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兴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8138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兴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兴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兴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兴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兴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兴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对天下属性的认定决定了他们对天下的态度。道家及阴阳家认为,世界本然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所以他们的天下体系是一种自然性的审美体系。儒家则认为,要想使人及其栖居的世界成为美好世界,必须诉诸圣王之治和人文教化。换言之,儒家的天下观不是人对世界本然样态的无条件接受,而是来自自然向人文的生成。周易?贲卦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天文”与“人文”的分野,也是先秦道家、阴阳家与儒家天下观的差异所在。礼记?礼运讲:“圣人南面而治天下,

2、必自人道始矣。”正是讲儒家的天下建基于人道并对其进行人文(审美)再造的特性。儒家述史模式下的圣王语系体现的是人文再造的过程。在中国传统儒家的述史模式中,人对天下的人文再造,古圣先王具有率先垂范的意义。比如在易传?系辞下设定的上古圣王谱系中,伏羲氏是人文始祖,他象天法地,制作八卦,将无序的自然图式化。此后,神农氏按照八卦图式制作器具,他的贡献在于将伏義氏对于天下的观念设计付诸实践,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以此为背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是以着装作为人兽区别的标志,以服饰差异对人类群体进行职业、等级划分。据此可以看到,从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尧、舜,体现出中国社会从自然到人工、再到

3、文明的有序进程。如果我们认同儒家以文明为美的价值观,那么这一进程也必然是向美生成的过程。所谓儒家的天下体系,则必然是以人文之美彰显价值的体系。按照这一圣王谱系,黄帝、尧、舜之后的接续者是周公,他一方面通过制礼作乐使中国远古人文命脉制度化,另一方面则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礼乐传统。至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则被具体化为以礼乐重望一个美好世界的问题。儒家崇尚“礼乐”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人文实践。由于有预在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儒家所讲的天下,不是它“原本是什么”,而是“应该是什么”;不是自然世界,而是人文世界。相关的人文实践,则首先是以中邦、四海、九夷、八蛮规划为天下勾勒

4、轮廓,然后是圣王“治天下” “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种种努力。按照儒家的规划,这种努力主要分为四种,即礼、乐、刑、政。但是在礼乐刑政之间,礼和乐具有优先性。中国社会自西周始,就建立了体系化的礼乐教育制度,一种基于礼乐人文教化的天下格局也就自然形成。到战国时代的思孟学派,将礼乐内化,从心性的深度重建人与天下的关联。如礼记?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个体心性的诚,就成为士人最终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孔子之后,儒家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这种被人道限定的礼乐补天道,从而赋子它更完备的形式。它在内在心性与外在天地之间拉开一个张力空

5、间,使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一个上通下达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内,它一方面化自然为人工,化禽兽为人类,化蛮夷为华夏,化野蛮为文明,体现了可贵的实践品格:另一面,它强调“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就此而言,儒家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注入了有为精神和理想主义格调,使相关的人文和审美之思超越了认知,成为一种为人而在的价值。(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原载新华文摘2018年第22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道家和阴阳家认为世界最好的状态是本然的,其天下体系是一种自然性的审美体系。B. 儒家的人文实践以其预在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为先

6、导,首先是为天下勾勒轮廓,然后要求圣王和士人做出种种努力。C. 儒家的人文实践分为礼、乐、刑、政四方面,其中礼、乐是核心内容,具有优先性。D. 思孟学派将礼乐内化,从心性的深度重建人与天下的关联,这种个体心性的诚敬,成为士人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儒家与道家、阴阳家的天下观的差异比较,进而提出观点。B. 文章以古圣先王谱系为例,论述人文再造过程,强调礼乐传统的开启。C. 在论证儒家“礼乐”之美影响其人文实践的过程中,作者运用引用和类比论证的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D. 文章论证严密,分析说理既层层深入,又呈现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参考答案:

7、1. C 2. C【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原文是说“但是在礼乐刑政之间,礼和乐具有优先性。”并未说“礼、乐是核心内容”,无中生有,故C错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C项,原文

8、运用了例证法以及对比法,引用法等,但并没有运用类比论证,故C错误。故选C。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扬州的夏日朱自清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诚然,北方今

9、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

10、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平山堂在蜀冈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小时候常跟了

11、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这其实是值得惦记

12、的。茶馆的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摘编自白华旬刊,1929年12月11日)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笫一段先说扬州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后又说久住的人离开扬州后也许并不想它,想也只想扬州的夏日,曲折有致。B. 文中第二段作者极力否定北方有水,行文中表达了自己不喜欢北方水景的情感,暗

13、示对目前在北方生活处境的不满。C. 作者认为“瘦西湖”的名字“太瘦,且“假西湖之名以行”,显得俗气,行文之中表达了对人们附庸风雅的鄙视。D. 作者领着读者一路沿蜿蜒的护城河随意游览,逐次介绍各著名景点的特色,娓娓道来,突出扬州特有的水上游趣。E. 作品在悠然舒徐,洒脱自然的笔调中写出扬州之水富于情韵的美感,语言清新畅达,表达了对扬州夏日的独特情感。5.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所写的扬州夏日的特点。6. 文中第段划线的两个比喻句,一俗一雅,颇具妙趣。请简要赏析。(1)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2)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

