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英才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91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英才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英才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英才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英才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英才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九江市修水英才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就可以,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材料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所谓“得其大者”是指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2、要义。这种核心要义是指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民、中国社会所接受的至今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有“大学”与“小学”之分。“大学”也被称为“德性学问”,重在心性之学、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小学”也被视为“文献学问”,重在考据,研究文字、训诂和音韵。前者强调“尊德性”,后者强调“道问学”。两者既相互争辩又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但对于当下普通大众而言,传统文化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首要侧重于其所蕴含的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繁多,但核心在于儒道两家。学者夏海在国学要义中指出,在

3、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抓住了儒道经典和概念,就基本建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四梁八柱。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本源,是最有价值的著作,儒道的基本经典有老子庄子和“四书”;概念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认识和反映,儒道的基本概念包括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等。学习经典要注重原著的学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句名言,任何一本解释经典的书都比不上原著本身。不读原著,只读别人诠释注解的东西,恐怕皓首穷经也难识传统文化的真面目。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

4、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做古人的传声筒,也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更不是以古颂古、尊古薄今、为学而学,而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前提下,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对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内涵,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既要掌握其中的历史基因,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又要更好地创新,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

5、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需要背诵名言警句,不需要掌握历史典故,而是要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B. 国学要义指出,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是在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唯一办法。C. “任何一本解释经典的书都比不上原著本身”告诉我们掌握传统文化要摒弃解释经典的书籍,只读原著。D. 材料四中提到的“现实文化”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 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所选的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讨论了“传承

6、传统文化”的问题,具有思辨性。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是指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民、中国社会所接受的至今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 中国传统文化有“大学”与“小学”之分,前者强调“尊德性”,后者强调“道问学”,二者互相争辩,不可调和。D. 学习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去粗取精”,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有扬弃地予以继承。6.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传承传统文化的要点?参考答案:4. D 5. C 6. 掌握要义(学生如答“深入了解价值体系、精神实质”请酌情给分)大处着眼删繁就简 (学生如答“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请酌情给分)把握时代价值。【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7、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不需要背诵名言警句,不需要掌握历史典故”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就可以,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绝不是简单的”不是“不需要”;B项,“唯一办法”错误,材料三说的是“在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最好的办法”不是“唯一的办法”;C项,“只

8、读原著”过于绝对,材料三说“不读原著,只读别人诠释注解的东西,恐怕皓首穷经也难识传统文化的真面目”,文中是针对“不读原著,只读注解”而言。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C项,“不可调和”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两者既相互争辩又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并非“不可调和”。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

9、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传承传统文化的要点”,然后到文中圈出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根据分值分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可以概括出第一点“掌握要义”;如材料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对于当下普通大众而言,传统文化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首要侧重于其所蕴含的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大处着眼”;材料三“在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抓住了儒道经典和概念,就基本建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四梁八柱”,可以概括出第三点“删繁就简”;如

10、材料四“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前提下,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可以概括出第四点“把握时代价值”。【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

11、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有虫眼的豆子刘立勤五队的队长叫老甩。五队本来有一个队长,人姓白,心却是黑坨坨。白队长的黑坨坨心从不估摸队里的事,也不估摸家里的事,整天估摸别人的事。估摸着怎么让别人把自己的东西送到他家里,估摸着怎么把别人的女人哄上自己的床。种下的苦瓜子多了,苦瓜就出了。老甩一吆喝,队里人一声吼,齐刷刷举手把老白拉下来,又齐刷

12、刷举手把老甩推上去。老甩为人耿直,做事公道,政策也硬,又不和别的女人挤眉弄眼,好多人都说他干得好。队长是个苦差事,干得好就容易得罪人,得罪了人,就有人说他干得不好,世上没有公平秤。先是老白。老白干队长时是不于活的,不仅可以白占队里的东西,还可以白睡别人的女人,日子挺熨帖。老甩干了队长,他就没了这些特权,还要苦扒苦作,一杆秤分粮。接着是老白睡了的那些女人,老白做队长时,她们可以不干活或少干活,还能得到许多便宜。老甩做队长了,不喜欢这一套,她们就没了这些便宜可占。于是,老甩这队长还没干上一年,这些人都嚷嚷要改选队长,把老甩选下去。村里人没文化,选队长不易。已经开了两天会了,还没商量出个选举办法。老

