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86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耒阳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里不要叫我妈妈曾 颖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我是到帝豪小区当保安的第三天认识阿兰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她主动来和我搭讪并请我吃苹果的。这是我在这个富人住的小区中受到的最高礼遇。这里的其他住户,通常是车进车出,像害怕掉出冰箱的冰激凌一样地小心呵护自己,而保姆们,也因为忙或别的什么原因,不怎么爱搭理人。从相貌和装束上看,阿兰也是保姆,但也许是来城里很久了,她的举止言谈和衣着,并不像其他小保姆那样,浑身上下要么是未谙世事的青涩感,要么就是急于摆脱以往的形象而用

2、力过猛的装扮。她始终穿着一件洁白干净的衣服,套一双价格低廉但样式还算好看的皮鞋,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是栀子花,便是黄桷兰或茉莉。她每次出现,都带着一个小男孩。小家伙白白胖胖一脸营养过剩的样子,他的衣着,永远是最新最时尚的衣裤。我的工作,是看护小区的花园。花园占地几十亩,是小区的配套工程,里面有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还有休闲娱乐广场和儿童游艺设施。我主要负责看门,及时将那些妄图混进去的刷鞋匠破烂王小商小贩和非小区住户阻挡在门外。每天下午六七点,阿兰就会带着小胖胖准时来公园。阿兰永远穿着一身浅淡的衣服,而小胖胖,则像一个变身小精灵,身上的衣物和手中的玩具一天一个花样。小胖胖一来,就

3、和孩子们一起去滑滑板车或玩游戏,阿兰就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孩子,像看一幕精彩的电影,随着他的表现而变换着表情。我问阿兰: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看把孩子带得多好!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和阿兰也混成了熟人,小胖胖每次见面,隔很远就会喊叔叔,有时还会将口袋里的糖,掏一块送给我。我们已将彼此的碰面作为一种习惯,如果偶有下雨或别的原因没看到他们,就会有种怪怪的感觉。有一天,保安队长对我说:最近有业主反映,外面时不时有非业主混入花园,极有可能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或小偷团伙的卧底。一定要加强警惕性,将这些不安全因素清除出去。领令之后,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队长所说的可疑人物,但几天下

4、来,一无所获。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向我举报线索,说有个女人,老是带个娃娃来和她孙子套近乎,她在小区里没见过这女人,深度怀疑其动机不纯。她指的女人是阿兰。这是我不愿认可的事情,但为了不让那个中年妇女继续向队长投诉,我决定悄悄查一查。这天夜里,我换上便衣,跟在从花园里出来的阿兰身后,远远听见孩子叫阿兰妈妈。阿兰赶紧制止住他,说:小声点,我给你说过多少遍,在这里不要叫妈妈,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你就不能来这玩了。我悄悄跟着他们,左拐右拐走了几里路,来到一处城中村,这里是外来人口聚居地,我刚进城的时候,也住过类似的地方。我跟着他们,从狭窄而杂乱的巷里穿过。突然觉得前方夜色中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与周遭的环境

5、是那样的不协调,像两朵花落入垃圾筒。在一处小杂货店,他们停下,店里一位明显比阿兰大的男人没好气地说:又跑哪去了?你不嫌折腾?这孩子每月折腾的钱,够我们吃半年了!阿兰进店,很快换了件蓝布衫,端着一个盛满碗的大锅,蹲在街边,一面洗一面说:折腾?你忍心让娃娃像咱这样混一辈子?我就是要让孩子去好一点的环境,和素质高的孩子玩!总不能让他跟咱们周围这些野孩子去交流怎么捡垃圾刨沙土,那样就永远完了!我不能给他好的环境,但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男人没言语了,空气中只有小胖胖轻声哼着从别的孩子那里学来的英语儿歌。我没有把所看到的情况向队长汇报。每天仍努力以平静的神态,继续和阿兰母子打着招呼。直到半

6、年后,我被调去守会所,我还给后任的小徐招呼,请他好好照顾阿兰,我依稀记得,我的前任老吴,在交接工作时,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不知道你从中能听出点什么,反正我听完之后,接连两宿都没睡好觉,眼前,总闪着两母子的身影,耳朵里,冷不丁会回响起那声让人心碎的声音:在这里,你不要叫我妈妈!4.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阿兰自己省吃俭用,却要给自己的孩子穿最时尚的衣裤,玩最好的玩具,并每天带他到富人区玩,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富人区中,接受良好环境的熏陶。B. 保安眼中的阿兰的形象,从相貌和

