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第三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117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第三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第三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第三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第三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第三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赣州市上犹第三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轶事之外的辜鸿铭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没有轶事可供传诵,是一大遗憾。因为,几句隽语或一件雅事,其影响可能远远超过苦心经营的专门著述。反过来,轶事太多,同样也是一大遗憾。因为,大众乐于品味并传播轶事,无暇阅读著作,更不要说努力理解其精神。相对而言,后者或许更可悲。书斋里的著述,虽说不被大众所赞赏,毕竟还有召唤知音的能力。餐桌上的轶事,由于被过度消费,甚至成了阅读的巨大障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辜鸿铭(18571928)。 近代以来的读书人,对于辜氏奇特的身世以及非

2、凡的语言能力,还有诸多妙语,比如辫子、茶壶、三寸金莲等,不乏拍案叫绝者。可一句“文坛怪杰”,就基本上将其“消费”掉了。对于奇谈怪论,“宽容大度”的国人历来的态度是:可以欣赏,但不必当真。这么一来,名满天下的辜鸿铭,其实没有多少及真正的听众。辜氏晚年自称京城一景,想来不无凄清落寞的感觉。满城争说辜鸿铭,这与西山看红叶或动物园里欣赏“国宝”大熊猫,差别不是太大。对于观赏者来说,有几人关心“观赏对象”的喜怒哀乐? 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一半缘于辜氏立意“惊世骇俗”的论述策略;另一半则只能归因于国人对于文人轶事持久不衰的强烈兴趣。另外,辜氏著述大都用英文写作,这也妨碍国人的真正了解。十年前,岳麓书社出版

3、辜鸿铭文集,薄薄一册,收入其用中文写作的读易草堂文集和张文襄幕府纪闻,虽也有精彩之处,比如介绍西洋礼教习俗、批评国人之前倨后恭,以及品鉴人物分辨理势等,但远不及同时同社出版的轶事集文坛怪杰辜鸿铭行时。沉寂了半个世纪的“辜鸿铭”,终于重新引起大众的关注,历来被作为落伍者描述的形象,开始呈现某种亮色。但是,直到近两年,作为思想家的辜氏,方才逐渐浮出海面。这种公众阅读兴趣的转移,很大程度应归功于辜氏著述中译本的陆续问世。连载于学术集林的中国札记,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牛津运动轶事,海南出版社的中国人的精神,再加上黄兴涛所著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华书局),国人对于辜氏的关注,开始超越“轶事”,转向“精神

4、”。 用英文、法文向欧美介绍中国文化,辜氏前有陈季同,后有林语堂。有趣的是,被我扭到一起的“三剑客”,都是福建人尽管辜氏只是祖籍福建。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氏也曾提及陈季同,但没有涉及其名满欧洲的中国人自画像等法文著述;至于林语堂30年代之喜欢谈论辜氏轶事,以及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之追摹中国人的精神,足证辜、林之间的文化因缘。 辜鸿铭的学术生涯,以严厉批评西方汉学家起步,并非偶然。首先是充满民族歧视与文化偏见,其次则是缺乏对于中国人“文学和哲学原则”的整体把握能力。前者衍化出一系列“抗议型”著述,最著名的莫过于1901年结集的尊王篇。谴责列强的对华政策,尤其是八国联军的残暴与野蛮;与此同时,为中

5、国政府以及中华文明辩护。作为受害者,辜氏的抗议确实“理直气壮”;可闭口不谈庚子事变中满清朝廷的责任,实在说不上公允。为了批驳列强作为侵略依据的“黄祸说”,辜氏重新分辨“文明与野蛮”:生活水平只是构成文明的条件,而不是文明本身;文明的真正含义,在于培养彬彬有礼悠然自在的有教养者。在这个意义上,黄种文明并不构成对于白种文明的潜在威胁;而且,有其同样值得骄傲的存在价值。随着危机的缓解,辜氏对于中华文明的评价日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辜氏的立论更是由“争平等”转为“救世界”。借用中国人的精神?导论中一句话:“实际上,我的确相信,欧洲人民于这场大战之后,将在中国这儿,找到解决战后文明难题的钥匙。”

