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晋中市石圪塔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课外现代文阅读回声水兵五月的麦浪就要在隆隆的机声中倒下,田野里充满新麦的清香,外出的人们回来了,连老人孩子也出动了,村庄再一次因麦芒和成熟的歌唱,热热闹闹,排排场场。可再有一二场夏雨或一二声炸雷,麦客们依次而去,乡村又将空空荡荡。在城市的深处,在一幢楼的高层,在一个深夜,我听到了一种隐隐的声响,这声响仿佛发自天边或大地深处,引起一阵沉闷孕育的震荡。那是去年,我正走在深秋的乡下,乡下寂静得有些吓人,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还没有返回村庄。田野似油画,亮色是那满枝的棉花、金黄的谷穗和红红的高粱。这些曾被遗弃的庄稼
2、兄弟重又回到了我的村庄,它们羞涩地挂在枝头上。这时,有噼剥的豆荚炸响,几粒忧伤的豆子在我眼前坠落。我听到的那种隐隐的响声,肯定是来自这个过程,我知道,那是土地发出的回声。一株庄稼在角落里的成长会引来阳光下的回声,这种回声甚至携着土地的名字穿越历史,长久地留在一代一代农人的记忆中。土地是能发出声响的,它承载着万物,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它的声响。春耕时,稻田水响,那是冬眠后的土地舒展筋骨的声响;七八月间,原野上一片金黄,风过处,谷穗点头,沙沙作响,土地奏起金子般的乐章。就是这声响,唤醒炊烟,于是,每个清晨,每家每户的主人将大门推开,“吱呀”的一声,震开薄雾,村庄就醒了。老村长燃一筒旱烟走在田埂上,
3、他的咳嗽声在田野里回荡。春天里,我们都能听到杨柳枝条摩挲的声音,听到花苞抽长的声音。而在夏夜,小河泛着月色在村旁流过,叮叮咚咚,那是土地在为我们的梦境伴唱而现在,你走在乡间,你会惊讶于那红红的大枣柿子为何老挂在枝头,你也许觉得那是风景,根本没有察觉到土地的黯然神伤。我常常在梦里返回村庄,那枝叶间的果实,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欲滴未滴,那其中的一颗,两颗,终于坠落下来时,有谁能倾听到那是来自土地的回响?有个在城里打工的女孩曾这样告诉我,她一天只要给三个人洗脚,就可以挣得六十元,一月两千多,一年可挣几万元,那是她父母种地十年的积累,她家的柿子、红枣都挂在树上,让它红,由它落。即使麦收秋忙,她也不回去
4、。她很热爱城市。我们无法去责怪这个现实的女孩,我们只能垂下头颅,面向土地。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依偎和亲昵,而把城市崛起作为现代的标志?一座座的城市就要联成一体,城与城之间的土地,一座小桥、一条小溪、一汪水塘、一片草地,就在这机声隆隆中被吞噬;当打桩机将钢筋水泥柱深深地刺入土地时,你听到土地发出的阵阵呻吟了吗?我庆幸我在城市的一角,在一幢楼的高层大凉台上,还藏有来自家乡的泥土,在一个个深夜,还能听到果坠叶落的声音,并通过我的笔端,把大地的回声传递给外界。一个人,一株植物,都会有青春和浪漫的季节,但随着时间和岁月,亮色、光泽、力量都会慢慢消失,直到形容枯槁,肢体变得比榆树皮还要皲裂
5、。唯有土地,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哈尼夫库雷在身体这部小说中警告:你终究会发现,世间只有一件无价之宝,既非金子,亦非爱情,而是时间。而我要说:世间最金贵的,既非金子,亦非时间,而是土地,能发出声响的土地。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土地上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土地的回声,这些回声本应当是自然愉悦的欢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却变成了令人闻之垂泪的呻吟。B. 由于现代人越来越现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情感,这种对土地的淡漠很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恶果。C. 文章的第段写了一个不愿意回乡的打工女孩对城市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失落的隐忧,批判了本应
6、回归乡村的人对土地的背叛。D. 作者在文章中不止一处描写了秋天乡村田野飘香、果挂枝头的丰收景象,是为了告诉我们:养育我们的许多物质都来自土地。E. 土地永远青春和浪漫。曾经,土地以生长在它上面的农作物养育了我们;如今,又以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提供崭新的生活。20. 文章第段写五月的乡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1. 结合全文,概括“回声”的具体内容。22. 现代化进程正在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出挑战,土地作为农耕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其最基本的粮食生产功能正在被人们忽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参考答案:19. CE 20. 突出主题。写出了乡村五月应该有的热闹和欢畅,与后文我们对土
7、地和乡村的淡漠形成对比。呼应题目。写乡村收获季节收割机的隆隆声、农人的欢笑声、五月的雷声,呼应“回声”。引出下文。引出对村人不愿回乡、农作物无人收获的萧条境况的描写。 21. 农人在土地上耕作、收获时发出的声音;植物(农作物)在土地上成长时发出的声音;农人们在乡间生活的声响;农作物成熟(掉落)时发出的声音;城市化建设中机器的隆隆声(乡村被吞没时土地的呻吟)。 22. (示例一)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要防止过度开发。人类社会无论怎么发展,科技无论怎么发达,我们的吃穿用度等基本生活需求,始终是直接来自土地的。事实上也只有这直接来自土地的生活资料,才让我们更放心。保护土地,保障土地的基本生产功能
