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湖岭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121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湖岭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湖岭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湖岭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湖岭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湖岭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湖岭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徐止平 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均起于人类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相信鬼神存在,灵魂不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死亡祭祀活动即丧礼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同时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哀和怀念之情。在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演变出一套系统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国家意志和礼仪特点。从夏商周开始葬礼即已进入了系统化程序化发展阶段,春秋时期进入完善期。史料记载,秦汉丧葬礼仪已相当复杂,共分三个部分:葬前之礼、葬礼、

2、葬后丧服之礼。葬前之礼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小敛、大敛、哭丧、停尸等。葬礼包括:告别祭奠、送葬、下棺等。葬后丧服之礼包括:丧服、丧制等。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相应的寓意,必须严格遵守。 我国古代丧葬文化与“孝”文化密切相关。“孝”于儒家的核心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即是爱。何为爱?孟子对爱作了精辟的论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首先爱自己的亲人,其次爱一切大众,最后爱自然万物。爱亲人首先是爱父母,爱父母则为孝。“孝”作为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宗法制为基础而建立起的。它的社会政治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家庭、

3、家族、宗族、皇权即国家权力。因此家庭关系稳固了则家族关系稳固,家族关系稳固则宗族关系稳固,进而皇权即国家权力就稳固了。而“孝”文化则是处理和维系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之间,宗族关系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政治要求。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是处理和规范人际纵向关系的标准,悌是处理和规范人际横向关系的标准,一纵一横,纵横交错,维护和促进了社会政治基础的稳固。统治者还认为“忠臣出孝门”“人臣孝则事君忠”。孔子也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封建统治者深知“孝”文化对于稳固社会统治基础的重要意义,都将孝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各朝文书中通常都有一句:“圣朝

4、惟以孝治天下”的套语。 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养老和送终。养老是对父母生前的赡养,送终是对父母死后的埋葬。根据孝的本意,两方面都很重要,但实施的社会结果是出现了轻养厚葬的现象,这是由封建统治者自身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统治需要而造成的。统治者生前享尽荣华富贵,希望进入冥国仍能继续享有人世的尊贵。因此他们为父母,为自己建造起一座座豪华的坟墓。统治者的厚葬之风影响带动了民间的丧葬之风,民间纷纷仿效,互相攀比。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直接的社会政治逻辑结果必然是大力提倡厚葬,并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史料证明,最迟在西汉开始就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同时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局

5、限在相对狭小固定的地域,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越紧密,不仅具有天然的血亲联系,更成为生存的相互依靠对象。这种重孝、厚葬观念越越浓厚,礼仪越越繁缛。综上可知,在传统社会历史条件下,我国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的存在有它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它与“孝”文化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社会伦理与社会政治思想,适应了封建国家维系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的要求。自“五四”以我国的社会进程、政治经济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发展要求。去除包含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过量的烦琐形式,保留与人文情怀有

6、关的思想内容与庄严肃穆的表现方式,并增添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观念与社会要求的内容和形式,树立新的丧葬礼仪文化,在当今仍有必要。1.下列表述不属于“丧葬文化”的一项是( )A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希望通过带有神秘色彩的丧礼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哀和怀念之情。B春秋时期秦汉丧葬礼仪共分三个部分:葬前之礼、葬礼、葬后丧服之礼,相当复杂,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相应的寓意,必须严格遵守。C丧葬礼仪及其文化,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社会伦理与社会政治思想,适应了封建国家维系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要求,有它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D孝是处理和规范人际纵向关系的标准,悌是处理和

7、规范人际横向关系的标准,一纵一横,纵横交错,维护和促进了社会政治基础的稳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家庭、家族、宗族、皇权即国家权力,因此家庭关系稳固了则家族关系稳固,家族关系稳固则宗族关系稳固,进而皇权即国家权力就稳固了。B“孝”于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决定性作用。C封建统治者都将孝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是因为他们深知“孝”文化对于稳固社会统治基础的重要意义。D孝的两方面养老和送终都同样重要,但出于封建统治者自身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统治需要,在实施的社会结果中却出现了轻养厚葬的现