6、由辩护者转为传道者,辜鸿铭后期的著述,主要是赞美、推销儒家文化。不同于汉学家之注重枝节问题,辜氏以能“识大体”自傲。文章虽不长,却可以牵涉中西政体、法律、宗教、语言、文学等大题目。早期的中西文明比较,学识外,更需要悟性、直觉以及整体把握能力。辜氏在这方面,确有所长。比如,关于儒家不是宗教却又扮演宗教职能、关于汉语简洁且适合于传情、以及“真正的中国人”拥有童心与智慧,故“永远有一种带诗意的宁静而具幸福感的精神状态”等,都并非无稽之谈。只是将这种对于理想中国的赞美,转化成为现实生存处境(包括小脚、辫子、太监、八股、纳妾等)辩护,则难避“自大”、“昏庸”之讥。 如何面对处于强势且咄咄逼人的西洋文明,

7、是每个20世纪中国读书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辜氏出于民族自尊而抗议西方的“傲慢与偏见”,超越具体的历史语境,探讨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其著述百年后仍有读者,可见此命题的严肃性。不过,在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中,辜氏所受到的非议最多,其“重新出土”面临的阻力也最大,除了语言(用英语写作)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其文体及论述策略。辜氏为人为文,语不惊人死不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采用箴言体、笔记体写作,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必论证,只求奇警,文章必然以气势而不是逻辑或学识取胜。常被论者提及的“旁征博引”,也只是相对于其时国人的西学水平而言。至于“国学”,更非辜氏所长。这就难怪“五四”以后,随着大批留学生归

8、国以及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辜氏随意性很强的中西比较,不再被学界所赞赏。而其广泛传播的“妙语”,更加深了与新文化人的矛盾与隔阂。 相对于辜氏在国内的政治活动,我更欣赏其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功绩。除了论语、中庸的英译,中国人的精神(英)、呐喊(德)、辜鸿铭论集(日)等的出版,毕竟为国外读者提供了与汉学家和传教士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中国”。在西方语境下谈论中国文化,自然是希望借东方文化补救西方文化的缺失。对这一论述策略不理解,无论是赞赏还是批判,我以为都是不得要领的。这种读者的锁定,决定了辜氏对东方文化的评价,必然与以改造中国、解决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为己任的知识者大相径庭。或者说,后者主要面对“现实的

9、中国”,而前者谈论的则是“理想的中国”。在我看来,只要不越界发挥,二者各有其合理性。也就是说,当年新文化提倡者的批判锋芒,并不因辜氏的重新出土而黯然失色。 两年前,在东京的神保町淘旧书,与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精神)失之交臂,懊悔莫及,曾在文章中有所表示。友人以中译本相赠,意在让我“圆梦”。迫不及待翻阅一遍,更加强化了我当初的直觉:谈辜氏,不该只限于“轶事”,更有“精神”必须认真对待。 1996年4月22日于京西蔚秀园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由于大众乐于品味并传播轶事,故对文人学者来说,有无轶事是很矛盾的,没有轶事是遗憾,有太多轶事也是遗憾。B. 辜鸿铭的轶事由于

10、在餐桌上被过度消费,而成了所有人阅读其作品的巨大障碍,人们记住的多是其对小脚、辫子、太监等的辩护。C. “黄祸说”的提出与西方汉学家持有的民族歧视和文化偏见的观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句话说,是因为西方没有正确地认识中国。D. 西方汉学家与辜鸿铭的不同点表现为:前者注重枝节问题,后者注重能“识大体”、旁征博引、文章以气势取胜、擅长中西文明比较。E. 在早期的中西文明比较方面,辜鸿铭之所以确有所长,是因为其学识渊博,有较强的悟性、直觉和对整体把握的能力。8. 作者从哪些方面讲述了轶事之外的辜鸿铭?请简要分析。9. 在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中,为何辜氏受到的非议最多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AC 8