8、,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就是在保障人类的未来。(示例二)追求土地的高附加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地球上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导致土地的传统生产功能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们要生存,要生活得更好,向土地寻求更高价值的产出就成为一种必然。这当然会对土地的传统生产方式形成挑战,但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19. 试题分析:B“批判了本应回归乡村的人对土地的背叛”错,文章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依偎和亲昵的担忧;D“如今,又以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提供崭新的生活”不是“土地是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的”的依据,作者告诫人们要珍惜土地。20. 试题分析:第段写五月的乡村因麦
9、芒和成熟的歌唱,热热闹闹,排排场场,与后文人们对土地和乡村的淡漠形成对比,突出主题。乡村五月的各种声音,呼应题目“回声”。“可再有一二场夏雨或一二声炸雷,麦客们依次而去,乡村又将空空荡荡。”引出下文。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解答本题要首先理解“回声”是什么,作者说“土地是能发出声响的,它承载着万物,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它的声响。”归纳文中内容可以看出“回声”的具体内容有:农人们在乡间生活的声响,农作物的声响,机器的声响。22.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依据文本内容,可回答成“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要防止过度开发。”也可以回答成“追
10、求土地的高附加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能够自圆其说。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和父亲坐一条板凳孙道荣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家里没有椅子,只有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飘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
11、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
12、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
13、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后来妻子提醒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我的心,隐隐地痛。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
14、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有删节)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开头写“我”在大学第一个暑假里第一次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由此引出下文坐同一条板凳的几件事情,“板凳”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B
15、“我”和父亲虽然坐同一条板凳,但很少说话,说明“我”们平时缺少沟通,使“我”们之间存在代沟;而父亲从不和女人坐同一板凳,表明父亲思想落后保守。C父亲嫌“我”家的客厅里的沙发软,坐着不舒服,其实父亲并非不想坐沙发,是由于“我”没跟父亲同坐沙发而是坐在沙发帮上的举动深深刺痛了父亲。D父亲让“我”和他坐同一条板凳,这也是对“我”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在“我”升职以后,父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我”懂得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E小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也没有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平实而亲切的叙述;小说的结尾写“我”坐板凳留出空位,卒章显志。8小说中画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分析。9“
16、坐同一条板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全文就其内涵进行分析。参考答案:7BE8“我”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极少沟通,更多是提示,“我”已经长大,可以与父亲同坐,应该承担男孩的责任。一语双关,表面是怕“我”失去平衡而摔倒,其实是暗示“我”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不要一期冲动,得意忘形。 9“坐同一条板凳”意味着友好亲和:来了客人就让他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否则就见外了。“坐同一条板凳”意味着化解矛盾、解开疙瘩:父亲为村民调解纠纷,为“我”和妻子解决矛盾,最终都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坐同一条板凳”意味着亲情无间:父亲在“我”家坐沙发时,“我”却坐在沙发帮上,致使父亲只