8、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史料证明,西汉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提倡厚葬,带动了民间的丧葬之风,并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B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地域相对狭小固定,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重孝、厚葬观念越越浓厚,礼仪越越繁缛。C自“五四”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发展要求,应该予以彻底去除。D当今社会要树立新的丧葬礼仪文化,保留传统丧葬礼仪中与人文情怀有关的思想内容与庄严肃穆的表现方式,增添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观念与社会要求的内容和形式。参考

9、答案:1、D(D项属于“孝文化”,而非“丧葬文化”。)2、B(B项原文是“孝作为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 而不是“起了决定性作用”。 )3、D (A项表述不当,西汉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并不能说明丧葬法规是在西汉时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的。原文是“史料证明,最迟在西汉开始就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B项“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地域相对狭小固定,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只是 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越紧密。C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去除包含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过量的烦琐形式,保留与人文情怀有关的思想内容与庄严

10、肃穆的表现方式。”)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多数作家没有自觉的现代小说叙事理念就当下小小说表达内容来看,大多数小小说仍然在强调对某种确定性东西的表达:或者是发现生活中平凡但让人感动的美和善,或者是对生活中的某些丑陋现象进行讽刺。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当然是文学表达的主旨,然而,在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表达确定性的东西不应该视为小说的长处,它必须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东西。那么,小说应该表达什么?对此,米兰昆德拉有过精彩的表述。他说:“我理解并赞同布洛赫反复坚持过的观点:小说之存在的唯一理由,在于发现那些只能为小说所发现的东西。如果一部小说未能发现任何迄今未知的有关生存的点滴,它就缺乏道义

11、。认识是小说的唯一道义。”在同一篇文章中,昆德拉还反复阐明了他的小说理念,认为“小说的智慧是不确定的智慧”,“小说的精神是复杂的精神。每一部小说都对它的读者说: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显然,无论是强调小说的不确定性,还是强调小说的复杂性,其实都是对“发现那些只能为小说所发现的东西”的另外一种表达。以昆德拉为代表的现代小说理念是反对小说表达确定性的东西的。对于小说而言,简单明晰的道德判断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模糊、暧昧,道德悬置的区域才是更值得表现的地方。这也正是现代各类叙事话语所匮乏的地方。在现代世界,人们的身边已经充满了各种话语,新闻话语、法律话语、工程话语这些话语各有各的表达领域,但有一

12、点却是共同的,即都强调确定性和权威性。可是,这些看似不容置疑的话语都有其内在的悖谬,特别是在它们之间发生碰撞,或者它们与社会习俗发生碰撞时,这些内在的悖谬就会以夸张的姿态呈现出来。事实上,这才是小说的用武之地,以一种犹疑的姿态面对社会,对社会中的复杂的东西进行表述。小说不需要把这个社会中复杂问题以及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梳理得一清二楚,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事实上,这并非作家的义务只需要能够将其呈现。这就是小说的复杂的精神,这就是小说发现的只能为小说发现的东西。在整个社会充满确定性话语的情况下,一种充满犹疑的复杂的精神的写作会让人们对这个社会中的诸多确定性话语重新认知,能够扫除人们的盲点。这就是现代

13、小说的理念。应该说,相当多数的小小说作家对现代小说理念还颇为陌生,仍然在表达生活中的一个感动或者一个批判,这样,许多小小说作家的写作不是在告诉读者生活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反而是把复杂的世界给简单化了。这就大大削减了小小说的承载能量。小小说通常是千字文,但短小的篇幅不应该成为小小说拒绝表达更为丰富、更为阔大的生活的借口。作为文学体裁,诗歌的字数应该是最少的,可是诗歌却被称为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之所以成为文学艺术中的翘楚,不仅仅是因为其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诗歌表达内容的精细和复杂,以及其往往得风气之先的艺术精神。在当下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年代,小小说短小的篇幅适宜读者的快速阅读。当下流行的适合手机阅

14、读的微小说,也表明了公众对篇幅短小的文学样式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至少从体裁这个角度,在这个时代,小小说应该是大有发展前途的。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下大多数小小说从内容来看,主要表达生活中的美善或丑陋等确定性的东西,对现实生活进行简明的道德判断。B. 在当今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小说不应该表达确定的东西,模糊、暧昧、道德悬置的区域才是值得表现的地方。C. 昆德拉、布洛赫等人认为,认识是小说的唯一道义,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在于发现那些迄今未知的有关生存的点滴。 D. 现代小说理念强调发挥小说自身的优势,认为小说都应该对他的读者表明:世界是复杂的,并不像人