11、. 辜鸿铭的学术生涯及其著述;受到非议,尴尬的现实处境;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 9. 语言上存在障碍,文体上采用箴言体和笔记体写作,论述策略上不求论证,只求奇警;不擅长“国学”却又随意地将中西文明进行比较,广泛传播的“妙语”更加深了与新文化人的矛盾与隔阂。7. 试题分析:B.“所有人”表述绝对,原文中还提到了其“知音”能读他的著述。D.张冠李戴,“注重枝节问题”与“注重能识大体、旁征博引、文章以气势取胜、擅长中西文明比较”不是西方汉学家与辜鸿铭的不同点,而是国内学者与辜氏的不同点。E.原因表述不完整,还有那个时代国人的西学水平较低。8.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是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需

12、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这类题目通常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如本题,要作出答案,其实只要注意文本的开头和结尾处的叙写,加上正文中的有关作者自身的例子,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林教头误入白虎堂再说林冲每日和智深吃酒,把这件事不记心了。那一日,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也不理会,只顾和智深说着话走。那汉又跟在背后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

13、冲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林冲接在手内。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林冲道:“跟我来家中取钱还你。”回身却与智深道:“师兄,且在茶房里少待,小

14、弟便来。”智深道:“洒家且回去,明日再相见。”林冲别了智深,自引了卖刀的那汉,到家去取钱与他,就问那汉道:“你这口刀那里得来?”那汉道:“小人祖上留下。因为家道消乏,没奈何,将出来卖了。”林冲道:“你祖上是谁?”那汉道:“若说时,辱没杀人!”林冲再也不问。那汉得了银两,自去了。林冲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喝彩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15、。”林冲听得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尉。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

16、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

17、,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节选自水浒传第六回,略有删改)【相关链接】(前情简介)林冲带着夫人到大相国寺去上香,路上遇到鲁智深并与之结为好友,夫人待在大殿上,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见其美貌,便欲霸占,被闻讯赶来的林冲与鲁智深制止。后高衙内与林冲的好友陆谦等人勾结,三番五次设计强行霸占林夫人,但都未得逞。最后高俅设下毒计,让人假扮卖刀人设法将宝刀卖给林冲。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中有很多暗示性的伏笔文字。比如一开头便说林冲“把这件事不记心了”,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读者要注意下文出现的事情同“这件事”有关。B. 林冲对宝刀从来就有很大的兴趣。他没听到卖刀

18、人前面说的两句话,是因为正和好朋友说话;一旦听见了卖刀人的话,他就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宝刀上。C. 林冲为人忠厚老实,轻信别人。尽管卖刀人一再表示要将刀卖给林冲,还降低价格,又不敢正面回答林冲关于其家世的问题,林冲对他仍未有丝毫怀疑。D. 林冲有一股好胜心理。他买了宝刀之后“不落手看了一晚”,就是因为高俅不让他看宝刀,因而想用这把宝刀同高俅慢慢比试,试图争一口气,比赢高俅。5. 根据本节内容,分析林冲有哪些性格特点。6. 根据本节内容和你课外对水浒传的阅读和了解,分析林冲买刀的原因。参考答案:4. A 5. 宽厚老实,毫无心机。妻子被高衙内几次设计企图强占,但几天后未见动静就不再留心,“把这件