17、住一晚就离开,从反面证明“坐同一条板凳”就是亲情的表达。“坐同一条板凳”意味着沟通教益:“我”升职以后,父亲和“我”“坐同一条板凳”的惊吓让“我”一直恪守本分。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
18、“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8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我”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极少沟通,更多是提示,“我”已经长大,可以与父亲同坐,应该承担男孩的责任。一语双关,表面是怕“我”失去平衡而摔倒,其实是暗示“我”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不要一期冲动,得意忘形。9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
19、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719题(12分)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像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
20、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是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有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他们只吃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老寿星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生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
21、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大为享乐。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会儿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比躺下去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戏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
22、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时,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相距甚远。这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之深山传之密室,每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可得。由于它们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略了它的价
23、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辩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
24、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刻只感觉到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同他对话。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的珍珠。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就慢了。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
25、。真正的阅读,也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撞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为你讲的故事。17文章第4段中,“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苍老”和“年轻”是什么意思?请加以解释。苍老: (2分)年轻: (2分)18作者把阅读的感觉比作“吃”、“睡”、“搏斗”,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4分)19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孤独”? (4分)参考答案:17“苍老”指的是一种人生岁月的体验;“年轻”是说自己得到了精神愉悦,而变得年轻起来。18
26、(1)化抽象为具体,阅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作者把它比作“吃”、“睡”、“搏斗”,形象而具体;(2)化深奥为浅显,作者把阅读活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让人接受。19(1)阅读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能独啜,是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2)阅读不可在太快乐的时光,(3)阅读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答对2点可得满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新城耿十八,病危笃,自知不起。谓妻曰:“永诀在旦晚耳。我死后,嫁守由汝,请言所志。”妻默不语。耿固问之,且云:“守固佳,嫁亦恒情。明言之,庸何伤!行与子诀!子守,我心慰;子嫁,我意断
27、也。”妻乃惨然曰:“家无儋石,君在犹不给,何以能守?”耿闻之,遽握妻臂,作恨声曰:“忍哉!”言已而没。手握不可开。妻号。家人至,两人攀指,力擘之,始开。耿不自知其死,出门,见小车十余辆,辆各十人,即以方幅书名字,粘车上。御人见耿,促登车。耿视车中已有九人,并己而十。又视粘单上,己名最后。车行咋咋,响震耳际,亦不自知何往。俄至一处,闻人言曰:“此思乡地也。”闻其名,疑之。又闻御人偶语云:“今日劓三人。”耿又骇。及细听其言,悉阴间事,乃自悟曰:“我岂不作鬼物耶?”顿念家中,无复可悬念,惟老母腊高,妻嫁后,缺于奉养;念之,不觉涕涟。又移时,见有台,高可数仞,游人甚夥;囊头械足之辈,呜咽而下上,闻人言
28、为“望乡台”。诸人至此,俱踏辕下,纷然竞登。御人或挞之,或止之,独至耿,则促令登。登数十级,始至颠顶。翘首一望,则门闾庭院,宛在目中。但内室隐隐,如笼烟雾。凄恻不自胜。回顾,一短衣人立肩下,即以姓氏问耿。耿具以告。其人亦自言为东海匠人。见耿零涕,问:“何事不了于心?”耿又告之。匠人谋与越台而遁。耿惧冥追,匠人固言无妨。耿又虑台高倾跌,匠人但令从己。遂先跃,耿果从之。及地,竟无恙。喜无觉者。视所乘车,犹在台下。二人急奔。数武,忽自念名字粘车上,恐不免执名之追;遂反身近车,以手指染唾,涂去己名,始复奔,哆口坌息,不敢少停。少间,入里门,匠人送诸其室。蓦睹己尸,醒然而苏。觉乏疲躁渴,骤呼水。家人大骇
29、,与之水,饮至石余。乃骤起,作揖拜伏;既而出门拱谢,方归。归则僵卧不转。家人以其行异,疑非真活;然渐现之,殊无他异。稍稍近问,始历历言其本末。问:“出门何故?”曰:“别匠人也。”“饮水何多?”曰:“初为我饮,后乃匠人饮也。”投之汤羹,数日而瘥。由此厌薄其妻,不复共枕席云。(节选自聊斋志异)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A. 守固佳,嫁亦恒情 恒:平常的B. 及细听其言,悉阴间事 悉:熟悉的C. 耿惧冥追,匠人固言无妨 固:坚持D. 投之汤羹,数日而瘥 瘥:病愈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耿十八厌恶其妻子的原因的一组( )(3分)我死后,嫁守由汝,请言所志。子守,我心慰;子嫁
30、,我意断也。家无儋石,君在犹不给,何以能守?惟老母腊高,妻嫁后,缺于奉养。由此厌薄其妻,不复共枕席云。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 新城县的耿十八知道自己病危,于是想了解妻子在自己死后的打算。当知道妻子准备改嫁时,他耿耿于怀,含恨而死。B.耿十八起初并不知道自己死去,只觉得出门见了车子,有人让他上车,一起去思乡地,他才怀疑自己成了鬼。C.因为母亲年龄大,妻子如果改嫁将无人照顾,所以耿十八决定出逃。于是登上望乡台后才跟在木匠的后面跳台而逃。D.家人最初看到耿十八复活了,非常怀疑,慢慢观察到他没有异样后,才敢接近询问。而耿十八也在几天后
31、痊愈了。7.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家无儋石,君在犹不给,何以能守? (5分)(2)乃骤起,作揖拜伏;既而出门拱谢,方归。 (5分)参考答案:4B(悉:全、都) 5D(是耿十八对妻子的询问。是耿十八厌恶其妻的表现,非原因)6C(耿十八决定逃走是在遇到木匠听了木匠的劝说后)7.(1)家里一石口粮都没有,你在世时尚且不足,我靠什么能守寡?(2)(耿十八)于是就突然起来,做出作揖拜伏的样子;然后出门拱手道谢,才回屋。文言文译文:新城县耿十八,病势危重,自己知道必死。对妻子说:“永别只在旦夕而已。我死后,改嫁守寡由你,请说说你的意向吧。”妻子沉默不语。耿十八坚持问她,又说:“守寡固然
32、好,改嫁也属常情。明说出来,又有何妨?就将跟你诀别了!你守,我的心情宽慰;你嫁,我的意念断绝。”妻子才凄惨地说:“家里一石口粮都没有,你在世时尚且不足,我靠什么能守寡?”耿十八听到这话,急忙握住妻子的胳膊,发出怨恨声说:“忍心呐!”说完就死了。他紧握着的手打不开了。耿妻呼喊。家人来到,两个人用力掰指头,手才撒开。耿十八不知道自己已死,走出了门,看见小车十多辆,每辆各载十个人,用一块方纸写着十人的名字,贴在车上。车夫看见耿十八,就催促他上车。他看见车里已经有九个人,加上自己是十个。又往贴着的单子上看,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后。车隆隆行进,响得震耳,自己也不知道往哪儿去。顷刻间来到一个地方,听人说:“这
33、是思乡地呀。”听见这个名称,疑惑起来。又听见车夫相对私语说:“今天剁断了三个人。”耿十八又惊骇起来。及至仔细听他们的话,谈的都是阴间的事,才自己醒悟说:“我岂不是成了鬼吗?”立刻想到家里,不再有可挂念的,惟有老母年高,妻子改嫁后,缺人侍奉和赡养;思念起来,不觉泪落不止。又过一段时间,看见有座高台,台高约有好几丈,游览的人很多;头带枷脚带镣的一些人,低声哭泣着或上或下,听人说是“望乡台”。车上众人来到这里,都踩着车辕下车,乱哄哄地争着登台。车夫打了某些人,禁止了某些人,偏偏到耿十八面前,就催促着叫他登台。耿十八攀登几十级台阶,才到达台顶。仰头一望,则门巷庭院,真切地看在眼里。但里屋模糊不清,如同
34、笼罩着烟雾。耿十八悲伤得很。回头看,一个穿短衣的人站在身边,就问耿十八的姓氏。耿都告诉给他。那人也自己说是东海郡的木匠。看到耿落泪,问;“有什么心事没有了结?”耿十八又告诉了他。木匠谋划和他跳台而逃。耿怕阴间追捕,木匠坚持说无妨。耿又顾虑台高摔坏,木匠只是叫他跟随着自己。就先跳下去,耿果然随着他。到达地面,竟然平安。可喜的是没有觉察的人。一看乘过的车,仍在台下。两人急忙逃跑。跑了几步,耿十八忽然想到自己的名字还贴在车上,恐怕不免阴曹按名追捕;于是转身走近车,用手指蘸唾液,涂掉自己的名字,才又逃跑,张着大口喘着粗气,一会儿不敢停息。过不多时,进入里巷的门,木匠把他送进屋。耿十八忽然看见自己的尸体