15、们想象的那样简单。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现代世界,新闻话语、法律话语、工程话语等各有不同的表达领域,都强调确定性和权威性,但都有其内在的悖谬。B. 小说只需把社会中复杂的问题以及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呈现出来,而不需要把这个清楚地梳理出来,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C. 许多作家不了解现代小说理念,仍在表达生活中的感动和批判,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因而大大削减了小小说的承载能量。D. 从体裁上说,诗歌的字数应该是最少的,可是却成为文学艺术中的翘楚,小说的体裁胜过诗歌,所以应该大有发展前途。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各类叙事话语看似不容置疑,当

16、它们之间或它们与社会习俗发生碰撞时,这些话语存在的内在的悖谬就会呈现出来。B. 充满犹疑的复杂的精神的写作会让人们重新认知社会中诸多的确定性的话语,从而让人们看清社会的复杂,扫清人们的盲点。C. 现代小说创作应该体现出小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即使篇幅很短小的小小说,也能体现这种理念。D. 小小说适宜当下快节奏年代快速阅读的需要,因此能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小小说应该表达更为丰富、更为阔大的生活。参考答案:1.B(“小说不应该表达确定性的东西”错误,作者并没有否定小说表达确定性的东西,从“模糊、暧昧、道德悬置的区域才是更值得表现的地方”中的“更”可看出)2.D(“小说的体裁胜过

17、诗歌”属无中生有)3.D(强加因果。“适宜当下快节奏年代快速阅读的需要”与“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天晚上的写字差不多耗去了哪吒所有的容忍心,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爬着格子。明明知道这都是用于谎言的材料,他一个字也不相信,可是不写又怎么办?父亲就是信这个,他是父亲的儿子,他只能听父亲话。他就是奇怪,大人们为什么那样信服谎言,尤其是谎言还是这么乏味,枯燥,毫无意思可言,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事情本来是新鲜活泼,有声有色的,却偏要将它变作文字,一竖一横的写在苍白的纸上,事情的性质就全改变了。他每天晚上至少要栽下一亩地的假秧苗,折起来就有厚厚的三本练习本。然而

18、父亲竟还不满足,又想出了新花样。哪吒终于被李靖按在琴凳上,琴凳上涂上百粘胶,牢牢的胶住了她的裤子,要离开琴凳,只有脱出裤子。准确的说,哪吒是套在了琴凳上。李靖是个擅长制造工具的人物,他可用最常见的材料,液体,制作出有效的工具,这就奠定了它在人类发展史上的杰出地位。为此,哪吒的手指头飞快地敲击琴键,他也将同样的百粘胶在琴键上刷了一层,于是哪吒的十个手指便急骤地在琴键上跳舞。每一下触键都需要急速地弹起,否则指尖就会粘在键上,再也别想脱离。而他也休想让指尖逃过触键的命运,除非他打算一辈子不离开琴凳。在键上栽种庄稼也是有定额的,翻过的琴谱摊开来也要有一亩地的光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精神食粮。多么虚妄啊!

19、也多么假惺惺啊!真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的把戏,却蒙不住小孩子的眼睛。要是李靖能够再回到小孩子的时光一秒钟,聆听到小孩子耳朵里的东西。虽然世界已经相当荒凉,虫鸟花草都只残留下一些微末,可就是这么点儿细碎的声音,也是无比的真实和诚实,他们给小孩子带来欢乐,这欢乐也是诚实的,一点儿不掺假。可惜李靖是回不到过去的时光了,他沉浸在这不着边际的谎言中,由着那些没有来由的声响,叮叮咚咚灌了满耳,完全的醉了。他根本看不见哪吒痛苦的表情。他的手指头跳的抽筋了,他的耳膜被这巨大又空无一物的音响撑裂了,他深受这两重折磨,而且一点儿不明白他所以这般受苦的意义。李靖的肥皂泡在天空飞翔,从来没有这么茂盛过,挤挤挨挨,一个

