突出文章主题,通过“我”羡慕和渴望做溪水,表现人们应该像溪水一样追求美好境界:清亮、坦荡,而不自私。(6分;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2.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7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
7、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 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
8、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15.下列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和控制。 B.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C.直指意义易用,联想意义难用。 D.
9、文学的文字须顾到联想的意义。16.下列对本段文字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 B.直指的意义偏于类型,联想的意义偏于个性。C.“烟”这个例子说明字的意义繁杂难以确定。D.举东坡的诗说明联想的意义不易控制,它可使诗文意蕴丰富。17.对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容易明确,但联想的意义不易捉摸。B.无论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必须做到直指的和联想的意义的完美结合。C.文学创作时要敢于大胆发挥和联想,不能满足平淡的描述和表达。D.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要善用联想的意义,这样能使诗歌的意蕴丰富。参考答案
10、: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6分)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
11、就是民族精神。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
12、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势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持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
13、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重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即所谓的文化遗产。 B.“文化传统”,即民族精神,重点在“传统”,它虽不具备有形的实体,却无所不在地存在于一切现实之中。C. 有人将传统视为服装,服装以时为美,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有人将传统视为文物,文物惟古是尚,传统又被当作财富。两种看法都是偏颇的。D. 作者认为传统不是“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也不是“定期蜕除的角质
14、表皮”,是想说明传统具有惰性,难以彻底与其决裂。12.下列说法最能体现节选文字主旨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祖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B. 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C. 我们应该辩证地了解和看待传统,运用它而不被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D. 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13.根据文中所谈到的传统的“两重属性”,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清明节”这一传统? 参考答案:11.D12.C13.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我们既要继承慎终追远的节日内涵,也要抵制燃放爆
15、竹、焚烧纸钱等祭扫陋习,使传统节日更有生命力。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一)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16、:“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选段(二)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
17、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曾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赤壁之战选段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次江
18、北 驻扎B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败逃C刑人如不恐胜 处罚D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敲击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而乃以手共搏之D 因招樊哙出 不如因善遇之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概括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赤壁之战选文注意前后呼应,用“瑜等在南岸”交代了两军的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B以“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来反映曹军的骄傲、麻痹心理,以此表明曹军失败的必然性。C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
19、者。D鸿门宴选文中项羽的语言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其对樊哙的闯帐格外宽容,从而表现出项羽豪爽、拙于应变、寡谋轻信参考答案:7B 走:使败逃8D介词,趁 A尚且|将要 ; C 于是,就|仅仅 ; B 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不译|的人9C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错。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16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
20、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
21、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5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意分析正确的一组是()(3分)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B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相同C与的“惑”不同,与的“所以”不同D与的“惑”不
22、同,与的“所以”相同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7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合格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作者对此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生乎吾前
2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译文:(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参考答案:4B5C6A7B8(1)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着他,以他为师。(2)不懂得句读,而从师学习,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高明在哪儿。4试题分析:师:学习。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
24、义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 “惑”分别为“疑惑”“糊涂”的意思;“所以”分别“表原因”和“途径”“工具”等。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
25、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不是合格的老师”无中生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
26、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7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
27、,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
28、发背而死。 (史记 陈丞相世家)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B陈涉起而王陈王:大王C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D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 太子丹恐惧,乃私见樊於期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
29、,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10.用“”为下列句子断句。(2分)见 楚 使 佯 惊 曰 吾 以 为 亚 父 使 乃 项 王 使11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楚使归,具以报项王。(史记陈丞相世家)(3分)译文:_
30、_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鸿门宴)(3分)译文:_ _参考答案:7 B(王:用作动词,可解释为“称王”)8 D(用作介词,表原因,因为;用作连词,来。A项:连词,就。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9 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10. 见 楚 使 佯 惊 曰 吾 以 为 亚 父 使乃 项 王 使11答案:楚军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全都报告项王。(“使”使者1分“具”1分,都,全部,句意1分)ks5u(2)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这些人现在都要被他俘虏了!(判断句式1分,“属
31、”,这些人,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
32、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
33、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
34、的一句是( )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幵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_。”我最赏识那种心情。A. 你走,我去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也去接你B. 你走,我去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也不去接你C.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也去接你D.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也不去接你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连贯的题目,全国卷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近年来呈现出综合命题的趋势,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连贯”是表达中句与句之间排列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
35、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要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词语的运用三个方面。具体要求话题要统一,表述角度要一致,语境要和谐一致,保持合理的句序。从上文“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和下方的“赏识”可以看出,避免苦痛的方式便有“你走,我不送你”,以及增加相聚的喜悦来淡化离别的苦痛,即“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也去接你”。8. 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近年来。绿色建筑项目在我国呈几何式增长,各种节能、低碳建筑比肩接踵,评价标准也层出不穷。答对了,就手舞足蹈;答错一道题,与奖金失之交臂就情绪崩溃,哀鸿遍野,其实我们应理性对待直播答题游戏。他们急于回家。于是放弃熟悉的路而另辟蹊
36、径。直接穿越山林,不料中途迷路,只好等待救援。与家人团聚看春晚是许多中国人的幸福记忆,许多节目金句频出,每到精彩之处便常引得围坐的家人拍手称快。一位专家在各种电视节目中推荐的药品、保健品、食品屡上消费黑榜,这位假专家被揭穿后,注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中国这些“创新奇迹”让世人刮目相看。ABCD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比肩接踵:形容人很多,非常拥挤或连续不断。使用不正确。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37、使用不正确。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新路。也比喻另创一种新方法或新风格。使用正确。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使用不正确。众矢之的: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使用正确。刮目相看:改变旧的印象,用新眼光看人。使用正确。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凡是诗词,都是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完整或具体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情致。读一首诗就要抓住它的形象和情致。,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见不出来,必需朗读,而且反复朗读。抓住情致,必须抓住语言的音乐性诗词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须加以反复回味,设身处地地体验要做到这一点,单像读故事那样一眼看过去,还不济事诗词的情
38、致是和它的音乐性的语言分不开的才可以逐渐浸润到它的深微地方,领略到它的情感A. B. C. D.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根据对语段的理解句子是从总体上说的,所以应该是开头的第一句。是必然在一起的而且有先后的顺序,所以答案只能选A。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 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在社会上常听
39、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只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参考答案: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 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有没有突破和创新(每句2分,共6分;意思正确即可) 六、写作(60分,共1题
40、)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的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子很委屈的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到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想要不被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己的重量。”是的,我们改变不了风,改变不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重量和心灵的重量。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