7、装束上看,质朴整洁,像是保姆,这是她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小区而刻意打扮的。C. 阿兰的丈夫并没有阻拦阿兰的做法,但他对阿兰的那些没好气的话语,说明他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是考虑如何赚钱、攒钱。D. 保安和阿兰聊天的时候夸她把孩子带得很好,并猜测她工资很高的时候,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表现了阿兰质朴、不善言谈的个性。E. 这篇小说通过保安的讲述,塑造了一个想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环境影响的母亲形象,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发人深思。5. 请结合小说,分析“我”(保安)在小说中的作用。参考答案:4. AE 5. 阿兰的故事是保安耳闻目睹的,所以保安是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人物;因为保安的跟踪而了解了阿兰的真实

8、情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助于表现阿兰的形象,如通过保安对阿兰的同情,侧面表现了阿兰非同寻常的母爱。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B项,“这是她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小区而刻意打扮的”说法不正确,其中“刻意打扮”依据不足。C项,“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是考虑如何赚钱、攒钱”依据不足。D项,前面的内容并不足以说明阿兰“质朴、不善言谈”。她“含笑不答”是因为她不是保姆,又不想让保安知道。故选AE。5.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小说,分析我(保安)在小说中的作用”,这是考查分析把握小说人物形象作用能力。在叙事类文学作品中,

9、思考某个人物的作用问题,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塑造某个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有: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品质;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以上三点可综合概括为“为表现主题服务”。另外,塑造某一个人物为表现作品中其他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服务;有时也可考虑情节和结构方面的作用,如作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最后还可以考虑增加故事真实性的因素。小说中的保安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他对阿兰的跟踪了解,进一步引出了阿兰的故事内容的叙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由保安对阿兰的逐步了解及同情等内容来展现阿

10、兰的人物形象,故起着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杨国荣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并不是与人隔绝

11、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

12、即道”。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并不是离开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

13、。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之上。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

14、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以上意义上的“中”,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现于“度”的观念。这种“度”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以“度”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存于天下。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

15、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以“度”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度”的智慧。(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道”,原载2011年6月12日文汇报)1. 下列有关“道”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用即道”,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B. 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C. 儒、道两家学说中“道”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道”的

16、理解是一致的。D. 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中”,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在儒家那里,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B. 儒家的“中道”,实质内涵则集中体现在“度”的观念上,可以看作一种实践智慧。C. 孔子只关心自身的现实存在,而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D. 从哲学的视域来看,“道”具有“不远人”的品质,即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生活过程联系起来。3. 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儒家的“中庸之道”,能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B. 深山中的花开花落,本身不存在美或不美的问题,因为其审美意义

17、是要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得到呈现的,这就是“美不远人”。C. 儒家反复强调道并非超然于人,它能具体展开于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D.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体现了“度”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过程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参考答案:1. C 2. B 3. A【1题详解】“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在文中无依据。【2题详解】A“在儒家那里”错误,应为“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C“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无中生有。D“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3题详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中庸提出的一种思想,并非能达成的结果。3. 现代文阅读(9分,

18、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唐诗,永远的绝唱一千三百年后,大唐遗韵犹存,那就是唐诗。回顾历史,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一个中国人,对大唐盛世可以无知,但对唐诗无法陌生。自从牙牙学语,就可能手不离了看图识穿读本,那里边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唐诗绝句。每从幼儿园墙外走过,常能听到唐诗朗诵:“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芋拔清波。”声音稚嫩而甜美。语文课本里,最无争议的,是唐诗。中国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诗像一个幽灵,依附于方块汉字,寄生于言文本,寻常人等不留神,就有唐诗入眼、

19、出口、悦耳。如果说中国人身上诗性尚存,那百分之百是唐诗。诗,遏着唐了,真诗之幸甚也。国土一统,四海归心。诗圣杜甫歌颂当朝,热情洋溢:“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衣食无忧,闲来做什么?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这就是唐人生活。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歌就像蝴蝶翩跹起舞,人才也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了。唐开科举,以诗取士,遂令学予一举成名。唐太宗带头写诗,君臣唱和就像家常便饭。上行下效,诗蔚然成风,仿佛是人,都会吟诗一首。唐太宗还特设“弘文馆”“文学馆”,眼看着天下文人竞相来投,便得意洋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那时的文人也好,英雄也好,