20、破了,下一个又来了,在阳光下追逐着,反射出七色光芒。这些我都看见了,这是在夜晚过去,太阳重新来临的时刻。所有的玻璃窗都由于太阳的反光而闪耀着雪亮的光芒,每扇玻璃窗上都有一颗小太阳。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可李靖被美丽的肥皂泡迷住了眼睛,看不出一点端倪。美丽的肥皂泡环绕着屋子,有一些还飞进了窗口,很轻佻的触一下哪吒的辛苦的手指头,然后噗一声破了。可就只这短暂的一瞬间停留,哪吒依然在肥皂泡光滑明净的膜面上看见了自己的面容。他无比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面容在迅速地向父亲李靖靠拢。他不由怔了一下,就这一怔,他的手指尖就被琴键黏住了,赶紧提起,已经撕下了一点皮,渗出了血。可就是这血的代价换来了哪吒的觉悟,他在这

21、一刻明白了他受苦的意义,那就是变成父亲李靖这样的人。越来越向大人靠拢。又有一串肥皂泡停在哪吒受伤的手指上,他又在肥皂泡上看见了能酷似父亲李靖的面容,又有一滴鲜血落在了琴键上。他进一步的明白了,为什么小孩子要有义务长成大人,并且是长成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的大人。因为他们是父亲的儿子,是父亲的骨肉。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不是父亲的儿子的小孩子呢?哪吒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播下一片谎言的种子,而他的头脑却在和谎言做抵抗,找寻着事情的真相。他脑子里飞快的掠过小孩子们的身影,结论是,所有的小孩子都是父亲的儿子。那么难道没有办法逃脱成长的义务了吗?没有。这时候哪吒感到身心交瘁,他眼前发黑,看不见一点光明,他的动作慢

22、了下来,开始还能拔离琴键,最后却终于拔不下来了,黏在了上面。李靖警觉地站起身来,屋里的琴声戛然而止。他走进屋子,看见了哪吒像一座英雄塑像一样坐在琴键前一动不动。钢琴脚下的青苔和菌类已经蔓上了哪吒的腿,还有一些野生的藤蔓缠上了他的身子。听见李靖的推门声,他转眸看了一眼,说道:父亲,你的骨肉,我还给你。说罢又一动不动了。哪吒就这么死了,因为绝望而死。(节选自王安忆屋顶上的童话(三)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是一个讲述父子关系与现代文明的“童话”故事,饱含了当代教育文化中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的梦想。B. 作者借用“肥皂泡”隐喻式地表达了李靖小时候梦想的破

23、灭,李靖的肥皂泡越是美丽,就越是具有幻灭的悲剧感。C. 对还是孩子的哪吒,李靖用“百粘胶”解决其活泼好动的问题,将孩子锁定在琴凳上弹钢琴,这是对孩子天性的戕害。D. 小说借“假秧苗”“栽种庄稼”等讽刺性语言,以孩子的口吻,讽喻了成人世界“精神食粮”的虚伪性与可笑性。8. 小说以“哪吒就这么死了,因为绝望而死”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9. 流星划过天际是王安忆“屋顶上的童话”系列中的一篇,因其对古典题材“哪吒剔骨还父”故事的戏仿而更显得深刻,请从“戏仿”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7. B 8. 从情节上看,小说以哪吒死亡作结,戛然而止,惊心动魄,发人深醒。从人物形象

24、及人物关系上看,李靖与哪吒的父子冲突最终没有化解,哪吒的反叛性格得以凸显。从主题上看,这一结局是对当代粗暴错误的教育方式的一种警醒。 9. 哪吒“剔骨还父”是流传广泛的古典題材,这个故事具有神话色彩和民众基础。小说以“戏仿”讲述了一个当代父子冲突的故事、充满了现实意义和创造性。小说对当下畸形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思考与反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项,“肥皂泡”,不是

25、李靖小时候梦想破灭的隐喻,而是李靖对哪吒“望子成龙”梦想破灭的隐喻。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分析结尾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思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三、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解答本题,主要从人物、情节、主题、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首先理解小说的主题,小说以李靖与哪吒父子关系为依托,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梦想的破灭,揭示了当代教育文化中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然后结合文本分析结尾。小说结尾“哪吒就这