13、甩说是用老办法:举拳头或是站队。可老白知道自己不得人心,就不答应。老甩说全队没人识字,请村上老师帮忙。老白信不过,也不答应。弄得老甩也没办法,就问大家,大家也没主意。生生是熬了两天两夜,也没生出个选队长的法子。熬到第三夜了,老白生出一个法子。老白说:“我们选豆子。”老甩说:“选甚豆子?”老白说:“我俩一人一只碗,社员一人一粒豆子,他们选谁就给谁碗里装豆子。哪个碗里豆子多,哪个就是队长。”老甩说:“和举拳头、站队一个样。”老白说:“不一样。”老甩乜了眼老白,想起满坡焦黄的庄稼,应了。老甩起身同会计去找豆子,剩下老白冲着几个女人“哈哧哈哧”笑。老甩和会计找回了豆子,也找回了两只空碗。老甩说:“有红

14、纸的是老白的,没纸的是老甩的。”说罢,就发豆子,每人一粒。人们捏着豆子,就觉得豆子沉甸甸的,压得人心慌,就像拿着个金元宝,拿在手上细细瞅。好久没吃顿饱饭了,有人盯着豆子就生出饿意。只听老甩喉结上下一滚,发出一声脆响:“都别吃了,那是队长呢!”那是队长,自然是吃不得的。再仔细瞅一遍,又舐一遍,都庆幸没吃,豆子有虫眼呢。于是,依依不舍地把豆子丢进碗里,碗里就生出一串好听的声音,漾在心里好舒坦。老甩听了,就笑了,投豆子的人也笑了,老白也跟着笑。这时,不规矩的男人就在女人的大腿上掐一把,女人夸张地一叫,会场上热闹得很。选举正在继续。老甩的老碗边排成了队。一人一粒,顺着碗边“叮儿当儿”叫得好听。听得老甩

15、咧着嘴笑,豆子却长得慢。老白的老碗边虽然没几个人,一人却是一把,虽然没生出好听的声音,豆子却欢欢地长,长得老白咧着嘴笑。有人看出了蹊跷,拿眼去瞪老甩,老甩却不管不顾咧着嘴笑,会场上立马静寂了许多。手上没了豆子,碗里也没了声响,老白盯着碗里的豆子“哈哧哈哧”地笑,老甩也跟着“哈哧哈哧”地笑。笑罢了,老白端起老碗,高喊一声:“我是队长!”老白喊罢,又“哈哧哈哧”笑,老甩也不言语,跟着“哈哧哈哧”笑。老甩说:“队长还是老甩!”老白说:“我的豆子多,我是队长!”老甩说:“我的豆子多。”老白说:“我堆尖一碗,你只有半碗。”老甩“哈哧哈哧”笑了一阵,说:“我发出的豆子都是有虫眼的,收回来的也都是有虫眼的。

16、你数数你老碗里有几粒有虫眼的豆子。”老白听了老甩的话,立马傻了眼。老甩发的豆子确实有虫眼,他接过手仔细瞧了瞧,又扔了。没想到自己精心挑选的圆豆子,却被老甩用有虫眼的豆子算计了。老白想到这儿,“啪”的一声把手中的老碗摔了,圆溜溜的豆子在会场四下乱钻,人们哄笑,四下抢起来。这时,老甩就甩出一声队长的怒吼:“豆子都交回来,还可以种二分地呢!”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老甩用有虫眼的豆子赢得队长选举胜利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B小说突出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比如老白被老甩用有虫眼的豆子算计