20、都是写诗的行家里手。诗以抒怀,养浩然之气;诗以言志,解胸中块垒。思想不禁锢,灵魂得自由。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祭祀大典,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诗甚至成了名片,拿一首诗就可以晋谒王公大人,不必担心吃闭门羹。唐僖宗时,宰相郑畋的女儿因为喜爱罗隐的诗,害相思病了。郑畋不但不嫌贫爱富,反而给女儿安排了一次窥视相面的机会,结果是相门千金嫌罗隐丑,此后连罗隐的诗都厌恶了。郎才女貌未成佳话,唐时风气却扑面而来。杜甫作饮中八仙歌,“八仙”中有王爷、宰相,也有布衣、和尚;有诗仙、草圣,也有名士、狂士。他们既是豪饮者,又是善歌者,都有诗

21、篇佳作留世。李白本布衣,仅以诗名,便出入朝廷,“天子呼来不上船”,历朝历代除了大唐,再无第二例。唐开元年间,诗人祖咏赶赴首都长安应试。按照规定,他应该作一首五言排律,要求六韵十二句,他却一笔挥就两韵四句诗一首:“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写罢走人。过后有人问故,他朗然答:“意尽矣!”或谓之轻狂,或谓之潇洒,要非生在唐朝,考生安敢如此放肆?唐诗多讽喻,皇帝老子都被娱乐、被开涮,长,恨歌就是一例。唐代揭露阴暗面的诗比比皆是,罕见有诗人吃不了兜着走的。唐诗人只要“郁郁不得志”,便要吟愤世嫉俗诗,结果是顶多不让做官,不会真有人兴师问罪。世人能背长恨歌,却鲜有人知杨贵妃也能作诗,

22、全唐诗里就收有她的一首赠张云容,写得鲜活生动:“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美人如诗,诗如美人,读之,春心不荡漾,魂魄也悠悠。今人张口大唐,闭口大唐,不读唐诗,如何能理解大唐? 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历史上,与诗歌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有唐朝。开元盛世,出了诗仙、诗圣。天宝往后,国走下坡路,诗也走下坡路了。唐中叶诗人白居易虽然与李、杜比肩,却毕竟不能同年而语,国运使然,不得不然也。如果说中国是诗国,那么只有唐代才配享此誉。然而,唐诗已成绝唱。李白、杜甫、白居易,古风、格律、叙事诗,都“绝”了。最“绝”的是“绝句”,五言、七言四句,常常

23、令人拍案叫绝!“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圣不愧为诗圣,一首绝句,两副绝对,四幅让人拍案叫绝的图画。如果把诗比作山,唐诗就是山之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把诗比作树,唐诗就是参天大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如果把诗比作花,唐诗就是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宋代虽然富可比唐,但雄风不在,于诗之上先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元朝短命,汉民压抑,哪里还挺得起唐人的那种腰杆?哪里还有心情吟风弄月?明清以降,八股文取士,人的诗性非但不能培育,反而备受压抑摧残。文字狱无孔不入,诗是罹祸之首,谁还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24、乡”呢? 咦!大唐去矣,唐诗也就当然成了永远的绝唱了。1下列对“绝配”与“绝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朝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人以诗抒怀、借诗言志,解胸中块垒,给了唐诗充分生存发展的空间,诗歌创作达到最高的造诣。 B唐朝以诗取士,唐太宗带头写诗,诗人地位提升,写作范围扩大,诗歌创作也就蔚然成风。 C盛唐以降,雄风不再,唐诗就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诗歌创作已经很难达到盛唐时期的高度。 D元朝短命,明清八股取士,人的诗性备受压抑摧残,使得后来的诗歌再也无法取得唐朝那样的成就。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对唐诗太熟悉了,他们有些人可能不了解盛

25、唐、不会写诗,但都能顺口来一首唐诗。B唐朝的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诗甚至成了交际的名片。C诗可以抒怀、可以言志,加上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唐朝写诗几乎是全民运动。 D盛唐以降,雄风不在,百姓压抑,诗性备受摧残,诗成为罹祸之首,唐诗就成了永远的绝唱。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统治者带头写诗,使诗人的地位大大提高,无形之中鼓励了文人从事诗歌的创作,促进唐诗的兴盛。 B唐代有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诗歌,但是诗人不会因诗歌而罢官,因此唐朝诗人只要内心不得志,愤世嫉俗,就写诗歌诉苦言志,却不会害怕有人兴师问罪。 C国力的强盛、思想的

26、解放、灵魂的自由、写作范围的扩大,使唐诗步入了一个空前鼎盛的黄金时代。D诗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写诗成为求取功名的途径,写诗蔚然成风,使唐代诗歌的成就空前突出。参考答案:1D解析: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曲解原文,错在“元朝短命,明清八股取士,人的诗性备受压抑摧残,使得后来的诗歌再也无法取得唐朝那样的成就”一句断章取义,信息筛选不全,原文是说“文字狱无孔不入,诗是罹祸之首”。2A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A项,“可能不了解”“都能顺口来一首唐诗”不合原意,原文是说“可以不不等于不”。3B解析: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文的解答要把握住