35、,就清醒过来复活了。觉得疲乏干渴,突然呼水。家人非常害怕,给了他水,他喝了一石多。就突然起来,做出作揖拜伏的样子;然后出门拱手道谢,才回屋。回屋就躺下连身也不翻。家人以为他的行为不寻常,怀疑不是真活了;但慢慢观察,竟没有其他异常之处。渐渐接近询问,耿十八才把复生的终始说个明白。家里人问:“刚才你为什么走出门?”耿答:“和木匠告别。”问:“怎么喝那么多水?”答:“开始是我喝,后来是木匠喝。”给他汤羹吃,几天以后病就痊愈了。从此厌恶和鄙薄他的妻子,不再和她住在一起了。5. 文言文阅读(16分)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
36、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檛、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
37、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
38、。天禧元年,卒。(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 旋:回来B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 领:领导C令潜诣行在 诣:前往,到D五年,会赦,徙汝州。 会:恰逢5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B.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C.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D.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39、)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回到朝廷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都被没收。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5分) (2)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5分) 参考答案: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1)傅潜胆怯软弱毫无计策,闭门自守,有请战的将士们,他就恶语相加。(2)(他)
40、到达后,就将其交付御史府,命令钱若水统一审查核实罪状,一个晚上判罪定案。6. 、本大题5小题,共18分(选择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罗少
41、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
42、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10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3分)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画面为大眼诸丑
43、怪状俟船过,附而锯其舵 乃改行,投身军营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 B C D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
44、奇男子也。参考答案: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英国英格兰坎伯兰郡小镇凯西克,有个独具特色的铅笔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也就三间房子。别看它小,却收藏了世界各地的铅笔,长长短短,粗粗细细,圆的、方的、扁的、六角的、椭圆的还有各种颜色的笔芯和外包装,_。令人_。除了各种各样的铅笔,博物馆里还陈列着生产铅笔用的材料,如颜色、木材等。通过博物馆里丰富的藏品和资料,人们可以了解铅笔的历史、制造工艺。 英国民间有设立博物馆的历史传统,大小城市里设有各种博物馆,几乎所有村镇都有自己的博物馆,有展示本地历史的乡土博物馆,也有像铅笔博物馆这样有特色的专项博物馆,藏品_,比
45、如浴室、蒸汽船、高尔夫、刺绣、军服、陶瓷、铁桥、赛马、顶针、香水、邮票、纽扣、钥匙圈许多乡村博物馆会在传统节日举行纪念活动或特色比赛。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大赛制作奶酪,摆出来村镇里的家家户户精心制作的奶酪一决高下。在蜡烛博物馆里,人们可以制作趣味蜡烛,作品可以自己留着作为纪念,也可以当成礼物馈赠亲友。( ),令人_。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应有尽有 扑朔迷离 别具一格 感慨万千B. 面面俱到 扑朔迷离 五花八门 唏嘘不已C. 应有尽有 眼花缭乱 五花八门 感慨万千D. 面面俱到 眼花缭乱 别具一格 唏嘘不已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大赛制作奶酪,村镇里的家家户户都将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B. 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奶酪制作大赛,村镇里的家家户户都将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C. 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奶酪制作大赛,将村镇里的家家户户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