17、后,摔了手中的老碗,就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C老甩做队长虽然比老白干得好,但是干得好容易得罪人,所以他当队长还没一年,村里人就都嚷嚷要改选队长,把他选下去。D老白做队长时不仅不干活,可以白占队里的东西,他的生活作风也不正派,可是在改选队长时还是有人支持他,小说着重批判了这种黑白不分的愚昧的人。E朴实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叙事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2)文中老甩这一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3)小说虽然是在最后交代老甩用有虫眼的豆子羸了老白,但是前文也是有暗示的,试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18、 答:(4)请探究小说的主题,并说说有怎样的现实意义。(8分) 答:参考答案:(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B项,“突出运用了细节描写”不准确,文中并没有过多运用。C项,“村里人就都嚷嚷”错误,应为以前在老白那里得到好处的人。D项,“小说着重批判了这种黑白不分的愚昧的人”表述错误。(2) 为人耿直,作风正派。不占队里便宜,不和别的女人挤眉弄眼。做事公道,不以权谋私,不享受任何特权。聪明,有头脑,用有虫眼的豆子战胜了想要投机取巧的老白。(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3) 老白提出用“选豆子”的方法选队长时,老甩“乜了眼老白,想起满坡焦黄的庄稼,应了”,这就暗示老甩不仅想

19、到老白要耍手段,而且也想到了对策;在选举前,老甩提醒大家豆子是“队长”,不能吃。人们瞅豆子、舐豆子,发现了豆子上的虫眼。可见老甩已布好了局;选举过程中,老白作弊,“有人看出了蹊跷,拿眼去瞪老甩,老甩却不管不顾咧着嘴笑”;投票完毕后,老白喊罢“我是队长”,老甩也不言语,厮跟着“哈哧哈哧”笑:这两处“笑”体现了老甩对赢得选举胸有成竹。(每答出一点给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4) 这篇小说通过正直能干的老甩用智谋战胜投机取巧的老白当选队长的故事,赞扬了像老甩一样朴实正直、作风正派、不讲特权而又充满智慧的好干部,谴责了不务正业、贪图享受、作风取坏的害群之马。(4分)这篇小说在反腐倡廉的当今时代有着

20、积极的党员干部,不作为、作风坏的干部必将被人唾弃。这篇小说还启示我们:对待腐化堕落的干部不能姑息,要运用智慧和腐败者作斗争,营造廉洁的社会氛围。(4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但是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像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适;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

21、,野有饿莩”。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也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的。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

22、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鲁平公没有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孔子和孟子相去约两百年,时局已有很大变化。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

23、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节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孔孟

24、“中间的不同”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可能与两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一定的关系。B.论语和孟子两部书取材记载不同。C.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时局有很大的差异。D.两人对“礼”的遵循不同,孟子超出了“礼”的严格规矩。9.下列各项中关于孔孟不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给人“君子坦荡荡”轻松愉快的悠闲感;而孟子则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给人忧虑不安的紧张感。B.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可以间接地看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C.孔子非常尊重 “礼”,“礼”大于“情”,循“礼”而行事;孟子却不然,行事完全不遵循“礼”,全凭自己

25、的意愿。D.孔子提倡“克己复礼”,认为旧的社会秩序可以恢复,希望复古;而孟子却更有“革命性”,认为必须改弦更张,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有所挑拣,但孟子却提出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虽然这种平等思想和孔子相比是属于低水准的。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D.自宋朝以后,孟

26、子就取代了论语,成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和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参考答案:8.D(D项是两人有很多不同中的其中一种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9.B(A项中“忧虑不安”没有依据。C项中说孟子“行事完全不遵循礼”的说法不准确,文章中说孟子一切“全出已意”,并没有不遵循的意思。D项,第七段中说“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而选项中成了“必须”。)10.B(A“低水准”不正确,原文意在强调二者的不同,不是要比出高下之分;C战国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另外说“可以平息”只是孔子的想法,而非实际情况;D“取代”与“从此以后”属于无中生有

27、。)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报孙会宗书杨恽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

28、,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汙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

29、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汉书杨恽传【注释】:杨恽,司马迁的外孙。以才能见称,名显朝廷,但自矜其能,不能容物,每有忤己者必欲害之,因此得罪不少朝廷显贵。太仆戴长乐怀疑杨恽在背后暗算他,就上书告发杨恽平日言论诽谤朝廷,无人臣之礼,恽被免为