19、事不记心了”;他对卖刀人有意诱他买刀的做法毫不察觉;当卖刀人连说三句“无人认识宝器”之类的话后,很容易就中了卖刀人所使的激将法,心中生出豪气要看看宝刀,结果中了计而不察觉;对头天买刀第二天便被高俅知道这事,只是怀疑被谁走漏消息,一点也没联想到高俅父子使坏;对不认识的高俅派的承局以及承局前言不对后语的话语也未起疑心。心理单纯,想法天真。他买刀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和高太尉“比试”,以为凭一把宝刀便可搞好和上司高俅的关系;交友不慎。陆谦是林冲好友,此时却出卖了林冲,替高俅陷害林冲出力。 6. 习武之人当然喜欢兵器,当他中了卖刀人所使的激将法,看了宝刀后心生喜欢。他知道顶头上司高俅喜欢宝刀,因此想带上宝刀

20、去高府慢慢同高俅比试,企图以此取得高俅欢心,搞好和上司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通过高俅把高衙内管好,解决其对自己妻子的纠缠。(大意对即可。)【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中,B项错误在于:文本中没有关于林冲对宝刀有很大兴趣的文字,卖刀人说的第一句话林冲是听到了的,但他的反应是“也不理会”,可见林冲对宝刀并无“很大兴趣”。C项错误在于,文本中并没有“卖刀人一再表示要将刀卖给林冲”的文字。D项错误在于,小说中没有林冲想比赢高俅的文字,高俅是林冲的顶头上司,凭林冲的个性绝不会产生“比赢”的念头。【5题详解】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21、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四是注意文本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6题详解】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探究什么。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和需要进行探究。应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概括。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探究题解答要领: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

22、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等着的轿车 美欧?亨利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人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用深沉的低音说,“光线太暗了

23、,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到这里来坐的目的,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惟钱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啊钱,

24、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

25、?”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总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轿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

26、,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 (选自欧?亨利幽默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16“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请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4分)17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小说中的“姑娘”的形象。(5分)18小说以“等着的轿车”为题,可是小说到了最后才提到“轿车”。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结合小说加以探究。(

27、6分)参考答案:16这一细节描写,写姑娘的书慢慢滑落到地上,看似无心,实则是姑娘有意为之,希望得到小伙子的关注(1分),突出了姑娘的虚伪、颇有心计(1分),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引发了下文两人的对话等情节(1分),暗示了小说的主题(1分)。17文中的“姑娘”是一个爱慕虚荣,虚伪势利的饭店出纳员。(1分)她本是一个出纳员,却说自己“是一位小姐”,而且“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她没有“兜风、看戏、跳舞、赴宴”这些上流社会富人的生活,却说“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她要去饭店上班,却说自己“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甚至把等着“小伙子”的白色小轿车说成是等自己的。她无心看书,却装扮高雅

28、,故作姿态,捧书于公园,以期富家子的爱慕。(2分,任意举出两例即可)她不甘心过下层社会那种寒酸、暗淡、平庸的现实生活,而想成为置身于上流社会、生活优裕、被人们艳羡、具有诱惑力的高贵小姐。(2分)18示例一:这个标题很好。(1分)首先,这辆白色小轿车成了姑娘撒谎演戏的道具,暗示了姑娘一系列言行都是在欺骗对方。(1分)同时,这辆轿车也让小伙子看穿了姑娘的谎言,(1分)把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1分)最后揭示出了两人谎言背后的真相,(1分)以小见大,含蓄幽默地批判了当时社会虚荣庸俗、尔虞我诈的风气。(1分)示例二:这个标题不好。(1分)因为全文只是在最后提及这辆轿车,(1分)并且两人的对话也没有围绕轿

29、车展开,(1分)小说中两人的对话主要是围绕对贫富不同阶层人物身份及生活而展开,(1分)通过各种错位,(1分)表现了当时社会虚荣庸俗、尔虞我诈的风气。(1分)(6分。其中,观点1分,具体分析5分。能自圆其说即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812题(18分)(一)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30、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郑伯克段于鄢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分)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城:封邑的城墙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合乎法度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堪:承受得住D可矣,厚将得众

31、 厚:仁厚9下列各项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分) A本文段略写战争的场面和战争具体经过,详写的是两兄弟矛盾不断激发的过程。B郑伯认为制这个地方十分险要,会危及共叔段的安全,所以不愿意给共叔段。C姜氏厌恶庄公,宠爱共叔段,并为共叔段争取到了京这个地方作为封邑。D祭仲反对姜氏和共叔段的所作所为,庄公表面容忍,心中早有防备。参考答案:8D9B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

32、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节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D. 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20.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乱易整,不武A. 敢以烦执事B. 阙秦以利晋C. 斧斤以时入山林D. 谈笑以死21.