27、文章的内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相关信息,整合作答。B项,与“结果是顶多不让做官,不会真有人兴师问罪”内容抵触,因此错误。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原创)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

28、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吴院判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

29、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 (节选自明史吴良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衅:机会B大开屯田,均徭省赋。省:侵犯C毋外交,毋纳逋逃 逋:拖延D在境十年,封疆宴然 宴然:安定太平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良有“勇略”的一项是( )能没水侦探 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 奉命惟谨,备御修饬 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 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30、,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阴为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吴良在担任江阴指挥使时,奉太祖之命休整防备,不主动出击。B.太祖对吴良评价甚高,认为他在保障一方安定上功劳很大,让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他。C. 吴良在担任都督同知期间,不仅枕戈达旦,训将练兵,而且还兴办学校,大开屯田,因此深受太祖欣赏。D.在太祖与陈友谅角逐时,张士诚不敢进犯兵力空虚的金陵,是因为有吴良在江阴把守。参考答案:4、C (逋:逃亡,流亡) 5、B(言其本领言其听帝令“追至浮子门”的是太祖。)6、C(这些事情都不是他担任都督同知期间所为。)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

31、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32、?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烟霏云敛 敛:消散 B. 丰草绿缛而争茂 绿缛:碧绿繁茂C. 物过盛而当杀 杀:衰败D.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中:内心1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盖夫秋之为状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 草拂之而色变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忧其智之所不能 所守或匪亲D. 常以肃杀而为心 初淅沥以萧飒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文体上属文赋,既有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B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

33、,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C文章对秋状的描绘,是为了反衬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D作者采用了排比、对偶、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万物的摧残。参考答案:17A (敛:收,聚)18C (所:所加动词形成名词性短语。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D、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19C (是烘托,而不是反衬)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两浙观风诗序【明】王阳明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

34、。古者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春秋之时,列国之君大夫相与盟会问遣,犹各赋诗以言己志而相祝颂。今观风之作,盖亦祝颂意也。王者之巡狩,不独陈诗观风而已。其始至方岳之下,则望秩于山川,朝见兹土之诸侯,以观民之好恶;就见百年者而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汉之直指、循行,唐、宋之观察、廉访、采访之属,及今之按察,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故观风,王者事也。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皋,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重哉!吁,亦难矣!公之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悬者呼而望

35、解;病者呻,郁者怨;不得其平者鸣;弱者、强者、蹶者、啮者,梗而孽者、狡而窃者,乘间投隙,沓至而环起。当是之时而公无以处之,吾见其危且殆也。赖公之才,明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而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中;蹶者起,啮者驯,孽者顺,窃者靖;涤荡剖刷而率以无事。于是乎修废举坠,问民之疾苦而休息之,劳农劝学,以兴教化。然后上会稽,登天姥,入雁荡,陟金娥,览观江山之形胜,固亦大丈夫得志行道之一乐哉!然公之始,其忧民之忧也,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虽然,公之忧民之忧,其惠泽则

36、既无日而可忘矣;民之乐公之乐,其爱慕亦既与日而俱深矣。以公之才器,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则公固有时而去也。然则其可乐者能几?而可忧者终谁任之?则夫今日观风之作,又不徒以颂公之厚于吾人,将遂因公而致望于继公者亦如公焉。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选自王阳明全集)【注释】皋: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 布:宣告,实施B. 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 柄:权力C. 悬者呼而望解 悬者:受困的人D. 赖公之才,明知神武 明:清楚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

37、吾尝终日而思矣B. 以观民风 作师说以贻之C. 公之始至吾浙 句读之不知D. 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 吾其还也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帝王就有通过下级官员献上的诗歌来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的制度,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上诗歌而废弃。B. 陈公初到浙江任职就遇上旱灾,百姓难以生存,情势十分危急;但最终平安渡过了这段艰难时期,靠的是陈公处事得当。C. 文章既赞赏陈公能够采取慰劳百姓劝勉学习的利民政策,也赞赏他落实政策后能够游览美好江山的修身养性的行为。D. 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感情真诚饱满,用词造句既有法度可循又有自由率意的表达,体现出情理结合的写作特色。17.