26、么死了,因为绝望而死”交代了情节的结局,也交代了人物的最终命运;哪吒的死,也是李靖对哪吒“望子成龙”梦想的破灭,引发人们对畸形的教育方式进的思考与反省。从艺术效果上,具有发人深省的深刻意味,深化了小说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基本特征的能力。解答时,紧扣题目强调的“戏仿”这一关键词,联系情节内容和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即可。首先理解“戏仿”,戏仿,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本文把古典题材“哪吒剔骨还父”故事巧妙嫁接到现代,讲述了一个当代父子在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上冲突的故事;以哪吒最后死去,揭示李靖对哪吒“望子成龙”梦想的破灭,引发人

27、们对畸形的教育方式进的思考与反省;哪吒“剔骨还父”是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借用此故事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更具现实和讽刺意味。【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

28、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

29、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

30、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选自宋史种谔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B.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C.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31、D.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B. “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C. “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D. 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

32、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 ,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两夏将领嵬名山。B. 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C. 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D. 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33、。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当以景询来易。”(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参考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代10.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

34、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句注意标志词“”“然”“左右”“立斩”“或”“谔”。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A “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12. 试题分析:

3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 “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

36、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关键词“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交换)。(2)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向南去”)。参考译文: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

37、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

38、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

39、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让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下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5. (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40、。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瑾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

41、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成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英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

42、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推其余力,葬内外亲 推:推广施行B其友罗适持节本路 持节:奉命出使C庭筠适应格,所亲咸劝之 适应:适合;符合D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 靳:吝惜;顾惜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将往从焉 于是余

43、有叹焉B人而无行 吾尝跂而望矣C庭筠其季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D而敢欺君乎 其皆出于此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徐中行是深受胡瑗赏识的得意门生,他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虽然没有成为朝廷量臣,却以自己高洁的操守得到了家乡人们的尊崇。B徐中行屡次拒绝举荐,有人怀疑他借此邀取名声,他却认为美好的品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不能因此就觉得有资格入朝为官。C徐中行的小儿子徐庭筠行为有点迂腐,然而为人耿直,不违初心,既不喜奉承阿谀,更不愿担任朝廷冗职,后与父亲并称“二徐先生”。D徐中行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他的曾孙徐日升也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徐家忠厚传家,

44、诗书继世,至少六代不绝。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3分)译文:(2)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译文:(3)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译文:参考答案: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推”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符合语境。B项,“持节”见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符合语境。C项,“适应”是两个词,“适”是“恰好;恰逢”;“应”是“适合;符合”。答案错

45、误。D项易从上文推出。符合语境。5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前者代词,可译为“他”;后者助词,可不译。B项,前者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后者连词,表修饰,可译为“着”,或不译。C项,二者均为助词,表判断语气。D项,前者助词,可译为“吗”;后者助词,可译为“吧”。6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题思路】此题四个选项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考生需对照选项与原文,仔细加以分析比较,找出表述不准确的的地方。A项,“深受胡瑗赏识”于文无据,从第1段看,徐中行的学问主要来自刘彝的转授,与胡瑗缘悭一而。B项,出自

46、对徐中行话语的概括:“人而兀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C项,难点在于“有点迂腐”,这可以从“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一句看出。D项,难点在于原文说“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但其实从徐庭筠的作为和品行来看,他更有父风。7(1)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2)当时章悖、蔡京等人窃夺国家大权,几乎放逐了所有的有德之士,徐中行每次一听到这样的命令就会落泪。(3)平素家居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欢喜之时没有开玩笑的话,不注重外貌的修饰,不随便评论别人。【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47、解题思路】每个词1分,语句不通顺适当扣分。(1)“葺”:修理。“竞日”:整天。“造诣”:所达到的境地。(2)“窃”:窈夺。“窜逐”:流亡,放逐。“且”:几乎,差不多。“辄”:总是,就。(3)“居”:平素家居。“缘饰”:修饰。“臧否”:褒贬;评论。【文言文参考译文】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恰逢福唐(今福州市)人刘彝入朝

48、,(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困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荻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他的朋友罗适奉命出使两浙路,推举他来代替自己(的职位),又率领掌管督察郡国的部使者用隐居遗才的名目加以举荐。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知府李谔又用“八行”(八种品行,即孝、悌、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