3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交代烛之武出城的时间和方式,暗示了郑国被围的严峻形势。B.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说服秦伯退兵,成功解除危机。C. 晋文公毅然决定撤军,说明他有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坚持正义的品质。D. 选段记事完整,情节生动,文字简洁精练,有很强的表现力,堪称叙事典范。22. 翻译下面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参考答案:19. C 20. A 21. C 22. (1)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2)(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

34、边境 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 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所以“济”的意思是“渡河”。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

35、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以:介词,用;A项,以:介词,用,拿;B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C项,以:按照,根据;D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坚持正义的品质”说法错误,晋文公毅然决定撤军体现不出其坚持正

36、义的品质,晋文公决定撤军的所有理由分析都是从自身利益和当时的形势来分析的。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越”,越过,超过;“以”,相当于“而”,表顺承;“鄙远”,把远地当做边邑;“鄙”,把当做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2)中的“既”:之后,已经;“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封”,名词作动词,当作疆界(边境);“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

37、的边境;“肆”,延伸,扩张;“阙”,使动用法,使受侵损、被削减;“焉”,哪里;“之”,代词,代指土地;“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

38、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

39、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共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

40、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41、 (晋书王羲之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B. 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C终期于尽 期:日期 D.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2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42、) 9用 “ ”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羲 之 雅 好 服 食 养 性 不 乐 在 京 师 初 渡 浙 江 便 有 终 焉 之 志 会 稽 有 佳 山 水 名 士 多 居 之 谢 安 未 仕 时 亦 居 焉参考答案:6C 期:注定 7D 之:主谓之间 取独 之:代词 会稽 以:介词 因 以:连词 用来8(1)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2分,“向”1分,所字结构1分)(2)(我)本来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3分,“固”“一”和“齐”各1分)9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错两

43、处扣1分,错三到四处扣2分,五处及以上不得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党的十九大是凝心聚力、振奋人心、万众期待的盛会,会上,各位与会代表推心置腹,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好建议。 那里土匪多,并无重兵防御,治安混乱,但只要大军一到,这种情形自然就如汤沃雪了。 他天赋很高,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三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他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的流行歌曲,对庄重的交响

44、乐也甘之如饴。 近年来高校频频曝光的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为数众多的高层科研工作人员存在着坐而论道的浮夸风气。A. B. C. D. 参考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合语境,“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或形容两人及数人关系特别好,无话不说,赤诚相待,如同亲兄弟姐妹。它重在强调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可以改为“畅所欲言”。“畅所欲言”,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汤沃雪”:像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望文生义,“师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

45、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此处误把该成语理解成“没有名师指导”,故错误。“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使用正确。不合语境,“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庄重的交响乐”不属于艰难、痛苦。使用不正确。正确,“坐而论道”泛指空谈大道理,含贬义,符合语境,故选C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师出无名”,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出自无名之师”,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

46、、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8. 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4分)参考答案:(1)用了拆字组合的方法,把“食”拆成“人”和“良”(2分,如果写成公式的形式,给1分),点出了食品安全第一要提高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在于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2分)。后面分析大意对即可。试题分析:这一公益广告最有创意的地方表现在它运用了拆字的手法,来表明观点态度。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 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到对人的感染力。请分析下列两条标语的不合理之处。(1) 起点高,动力大,目标大,成功大(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