38、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2)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参考答案:14. D 15. B 16. A 17. 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 18. (1)虽然都称作考察民风,但它实际上是代替天子来做巡守的事情。(2)那么陈公即使离开(浙江),而那些使老百姓忧愁的事情(困扰

39、老百姓的事情),也还可以永远有所托付而因此不荒废。【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D项,“明知神武”是并列关系,是歌颂人的品行的,因此“明”应是“英明”。故答案为D。【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和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18个常见文言虚词归类整理记忆,再结合题干要求进行比较鉴别。本题A项,前一个表示承接,后一个表示修饰;C项,前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是宾语提前的标志;D项,前一个为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后一个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B项

40、,都是目的连词。故答案为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上诗歌而废弃”因果倒置,原文第一段“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意思是“后来巡守制度废除了,结果陈述诗篇这个制度也消亡了”。故答案为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主要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41、。“矣”是末尾语气词,故第一处断到“矣”后面;“是以”是句首词语,故第二处断到“是以”前面;“而”是句首词语,故第三处断到“而”字前面;“然则”是句首词语,故第四处断到“然则”前面;“岂”字是句首词语,故第五处断到“岂”字前面;“抑”是句首词语,故第六处断到“抑”前面。【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谓,称作;观风,考察民风;其实,古今异义,它实际上

42、;行事,做事。(2)虽,即使;所以,用来的;因,因而;坠,荒废。【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两浙观风诗一集,是浙江的读书人为佥都御史陈公而编撰的。古代天子巡守到各诸侯国,就命令太师陈述诗篇,来观察社会风气。后来巡守制度废除了,结果

43、陈述诗篇这个制度也消亡了。春秋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在一起见面或离别,还各自赋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来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看当今两浙观风诗,也是表达美好祝愿的。王者的巡守,不单单是陈述诗篇来观察社会风气而已。他刚抵达始四方山岳,就对高山大河进行祭奠,接见本地的诸侯,来观察社会风气的好坏;拜访老年人来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这是来宣告国家政策,来搞好治理,这个事情意义重大啊!汉代的直指、循行,唐、宋代的观察、廉访、采访等,以及当今的按察,虽然都称作察民风,但它实际上是代替天子来做巡守的事情。所以观察民风,就是王者之事。 陈公的出身是有名的进士,从秋官郎提拔为浙江佥都御史,掌握着操纵生死荣辱的大权,并且代

44、替天子到一个地方观察民风,多么荣耀和重要!唉,任务多么艰巨啊!陈公刚到我们浙江的时候,正好遇上大旱,民不聊生。饥者仰着头找吃的,受苦的呼喊着希望解救援;病者呻吟,忧郁的人埋怨;得不到公平的人喊冤;弱者、强者、跌倒者、咬牙切齿者,邪恶者、偷窃者,乘着这个机会,纷纷起来,此时,陈公几乎没有办法来处理,吾见他很危险。最后依赖陈公的才能,聪明智慧,神明威武,不惊恐不猛烈,安抚体贴,才渡过难关。短时间内,就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得到中告;受挫折者爬起咬牙切齿者驯顺,忤逆者顺从,偷窃者安定下来;经过冼涤明辨,全都没有事情发生。于是,修建废弃的兴建丧失的,咨询老百姓的疾苦而休养生息,慰劳农民

45、,劝勉学习,来振兴教育感化。这样以后,登上会稽山,登上天姥山,进入雁荡山,爬上金娥山,来视察大好河山,这本来也是大丈夫得志行道的一种快乐啊!然而,陈公一开始,就因民之忧而忧,也是无所不至啊。陈公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因此老百姓也以陈公的快乐而快乐,因而一起欢欣鼓舞来称颂陈公的美德。既然如此,那么现在俩浙观风诗里的作品,哪里单单见到我们爱戴陈公,也可以见到陈公爱护百姓。虽然如此,那么,陈公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他的恩惠(老百姓)永记不忘;老百姓以陈公的快乐而快乐,他们对陈公的爱慕也与日而俱增。凭借陈公的才华,天子难道能让他长久在外面做官吗?所以本来陈公适时就离开浙江了、那么值得快乐的能有多少呢?

46、值得忧患的是谁继承他呢?现在两浙观风诗里的作品,又不单单是用来歌颂陈公爱护百姓人,也寄托了百姓因为陈公而希望继任者也像陈公一样的愿望。那么陈公即使离开浙江,而那些困扰老百姓的事情,也还可以永远有所托付而因此不荒废。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语言运用(共6分)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2分)在这点上,我们讲究义理,显然和前人的说法在原则上是不同的。从前写文章的人说道义理时,往往只是指“古圣先贤”已经说过的道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虽然是人类的实践经验的科学的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然而也不能把它当成教条。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不是空洞的观点,而是从具体材料引出正确的结论。_参考答案:正确的观点,是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的结论。略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把安全生产作为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来抓,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要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中国经济不能再靠短期政策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