14、或一幅山水画。7. 作者在行文中流露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BC 5. 河流众多,曲折幽雅;沿河风景,别有风味;三种游船,各具情趣;临河茶馆,多且闲适。 6. (1)把小划子比作一瓣西瓜,运用人们熟知的一瓣西瓜形容小划子的形状,贴切形象地写出小划子的小巧伶俐。(2)运用唐诗、山水画来比喻坐船的情景,生动形象写出了环埦的优美和坐船游览的乐趣,表现了扬州的夏日水上充满雅趣的特点。 7. 对扬州美丽的风景、风土人情的赞美。作者对各处景点的特色、风土人情的描述,宇里行间饱含赞美之情;对扬州特有水趣的喜爱。无论是河流众多、曲折幽雅还是坐船情趣的叙写,无不流露喜爱之情。4. 试题分析:题

15、干要求选出“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B项,“暗示对目前在北方生活处境的不满”的分析于文无据。作者通过北方无水和南方有水的对比,突出杨州的夏日河多,且好处大半便在水上的特点,表达的是自己对夏日扬州的喜爱。C项,“表达了对人们附庸风雅的鄙视”的分析不正确。文中作者只是说“不喜欢”。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

16、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认真审题,题干中让概括扬州的特点,然后要认真再次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扬州特点的句子或者文段,根据理解和概括可以有如下的特点:河流众多,曲折幽雅;沿河风景,别有风味;三种游船,各具情趣;临河茶馆,多且闲适。6. 试题分析:本题

17、考查的是赏析文句类试题,题干中已经告诉是比喻手法,所以考生直接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即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可以有如下的分析:把小划子比作一瓣西瓜,运用人们熟知的一瓣西瓜形容小划子的形状,贴切形象地写出小划子的小巧伶俐。运用唐诗、山水画来比喻坐船的情景,生动形象写出了环埦的优美和坐船游览的乐趣,表现了扬州的夏日水上充满雅趣的特点。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的情感分析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抓住题目“扬州的夏日”、同时要抓住对扬州夏日的描写,从作者对扬州的描写可以体现出作者对扬州夏日之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作者又写到了扬州的风土人情,比如说茶馆和船上生活的惬意,足以体现出作者对扬州的人文情怀和赞美。

18、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0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2016年2月4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信部出台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指出“本规定所称网络出版物,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网络出版属于数字出版,但数字出版不等同于网络出版,例如用户电脑里自存或出版单位制作完成后,但未在网上发布的电子书、数字音乐、数字期刊等

19、,既不具备“在线”特征,也不具备“来自网络”特征,属于数字出版物,但不属于网络出版物。(摘编自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期)材料二:虽然传统出版单位对于数字出版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纷纷布局数字业务,但数字化转型工作仍需继续深化,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速度。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3387.7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69.8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2.06%。对此,方正阿帕比公司总经理赫思佳谈到,目前国内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数字资源整体不够丰富。数字资源制作完成后

20、,没有考虑好面向什么样的用户群做推广。比如国外汉学家、中国语言、文化研究者,他们需要的是古籍、专业文学研究论著,现在许多这样的资源并没有被制作成数字出版物。“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一是与国际接轨,实现线上阅读,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到反映中华文化的图书;二是可以促进线下纸质图书的销售。”山东友谊出版社总编张继红如是说,她还认为目前数字出版走出去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版权保护。(摘编自2015-2020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材料三:线上数据“催动”线下流动。从数字出版的角度看,如何实现阅读数据和实体出版物的对接,是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的一大课题,如何将阅读

21、需求的读者数据收集、整理、挖掘,形成精准的需求点,这考验着数字出版机构的智慧。亚马逊的实体书店已经做出尝试,线上评分高的书摆放到醒目位置,而且店内商品几乎均为3星以上图书。从线上总体数据看,数字阅读并不缺少用户和资金,2016年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喜马拉雅FM活跃用户规模高达2554.41万人,知乎活跃用户规模为974.98万人;截至12月4日零点,马东好好说话以555万元成为“123知识狂欢节”的销量总冠军种种数据显示数字阅读的一种趋势,代表着有很多人在尝试数字出版的新模式和数字阅读的新方式。从用户角度看,数字出版用户的反馈渠道缺失。例如,笔者曾订阅了4

22、个“得到”APP专栏,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一些内容并不是所需内容,这时不能取消订阅,因为一次订阅就是全年,这种只有累加式的订阅数据并不能代表内容质量一定优质。(摘编自2016数字出版报告摘要)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方式,依赖于数字技术,当前数字出版总收入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所占比例偏低。B. 忽视用户群的需求,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是目前数字出版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事实上,很多重要资源还没有被制作成数字出版物。C. 数字出版机构必须充分发挥智慧,突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尝试线上阅读,这对于线下纸质图书的销售也能产生推动作用。