30、庶人。恽失爵位家居,以财自娱。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与恽书谏戒。恽内怀不服,写了这封回书。炰,po,烤。滛荒,指纵情玩乐。勉旃zhn,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 惟:想B则若逆指而文过 文:掩饰C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用:运用D岂习俗之移人哉 移:改变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杨恽与孙会宗“道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 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 戮力耕桑,灌园治产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 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A B C D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31、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杨恽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庭,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踞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B杨恽的奴婢唱歌时陈述了他们劳动的艰辛:在南山上种田,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C孙会宗的家乡西河郡原是魏国的所在地,魏文侯曾在那里兴起大业,还留有段干木、田子方的遗风。孙会宗因而也具有高远的志向和气节,懂得去留和仕隐的抉择。D在信中,杨恽以嬉笑怒骂的口吻,逐点批驳孙会宗的规劝,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还讥刺朝政,明确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卿大夫之制”决裂的意向。12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1)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

32、殷勤甚厚。(3分)(2)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3分)(3)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恒 公 少 与 殷 侯 齐 名 常 有 竞 心 桓 问 殷 卿 何 如 我 殷 云 我 与 我 周 旋 久 宁做 我(世说新语)参考答案:附:文言文参考译文:【译文】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遭遇到非常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始终未能称职,结果遭了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拿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教导我,恳切

33、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那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竟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 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庭,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踞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我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 平白地被人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

34、,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里。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 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了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用来向官府交纳赋税,想不到又因为这样做而被人指责和非议。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 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

35、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唱秦地的民歌。妻子是赵 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 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 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 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

36、寒而粟。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 风而倒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 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你的家乡西河郡原是魏国的所在地,魏文侯在那里兴起大业,还存在段干木、田子方留下的好风尚,他们两位都有高远的志向和气节,懂得去留和仕隐的抉择。近来 你离开了故乡,去到安定郡任太守。安定郡地处山谷中间,是昆夷族人的家乡,那里的人贪婪卑鄙,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性吗?直到现在我才看清了 你的志

37、向!如今正当大汉朝的鼎盛时期,祝你飞黄腾达,不要再来同我多话。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日:“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日:“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体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郦,世三十,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38、。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魔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晉师河上,遂

39、至衡而归。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饮。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罢兵去。(节选自史记?楚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B.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C.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D.鄙语曰

40、/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即来自中原北方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C.“肉祖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祖”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D.“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

41、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诚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B.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C.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亲自指挥军队后退三十里而驻扎,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D.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已甚。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

42、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2)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参考答案:10.D(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11.A(“戎”是中原王朝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来自中原的西北部。)12.C(“平等条约”有误,文中有“子良出质”,楚庄王已接受了郑伯的投降,胜负已定,已无“平等”可言。)13.(1)楚国包围宋五个月之久,都城内粮食吃尽,人们互换亲子骨肉而食,劈开人骨当柴烧。宋国的华元出城把实情告诉(楚军)。(“易”“析”“出告以情”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2分

43、)(2)孤(或译为“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用”1分,判断句1分,大意3分)【参考译文】 八年(前606),楚国讨伐陆浑戎,到达洛阳,在周都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王。楚王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哎!君王忘记这些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国家都来朝贡,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九鼎,其上绘了许多山川物体,各种怪异之物都具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情况。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

44、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敗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ji r),占说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没有改变。问鼎轻重,确实不可以啊。”楚王撤军回国。 十六年(前598),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国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划作自己的县。群臣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出使归来不庆贺。庄王问他为什么,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

45、吗?当然,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于是又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 十七年(前597),春天,楚庄王包围了郑国,三个月攻下它。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牵着羊迎接庄王说:“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您把我遗弃到南海吧,或者把我当奴隶赏赐给诸候,我也唯命是听。假若您不忘记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公,不断绝他们国家的祭祀,让我侍奉您,这是我的心愿,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大胆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的大臣们都说:“君王不要答应他,”

46、庄王说:“郑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他的祭祀呢”说完,庄王亲自举起军旗,左右的人指挥军队,率军退后三十里驻扎下来,于是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郑大夫潘尫(wng)来订立盟约,子良到楚国当人质。夏季六月,晋国救助郑国,与楚国大战,在黄河畔楚国大败晋军,楚国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国。十年(前594),楚国包围了宋都,因为宋国杀死了楚国使者。楚国包围宋五个月之久,都城内粮食吃尽,人们互换亲子骨肉而食,劈开人骨当柴烧。宋国的华元出城向楚军讲明实情,庄王说:“这是君子啊!”于是撤军离去。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

47、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