23、D. 很多人愿意尝试数字出版的新模式和数字阅读的新方式,从线上总体数据看,数字阅读缺少资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出台了有关数字出版的相关意见,对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有具体说明,“来自网络”是数字出版的基本特征。B. 种种数据显示,数字阅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数字出版方兴未艾,业内人士肯定了数字出版的优势,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C. App专栏成为线上数字阅读的重要方式,但数字出版用户在阅读其订阅的APP专栏时,发现某些内容并非所需,却不能取消订阅。D. 线上数据可以“催动”线下流动,实体书店要对有阅读需求的读者进行数据收集、整

24、理和挖掘,亚马逊的实体书店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9. 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 D 8. A 9. 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工作;充分考虑用户群的需求;加强数字产品版权保护;建立用户的反馈渠道。【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数字阅读缺少资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材料三有“从线上总体数据看,数字阅读并不缺少用户和资金”的说法。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

25、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来自网络是数字出版的基本特征”错误,原文为“数字出版不等同于网络出版”。故选A。【9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要求概括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虽然传统出版单位对于数字出版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纷纷布局数字业务,但数字化转型工作仍需继续深化,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速度”“数字资源制作完成后,没有考虑好面向什么样的用户群做推广”“山东友谊出版社总编张继红如是说,她还认为目前数字

26、出版走出去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版权保护”“从用户角度看,数字出版用户的反馈渠道缺失”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27、,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

28、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伐其功 伐:夸耀B.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C. 赵不内 内:通“纳”,接纳D.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

30、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B.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C.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D.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参考答案:7. B 8. C 9. (1)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

31、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端方正直的人不被容纳。(2)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B项,害:嫉妒。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凝滞”同义词复用,不要断

32、开;“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结构的对称,“而”表转折,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疾:痛心;谗谄:动词作名词:谄媚国君的人;邪曲: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方正: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

33、人;不容,被动句,不被容纳;振:抖掉;身之察察:定语后置句,清净洁白的身体;物之汶汶:定语后置句,肮脏的东西。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于是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

34、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啊。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

35、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怀王最终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扣留怀王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他)。(他)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了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去秦国却(导致怀王)未回;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自己)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 心怀王,不忘祖国而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有一天能觉悟,楚国坏的习俗有一天能改变。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在一篇作品(离骚)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于无济于

36、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令尹子兰听说了屈原愤恨他的话后,很生气,马上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又把屈原放逐出去。 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屈原说:“全世界混 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我)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

37、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景差这些人,都爱好文学并且凭借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却)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最终被秦国灭国。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

38、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日:“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

39、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

40、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汉书李广苏建传)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B. 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 秩:有条理C. 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寝:搁置不理D.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 朝:入朝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陵泣下

41、数行,因与武决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C. 不降,还,乃为典属国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B. 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C.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D.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7. 下列对文段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在匈奴和汉达成和议后,汉廷寻求苏武等人,还撒谎说苏武已死,直到汉使者使用计谋说收到大雁传书,才承认并道歉,可见单于的狡诈。B. 李陵得知苏武将回汉,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起舞泪别的一番

42、话,说明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投降匈奴也深感羞愧,体现了他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C. 大将军霍光明知苏武的儿子参与了谋反,他属下主管刑狱的长史官又上书请求逮捕苏武,却置若罔闻,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可见他对苏武的敬重。D. 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同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可见他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确实令人敬佩。8. 请把下面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参考答案:4. B 5. D 6. B 7. C 8. (1)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可是天下的诸

43、侯已经疲惫不堪了。(2)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4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B项,“秩:有条理”错。“秩中二千石”的“秩”意思为:俸禄。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含义和用法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用法。A项,“扬名于匈奴”中“于”是介词,译为“在”;“而青于蓝”的“于”是介词,译为“从”。B项,“因

44、与武决”的“因”是连词,译为“于是”;“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是介词,译为“趁机”。C项,“还,乃为典属国”的“乃”是连词,译为“于是”;“臣乃敢上璧”的“乃”是副词,译为 “才”。D项,两句中“以”都是介词,都译为“凭借”。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再分析它的现代含义。A项,“武等实在”中的“实在”在古文中译为“确实还活着”;今意为“1扎实、地道。2诚实。3的确。4其实。”B项,“复终身”中的“终身”古今含义相同,都译为“一生;终生”。C项,“武来归明年”中的“明年”译为“第二年”

45、;今意为“下一年”。D项,“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中的“故事”译为“典章旧例”,今意为“1.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2.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3.之前的事。”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提干要求“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本题C项“可见他对苏武的敬重”错误,无中生有。文中未体现“敬重”。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

46、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亡”译为“破费”,“矢”译为“箭”,“遗”译为“失去”“镞”,“困”译为“疲惫”。(2)“师”译为“学习”,“道”译为“道理”,“夫庸知乎”译为“哪里用知道呢”。【点睛】参考译文: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

47、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

48、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 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